李广难封 三代悲情

氪桐

<p class="ql-block">  汉朝在经过文景之治以后,政治稳定,国库充盈,军力强盛。因此,汉武帝继位以后,一改之前文景二帝对匈奴以和亲为主的政策,转为以军事手段为主来解决与匈奴之间的边境纷争。在当时与匈奴的战争中,先后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李广就是其中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他智勇双全,骁勇善战,身高体壮,双臂修长,尤善骑射。</p><p class="ql-block">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射,战功卓著,被任为汉中郎。汉文帝曾经对李广说:“可惜呀,你没有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高祖即指刘邦。</p><p class="ql-block"> 汉景帝时,李广曾经担任上郡太守,他常常亲自带兵外出巡查边防。有一次李广带领一百余骑外出,半路上突然和数千匈奴骑兵不期而遇,双方的兵力相差几十倍,一旦开打,取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李广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命令将士们下马解鞍,坐在地上休息。李广违反常理的举动引起匈奴军队的疑虑,他们不知道汉军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不敢贸然发动进攻。相持了一会儿,有一名骑着白马的匈奴将领跑出阵前观望,李广带了几名勇士,飞身上马,疾驰向前,举手一箭就将那人射下马来,随即回马归队,又坐在地上休息。匈奴人始终不敢发动进攻,双方一直相持到天色将晚,匈奴人怀疑汉军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担心会在半夜发动袭击,便趁着暮色撤退了。李广在匈奴兵走远以后,才从容退兵回营。</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任骁骑将军,奉命率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匈奴探知是李广领兵,不敢轻视,调集了大队人马四面围攻李广。由于敌我众寡悬殊,李广又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不幸被敌人俘虏。匈奴人在两匹马之间用绳子扎了一个网兜,把受伤的李广放在网兜上往回走。李广偷眼瞧见身旁有个匈奴少年,骑着一片好马,便寻隙飞身一跃冲上马背,奋力把胡儿推下马去,顺手又夺得他的弓箭,返转马头往回狂奔。匈奴军队从后追赶,却被李广反身射死多人,最后竟然逃了回来。从此以后,匈奴人便称李广为“飞将军”。 </p><p class="ql-block"> 李广在担任右北平太守期间,当地经常有老虎出没,伤害人畜。李广为此多次带人上山打虎,凭着自己百发百中的绝技,曾经猎杀了好几只老虎。有一次李广又出猎,昏暗的夜晚,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将军看见影影绰绰的似乎有一只老虎蹬在那儿,便用尽全力弯弓一射。前去查看,发现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的缝隙中去,只剩下箭尾的一小截还露在外面,想拔却无论如何也拔不出来。后来,唐代诗人卢纶曾经以此为题材,写下一首著名的《塞下曲》。诗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元狩四年春月,皇帝派遣大将军卫青率师北击匈奴,李广请命随军出征。卫青令李广领一军从东路进军,约定限期与自己汇合。谁知李广的运气不佳,在行军途中迷了路,未能按时间赶到预定的地点,贻误了军机。等到李广率领军队与卫青汇合的时候,卫青与匈奴的战斗已经结束,虽然打败了匈奴,但是却让匈奴的单于逃跑了。卫青便派长史到李广军中去调查情况,准备写报告呈送皇上。李广对部下叹道:我从年轻时参军至今,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有进无退。我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就是死了也不算夭寿,怎么能够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吏,乞怜求生呢?说完便拔刀自刎,愤愧而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军中将士知道以后,无不痛哭失声。</p><p class="ql-block"> 李广为人清廉,得到赏赐多分给部下,担任高级军官几十年,家中却没有多少余财。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在荒漠的塞外行军作战,如果士兵们没有喝到水,他自己也不喝;如果士兵们没有吃到饭,他自己也不吃。因此,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所用。</p><p class="ql-block"> 与李广同时代的军官当中,先后有好多人因为在与匈奴的战争中立有战功而被封侯,其中不少人的才能都比不上李广。但李广戎马一生,百战沙场,出生入死,功劳卓著,却时运不济,至死也未得到封侯。唐朝的王勃曾经为此发出感叹:“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p> <p class="ql-block">  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武帝时做过郎官,早亡。次子李椒,曾担任过代郡太守,也在李广生前就病逝了。李广在世时,就有两个儿子先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可以想见李广的内心会有多么的悲痛。三儿子名叫李敢。父亲去世时,李敢正在军中担任校尉,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李敢以作战英勇著称,因军功被封为关内侯。</p><p class="ql-block"> 李广死后的第二年,李广的从弟李蔡(时为丞相)因罪下狱,惶恐自杀。李敢看到父亲和从叔先后惨死,悲痛欲绝,一时热血上涌,去见大将军卫青。二人发生争执,激愤之下,李敢挥拳打伤了卫青的面额。卫青为人比较宽厚,他掩盖了李敢打人的事情,并没有对外声张。但这件事不久还是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知道了,他便耿耿于心。后来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宫游猎,霍去病和李敢都随行,正在追逐野兽的时候,霍去病在李敢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瞄准李敢猛力一箭射去,李敢当场身亡。武帝袒护霍去病,并没有深究此事。</p> <p class="ql-block">  李广的大儿子李当户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遗腹子,出生后取名叫做李陵。李陵出身于传统的军人世家,自小受到先辈的影响,不仅擅长骑射,而且为人谦让真诚,不贪图财富,又能礼贤下士,爱护士卒。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遗风,对他另眼相看。</p><p class="ql-block"> 汉武帝天汉二年,汉军分数路出击匈奴,李陵奉命率领其中的一路。但是这一路人数最少,只有五千人,而且都是步兵,行军速度慢,机动性差,在与匈奴骑兵作战时也占不到便宜。李陵驱军北行一千余里,到达了匈奴的腹地浚稽山,李陵将附近的山川形势察看一周,绘成地图,附上说明,派人飞报皇上。由于一路上并没有遇到敌人,便准备回军。谁知匈奴已经探知李陵孤军深入,调集三万精锐骑兵前往浚稽山,将李陵的军队包围在两山之间。李陵从容镇定,以大车列阵为营,前排戟盾,后排弓弩,一阵阵劲射以后,匈奴兵被射杀了数千人,狼狈溃退。匈奴单于惊叹于李陵部队的强大战斗力,随即下令调集左右贤王所部八万多主力部队前来围攻李陵。李陵据险力战,且战且退,血战八天,先后杀敌累计上万人,最后箭尽粮绝,又没有等到援军前来接应,不得已命令将士们四散突围,各自逃生。出发时的五千人,此时已经伤亡大半,能够侥幸逃回来的只有四百多人。最后的时候,李陵身边只剩下了十几个人,被敌人紧紧围住,终于力竭被擒。其后李陵做出了一生当中最为错误的决定,竟然向匈奴人投降了。</p><p class="ql-block">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到朝廷以后,汉武帝十分震怒,朝臣们亦多附会皇上,归罪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作了辩护,说李陵孝亲爱士,有国士风,引兵不满五千,抵挡强胡数万,矢尽援绝,身陷胡中,估计李陵并非真心投降,可能在等待机会报效国家,请皇上加以宽宥等等。武帝听了勃然大怒,命令卫士当场拿下司马迁,最后竟处以宫刑。后来武帝又听信他人的谎言,下令族诛李陵家,李陵的母、弟、妻、儿全部被杀。</p><p class="ql-block"> 李陵在匈奴期间,曾经多次与当时被困在匈奴的苏武见面,倾心相诉衷肠,自痛负国,并流露出曾经有过以投降为掩护,寻机报国的想法。但是在得知全家被族诛以后,撕心裂肺,悲痛欲绝,遂断了回家的念头。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曾经派人出使匈奴,实际上是寻机招李陵归汉。但李陵在得知汉武帝族诛其全家,甚至连为自己说了几句公道话的司马迁都被处以腐刑的消息以后,早已心灰意冷,且担心回国以后再次受辱,终于没有回来,最后老死于匈奴。</p><p class="ql-block"> 观李陵以五千之众对抗十几倍于己的匈奴大军,视死如归英勇无畏,与敌军喋血奋战八天八夜,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为何最后却做出如此举动,实在令人费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李广开始,李家三代人驰骋疆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功卓著,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三代人却都以悲剧的结局收场,读了这段历史,怎不令人百感交集,怅然而叹!</span></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