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城的味道和一个作家的梦境 李学江

学江

张玉良的长篇纪实文学《老经棚•尘缘旧梦》一书读后,恍若我走进老经棚的街巷中,看到书中那一幅幅老旧照片,古朴,朦胧,发黄的色调,梦一般的往事,一缕炊烟和一声叫卖,在小巷的空中飘来飘去,久久不散。对了,还有那经棚里读经的声音。<br> 克旗也是我的故乡,我却只见过半旧不新的经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味道似乎不怎么老,也不怎么新。就像一本书,翻了几页放下了,过了好久,再拿过来,微微有一点发黄,似乎还是那个样子。玉良兄却是老朋友了,相识二十多年,突然得到他的书,翻了几页,没有放下,就一页一页读下去,回忆着那半新的经棚,慢慢地,就走进了古老的经棚,如同走进一个梦境。<br> 玉良兄给读者营造了一个温和而伤感的境地,就像春风吹过青草刚刚发芽的山岗,或者,秋风漫过白露为霜的早晨。 首先,我被玉良兄的语言打动了。语言,是作家成熟的标志,几句话,就给人一个固定的印象,决定是不是读下去。继续读着,我就走进了玉良兄的心灵和情感,原来,那心灵也是十分柔软的,那情感也是十分细腻的,确看玉良兄语言的味道――<br> 门上的那把老锁,已经锈迹斑斑,我随手扒开门缝,看到母亲当年的那棵树,树杈有碗口粗,枝叶把整个院落遮住了,枝头上果实累累……当年,母亲弯着腰用瓢给黄瓜和小白菜浇水,而我却爬上果树的杈桠,闻那果树淡淡的花香,风儿摇曳果树枝头,薄薄的粉红色的花瓣儿,轻轻飘落在母亲花白的头发上,飘落在母亲浇菜园的水瓢上……一不小心,让玉良兄带我们走进了那座老房子,感受了一段温柔而美好的日子,出来以后,不禁生出淡淡的乡愁。丝丝缕缕,那愁绪依然美丽而神圣。 玉良兄把老经棚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到了清明上河图:<br> 一条河流由北向南蜿蜒而过,流水潺潺,清清洌洌,两座小桥东西耸立如两道彩虹。河边,远来的和尚搭棚诵经,香烟缭绕,木鱼声声,空空洞洞,真真切切。弯弯曲曲的小巷,深深浅浅的的街衢,高高低低的店铺,远远近近的人家,明明灭灭的灯火,清清淡淡的炊烟。出生入死的战士,横刀立马的英雄;两个商人,一个瓜皮帽,一个灰礼帽,拉手合影;老宅前面,一群男人长袍马褂,结义盟誓。一片荒野生长连天的杂草,一席空地演义接地的故事;餐桌上,烤全羊飘香草原;饭馆儿里,九大碗陶醉食家。鞍子铺金碉玉琢,助力马背雄风;铁匠铺叮叮当当,协理锅碗瓢盆。庙会里人来人往,山青水秀好风飘;那达幕健儿如飞,骏马奔驰壮草原。鱼儿游进水桶,野鸡飞入饭锅。吱的一声,木门打开,一便便男子提鸟笼款款移出,细碎的鸟声,清脆着早晨;夕阳西下,一款款少妇窈窕走过,一袭旗袍沐浴红霞,吸引男人的目光,装点别人的梦境;文人雅集,作家张长弓在挥毫泼墨,几人围观,几人坐在一旁,静静地读着他的《漠南魂》,诗人马达低首吟咏《蟾蜍和青蛙的爱情》…… 玉良兄在后记中说――用文字记录每一次感动,是我日常的习惯。细想想,每一幅老照片,既是书,又是画,也许下一刻就会变成书中的主角,画中的人物了。每一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炯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br> 读着玉良兄的书,欣赏玉良的情怀,徜徉在小城之中,仍旧如梦里幻里一般,不知不觉吟咏开来,我们的经棚――<br> 一缕愁絮一缕风,<br> 半城桥西半城东。<br> 碧柳河水今犹在,<br> 而今不闻诵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