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年的几个知青老师,在小学校临时办了个幼儿园,让学生带着弟弟妹妹上学,老师轮流当保姆,照顾孩子,解决了适龄儿童因在家看孩子而不能上学的问题,使大队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胜利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任务,领导、家长、儿童皆大欢喜。</p> <p class="ql-block">我大队的几亇小学教师,除一位叫张德泰的正式老师,其余都是回乡知青,都是民办教师,挣工分,每月拿几元的国家补贴,教低年级(1一5)由每月二元调到五元,高年级(6一7)由五元调到七元。现在的几元,只能买瓶饮料渴,那时够我们的日常零花,比社员的待遇高。当老师,在旧社会,得叫先生,有知识懂礼节之人,新社会,也是受尊重之人,社员也会高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都是一群年青人,张老师也比我们大不几岁,整天说说笑笑,倒也开心快乐,老师们整天和孩孑们打交道,也称我们是孩子王,教他们读书识字,学习文化,学习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看他们一天天健康成长,心中高兴,但也让人操心。</p> <p class="ql-block">记得县教育局有文件要求,适龄儿童必须百分之百入学,即六岁以上的儿童。一千三百多口人的生产大队,我们扒拉着大队户口册子,一户一户的检找,登名造册,然后,逐户动员,不让一个掉队。然而,各家都有各家难处,不象现在人的思想,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千方百计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那时人们对孩子上学还没有高度认识,从小让他们割草放羊拾柴火,割草给队里喂牛记工分,有的在家看弟弟妹妹,帮家里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割草喂羊拾柴火的还好动员,给家长讲清上学识字的好处,上级的要求,家长也能接受,答应把孩子送到学校,但大人去队里干活,小孩看小孩的事不好解决,家里没有人看孩子也是实事,确有困难,那时一家几个孩子,都是大的看小的,面对此种情况,我们也束手无策,毫无办法。但县教育局文件硬性规定,适龄儿童必须百分之百入学,接受教育,学习文化。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象老一辈那样文肓睁眼瞎,怎么能接受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怎么能不落后于时代?动员小孩上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过,要过河就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那时候,有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带着问题学,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当时我们想如果能解决看孩孑的问题,适龄儿童就能入校学习。通过讨论,大家集思广议,出主意,想办法,最终做出一个决议,让入学儿童带着弟弟妹妹上学。我们将此建议反映给大队领导,说我们的主意甚好,大队支持。这样,我们再去动员,家长不再推三阻四,造龄儿童也满心欢喜,顺利达到百分之百的入学率。</p> <p class="ql-block">儿童入学的问题得以解决,但面临着许多具体的问题,学校腾出一间房子,专门安置那些学生带来的孩子,夏天天热,带孩子带到户外树荫下清凉处,冬天或天气不好时在室内,孩子有大有小,大到三五岁,小到一二岁,每天都有七八个孩子。在十余个老师中,谁没课就看孩子,相当于在学校又建了个幼儿园。带孩子,相当不容易,吃喝拉撒都得菅着,还得买点零食,哄哄他们,有爱心,还得有耐心。放学铃声响过,学生领着或背着弟弟妹妹放学回家,看他们顺利入学,我们也放心来。</p> <p class="ql-block">让学生带弟弟妹妹上学,解决了当时的一大难题,大队支持,社员满意,我们欢喜。在县医院工作的庞明兰的妈妈多少年后见到我,还说,要不是你们当年三番五次做工作,后来又让明兰带弟弟上学,明兰咋能上学,参加工作,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看来,当年的知青做了一件好事,使大队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没让一个儿童掉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