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的大茂山

浮尘

游古北岳有感<br>曾领山峦一万峰,帝王遥祭仙人迎。<br>山民空谈神仙山,可怜北岳大茂岭。 祖国山河大地,名山秀川如繁星镶嵌于山南海北,但是如果有人问你,河北名山是哪一个,估计没有人能一下子想起那座山峰来。太行名山有哪些,可能有的人能说出五台山、北岳恒山甚至王屋山来。实际上三山五岳的北岳恒山是真真的名山,但是北岳恒山有什么景色,什么特色,什么文化值得人们留恋称道的呢,大多数人恐怕又答不上来了,北岳恒山真是名山里的非名山,名山群里的非主流,处境尴尬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今北岳无历史,古北岳已沉沦。北岳恒山曾有两座,下文准备叙叙曾经辉煌、大放异彩的古北岳恒山---大茂山的今天与昨天以及没有未来的明天。 游历太行山,爬野山,走八陉,一直没有把太行名山古今北岳纳入计划。六月中旬的一个周六,随户外小鸟群的召集第一次穿越了大茂山的主峰太乙峰。 <p class="ql-block"><b>野游大茂山</b>。车走京昆高速到曲阳转涞曲高速至石堂村下,狭窄的163乡道沿着通天河向北过草庄台村,在萧条的古北岳恒山停车场下车,汉白玉石雕刻的古北岳恒山牌坊虽然气派,但几无游人的停车场荒草丛生,一片衰败景象。路当然是野路,与荒山野岭的牧牛小道别无二致,就这样爬野山走野道一路爬升。不知道历史上上古恒山朝拜走的是那条路,顺沟沿脊攀越,两侧的山势壮观而无特色,普通的太行山色而已。路遇一袖珍井,倒值得一叙,石上有眼拳头大小,石上布满青苔,石眼中清水晶莹,甚是有趣。山腰一处百米平坦地块,绿草葳蕤,百花盛开,据说称跑马梁,梁上有碎石堆彻,说是寺庙遗址,传说杨六郎拒辽曾在此练过兵马。</p> 翻过山梁,沿县界铁丝网先下后上,远远望见山头寺庙建筑,上得山来,但见寺庙建筑狭小简陋,没有一点大北岳的恢弘气象,煞是风景。破败的小龙王庙下撤山脚地名:大岭口,一座小巧但还像点样子的庙观上书:北岳庙。下处平台有几处小庙,地府庙、瘟神庙、关老爷庙乌七八糟。沿163乡道走到大茂山林场场部,路上再回望刚爬过的山峰,但见云雾缭绕中山势高峻,层岭叠嶂,颇有雄山壮伟的气势,原来看山观景是要选角度,要选线路的。 右侧导航是大茂山森林景区,一年后的7月27日专寻大茂山景区而来,故地再游,却寻不到景区入口及道路,遍问路人皆摇头不知。看来景区只是标在了地图上,可能实际上并没开发。头次野游大茂山,本想观览古北岳恒山的雄姿,领略古北岳灿烂的道观寺庙文化,大失所望而归。二次游景区本想游览古北岳的自然景观及山水气象仍是败兴而回。 大茂山现当地称神仙山,位于唐县西北75千米的石门乡境内,唐县、阜平、涞源三县交界地带。主峰海拔1869.8米,面积约500平方千米。唐县和涞源县分别在大茂山东侧、北侧及南侧,阜平县在西侧建有5座北岳行宫。 文字介绍,大茂山中有数不尽的自然景观。石人沟山泉汩汩,清澈见底,数十处积水潭被称为天然摸鱼场。南端绝壁上,有一神秘的黄龙洞,洞内碧水常年不断,盛夏冰冷刺骨。还有黑龙洞、无底洞等72眼天井隐藏在悬崖峭壁中。最大的老君洞可容纳200多人,在这些洞窟中,抗日战争时期曾作过兵工厂,住过八路军三个团,三个干休(所)院。此外,山的神秘还在于博大变幻,让人难识真面目。从山的不同方向登山,只能看到山的一侧,所以大部分人很难观到整个山的面目。在不同的时间、时段内,大山时隐时现,变幻莫测。日出日落时,随着温度变化,远看其貌,雾霭弥漫,紫气笼罩,放射着仙气灵光。阴天看其状,是一座黑黝黝的黛青色屏障,阴森恐怖。最好看的是雨过天晴,满山如洗,残阳如血。在平时大部分时间里,山顶部都被云雾包裹着,与天相连,威严而神秘。 资料介绍其妙其好,无奈无路可觅,对于外地人来说这不是画饼画景逗你玩吗。 <b>辉煌与毁灭--大茂山的过去。</b>大茂山即古北岳恒山。《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衡山为南岳,恒山(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因避汉文帝刘恒名讳,把恒山改名常山。石家庄正定,古属恒山,皆因辖内有名山恒山而为名,后随之改为常山。自虞舜帝以下,帝王祀北岳均在古北岳今大茂山。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山西兵部尚书马文升,议改祀北岳为山西浑源,时任礼部尚书的倪岳予以反驳,奏议未生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户科陈公奏改祀浑源获准,但仍祭于恒山(大茂山)。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帝允刑部给事中粘本盛之请,始改祀浑源,改祀之争历时150余年终于落锤。 古北岳大茂山是道教的洞天福地。殷商时期,殷王女昌容修道于恒山。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之师桑君(公)成道于此。西汉时,茅盈于恒山修道,南朝梁陶弘景创道教茅山派。汉武帝由泰山返北地祠常山,埋玄玉。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称其为三十六洞天的第五洞天,名曰总玄洞天。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恒山为太恒山,亦称恒宗,命名岳茂丘,巅名天峰,岭下建北岳观,峰上建后土祠镇之。唐代,改恒山上后土庙为天仙圣母庙,并建玄都观。金大定时期,丘处机弟子陈道益在恒山东麓建渊静观,其弟子渊澄子又在恒山之阴建玉宸观。 古北岳大茂山也是佛教的圣地。东晋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于永和十年(354年)率500信众至太行恒山建寺塔,传教说法,各地慕名而来听道安论经者众。后为一代佛坛宗师的慧远及其弟慧持,即于此时来恒山学道受戒,形成以释道安为核心的恒山佛教僧团。<br>  传恒山有72座庙宇,由于历年北方战乱,均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燕、代、中山和赵国的界山。五代时期的晋、汉、周及宋朝均以此山与契丹(辽)为界。想想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少战争吧。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北岳区党委及行署,冀晋区党委等单位,均曾驻其山周围。1943年秋季反扫荡中,晋察冀军区进行了“神仙山保卫战”。萧克将军曾收集佛像炼铜铸枪炮子弹。我不知道文革中还有没有什么遗存遗迹让红卫兵小将们再捣毁一次。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古北岳恒山曾经辉煌的历史及毁灭毁迹的过程。我十分的纳闷,大茂山的毁灭难道单单只是战争的缘故吗? <b>孤独的北岳庙。</b>2021年十一假期,心有不甘的我带家人来到曲阳县城,阴雨绵绵中虔诚地参拜了北岳古庙。<br> 北岳庙,坐落于保定市曲阳县城,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间(500—512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场所,总占地面积为173982平方米。 <br> 北岳庙建筑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传统建筑形式。 庙内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在中轴线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御香亭、朝岳门、牌坊、石桥等。 我们自朝岳门入,一座殿、一处阁、一通碑、一棵树沿着甬道细细把观。古建就是古建,一砖一石,一碑一字,无不令人叹服。庙中柏林森森,柏油都将地砖油的滑滑的,这是什么年头的沧桑呀。北岳庙是一座内涵丰厚的文化艺术殿堂,集古建、绘画、书法、石雕、定瓷等艺术于一身。 古时曾有河北四大景之说:赵州水、曲阳鬼、沧州狮子、景州塔。曲阳鬼即指曲阳北岳庙里唐朝画圣吴道子作的钟馗壁画,久已慕名。进门我就打听曲阳鬼在那里,问了多人却不得而知,直到一博学的参观老者的指点才有幸见其芳容。恢弘磅礴的元代德宁之殿,殿内无光显得黑暗阴沉,东西两侧墙壁上,彩绘满堂,东壁壁画《云行雨施》,描画仙人行云布雨降甘霖的图景。西壁壁画《万国咸宁》,描述众仙人完成行云布雨后偃旗息鼓,得胜回朝的宏大场面。西壁右上角一天神相貌狰狞,肌肉粗健,横枪倒戈,腾空飞奔,气势逼人,是为“曲阳鬼”也。 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看到山势气险,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我估计这里指的是浑源恒山),秦始皇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名山。从此北岳恒山就成了历代皇帝祭祀朝拜和文人骚客向往的圣地。自北魏在曲阳建北岳庙后,历代帝王都只在这里遥祭山神,劳力上山祭拜的活留给了大臣们。清雍正之后,随着北岳的北移,这座庙宇的皇家使命也完成了,与太乙峰上岭下的众多庙宇的命运一样荒废颓败接踵而来,现在虽然这座古建保住了也维护的不错,但已是缩小版的北岳庙了。 <b>古今北岳与古今南岳。</b>自清雍正年间北岳改祀浑源玄岳山后,大茂山就逐渐沉沦了下来。浑源恒山的人文气象越来越浓郁,北岳庙、玉皇阁、会仙府、白云观、真武庙等寺庙建筑占据了山腰断壁有利位置,山下也建筑了庞大的寺庙群。北魏年间的悬空寺更为恒山添色不少。北岳恒山位于浑源县南5公里,天峰岭、翠屏山如两扇巨门屏障平川上的县城和村落。恒山山脉独立于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麓山势和缓,少有密林生长,但恒山主峰却耸峙独起,雄伟壮观,松柏成林墨画山间。北岳恒山早在1982年就被国家列入AAAA级风景区,游人如织,皆慕名而来。 古北岳大茂山隐于太行深山中,不成独立山脉,只是群峰竞秀,巍峨峥嵘,难怪乎历来有北岳恒山偏远,长期被蛮族占控,皇室就近祀大茂山之说。实际上由于历年战乱,大茂山寺庙建筑毁坏严重,复建成本更高不如迁址新建更好。总之恒山迁走了,北岳又向北迁移了一千里。大茂山就成了当地百姓眼中的神仙山了。官府不来了,皇帝不祀了,将偌大,高峻威严的山峰留给了当地百姓,寺庙由恢弘变成了陋室,后土夫人就变成了娘娘、奶奶、姑姑。 大茂山古属曲阳县,故北岳大庙建在了曲阳县城。现在大茂山分属唐县、阜平、涞源三县,人们戏称:一泡尿三县。在旅游大热的年代三县都想有点作为,其实谁也做不出大文章。那就继续让它萧条、荒蛮、沉沦吧。 这里突然想起南岳衡山,隋朝之前南岳为安徽的天柱山,隋文帝改昭南岳为湖南衡山后,天柱山摇身一变成为了佛教名山,禅宗鼻祖地。现在天柱山为安徽三大名山之一,成了江南、苏杭、上海等地的热门旅游地。这就是人比人气死人的现实。 河北无名山,大茂山有朝一日或有机会入列。我将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大保定的有识之士。 2022年7月28日于大鹿泉凤凰山向北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