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滨国家地质公园——数亿年前的地貌

郭盛利

大连海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连金石滩,形成于9亿年前震旦纪、寒武纪,其地质地貌、沉积岩石和大量古生物化石鳞次栉比。在长达6.5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典型的海蚀地貌景观,造就了恐龙园、南秀园和鳌滩园景区和景点,是大自然以险峻与优美雕刻的不朽海石景观。这里包括地质、构造剖面、古生物化石产地、海蚀地貌、沉积构造、韧性剪切带灯各种类型。自然风光优美,青山、碧海、蓝天、岛屿、沙滩、礁石、奇石、断层崖枚不胜举。 <h5><font color="#167efb">大连海滨国家地质公园</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主题碑</font><div><font color="#167efb">高6.5米,宽3米,上面“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10个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伦杰贤先生题写的。主题碑的外形犹如一尊观音像,被称为“北海观音”,她保佑着地质公园蓬勃发展的前程也为观瞻她的游客带来一片祥瑞。</font></div></h5> <h1><font color="#ed2308">1恐龙园景群</font></h1> 巨大的“恐龙探海”是恐龙园景群的代表景观,恐龙颈下的岩石洞在涨潮时能行舟,落潮时可漫步。其代表性景观还有情人谷、阿拉伯城堡、将军石、褶皱和虎啸崖。 <h5><font color="#167efb">恐龙园景群</font></h5> 恐龙探海:海蚀拱桥,又称为海蚀穹,是基岩港湾海岸的一种海蚀地貌形态。景观高40余米,气吞山河,涨潮时可以行舟,称为恐龙探海,就像恐龙把头探到海水里一样,退潮时可以行人,称为恐龙吞海,就像恐龙把海水吸干了一样。在地质形态上,属海蚀拱桥,又称海蚀穹,是基岩港湾海岸的一种海蚀地貌形态,常见于海岸岬角处。岬角两侧的基岩部分,受剥蚀作用而不断扩大加深以致穿通所形成的拱桥状地形。 <h5><font color="#167efb">恐龙探海</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恐龙探海</font></h5> 阿拉伯城堡:形成于6亿年前震旦纪的薄层灰岩,由于水平岩层被垂向节理切割,在海蚀作用下,形成如阿拉伯城堡的方形地貌。属于海蚀方山,在长期海蚀的作用下,形成了这样山一样的形状。与周围的岩石溶洞相映成趣,犹如一座城堡伫立海岸之上。 <h5><font color="#167efb">恐龙探海和阿拉伯城堡</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探入海中的阿拉伯城堡</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阿拉伯城堡</font></h5> <h3><font color="#333333">将军石和褶皱</font></h3> 将军石:一种海蚀柱。因其外形像一位头戴钢盔面朝大海的将军而得名,它又被称作忘情石,因其常年的守候在情人湾外思念着大海对面的亲人而得名。从地貌形态上看它属于海蚀柱,即海蚀平台上残留的椎状或柱状基岩食海蚀拱桥因受长期侵蚀的拱桥下榻而成。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故当地渔民常据其形态称呼。 <h5><font color="#167efb">将军石和褶皱</font></h5> 褶皱:又称为大连电视台台标。这处体量巨大、保存完好的褶皱,因外形像一个巨大的大连电视台台标而得名,地质形态上属于褶皱,是在岩石固结后由于构造作用产生的一种次生构造,由于挤压应力使岩层产生波状弯曲,是一种未丧失岩层连续性的塑性变形,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向上弯曲的称为背斜,向下弯曲的称为向斜。 <h5><font color="#167efb">大连电视台台标</font></h5> 虎啸崖:这是一处象形石,构成虎头的岩石中,发育两组垂直节理,风化作用首先沿着节理这个构造薄弱面进行,加上砂岩自身的球状风化,二者的共同作用,就看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虎啸崖景观。 <h5><font color="#167efb">虎啸崖</font></h5> <h1><font color="#ed2308">2南秀园景群</font></h1> 南秀园景群有数百块青色岩石组成,岩石纹理细密清晰。“蟹将出洞”、“刺猬觅食”、“千层饼”等其实街景散布海岸之滨,宛如衣服千古绝伦的雕塑长卷。 <h5><font color="#167efb">南秀园景群</font></h5> 蟹将出洞:远远望去像一只蟹将军正从洞中伸出巨大蟹钳子,要从藏身的洞中横行而出。这块岩石从地质形态上属海蚀拱桥,又称海蚀穹,是基岩港湾海岸的一种海蚀地貌形态。常见于海岸岬角处,岬角的岩石两侧因海蚀作用强烈,先期形成了海蚀洞,最后两侧被蚀穿而贯通,造就了外形上酷似拱桥的地质景观。 <h5><font color="#167efb">蟹将出洞</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蟹将出洞</font></h5> 刺猬觅食:一种海蚀拱桥,又称为海蚀穹,是基岩港湾海岸的一种海蚀地貌形态。刺猬觅食:外形像一只小刺猬辛勤的觅食。地质形态上属海蚀残丘,是基岩海岸长期受海浪的侵蚀不断后退,在其前方形成了基岩平坦台地,其上常有坚硬的岩石未被吞噬干净而残留,形成了四面环水的海蚀残丘。 <h5><font color="#167efb">蟹将出洞和刺猬觅食</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刺猬觅食</font></h5> 千层饼:一种薄层状灰岩,形成于陆棚环境,据专家介绍如果形成一层岩石大概需要20万年时间,岩石整体看起来就像北方农村烙的“千层饼”。它是海岸基岩在波浪的长期冲蚀和磨蚀作用下,在海平面处被侵蚀形成一系列凹穴,穴上的岩石被悬空,受岩石自身重量和垂直节理裂隙的影响,在波浪继续掏蚀下发生崩塌坠落,形成近于直立的崖壁,成海蚀崖。 <h5><font color="#167efb">千层饼海岸</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千层饼</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千层饼</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南秀园景群海岸</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南秀园景群海岸</font></h5> <font color="#167efb">南秀园景群海岸礁石</font> <h1><font color="#ed2308">3鳌滩园景群</font></h1> 鳌滩园景群位于金石滩东侧的海滨岬角,这里遍布6亿年前的古沉积岩地层,岩石色彩纹理千变万化,形态各异。“龟背石”、“神龟寻子”、“层颜叠彩”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龟背”称为“天下第一奇石”。 <h5><font color="#167efb">龟背石海岸</font></h5> 龟背石:它形成于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因岩面纹理酷似龟背花纹而得名。是目前世界发现块体最大,断面结构最清晰的沉积岩标本。因此它不仅是金石滩一宝,也是世界地质学界的极品。关于它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干裂说,指的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半塑性岩石暴露、干裂后形成网格状裂隙,后期沉入水下,被绿色沉积物所填充而形成。 <h5><font color="#167efb">龟背石</font></h5> 神龟寻子:海蚀崖后退过程中留下的海蚀残丘,这是一处海蚀作用形成的象形石;由基岩海岸岬角(神龟)和海蚀残丘(子龟)组合而成。形态上像极一只慈爱的母龟正在叮嘱顽皮的孩子…… <h5><font color="#167efb">神龟寻子</font></h5> 层颜叠彩——红黄绿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形成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h5><font color="#167efb">层颜叠彩</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层颜叠彩</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