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醒,久不寐。拾起《禅宗大意》,诸多修法,无非心外别求之类,看似至理,得道也只在一念之间,其实很不生活。出家人,百家饭,即便心外无物,身外还得求个一饭一粥。翻数页,得一语可心:道不用修,但莫染污。</p><p class="ql-block"> 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不用修,能不染污,便是在不修处修。而莫染污,自有佛家意思:染污为第七末那识的别称。此识为迷染的根本。常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故称染污意。染污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烦恼。七识八识太绕人,我们这里不妨且放在一边,此中究竟,那是出家人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可心,是以为这修法对世俗修身颇有启法。俗家之修虽没有释门玄奥,也是一箩筐一箩筐的大道理,满满的说教。谁能学究一样生活?理学家自己也未必能一步一趋。这里我将道不用修,但莫染污,通俗一下。即但能心不昧,只管行处行。</p><p class="ql-block"> 人本血肉之躯,五谷为生,吃香的,拉臭的。七情六欲,是烦恼的根本,也是修行的凭依。一大堆的人生道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心不暗昧,不损人,不欺人,思无邪见。而能达到这一点,生活中路大胆地去走,事放开手去做,爱也不妨大声喊出来。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所谓修,不是处处正确,而是处处自省,路偏了,调正。事过与不及,纠正。爱有伤害,态度要正。若已经圣贤,还修什么。修本是因为错与不足,或不圆满。生活中的不修处修,就是实实在在、自自然然、阳阳光光地去做人做事。</p><p class="ql-block"> 但能心不昧,只管行处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个人能力有大小,见识有短长,情商有高低,性格有缓急,但得无邪,但得真诚,但得心地坦荡,不修处,便是修。至于修得如何,那是因果,那是缘。修得多少,或各各不同。但都会同样收获到一份踏实,一份心宁。</p> <p class="ql-block">地暗,心不能安。如这荷,至暗处,花还是明净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