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凤超市(超短篇小说)</p><p class="ql-block">文/王巨山</p><p class="ql-block">说起春凤超市,莫里青山脚下十里八村没有不竖大拇指称赞的。在这个超市买东西,除了农村常用的油盐酱醋茶,米面蔬菜水果外,最主要的是物美价廉,没有假货。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子一长,自然也就得到众乡亲的口碑。不管是村东头还是村西头,也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村的,大家需要什么,都愿意到“春凤超市”来买。</p><p class="ql-block">这样顾客越来越多,超市主人可就发了。那这超市主人是什么人呢?待小的慢慢道来。这女主人叫春凤。春凤中等个儿,胖乎乎的大脸盘上镶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平常说话不多,但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别看她是农村妇女,语不惊人,貌不出众,可她精于算计,有商业头脑。她的丈夫呢,姓梁,大家都叫他老蔫。时间一长,大家省略他的姓,就叫他老蔫了。</p><p class="ql-block">老蔫这一家,本来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有老有小,老的有病,两个女儿念书。扶贫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找到了他们两口子商量如何脱贫。在扶贫干部的动员下,两口子鼓了鼓劲,哆哆嗦嗦说:“那就试试吧。”</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需要有启动资金。扶贫干部帮助他们办了小额贷款,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问题。其次要注册需要起个名,两口子没有多少文化,起不出好名字。又找到了扶贫干部。扶贫干部笑着对春凤说:“春凤超市”。这个名字一石激起千重浪,说到了春凤心里。因为它既实在,又响亮。是啊,“春凤超市”这个名字,一直鼓舞着春凤战胜困难,成为了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呢。</p><p class="ql-block">两口子日子富了。农村老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他们一直记挂着帮助他们扶贫干部。有一年过年,两口子包了五百元红包,起大早到县里,找到了扶贫干部家。当他们把滚烫的五百元红包,从怀里掏出来的时候,扶贫干部说了句很温馨的话,春凤立刻把手停住了。“春凤啊,你家两个孩子还在念书,生活不算富裕啊!这个红包给孩子交学费吧。”说的两口子心里热乎乎的,不约而同的从脸上滚下两行热泪。</p><p class="ql-block">两口子没有靠山,这个扶贫干部就是他们的靠山。有个大事小情,他们都去找扶贫干部参谋。他们渐渐的有了活钱了,也总想给扶贫干部点回报,可都被扶贫干部笑着委婉谢绝了。是啊,两个孩子虽然都是女孩,但有一句熟语叫“ 穷家出贵子。”孩子学习都很努力,需要钱供养啊。从那时起,两口子就下决心经营好“春凤超市”,不辜负扶贫干部的期望。</p><p class="ql-block">春凤头脑灵活,心眼多。她首先学会智能手机,建立了“春凤超市微信群。”在群里,除了发购物广告外,还发一些大家喜欢的段子。其中群友们最爱听的,就是那首《家庭廉政歌》,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清廉一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p><p class="ql-block">渐渐的,“春凤超市”越做越大,他们有钱了,腰杆硬起来了。先买了小汽车,后又翻盖了房子,仿着城市的样子,把厕所建在了屋里。大女儿大学毕业,签到南方工作了。</p><p class="ql-block">这不,小女儿今年也考上了重点大学。两口子核计着,大女儿上大学,家里没招待。这回小女儿一定在村里办个风风光光的升学宴,把扶贫干部请来,当面感谢这位风清气正的好干部。可是他们开着自己的小车,又到县里扶贫干部住宅时,这个宅已经换了主人。他们只知道,这个扶贫干部去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到外地。</p><p class="ql-block">两口子开着自己的小车,回到家里。坐在自己的雪亮大厅里,感慨万千。共产党好,他们心里装着咱百姓,一尘不染,托共产党福,等小女儿大学毕业回来,“春凤超市”一定会有更大发展!</p><p class="ql-block">2022-7-28日青山书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