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时光

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十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乡下,我考进了城里,读师范。一家人都欢天喜地的,独有我,内心里充满了迷茫和恐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小到大,从没有离开过家的农村娃,对陌生的世界除了向往,就是一种莫名的恐惧。那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娃第一次离开家,对家的留恋,对陌生世界的迷惘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后来进了学校,大家熟稔后,从他们的口里我得到了相同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骑着父亲从集上花七十块钱买来的半旧自行车,带着我简单的行礼,在乡下当教师的大哥把我送进了城里,走进了民权师范的大门,成了那年民权师范从周边四个县城录取的三百多名农村优秀应届毕业生之一。</p> <p class="ql-block">到了学校,分好班,领了餐具,寝具,分了寝室,找到床位。一切安顿好后,大哥说:“我走吧!”望着大哥骑车远去的背影,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那是亲人离开后,我孤独失落的泪。怕人看见笑话,我忙扭过头,快速的擦去。</p> <p class="ql-block">好在大多数同学都是来自农村,大家和我一样对新学校充满了好奇。我们一块在校园里跑东跑西,尽快地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处所,每一块角落,眼睛里装满了喜悦和新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被分到了八九级一班,班主任是宋老师,教体育的。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才知道,原来体育老师也可以当班主任的。我自小就不喜欢体育,体育成绩很差,直到如今,除了会打几下羽毛球,就没有我擅长的东西。好在宋老师人很好,他又是班主任,所以,我的体育成绩总能马马虎虎的达标。</p> <p class="ql-block">不走进师范不知道乡村教育的层次,后来大家在一块互问中考成绩,才知道我们班百分之八十的孩子的成绩都超过了当年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我的成绩也仅仅处于中间水平。在初中母校第二名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殆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之所以放弃高中,选择师范,就是因为三年后,可以毕业就上班,成为乡村中小学教师,拿到国家编制,领到国家工资,成为让人羡慕的吃商品粮的公家人。</p> <p class="ql-block">班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来自农村,家境都不是太好,但像我家这样贫困的家庭却也不多。因为那时候,我在班里居然看到了有孩子穿着皮鞋,那玩意是我羡慕已久的东西。也是我发誓一定要拥有的东西,可是整个师范三年,我的这个愿望都没有实现。直到毕业了,参加工作后,第一回领工资,我毫不犹豫的花了三十块钱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双皮鞋。那时候觉得穿皮鞋的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范三年,我穿的最贵的衣服,是师范一年级时,学校搞歌咏比赛要统一服装,母亲卖了粮食在会上花五十块钱给我买的一身蓝色带黄边的运动服。我视若珍宝,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肯拿出来穿。后来差一点丢了,亏得上三年级的老乡帮我给找了回来。到现在回想起来,我还对帮我找回衣服的建合哥感激不尽。</p> <p class="ql-block">师范三年,我是在自卑和忐忑不安中度过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家境贫寒,每月除了学校发给的三十斤馍票和十三块多的菜金外,我的生活费只有五块钱,而且这钱除了买生活必需品外,我通通拿来买馍票。三十斤馍票除掉四个周六周日八天回家外,每天只有一斤多一点粮食。正在长身体的男孩子无论如何都是吃不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师范一二年级时,整个是在饥饿中度过的,每顿饭执行着自己给自己定的两个馍(四两)的标准,吃不饱就喝汤(白面汤是免费的),后来发现白面汤泡馍比先吃馍后喝汤饱肚子,直到如今我还有吃饭泡馍的习惯保留着。以至于有同事好奇问我:“你咋啥饭都泡馍呢?”我都笑着说“习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餐餐吃不饱,顿顿不到开饭就饿了,所以每到每晌最后一节的时候,我都在急切地盼望下课铃声中度过,没有心思听课,也听不下去,饥肠辘辘,让人心焦迷乱,哪有心思听课啊?下课铃一响,我和我们班的几个学生几乎都是首先跑进餐厅打饭,哪怕我们的教室到三年级时调到了三楼,都没有耽搁我们首先到餐厅的时间,一阵囫囵吞枣,一顿狼吞虎咽,然后是带着还是没有吃饱的遗憾悻悻的去了宿舍。或许躺下,才不会更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路遥写的一本中篇小说,名字是《在困难的日子里》,我读着哭着,我觉得我就是书中的“马坚强”,他的饥饿就是我的饥饿。庆幸的是,我比他要好些,好歹每顿都能吃上饭,尽管吃不饱。也正是因为如此吧,我觉得学校食堂的饭菜,每顿都是那么香甜!有时候觉得有钱的同学去学校大餐厅旁边的小食堂里吃饭,有点不可思议。三年里,我只去过那里吃过一顿饭,买了一根油条和一碗胡辣汤,才知道那里的饭的确很好吃!可我也只能有羡慕的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上下晚自习后,总觉得很饿。有钱的同学去学校小卖部买零食吃,我从没有去过,听他们说,那里的散装方便面很好吃,也很便宜,可是我连两毛钱也不舍的花,因为我真的没有。我回到宿舍洗漱后马上睡觉。也许只有睡着了,才可以忘记饿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吃到零食,是师范二年级的那年夏天,跟同学出去玩,一个同学请客,我拿到了一块雪糕。那是我在学校第一次也是的唯一的一次吃雪糕,是那么甜!后来,我也想再买一回吃,可摸摸口袋又放弃了,毕竟,那是一个馒头的钱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吃顿饱饭,每个周末,无论天气好坏,我都雷打不动的骑着我的破自行车往五十里地外的家赶,因为家里虽然吃的差点,但能吃饱。夏天,周五下午回,冬天,周六早晨回。哪怕骑到家里天色已黑,哪怕冻得手指不可屈伸,但香喷喷的饭菜诱惑着我。有一年夏天的周五放学回家,快到家时,突遇暴风雨,风雨大作中,我一个人在暴风雨中挣扎,睁不开眼,不能呼吸,我推着自行车,在泥泞中挣扎,分不清哪是泪水,哪是雨水?我大声的哭喊着,可全被暴风雨淹没了。</p> <p class="ql-block">家里穷,什么都跟同学比不上,自卑的我就只有在学习上争口气了。尽管班里高手如云,可我一直保持着全班第二的成绩。也不知咋的,总有一个同学的成绩会高过我,后来我想,大概是我智商的问题吧,虽然是“三年老二”,但在班里我的人缘却不错,尤其是我们后几排的同学对我都挺好,大概是每次考试时,我总能给他们提供或多或少的帮助吧!</p> <p class="ql-block">农村孩子在家读初中时,是不学体音美这三门课的,可是到了师范,这三门课成了必修课,我好难过,也好忐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体育课,第一年是班主任教,好歹过得还算平静。第二年换了全校我最怕的大个子体育老师——刘老师教我们。他不苟言笑,大多数同学都怕他,他告诉我们说:“体育不及格,谁都不能毕业。”他这句话无异于一把利剑悬在我的心头。为了体育能考及格,我开始和同学们一样,晚上在操场上练长跑,忍着肚子里的饿。白天在操场上挤出时间笨拙的练篮球投篮,忍受着其他同学冷嘲热讽的笑谈。谢天谢地的是,我总是幸运的。后来,每每想起这事,总觉得“生于忧患”这句话对我而言,是那么的正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让我头痛的就是音乐课了,那在别人看来再简单的不过的五线谱,对我而言简直比天书还难。更让我痛苦不堪的是美丽的音乐老师好像故意和我过不去,每次上音乐课,她常常提问我,可我咋会唱啊?每次羞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在老师不仅人长得漂亮,还很善良、宽容。每次考试,好歹都让我过了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美术的是一位慈祥而幽默的老教师,他姓栗,教学上很有一套,下课爱和同学聊天,所以大家都不怕他。他的课上得很轻松,学得也快乐,考试自然也很顺利。体音美三门课里,我最喜欢的大概就是美术课了,尽管我画的也不好。</p> <p class="ql-block">让我最提气的时刻就是考试结束发奖的时候,由于成绩优秀,三年级毕业时,学校还给了我一个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三年来,我感谢教过的所有老师,他们是那么敬业,慈祥!受他们影响,毕业三十年,我都按他们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努力做一个对的起天地良心的老师。这一点,我做到了!</p> <p class="ql-block">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是做了我两年班主任,教我《文选》的冯广山老师。他当年有四十岁上下,中等身材,头发稀少,有点秃。但他人很温和,和蔼可亲。我喜语文,喜欢写作,所以喜欢上他的课,成绩也一直都很好,冯老师也很喜欢我这样的学生,鼓励我坚持写作,一定会实现心中的梦想。直到如今,我坚持写作习惯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于冯老师的鼓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间,三十年而逝,我已是知天命之年,再也没有见过冯老师。不知道他老人家身体可好?</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往事悠悠,但这些过往的故事,却久久留驻心头,成为无法忘却的记忆。在我人生的时空里,它们像月亮,像星星,闪烁着,明亮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带给我最美丽的光辉,氤氲着我,滋养着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