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军长征路(49)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孙建平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它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三大远征之首!当年的红军指战员背负着民族的光荣和梦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我们退休了带着感恩的心沿着英雄的足迹重走红军长征路,去亲身感受和学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精神;去亲身领略祖国的繁荣昌盛,山河美好;去亲身感受扶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去亲眼看看人民朝气勃勃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这一集是《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p class="ql-block">  我们重走长征路3月8日从江西安源出发,经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省,7月1日到达终点——西柏坡,完成了从中国工运摇篮安源出发,到达革命圣地瑞金、遵义 、延安、西柏坡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我们重走长征路,选择福建长汀长征零公里处为出发点,河北西柏坡为终点,并在七月一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到达这里。在我们心中,西柏坡是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新中国从这里走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西柏坡纪念馆外景 西柏坡纪念馆序厅 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她位于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这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 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对选址西柏坡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周恩来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1948年4月11日,毛泽东转战陕北,翻越五台山后,高兴地对前来迎接的聂荣臻说:“到了晋察冀,就像当年在兴国一样,群众见了我们都笑逐颜开。”到达西柏坡后,他又对叶子龙说:“西柏坡果然是个好地方,这个指挥部选得好!” 1947年,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决定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由刘少奇朱德挂帅奔赴西柏坡开展工作,为以后中央首脑进驻西柏坡打前站。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继续留在陕北和胡宗南周旋。毛主席留在陕北的用意一是居住了十几年的指挥所不能轻易地留给敌人,要和蒋介石斗气。二是为了鼓舞士气,在敌人围困万千重中,我自岿然不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全军将士的战斗意志。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这一举措是了不起的大手笔。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故居</p> 办公室内现陈设的办公桌、沙发、转椅、茶几等,都是当年毛泽东使用过的原物。在这里三百多个日夜里,毛泽东写下了许多著作,仅收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多篇。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鞭策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br><div>  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虽然在数量上仍然表现为敌优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我则已占优势。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展开了空前决战;三大战役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己成定局,面对纷杂万端的社会矛盾,我们党一方面要求全党、全军再接再厉,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另一方面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在夺取政权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两个“敢于”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革命主义精神,两个“务必”体现了积极进取不断革命的精神。这两种精神贯穿于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并且两种革命精神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夺取胜利,迎接解放,战胜困难,实现转变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一时期还有许多鼓舞军民奋斗的革命精神,诸如,着眼大局服从大局,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团结统一,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立新世界等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以往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围绕两个“敢于”、两个“务必”革命精神的展开,并为其服务的。总之,西柏坡精神尽管有多种概括,但其本质特征,应该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br></div>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原为机关大伙房。大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十天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于3月25日进驻北京香山。 <p class="ql-block">  朱德故居</p> <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故居</p>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艰苦奋斗,不断革命为主要内涵的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纪念碑,总高度为20.5米,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的手迹,碑文是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西柏坡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