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故事

拂晓天明时

<p class="ql-block">回忆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何时何地,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时髦的话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必须从祖父这里谈起,也只能从祖父这里谈起。因为我们姚家在楼阁这个本姓宋的大村是个独姓,听祖父和父亲说,我的祖籍在安徽蒙城的三义镇高姚村,但我至今没回过。</p> <p class="ql-block">幼时——</p><p class="ql-block">祖父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生于1921年,1998年8月4日去世,享年78岁。祖父的一生在我眼里是传奇的一生、坎坷的一生。</p><p class="ql-block">祖父生于一个大家族,一个皖北极其贫穷的大家族。上面两个姐姐,他排行老三,按理应该是很幸福的。遗憾的是,三岁丧母,父亲是个赌鬼。在祖父七岁时,曾祖父客死他乡。当时一家的穷亲戚,谁也帮不了谁,幸运的是,祖父的舅舅收留了他。</p><p class="ql-block">一个七岁的孩子下不了田地,但必须要干活呀,干活才能理所当然去吃饭。舅舅家养了七八只大鹅,重活干不了,那就赶鹅吃草吧。农村的孩子都知道的,小孩子最害怕两种动物,一是狗,二是鹅。狗欺生,狂吠;鹅欺软,咬人。祖父回忆说,他小时候不知被大鹅咬了多少次,腿上、背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常常是新伤加旧伤。</p><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挨到十几岁,慢慢地成为重劳力了。不能总是呆在舅舅家呀,两个姐姐都一一嫁到外村了,境况都不如意。一个人守着两间破草屋,平常就给别人家帮工糊口,祖父力气大,不怕苦,远近大户人家都愿意找他干活,一时也小有名气了。</p> <p class="ql-block">抓壮丁——</p><p class="ql-block">转眼到了十八九岁(抗日战争时期),遇国民党抓壮丁,迷迷糊糊地成了桂系白崇禧的兵。祖父可是极不情愿的。桂系的兵个个都是有钱的主儿,平时就躲一起赌钱。祖父可是有赌的基因的(前面说过,曾祖父是个赌鬼),于是也在一起赌牌九。</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不知是哪位菩萨管了事,祖父手气太好,整下午就看他一个人“满版”,到了傍晚,几十个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银元、戒指都到了祖父的腰包里。祖父此时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晚上将所有赢来的银元、戒指悄悄地塞进了排长的口袋……</p><p class="ql-block">于是,半夜,趁着月黑风高,祖父仍旧穿着才发的土黄军服,跑路了。</p><p class="ql-block">走了几天几夜,饿了就从地里刨两个红薯,渴了就喝田沟里的水,终于走到了高姚村的村口。“不好了!不好了!抓壮丁的又来了!”</p><p class="ql-block">村里人老远看到穿军装的又来了,大声喊道。“是我!文生回来了!”祖父将他的经历一五一十道来,大家虚惊一场。祖父继续了他如往日帮工的平静生活。</p> <p class="ql-block">又抓壮丁——</p><p class="ql-block">好景不长。这回是上面摊派壮丁了,轮到了一地主家的独生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地主家可是乱成了一锅粥。哭的哭,闹的闹。</p><p class="ql-block">可是又有什么法子呢?祖父这时可是有当壮丁经验的人了,有什么可怕的,不就那么回事吗!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p><p class="ql-block">祖父与地主家出了个主意:我替你们家公子去当壮丁,但多少给点报酬吧。地主家千恩万谢,拿了二十块银元交给祖父,祖父又成了壮丁。</p><p class="ql-block">祖父取了十几块银元分给了他两个姐姐,剩下的几块随身带着,再次穿上黄皮制服,跟部队离开了高姚村。</p><p class="ql-block">谁也不知道,这次离开,一走就是二十几年。</p> <p class="ql-block">兵油子——</p><p class="ql-block">这次可成了川军的兵,真上战场的。</p><p class="ql-block">祖父说,最危险的一次是跟小鬼子隔着一片大池塘,面对面地干。电视上播放的小鬼子怎么怎么呆,那是假的,故意丑化小日本的。</p><p class="ql-block">祖父说,小鬼子的枪法可准了。当时都各自趴在掩体的后面,祖父手里拿的是上面发的汉阳造,正当他一露头,就地打滚转移时,“嗖”的一声,手上汉阳造的枪托“啪”的一下,一个大窟窿眼。幸好打枪托上,差一丁点,小命报销了。</p><p class="ql-block">祖父说,这真是最危险的一次,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与小鬼子正面交锋。</p><p class="ql-block">之后,他几乎没有上过前线。伙房里帮厨、给团长当马夫成了他当兵后几年的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到了1945年,小鬼子被赶跑了,原本以为可以马放南山卸甲归田,可内战却开始了。</p><p class="ql-block">当兵的早已厌倦了整天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某一天,祖父所在的团与周边的几个团集体起义。一夜之间,国军成了共产党的队伍。部队起义这样的大事,底层的小兵是一直蒙鼓里的。天亮了,大家被集中在一片空场上,长官开始训话。不知道说些啥,隐约听到想回家的放下武器,发两块大洋当路费。真有几个胆大的领钱回家了。祖父可不敢,发了钱之后再给你一枪可咋办?决定留下吧。祖父还是当他的团长马夫。</p><p class="ql-block">1949年渡江之前,他才知道他们是刘伯承的队伍。成为共产党的兵之后的几年,祖父认识了一些字,学会了“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太行山上”等歌曲。记得他开心时就唱这几首歌。</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激烈。祖父所在的部队是后方部队,直接从安庆开到了江南大渡口。</p><p class="ql-block">后来,祖父所在的团驻扎在楼阁村休整。祖父说,当时很清闲,每天早上将团长的马骑到大渡口江边吃草,再骑回来,一天就这么点儿事。</p><p class="ql-block">一天,祖父与往常一样,骑着团长的马到江边吃草,回楼阁时,发现马袋里团长的手枪不见了!闯大祸了!可能会军法处置的!找,抓紧时间找,找到了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在楼阁村大巷hang里一墙角边的阴沟里找到了!原来,早上从大巷里经过时,一不小心将手枪抖落掉了。再次虚惊一场。</p> <p class="ql-block">逃兵——</p><p class="ql-block">部队休整了一段时间,马上要开走了。听说要开到福建去。这时谣言也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各个角落,飞向祖父的耳际——“前方的部队基本差不多打完了”、“我们是上前线填缺的”……</p><p class="ql-block">祖父开始动摇了,再次打起了小九九。部队基本都是夜里开走。祖父得知部队开走的那天下午,独自一人来到长江边,脱下了军装,连同自己的所有证件一起扔进了芦苇荡里……</p><p class="ql-block">祖父成了名义的逃兵,实际的流民。</p><p class="ql-block">全国都解放了。祖父在楼阁村留了下来。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双手。帮东家,帮西家,打零工,居无定所。</p> <p class="ql-block">成家——</p><p class="ql-block">到了1953年,祖父已经33岁了,大龄剩男一枚。都说北方胯子实在,帮工不怕吃苦。得到了楼阁人的好评。经村里人介绍撮合,与一位从怀宁一路要饭过来,被本村人收留,准备做童养媳的姑娘(我的奶奶生于1927年,于1992年4月1日去世)结为夫妻。</p><p class="ql-block">结婚时,只有土改时奶奶分得的半间披排屋。祖父是真正的屌丝一枚,除了一双手,什么都没有。逃兵,没上军事法庭就不错了。说实话,当时像祖父这样的绝对不在少数。</p> <p class="ql-block">村里老一辈的人都说:“老姚家是老姚一条扁担挑来的。”的确是这样,在我的记忆中,祖父除了干活还是干活。</p><p class="ql-block">祖父的一生很平凡、很普通,又有着几分传奇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