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在乎仁智 方识得匡庐真面目(原创)

秋月苏苏

<p class="ql-block">孔子早在千年前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每个国家都有山有水,可是只有我们中国,山水融入了中华儿女的性格,成就了华夏文明的境界,更是聚集了底蕴深厚的千年文化。仁者看山,智者看水,如此说来,好山必有好水庇护。文化脉搏延续数千年历史的庐山,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初识庐山,缘于小学课本中的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千多年前,诗仙在庐山瀑布下的一次偶然停驻,完成了幼时的我脑海里对庐山的最初勾勒,六岁孩童初次初登庐山,印象零星,记忆模糊。及而年长,更读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庐山,便成了我心之所系、梦之所往的一处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终如愿以偿,近日我与家人坐动车抵达九江,再换乘大巴前往庐山。尽管一路颠簸,但丝毫不影响观景的兴致。远处的山脉,远处的树丛,远处的蓝天和白云,都那样完美。也许,仅仅是因为在远处游赏的缘故吧。暴雨过后,庐山的真面目隐约可见一斑,令我想到钱起的诗作“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这位唐朝诗人教我们"不可登",我们却丝毫未曾听尽他的话,直接登上了匡庐。上至庐山牯岭镇,需经过396道弯,约24公里长。越往山上走,气候由盛夏迅速进入了深秋。上汽车的时候三十来度,在汽车中先藏扇子,后添衣服,下汽车的时候不过十几度了。经盘山公路无数个转弯,驱车一小时终于到达了山顶。</p> <p class="ql-block">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庐山呈现在眼前,俨然就是一副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我们来到下榻酒店,办好入住手续。走进房间,推开窗户,清凉的空气悠然入肺,再伸伸懒腰,酣意也就无处可寻了。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正在凝望之间,起雾了,白色弥漫,四处游荡,随着大风,轻淼薄纱攒进了我们的房间里。山光照槛,云树满窗,尘嚣绝迹,凉生枕簟,不由得感叹:这里果真是个避暑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当年胡适写了一篇散文《庐山游记》,大抵是有些印象的。因为下大雨,他写自己在庐山终夜能听见松涛声与雨声,甚至于分得出有雨时的松涛与雨止时的松涛,于我一觉到天明的人而言,下再大的雨,无论身处何地这般失眠的状态倒不曾有过。文中写他在探访陶渊明故里的途中,阅读《庐山志》看到宋人周必大《庐山后录》中有前人的题诗忽起一感想,他很是好奇五柳先生陶渊明不肯折腰,为什么却爱那最会折腰的柳树?戏用此意,还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陶渊明同他的五柳》,想到“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此举画面,让人不禁莞尔。呵,胡适也有这般有趣的一面,着实有些意外。</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据说共有两百多处。但我此次前往是以度假为主,几日内游踪所到之处尚且不多,但胜在悠闲,无需赶时间,可尽情享受闲庭信步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几日下来,打卡了庐山的著名景点。跟随向导,穿过“花径”通道,被引领来到“庐山草堂”,见证了白居易笔下的“庐山草堂记”旷世奇文,沿途参观了山上一些红色景点之后,我们游过如琴湖、三叠泉、小天池、含鄱口,走过飞来石、仙人洞、锦绣谷、黄龙潭、乌龙潭,一路绿茵葱茏,凉意袭来,心旷神怡,想必竹林也是庐山的一大特色了,粗大的枝干,郁郁葱葱,挺拔通天。</p> <p class="ql-block">行程一路走下来,最累的当属三叠泉。坐缆车至中段,仍须步行到景点。顺着石阶方向,越往下走,道路越发险峻,身处巨石间盘旋穿插,多有柳暗花明之感,俯仰皆不见来去山路。这座自然的庐山,确实印证着自然的神奇。</p><p class="ql-block">来到“仙人洞”石门,听闻有另一处“仙人遗迹”。各大名岳山川有道士僧人修行得道传说的“洞”,大都不过崖上浅浅的石穴,大约因为清修需要,物欲皆抛。而此处“仙人洞”,还略显宽敞些。据说其中有一线泉水,常年滴水不竭;如今也只见浅潭不见滴水了。相传纯阳子吕洞宾曾在此修炼成仙。环境清幽,风景优美,聚风藏气,怎么看都是隐居清修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住在庐山,让我陡然生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山上山下与世隔绝,笼罩在雾茫茫里,隐匿在云深深里,安逸得让人神思恍惚,分不清是天上还是人间!</p> <p class="ql-block">山,不知绵延至何方。云,不知起于何处。矗立山上,看山、看石、看云、看雾都很有味道,拾级而上,两旁绿竹猗猗。随着山路蜿蜒,每走一段路都有截然不同的美景呈现在眼前,雾气弥漫时更看庐山云雾的最佳之地。</p><p class="ql-block">走在山路,常见碎石散落的浅浅石滩,底下铺就小石细沙,清泉缓缓流去。清风拂身,翠色入眼,泉声入耳,行走山林中的闷热一扫而空。这跳波相溅、浅石流泻,大抵便是理想中人间天堂的模样了。</p><p class="ql-block">人生如寄,岁月如驰,理应放怀忘忧,从心所欲才是。</p> <p class="ql-block">晚饭过后日薄西山,我陪母亲散步。漫步在饭店周边民宿门前的平坦开阔处,落日余晖的美景尽收眼底。西边山势巍峨如兽伏。遥望云霞炽灼似火,烧得漫天绚丽,诸般颜色随浮云流转变幻,时而庄严璀璨,时而妖冶夺目。远处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快看啊,彩虹出来了!”我们极目了望,茫茫云天之上四处寻芳踪。果真!在广阔的云幕上,奇异地出现了一条半圆弧。“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虹的美丽色彩,吸引着地面上的每个人,它把世上一切柔和的色彩凝固在高空中,天空幻化出奇异的光泽与妙不可言的美丽颜色,梦幻得让人很难不动心。</p><p class="ql-block">我默然无声,按捺住内心的欣喜,静静守望着这十年难遇的时刻。心里想着,人是需要在某一刻沉淀自己的心灵,深山老林里就这么静静的,用一颗安静下的心,温和的对待着周围寂静背景下的一切。内心清晰的感受到像古人说所说的“即之也温”的温润美玉般的温和,这种感觉极小的微妙,让人舒坦,让人得以畅然地面对真正的自己。眼里看着山,山纹丝不动;耳边听着水,水流淌不息。我的胸腔里,活跃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脏,它不受周围任何事物的影响,只感受得到我与我自己,沉醉在这动人的氛围里,时不时让生命在大自然里得以沉静,让心灵在浮躁中得以宁静,甚好!</p> <p class="ql-block">我见青山多妩媚,浸润山水之间,感受天地的精神。终于明了,古时士人功成身退,何故隐寂于山林,在与自然的共处中,寻得最高的自由,兴许这才是士人的最高追求罢。山通乎天地之间,在这里耕田读书,采菊东篱,戴月荷锄,这便是仁者的包容,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而水边给人喜悦,启人灵智,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人生,便就在这山水之间。如今,我们身处城市的喧嚣中,山水更像是我们的一种乡愁,一种回不去的寄望。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正所谓智者看山山如画,仁者游水水无涯。在我看来,文化的庐山,无处不彰显着文化的神圣。山因为有了这水而有了活力,水因为附着这山而变得坚毅!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等到世事看尽,我们仍要向山而归,未尝不是人生一件乐事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