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关梦

江山如画(张宗发)

<p class="ql-block">叠阶断壑凝魂軏,</p><p class="ql-block">见证云梯索亮歌。</p><p class="ql-block">醉韵惊魂云影处,</p><p class="ql-block">千年犹照旅魂搓。</p> <p class="ql-block">“齐鲁之间——和庄田野调查项目”开启,山东省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德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等一行17位专家到和庄镇实地考察调研。我从为期三天的跟从、请教、学习中,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努力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就是围绕齐长城搞好历史发源、考古研究、抢救修缮、文旅开发。随团考察调研发现,尽管我们近年来在齐长城保护和齐长城国家公园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还可以说卓有成效,但在文化挖掘整理、宣传引导、旅游开发规划等多方面还远远不够,提升空间远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一、重新认识青石关</p> <p class="ql-block">齐国,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列。“从公元前1046年—前221年,历经西周至春秋战国,延续825年,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独步华夏,雄冠神州,逐鹿中原,以举国之力,全民之智,始于春秋,成于战国,历时170多年,建造了人间居功至伟的军事城墙工事,绵延一千二百多里,巍峨雄伟,兼备防御、进攻军事功能的古城墙——齐长城”,成为“长城之父”。齐长城上的青石关,也依他集战备屯兵、旅商往来、居民烟火于一体的特用功能赋予了特殊站位——“齐鲁天下第一关”。</p><p class="ql-block">“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当时军情、警情、险情、民情的综合。青石关历经了260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时至今日,城墙容颜虽然有点点滴滴的更改,但他风骨犹存,依旧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风采依旧,傲然耸立。永不休止地诉说着那些狼烟四起、烽火汹涌的沧桑岁月。</p> <p class="ql-block">二、诚心打动青石关</p> <p class="ql-block">7月25日一大早,和庄镇、考察团把青石关放在首位,在青石关北门外分为“齐长城路线、旅游资源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三个组,分头行动。</p><p class="ql-block">为了擦靓青石关这张文化名片、壮美青石关这个文化符号、唱响青石关这曲优美赞歌,大家不畏酷暑,翻山越岭、走街串巷、寻根问底。从远古的弃营破堡、村庄的起源到现代化的村落;从半路的搭肩、卖饭岭子到繁华的商铺;从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到今人鉴赏的景观;从名人逸事、历史事件到普通百姓的风俗习惯,明察秋毫、祥实记录、融会贯通。</p><p class="ql-block">明县志记载的县长陈甘雨在青石关设瓮口堡;张道一岳父孙宏烈撰写修路碑文;汝南熊荣、程云、王士祯、陈沂、赵执信、孙宝侗、蒲松龄等等好多名人为此写作著述;驴友访客络绎不绝、接连不断,这些不同朝代、不同人群留下的传世美谈,为青石关炫彩万分。</p><p class="ql-block">“齐长城上狼烟起,莱芜春秋军情急;齐鲁之交多战事,长勺战鼓志未息。”而今,青石关村迎来了点石化金的发展契机;端墙残垣更是嗅到了春风化雨的翻身气息;沧海桑田超前看到了斗转星移的圆梦大计。</p> <p class="ql-block">三、前景魂牵青石关</p> <p class="ql-block">“齐鲁之间——和庄田野调查与旅游规划项目”的实地考察调研,为青石关的保护、开发、利用释放出一个光辉的前景,这就是:依托青石关、齐长城等历史文化名片打造和庄镇文化旅游独特的“金字招牌”,我们衷心企盼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精准献计;各相关单位能抓住契机,找准工作突破口,发扬主动精神,动脑动手,为把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得更持久、更广泛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口碑好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ND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 |张宗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 |张宗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 | 张宗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07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