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八一话军旅]我的军旅生涯(二)

草千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营部岁月(泰安)</b></p><p class="ql-block"> 营部代号为9513部队2分队,驻防泰安岱宗坊向北路西(现为省军区干休所),东临上泰山的主道。有院墙和两个门垛,但无门可关。进院是一篮球场,东北角是马厩,养着二匹战马,是战时营长和教导员的坐骑。因是和平年代,从未见二人骑过,倒是我们几个通讯员每天都要轮流遛马,成了我们的坐骑了。院西南角是伙房和餐厅。还记的当时餐厅的东墙上有一水泥黑板,光秃秃的,无任何美化。炊事员赵xx对我说,你发挥一下特长,美化一下吧。我听后,就利用一午休时间,进行了美化(主要是结合形势和部队生活的内容),受到了大家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在泰安营部期间,白天就是轮流值电话交换机班。那时营部有部电话交换机,与团部,下属连队,营首长,通讯班,卫生所和外界都能转换通话。业务训练就是收放电话线,架电话,如何警卫首长,如何利用指南针辨路送信等。早晨和下午都去遛马,附近的虎山公园、王母池和山下的景点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休息日中,如岱庙、普照寺、大众桥、黑龙潭等地,也多有涉足。 2018年春,我的一位同事与朋友逛过岱庙,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一扁短文和几张美照,我曾编了几句顺口溜与她互动。现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喜见好友发美文,</p><p class="ql-block"> 拜读情感岱庙亲。</p><p class="ql-block"> 从军站岗岱宗坊,</p><p class="ql-block"> 庙中常去留脚印。</p><p class="ql-block"> 解甲归田四十载,</p><p class="ql-block"> 故地未曾再亲临。</p><p class="ql-block"> 有朝一日机会到,</p><p class="ql-block"> 偕妻重进岱庙门。</p> <p class="ql-block">  在营部晚上站岗,是一人一哨,流动巡逻,排以下干部轮流。那时通讯班一人一支冲锋枪和手枪,我们都是提冲锋枪站岗放哨。天气好的时候夜间,东山路上基本上都是游人不断,都是上山看日出的。巡逻时能听到他们说话声和脚步声,能看到手电筒的亮光。如刮风下雨或下雪,基本无游客登山。刮风下雨的深夜,雷电交鸣,院中阴森,气氛又有几分恐怖。因无大门可关,还要防上山的游客误闯进来。有一天夜间,有一个游客看到院内有灯光,就跑进了院内,被我发现经询问,是一位爬山看日出问路的游客,经我指点,他致谢而走。</p> <p class="ql-block"> 那年代讲家庭出身和成份,当兵,入党都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我出身于贫下中农的家庭,父亲是中共党员,我也算根红苗正,入党是我心中的愿望。自己暗下决心,争取在二年服役期内,早日入党。入伍后表现积极,各项工作跑在前头。有一天营部张书记找我谈话说,你们这批兵在部队服役期短,让我对照党员条件,加倍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此后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又经党组织同意,张书记和通讯班赵班长作为我的入党培养人和介绍人。九月中旬支部大会通过了我的申请,并上报了营党委。九月底,营党委就批准我为中共正式党员了(因那时是二年服役期,所以无预备期),成为我政冶生涯中的一件大喜事。</p> <p class="ql-block">  在营部,因有篮球场地,所以业余活动是以打篮球为主,泰安煤校离我我们很近,当年有一位男性篮球爱好者宋老师,经常过来与我们一块打球。他那时有30多岁,身体很棒,球技不错,一来二去我们成了好朋友。因我跳得高,投篮准,行动敏捷,很受他的赏识。后来我们团在团部(现在是省军区干休所)组织全团篮球比赛,他还为我营球队当业余指导。我营球队取得亚军(团直是冠军),也有他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  那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年代。一切从备战需要出发,成为当时的行动。有一个住虎山新村的连队,在挖洞时,因对炸药计量稍多,爆炸时一块石头飞到附近干休所,砸破了一住家屋顶,落在屋地上,幸亏没伤到人。我们营部的人,则在张军医和杨医助的带领下,上泰山釆中草药。有一种名叫"穿山龙"的草药,能止血,很受喜爱,采回来晒干后由卫生所上交。最远处能从泰山顶翻到后山一个叫后狮屋的地方采药。在泰安营部期间,上山釆药就有三次之多。记的有一次,营部的尹上士在采药中,因大雾弥漫,迷失了方向,脱离了我们。那时通讯不发达,很难联系。到了下午,我们都陆续回来,唯独不见他的身影。这事急坏了几位营首长,几次派人去寻找和迎接,均无功而返。要知道,单人在深山中迷路,那很危险。一是容易受伤难行走,夜间气温低,极易冻坏。二是遇到猛兽,不伤既亡。一个夜间,营首长都坐卧不安。直到第二天九点多钟,一位老乡用自行车把他送了回来,大家悬着心方才落下。一问才知,他迷失了路,晚上从泰山东侧下了山,因天黑交通不便,就在一老乡家借住一宿,第二天热心的老乡用自行车把它送回了营房,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营部对这位老乡给予感谢。</p> <p class="ql-block">   因国际形势严峻,部队都有打仗的准备。到了冬季,都要野营徒步拉练。口号是"练好铁脚板,不当老爷兵"。69年冬,我们还进行了一次长途拉练,进沂蒙山老革命根据地练脚板。那时老区生活虽苦,但对部队感情很深,非常爱戴。把最好房子让我们住,鸡蛋、花生、栗子直向我们包里塞。在宿营驻地,我们除了进行军事科目的演练外,就帮生产队挖沟整理农田,还帮农家挑水扫院子,进一步加深了感情。以至于我们开拔,怕老百姓伤心,都在夜间。尽管这样,他们有时也得到消息,自发地为我们送行,并送给我们很多土特产。往往是双方都恋恋不舍,洒泪而别。可见老区人民对部队的感情是多么深厚。电影电视剧中民送军的镜头,此刻在眼前显现。毛主席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部队受到有如此觉悟之高的民众爱戴和支持,哪有不打胜仗之理。</p><p class="ql-block"> 这次还进了长途行军练习,一天下午二时许,由团首长作了动员,然后开始。到了晚上大约8时多,营长让我等等看看,有没有我营战士掉队被团收容队收容坐马车的人员。我在路边等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看到无我营人员后,再追队伍就赶不上了。那时背着长短两支枪、干粮袋、水壶、挎包、被子、镐锨等物品,足有40多斤重。再加上穿的棉衣,长途行军确实不易,没办法只能单行。到了路口还要查看路标,以免走错了路。第二天早晨6点多钟,大部队停下吃早饭时,我才赶上。天亮了继续行军,看到有的战士夜间在背锅的炊事员后面,犯困撞到锅底上,脸上划上黑妆,胳膊和前襟的军装变成黑绿相间的颜色,引得战友们直笑。继续行军到下午4时才宿营, 宿营后,大家倒头就睡,晚饭都很少有人吃。 后来听团部的人员说, 这次行军走了240多里路。我自己算了一下,单行也近百里,真是受到了锻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未完待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仅凭记忆而作。只为回忆,并无他意。部分照片为网照,如无不当,敬请谅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