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色 彩 人 生

刘洪林(大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鞍山路书店环境设计 刘 洪 林</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书 店 从 艺 记)</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 言</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生有缘成为了《新华人》中的一员。漫长岁月里,曾经做过仓储工人,去过“干校”务过农,最终从事的是新华书店橱窗和店面的设计、佈置工作。如今,往日的时光已经远去,站在古稀之年的年轮处,回望近半个世纪前的设计工作往事,看着一帧帧尘封在记忆中的泛黄照片,心里的一股惆怅与自豪感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当年那些工作过的书店、设计的店招橱窗,随着城市的大规模的改造均已不复存在…………。今天让我顺着这条时光隧道去回忆、追溯、撰写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回顾我的色彩人生,用文字、图片定格在美篇的平台上,留存于(载入)书店的(店史)长廊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美术是多样性的,除了传统的油画、国画、雕塑等造型之外,实用美术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繁华的大街上,五光十色的橱窗,千姿百态的招牌熠熠生辉,它是橱窗美术工作者辛勤设计,智慧情愫升华的结果,也是一座城市灵魂、气质、文化的一部分。著名作家秦牧先生将大街上的商店招牌统称为城市中的“车窗文学”。那么这些色彩缤纷的橱窗加店招,以及后来兴起的环境设计,都应该成为“车窗文学”最重要的一部分了。缘份使我从事这项与实用美术息息相连的工作,平凡且具意义。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用在橱窗、环境佈置中,是莫大的幸运。美能滋润荡涤心灵,又能乐此不疲使自己继续追寻着美的脚步。艺术大师徐悲鸿云:“尽精微致广大”。告诫画者艺人,要有精雕细琢之心,配以灵感,巧以妙手,在成就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提高了眼界、胸境。回忆总结书店的橱窗设计实践,以形象之言喻之:即在追求设计橱窗技艺中,培育了自己具备了“音乐的耳朵”和“欣赏一切形式之美的眼睛“(马克思语)。那些艺术性的橱窗、店招、环境艺术设计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宣传了书籍、商品,美化了城市、街道,又陶冶了人们的心灵和情操。成为了可阅读的“车窗里的文学”。今天让我用随笔的方式撰写出来,让散落的珍珠串连起最美好的回忆……回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初心似锦照艺途,岁月峥嵘思故人”。不忘当年的从艺初心,不忘道途中的师与友,这就是我写作此文的初衷。</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扶梯栏杆、吊顶设计 刘 洪 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四平路店堂设计 姚 肇 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艺 途 邂 逅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初夏的早晨,我的心情就如那天的阳光,特别明媚灿烂,我接到调令 ,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杨浦区书店的美工室报到,成为了一名美术、宣传工作者。接待我的老姚师傅,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他喜欢结交朋友,和我一见如故。与其说象长者,更不如说是朋友。我们有着许多共同爱好,爱侍弄花草,爱读书,爱远遊,更爱交心。与他相识,使我领略了苏州人的“江南读书之风甲天下”的风骨,并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使我也自觉地成为了一个阅读者。同时他又是一个事业性非常强的老一代艺人,他成了我和他朝夕相处,共事了九年亦师亦友的同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那天的报到,他显得特别地高兴,终于等来了新来的接班人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年轻人中曾经物色过接班人选)。特地专门陪着我骑着自行车,去熟悉分佈在区店的各个门市部。长阳路、控江路书店,长白新村店,上海机床厂直至定海路桥下转弯处的复兴岛书店,这一路转下来,大半天就过去了。同时老姚师付特向领导提出搬迁美工室计划,看得出,他正在雄心勃勃地带领我,准备大干一场事业。果然,他的设想被领导支持和采纳,很快我们就把办公室迁移到通北路楼上,七年后又迁移至更新的四平路门市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打量当年的这位姚师付,五十开外的年龄,是一位地道的苏州人,操着一口浓厚的吴语妙音。此时把“精致”二字形容在他的身上再确切不过了。首先精致的,当然是他的一口吴侬软语;服装穿得“山青水绿”,舒畅中透着苏州人的精致;蔚养缤纷的花草里,镶着银边的吊兰婀娜多姿,浑圆毛茸的仙人球小巧玲珑,显得秀巧、精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饭时喜欢色香味的搭配,尤其吃鱼时细心地将鱼骨均匀摆在骨盆里,那种雅态不是也显得很精致么;而饭后洗碗倒上开水,用筷子挟着抹布擦洗碗筷,那手指微微翘起散开的动作,我总觉得那是苏州人的优雅、精致;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独创的美术字的清秀,那一笔飞撇,似乎飞上了鹊桥,犹如桥边园林亭角的飞檐一样巧妙精致…………。再细细环视他,个子虽矮小,却很健硕,魁梧厚实的前胸后背,粗而短壮的双臂,蕴藏着使不完的力量,灵敏的大脑里有着取之不尽的智慧,那双浓眉下的双眼虽然有点细小却黑而明亮。均称小小的嘴唇总是掛着微笑,不时飞出幽默的苏州俏语………你看他为店堂照明而设计制作的灯具,一叠有机玻璃片正放在黄颜色的旧工作台上,时值暑天,极普通的米色西装短裤配一条白色圆圆的无领汗衫,黑色的皮带从凸显的肚前穿过,肩上斜搭一条白色毛中,弓形的钢丝条不停地上下拉锯……没有空调,古铜肤色的额头、脸颊不时的擦着冒起黄豆般大的汗珠,我则配合他往钢丝锯里浇水冷却温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值得称赞的是他那灵巧的双手,擅长用彩纸做出各种橱窗道具,玲珑可爱,同行戏赞他开“纸扎店”。他曾经告诉我,儿时上美术课,老师现场命题作画“你最爱什么”?他伸出自己的两只小手现场写生,画上一双稚嫩的双手,天真浪漫、构思奇巧的画,博得美术老师的啧啧赞誉,给了这个聪慧的学生一个大红色的、满满的5分。从此他就凭着这一双灵巧的双手,为书店的宣传工作画上了最新最美的图画,佈置了最新最美的橱窗,画出了他多彩的人生,也将他灵巧的手艺,或多或少地传授给了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他那雄辨的口才和组织能力也值得称道。当年他主办了《书店与读者》栏目,那也是当时书店的一项社会责职。他会把素不相识的《书店与读者》栏目的读者们召集来,代表经理室开座谈会。其主持风格优雅,侃侃而谈 ,妙语连珠,魅力四射。回答读者提问对答如流,充分彰显了区店老经理吴慕云经常放在嘴边的口头禅:每个职能部门都是经理室的参谋部。由此一举便知老姚师傅是一位饱经风霜、屡见世面之人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四平路少儿橱窗设计 姚 肇 沂</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四平路科技橱窗设计 姚肇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 小 试 牛 刀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此,设计、佈置橱窗他当起了主角(任),我则成了他的助手,活跃在大上海最东块广袤的区域,承担起全区的十来家书店的设计佈置工作。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华书店是毛泽东主席在革命圣地延安为陕甘宁边区成立的书店亲手写的招牌。毛泽东那气势磅礴的题字得益于唐代和尚怀素的草书。所以新华书店从它开张的那一天就注册了红色文化与古老优秀文化的基因。想当年新华书店总店的麾下集合了一批美术名家,新华书店总店图案室的美术组组长是那位画《西厢记》的大画家王叔晖女士,这充分彰显了当年的新华书店是一个文化人集结之地。因此我们的设计工作,那怕是创作一张海报都必须为新华书店的脸面贴金,带着这种理念,我向身边的姚师傅学,在实践中学,脱胎换骨,苦练业务,在漫长的工作中完成了专业与精神的升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一个合格的橱窗设计佈置者,必须是一个具有综合艺术素质的集大成者。绘画是业务能力强的最重要的支撑,由此要旁涉书法(美术字)、工艺装潢、建筑环境艺术、道具制作等等,然而还须由文学知识作统领濡养。刚到书店作美工的我,综合的业务能力显然是极其单薄的,包括那极其稚嫩的毛笔、美术字等等。一道道拦路虎阻挡着我的脚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对于弱点,我是心知肚明的,但我不气馁,不示软弱,开始了长期的艰苦的砺练,在游泳中去学会游泳,这就是我的主要方法。每天抽点时间坚持练池,书写、背临互相结合。看着老姚师傅裁起一叠白纸轻松地挥写大幅的美术字标语,我则仔细在旁观看,心摹手追。终于有一次我主动向姚师付请缨,由我来设计制作一只专题橱窗。我在设计橱窗的背景上有意选择王曦之的书法《兰亭集序》,这就与临习书法结合了起来。再用大提笔直接将王羲之的字写大,由于是一个一个地写,每个字可以写数遍,不够理想也没关系,再用自己擅长的画技去“润笔画字”。百十来个兰亭集序字(局部)。学习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把“王字”复在铝金纸上一一剪刻下来。而在道具的制作上,则用厚厚的泡沫板拼成三本放大的精装本书,书脊上则有意识地兼顾圆弧与平弧的变化之状……。再到市场上去选购仿布的各色塑料纸,把白色的泡沫板沾胶包裹起来,书脊上用传统的中式的花卉铭纹,用剪纸的形式作美化装饰。就这样,三本巨型精装本的模型书栩栩如生的横卧在橱窗里,重叠成梯装,是书、是阵列的道具,又寓书藉是人类进步阶梯之意,一举数得。米灰色的橱窗背景上,书圣王曦之飘逸的兰亭集序若隐若现地呈现着美感,又与精装书的纹饰相呼应。就这样,一只雅俗共赏,带着艺术气息的文艺橱窗如愿佈置完成了。事实证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只要热爱这份工作,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就会成功。这一只独立设计制作的橱窗,成了我小试牛刀的处女作…………。遗憾的是当年没有留下橱窗照片资料。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四平路文艺橱窗设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姚肇沂 刘洪林 合作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四平路文教橱窗设计 刘 洪 林</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三) 初 尝 成 果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座落在四平路大连路口的四平路书店,未开张前,最先打开电动卷帘门进去察看店堂、地形的是支部书记戴以群带队的一行人,其中有总务钱国华、老姚师傅与我等,应该也包括路文采同志。(他是四平路书店的第一任主任)黑呼呼的毛坯的店铺,随着橱窗上方铁栏中透进的光线望去,湿湿的水泥地似乎还没有铺完干透,店堂层面很高,视线开阔相当良好,整个店堂没有一根樑柱。店门居中的两侧,一袭的大橱窗排开,长二十多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老姚师傅带去了卷尺,我则配合他一边量尺寸一边画草图。炎热的夏天,老戴等人总有一习惯,带上一块擦汗的毛巾,那天正巧很热,老戴同志热心好客地就用他的这块毛巾包裹着雪糕冷饮犒劳大家。一向不主张开新店的他总是用着浓重的苏州话说:“开一家书店就如在头颈处套上一只枷锁……”。而这次他见到这毛坯的店堂,却也显出了相当的热情。当然还有老姚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与要求。一个店堂佈局的设计方案正在他的脑海中悄悄酝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场为四平路新华书店开张的准备工作,就此紧密锣鼓地展开。老姚师付把毛泽东的新华书店题字亲自放大,带着我去宜兴定制陶瓷的字,去市区的建筑装潢总汇选择吊顶的天花板,灯具……店堂的佈局,地面的磨光石子方案,橱窗、道具设计,阵列书架…………这一切都井然有序地展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平路书店的设计佈置工作,有着几件印象深刻的事可圈可点,至今仍能津津乐道。首先店堂内,老姚师傅考虑非常周密,亲手设计制作巨大的分类牌。整个店堂分四个大类。每个大类的指示牌,用两层玻璃相夹,玻璃的长度为2米X0、4米,两块拼接,一层反复满涂黑色油漆,使其“漆黑一片”,用桔色的吹塑纸剪刻成粗壮的美术字,这是他自创的装饰体,旁配活泼的汉语拼音,用铝嵌条沿玻璃包边,将它镶嵌在广告板中间,就如中国画挖裱工艺,显得大气、醒目、立体。化费最少的钱,达到了最好的效果。广告板上的材料则选购类似国画祾子纹饰的墙纸,学着裱画师的模样自己装裱。最后请木匠安装到书架上,整体效果显得非常的和谐。(见店堂照片,这是今年初我偶然在一本书页中发现的),这是讫今为止,老姚师傅留下的唯一店堂佈置作品真迹(局部),显得弥足珍贵。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凡艺术作品、色彩,都是有着温度和艺术语言的,老姚师傅设计的标牌也一样。首先,他的美术字别具面貌,有着他自己的儒雅风格。而九十年代后兴起的电脑刻字字库中,备存的只能是黑体、宋体或者魏碑、圆头等字体。电脑刻字,虽然解放了美工的劳动力,迎合了大型的展览佈置,但它代替不了美工人员长期形成的技巧与风格。老姚师傅的美术字兼收并蓄,吸收了黑体、宋体字的传统要素,已经融进了自己的面貌,所以我说他的美术字具有个性。而一个成熟的美术工作者需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独创的风格。模仿他人,是搞美术者的大忌。他设计的标牌中的大字有节奏与变化,这就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审美。标牌旁边的菱形图案的设计制作,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破去了多条纵横线条,符合美术构图的法则。再者,广告板上方的棕色线条,它更是独具匠心的点睛之笔,与下面的黄色书架形成了呼应,贯通了上、下色彩的统一与和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看店外大橱窗的上方,一长排黑色中,跳出一朵朵金色的美丽窗花。那是老姚师傅缘由的二点考虑,一是要同店堂标牌风格一致,二是为遮去玻璃橱窗顶端露出的木制网格呈现的不美观。为此化费了老姚师傅很多精力,当时正值盛夏,橱窗中闷热不堪,但是时不待我,必须迎着困难而上。橱窗易受阳光的照射,极易褪色,故老姚师付傅选择的材料同样是油漆,充满灵心的他用了非常巧妙的方法,找来两块与橱窗玻璃等长的三夹板夹在一起,将窗花均匀排列,“一阴一阳”(篆刻石章用语)用钢丝锯条雕锯镂空,然后放到橱窗玻璃上,先将金色的花朵拓好,再将黑色油漆压上去。工艺繁复,这些活都是老姚师傅一人在橱窗里爬上爬下自己干,为的是让我静心地完成《长城图》。看似颇秀美的一长排简单的花纹,其背后化费的是心血、精力、体力、时间……。也许有人会问,可以不做这一排窗花吗?当然可以,只是从外面观赏橱窗时,露出了十几公分高且不雅观、粗糙的木档。是否有快捷的装饰材料代替?九十年代后期兴起的“即时贴”可以代替,(当时正值八十年代初)但即使用“即时贴”,时间久了会风化,老姚师傅也绝不会去选择“即时贴”,不如油漆鲜亮,经久耐晒。所以可见老姚师傅追求的是艺术的完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上海建筑书店橱窗设计 刘洪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平路金牌柜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此 文 章 系 原 四 平 路 书 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主 任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路 文 采 )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我在书店工作几十年了,对七、八十年代的橱窗有着很深的了解以及感悟。橱窗是代表了书店的脸面,是读者的向导。读者通过这个橱窗的指引,可以直接将读者吸引到店堂来寻找所需的书籍(新书),进而可以进一步扩大浏览到更多的书籍,促进销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当时四平路书店的四个大橱窗的功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橱窗不停地更新,给这一大片地区的读者带来了好奇与新鲜感。我们四平路书店是当时在杨浦区店门市部人均销售中是最高的门市部。当时的名声也传播到很远,市区许多书店的同行曾多次来四平路书店参观、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四平路书店的声誉也吸引了当年上海商业系统“创新办公室”的注意。他们经常在四平路书店实地考察,并明察暗访相结合。认为四平路书店从橱窗到店堂佈置合理、新颖,营业员的服务素质好,以致四平路书店最先并多次被评为“上海商业系统新风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当年的全国新华书店总店曾委托上海市店拍一部《新华书店规范服务示范片》,最终也是选定在四平路书店。他们看中的就是当时四平路书店的橱窗设计、佈置,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以及店堂的设计及图书阵列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盛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而营业员们自觉和规范的服务,使得广大读者喜欢到四平路书店购书。读者们坦言:“到这里购书,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是对我们为读者服务的褒奖和鼓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二0二二年七月廿九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作 者:路 文 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由于四平路书店的橱窗巨大,需要有大的画作,才能使立体宽畅的大橱窗产生气势,在这点上老姚师傅与我达成共识。他知道我有画画的优势,支持、同意我的意见,在橱窗的设计上掛两幅大画。趁着当年年轻气盛,我承担了两幅画的绘制任务。其中的一幅《长城图》长2米,宽1米,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承担的大画,画了近十天。长城远处的青山用大的底纹笔来回挥扫,层层加码叠加,近处的城墙、烽火台上的砖石则一块块地细心分割、重点塑造刻画。形成近处工细,远处恣肆的对比和谐关系。俗话说,七分画三分装饰。老姚师傅让木工做了十公分宽的边框,就这样,一张气势雄伟的描写长城的水粉画掛进了四平路书店的橱窗。另一幅画则用了国画的水墨画的风格绘就两只白色的鹈鹕鸟。 用细细的铝合金嵌条代替镜框装饰画作,画后面的背景,是一片高低参差的树林与虚化的河流,那是鹈鹕鸟生活的地方……整个橱窗形成了一种文静、清雅的艺术之美 ,《艺苑掇英》的标题,是当时最时尚的橱窗标题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老姚师傅设计的少儿橱窗也令我拍案叫绝。他直接在背景墙上画上两棵粗壮的大树,左斜右倾冲出画面,成顾盼状,装饰性的树叶重重叠叠,还有些细细的、虬曲的枝条垂掛下来,把莽莽原始森林的景象直接搬进了橱窗。一只高大的长颈鹿美美地吃着高枝上的树叶,正在俯视右边的一群小动物们,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吹着喇叭,猴子、灰兔,松鼠合着乐曲欢快地手舞足蹈。画面的中心两只小鸟叽叽喳喳,一只栖立枝头,一只小鸟往下飞去……森林里热闹极了。整个橱窗的色彩已经很饱满,但老姚师傅还嫌渲染得不够,拿出“纸扎店”的功夫,往橱窗地面抛洒桔色花球。可谓是别具匠心。试想,小朋友们怎么会不被这些五颜六色的动物们与花球,吸引到橱窗边来?最有看点的是那些玻璃架道具,搭得精致,组成菱形的花朵嵌在玻璃架中,噢!原来往下张望及飞下树枝的小鸟是被这些“玻璃花朵”所吸引,一只俯下身来探望,另一只干脆直接往“玻璃花”飞去看个究竟。这种以背景的点和面带动书籍阵列的手法,在老姚师付的巧手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姚师傅设计的那只科技橱窗,同样也是非常精彩的。用双层塑料管上下绷紧 ,把科技书籍陈列整齐插在塑管间,整排书籍的背后淡淡地画了一位科学家头像,以及宇宙中蓝色的地球……佈置橱窗与创作诗歌手法相同,讲究空间之张力、含蓄兼朦胧、深远造意境等艺术元素。这些书籍的大面积阵列,不正是象征着科学家们的呕心沥血之作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四只各具特色的橱窗,成了四平路商业街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的职业习惯是,每当完成设计制作,总要站在橱窗外,审视着这一排的橱窗,心中总会泛起波澜,我们似乎沾了伟人毛泽东气势磅礴的新华书店店招的光,是伟人金光闪烁的店招光辉,映射了我们工作的橱窗,把新华书店的文化气息、书香挡次推向了极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祖国颂》中的长城图,那层层叠叠的青山、烽火台的城墙蜿蜒起伏,象条巨龙盘旋在巍峨的群山之巅,极易使我联想荟聚在国宾馆中的那些气势壮阔的大画作………考虑到书店开张后很快会迎来国庆节,特地将这一只橱窗,作为国庆向祖国献礼的专题橱窗,命名《祖国颂》。并用“祖国颂”三个字的汉语拼音放大作背景色块,烘托《长城图》。用简意的色块形成节奏,祖国颂三字选用魏碑字,遒劲有力,也是老姚师付的亲笔专长。下面横向的小幅拼音以及最左上方的深紫色块也很重要,破去了许多直线,有了上下贯通的色彩呼应………。今天重新从照片中解读,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的设计制作的激情。是啊,我们制作这些橱窗,都是在设计小样彩稿上充分“经营位置”、“精密佈局”,让“气韵生动”起来。同时也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新华人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将满腔热血注进了我们的血脉,把对祖国的大爱自觉地化在了平凡的工作中……因为新华书店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光阴荏苒,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以我今天的审美观来回望老姚师傅主创的四平路橱窗设计,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片橱窗品味隽永,极具审美、艺术性,为上世纪那个火红的年代涂抹了一笔浓墨重彩,可以载入沪上新华书店的史册。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平路书店以及斜对面,是四平电影院,这一片街区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灯火阑珊。当年,我常常流连忘返于这繁华的街道间远眺书店,陶醉在熙熙攘攘的路边人流中。那二十四米长的一排橱窗,或大气雄浑,或童趣盎然,或文气娴静,或科技烁光。如鹤立鸡群雄列在那片繁华的四平商业街道上。后来那幅《长城图》,被平凉路中百三店的工作人员看中,想方设法与老姚师傅商量,最终这幅画掛在了他们的食堂的饭厅里(当然也因为贵店为我们书店的职工用餐提供了方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平路新华书店的橱窗设计、店堂佈局,在老姚师傅不遗余力,全力以赴的干劲带动下,以炉火纯青的技艺佈置完美收官,无疑是成功的。而我则是配合他,得到了一次实战的煅炼而已。佈置后那亮堂整洁的店堂,充满艺术氛围的门面,被各方面的有识之士青睐。市店的领导曾经组织文艺小分队到这里拍摄纪录片,那些“小鲜肉”们,嘴里哼着费翔在央视春晚走红的《一把火》,跳着时髦的迪斯科……那个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则配合他们在店堂的上方设计制作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醒目大字标牌。而在门市部主任路文采的带领下,四平路书店屡创市营业员金牌服务柜,店誉远播市内区外,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鞍山路书店店面设计 刘洪林</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 独 挡 一 面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平路书店良好的营商环境驱动我们搬到了那儿办公。可老姚师傅却在此节骨眼上不幸得了晚期癌症。为此,支部书记戴以群同志特地找我作了一次长谈,他的语气使我预感到老姚师傅的病情的复杂与严重性,杨浦的这副宣传摊子要交给我了,他还叮嘱我要关爱老姚师傅,病愈后既使来上班也不要让他累着……此时的老姚离六十周岁退休还有整整的一年。我默默点头,记住了老戴书记的叮嘱。老姚师傅的病情一刻都不能拖延,很快就在新华医院作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病愈后上了二个月的班,不幸又复发,只能再次住院,可这一次再也没有能回到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多想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上啊,或者退休继续着发挥余热,陪伴我共襄书店设计大事。哪怕是发表建议亦好呀,而且他还买了大量的书籍,打算退休后安静读书、乐享阅读的快乐呢。到医院看他时,总是念着“医生会救我的”这类话。记得一次途经书店工作,顺便去看他,一见我就见他眼睛里放着光芒,用苏州话对我说,小刘, “医生答应给我开刀了”。其实那是医生在他焦虑的缠求下的“无奈谎言”。老姚师傅那种久病中的期盼,那种求生的渴望,则一切都源自于他心系书店工作的责任心呀。他多想与我一起参加“儿童书店的”设计,因为此时他知道了经理室正作出了一次重大决定,关停科技门市部,在原地开一家崭新的少儿书店。当然他也知道,已经不可能参加这一次的设计工作了。当然我还是在安慰他以养病为重,说着病愈的奇迹会出现的,“新苗书店”的设计工作就交由我等话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开儿童书店,让谁题写招牌?而且最好是著名人士。经理室的领导想到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老戴书记便通过市店与出版社的关系,联系上了陈伯吹老先生。那天他约好我,手提着礼物,兴匆匆地赶往陈先生的府上。虽然我不可能问及老戴书记的礼物来源,但据我对他豪爽的性格了解,这一定是他自己掏钱为单位办公事。这就是老戴书记的高风亮节……。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陈伯吹先生,我有过一次经历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出版局召开的大会,就座的主席台上,我见到众多的少先队员簇拥着陈伯吹先生,舞台上鲜亮的光照在他的额头、眼镜上,正红光满面,幸福地接受着少先队员向他敬献鲜花、系带红领巾。感谢老支书戴以群同志,这一次让我零距离地在他的府邸上拜见了我儿时就心仪的作家陈伯吹先生。而此时的他,已近八十高龄,精神矍铄,住在近淮海路南昌路上的一座小洋房里。陈伯吹先生就在客厅接待了我们。印象中客厅有点暗,摆饰极简。修顶发亮的额头,矮小的个子,戴着一副圆圆的眼睛,厚厚的镜片后面,一双眼晴微笑着,透着慈祥。说话慢条斯理,他招呼我们坐下,自己则靠在藤椅里听着老戴同志谦恭的自我介绍。机智的老戴与主人聊了一些感情闲话,然后切入主题,说我们要开一家儿童书店,店名已定好,叫《新苗书店》,恳请陈先生题写招牌。陈先生是著名学者、又是党员,他深明大义、知书达理,当时又没有润笔费,只见他毫不推脱,则是谦虚地说,我不是书法家,字可写不好。但还是满口应允。这次简短的会面,给我留下美好回味。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数日,老戴书记把陈伯吹先生的题字交到了我的手上。我端祥着书迹,陈老先生挺认真,在一张纸上写了四遍“新苗书店”,随意而写,字里行间荡漾着天真烂漫的逸趣,那是陈先生用小楷毛笔当钢笔字来写就,因而没有书法中的使转、悬针、一波三折等技巧,平均每个字的见方不足一厘米,签名陈伯吹的三个字更小。我的职业敏感告诉我,一公分大小的字要让它放大到1米见方,难度不小,这就需要考验我的业务能力,既要保留陈字的特色,又要有招牌书法字的韵味,这就要有二度创作。邮票设计师介绍他们的设计经验时,通常采用的就是“二度创作”。好在我到杨浦已工作了八年,长期坚持练池,书法于我已不再是“门外汉”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我最大程度地保留陈字天真烂漫的童趣,修饰了一些笔划,使“悬针”更美;,使“出锋”愈秀;使“转折”蕴韵;使“细划”厚醇。当老戴将“新苗书店”的完整招牌字以及我设计的门面照片图送去给陈先生看时,老先生非常满意,随即将他桌上的一本新作,让戴以群书记转赠于我,表达了他对“新苗书店”招牌的二次创作的认可,对一个从艺青年的满意与致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新苗书店的”店招设计上,学着老姚的方法,设计了一只店徽,两只舒展的绿叶在最下方,簇拥上部用书籍组成的向日葵,绿色的汉语拼音与金色的“新苗书店”大字形成大小对比,色系对比。招牌、拼音、图案全都自己用有机玻璃与泡沫板相粘做成。并大胆选用鲜红的人造大理石作门面装饰,符合儿童们的审美和活泼的天性。店堂吊顶槽按装了色彩跳跃的霓虹灯。三组圆型的照明灯及围绕的筒灯象征着向日葵……祖国的花朵。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六一儿童节那天,新苗书店隆重开张,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把新苗书店柜台围得水泄不通,店堂内霓虹灯变幻着的色彩,映射在大、小读者兴奋、喜悦的脸上,踊跃购书的人流形成了一股汹涌的浪潮……我在店堂外,此刻的眼睛也湿润了,二个月的辛苦努力有了收获,正好借了爱人单位里的一只傻瓜照相机,乘着这新苗书店门前穿流不息的人流,按下了一连串的快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平躺在病床上的老姚师傅,认真仔细地看着我拍的照片,那熟悉的苏州话轻轻地从他的口中说出:“小刘,你成功了”。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我品出了一个长者的情怀,包溶、期望、鼓励,也品出了恋恋不舍的人间真挚的九年同事之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我知道,我的设计制作还有许多瑕疵,尤其那招牌,再多一点大胆、童真将更完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妒英才。一个月后,老姚师傅在他过完了六十岁生日的第二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 走 向 彼 岸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待 续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著名国家队足球教练徐根宝签名售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与上海市书店领导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平 凉 路 书 店 开 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作者与部分同事合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礼品书广告设计:刘洪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