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洲行——游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朱建国

<p class="ql-block">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城西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现存有洞窟四十五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止,前后有六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p> <p class="ql-block">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五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p> <p class="ql-block">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p> <p class="ql-block">第一、二窟为双窟,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雕刻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第四窟中央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六窟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雕出三十三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p> <p class="ql-block">第七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第十窟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正中主像释迦像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窟正中立像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八米的坐像。第二十窟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早期石窟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雕凿出了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佛像面相丰圆,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汉化趋势发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起步并完成,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p> <p class="ql-block">晚期石窟是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这时大窟减少,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造像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这一特征和风格在龙门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现,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