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这里有陈衍诗中的“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严复笔下的“投老还乡卧小楼,身随残梦两悠悠”,还有林觉民魂牵梦绕的“窗外疏梅筛月影”、冰心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p><p class="ql-block"> 遐迩闻名的福州三坊七巷,它座落于福州古城的杨桥路中心地带。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之为“三坊七巷”。它是福州厚重历史的见证,也是闽江流城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福州历史人文荟萃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穿行于三坊七巷的粉墙黛瓦间,徘徊在曲径通幽的古巷里,徜徉于纵横交错的石板小道上。仿佛穿越了千百年间历史时空,倾听而沉思在历史长河“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的热血故事中……</p> <p class="ql-block"> 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兄弟。</p><p class="ql-block">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篇,是宋代理学家吕祖谦对福州书香满巷的三坊七巷最贴切而深情的概括。据记载,福州历史上曾是举人状元层出不穷,文化教育更是极为昌盛。林语堂、冰心、林徽因、舒婷、郭风,这些中国文坛响当当的人物,都曾从闽地走出,创作出了一部部名篇佳作,三坊七巷永远是他们生命中的一次次启航点!</p><p class="ql-block"> 这片文学积淀深厚的土地,滋养出了绵长的文脉。直到现在,福州这座古城,还是散文与诗歌丰盛的地方,相当一部分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对文学有着浓郁的兴趣,或者拥有深厚的造诣。</p><p class="ql-block"> 不少的才子佳人、文人墨客、历史名人,他们都曾经在福州这座古城驻留过,三坊七巷印记着他们重重叠叠的脚印与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因而三坊七巷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浪漫的文艺色彩。古典与风雅赋予福州三坊七巷,温情脉脉的隽永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 说到福州的三坊七巷,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想起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她的智慧、才情与美貌涂抹着几个时代的天空。她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留下了万古人间四月天,她就是林徽因。林徽因的祖籍根源就是在福州三坊七巷间。</p><p class="ql-block"> 林徽因出生在杭州,游学于欧美,工作于北平,其实与故乡的交集并不太多,但三坊七巷可园(林徽因的祖屋)的一草一木,依然留存着她短居故乡的点点滴滴,正如她在一副描绘福州故乡的油画中,所表述的“故乡的一切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不只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p><p class="ql-block"> 我徜徉于这些建筑结构精巧典雅,风格凝重古朴,气派非凡而被称之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古厝群里。恍若如同行走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印痕里,随便推开一扇木门,就是一个故事。墙头有古树的枝杈斜斜地伸出,盈盈的翠绿趁着暗红的木门,仿佛可以触摸到岁月的光影。</p><p class="ql-block"> 让我随即想起清朝陈衍诗人的诗句“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此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当年居住三坊七巷时的一份淡然愜意与悠然自在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p><p class="ql-block"> 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p><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最有特色的还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坊坊巷巷,每坊每巷都其有深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故事,在此本人无法作更祥细的描述,只能选重点与大家作些粗略介绍,要想更深入了解,只能身临其境,躬身而行吧!</p><p class="ql-block"> 三坊其一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文儒坊。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p><p class="ql-block"> 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著名诗人、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故名文儒坊。</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七巷之一,位杨桥巷南,南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p><p class="ql-block"> 吉庇巷,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p><p class="ql-block"> 安民巷,七巷之一,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安民巷。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p> <p class="ql-block">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p><p class="ql-block"> 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立于此处,令我感慨万千,热泪盈眶。林觉民烈士为了投革命舍妻儿,为民主革命志不移,立志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已年轻宝贵的生命。他言辞敏锐、胸襟开阔、热心公益、不畏强暴。他的无畏无惧革命精神将永远驻扎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它永远激励着我们下一代人,无所畏惧勇攀革命高峰。</p><p class="ql-block"> 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穿梭在三坊七巷之间,残陋的砖墙和如今美好的姿态缠绕重叠,粉墙黛瓦石板路仿佛把我扯进岁月的沉淀里,屋檐下的石阶被滴水石穿的坑洞……亭、台、池、桥、石、花、木、林、仿佛向世人倾诉着老宅的深邃和悠久的历史。身在其中,感受到的是存在于细节之间的须臾与永恒。坊巷的历史,跟随着岁月斗转星移。坊巷里的人物,却从来不曾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视野,三坊七巷绝代风华与万种风情将永远驻留在福州人民心中,福州人民将世世代代为之吟唱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