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的织梭

心荷

<p class="ql-block">编辑/心荷 文字/心荷</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回归朴实无华的乡情是我挥之不去的乡愁,我喜欢乡土喜欢家乡的袅袅炊烟,喜欢那份萦绕于内心的平淡和真实,喜欢美得四季如画的田园,更忘不了那些退出历史舞台解甲归田曾经为我们提供温饱伴随我们长大的老物件……</p><p class="ql-block"> 一次回娘家偶尔在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有了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是在我脑海中常常出现的老物件——那是妈妈和大姐曾经用过的织布梭!织梭的两头尖尖处己经锈迹斑斑、梭皮干瘪、梭身斑驳,若不是因印象极深恐怕我是不容易发现它的,它静静地躺在岁月的角落里,无言地印证着遥远的往事。虽被人遗弃但还好安放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家人舍不得扔掉留作念想吧,睹物有感仿佛穿越时空,又看到大姐在冬季昏暗的灯光下、在炎炎夏日里含腰拔背手脚并用穿梭织布的场景。“呱嗒呱嗒呱嗒”织梭在大姐熟练精巧的手里来回穿行,寸寸粗布在经纬有度的棉线交织中卷在棍子上……</p> <p class="ql-block">  大概在我三岁的时候感觉便有一些模糊的记忆,大我十岁年仅十三岁的姐姐上了五年高小便因生活困难辍学回家为父母分忧过苦日子了,一年四季在生产队里下地干活挣工分,无论春夏秋冬风雨不误,收工回家还要帮妈妈干家务,纺线、织布、纳鞋底、缝补浆洗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嗡嗡的纺车声、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梭穿机杼的呱嗒声交响曲般的在那个年代那个老土坯房里不停的唱响着。</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大姐在庄户院里算得上天生丽质秀外慧中的俊俏姑娘,心灵手巧的大姐做的鞋子、单衣、棉衣样样精巧别致,一针一线稀疏稠密都恰到好处,尤其是织土布在全村的同龄人中算得上首屈一指,不仅织的快,织出的布没有残次没有毛边而且细密均匀。</p><p class="ql-block"> 我家有三个织梭,一等细纱用比较薄的梭子,织出的布细腻、匀实、板正用作做被里、被面、被单、粘鞋底包鞋口(染成黑色的),略微次点的纱粗细适中则用中梭,织成的布做棉衣棉裤外衣等,次等纱线因略粗则用胖乎乎的梭子,织出的比较粗糙的布用作缝制褥子包皮(我们俗称毯子片)、粮食口袋、拾棉花用的棉花兜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有时按装织机前将棉线染成各种色彩,专业技师(我们称机经)搭配好经纬色线,按好织机后再用多种梭织出漂亮的格子布,后来姐姐偷偷留心观察学会了搭配丝线,就自己精心调配格子的色泽宽窄和样式,这样织出的布花样即漂亮又洋气。我家的织梭因长期织布的原因两头尖尖的铁皮处油光锃亮,光滑细腻,就像当今抛了光的铝合金!大姐对织梭情有独钟视如珍宝善于保养,秋冬季节织完布闲下来的织梭则用棉布包起来以免梭子开裂,夏季就不用包了,因为天气潮湿容易长毛而且不会裂缝,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织梭休息时则是国宝级待遇!</p> <p class="ql-block">  大姐为父母分忧帮忙干家务的时间是在收工回家的业余时间里,吃过晚饭便陪在妈妈身边挑灯夜战织布纺线,没有娱乐没有休闲权杖年纪轻身体好,不然是经不住这样长期劳累的,但也为身体早早种下了病根,还不到六十岁腰和腿就出了问题,腰病腿病非常严重,走路可以说是举步维艰。</p><p class="ql-block"> 回想织布的过程,弹棉花、纺线、拐线、浆洗、染色、落凹子、缠线穗子、组织别户按机子,一梭一梭织出布来再上浆、垂平、做被子、衣服、鞋子这是得多少道工序?虽然如此我们庄稼人还是衣食羞涩勉强度日,这就是艰苦年代父母在紧衣缩食中勉强度日养家糊口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羡慕姐姐织布的优美身姿,时常目不转睛的观看如欣赏大片一样,也时常引起我的跃跃欲试,姐姐看出我的心思便鼓励我上来试试,我就不自量力的上了织机,看似简单的织布动作原来并不容易,虽然姐姐像教练般手把手的耐心教我,可怎么也学不会,手脚不能并用顾头不顾尾,反复几次梭子扔到一半就是过不去而且还把线穿断,原来这可是最复杂的技术活,虽然熟能生巧可由于不能连续长时间学习织布,始终没能精进,最后落了个半截子手艺。 </p> <p class="ql-block">  一架织机就是一个小王国,由框架、机杼、机腿、綜网、翅膀木辊、釗子、莂棍等组成,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即互不干涉又互相协调,大姐像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也像奋勇向前的战士,在织机上灵巧的四肢上下挥舞,如紫燕低旋蜻蜓点水又如飞檐走壁,双脚左登右踏,双手左右开弓,四肢协调配合到位,右手接梭瞬间食指已顶住梭尖儿,在左手推动机杼脚踩踏板的同时梭子已平衡有度的飞过开口的经纬线,反反复复轮回穿梭,有着翅膀的缠线辊子由粗大慢慢变细,织成的布缠绕在由细变粗的木轴上,若遇丝线断头姐姐有超绝的窍门,找好杼眼儿将丝线于左手拇指食指瞬间缠绕相接,而且不留痕迹!</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按织机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得多家拼在一起按装,大家或多或少的东拼西凑才组成一个完整的织布过程,用蔬菜汁抹上密儿,婶子大妈姐姐妹妹该谁家谁来织布,若遇手笨的乡亲大姐还要帮助织完,最后收场了机!据说组织一场织布东家还能落下机头机尾衔接的布头,这就是组织者应得的优惠!</p> <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的叠加,慢慢长大的我懂事儿了,也学着帮父母做些家务,经常挑菜拾柴喂猪放羊,尤其是在安装机子时,我的首要任务便是走流儿,机经递给一流线我就用弯曲的木棍拽到另一边,俗称走溜,这也是我力所能及并且非常喜欢的美差。</p><p class="ql-block"> 大姐织布时失手织梭掉地我会飞快跑过去给大姐捡起来递给她,深冬季节,常常织布的大姐由于寒冷受累手指裂缝外加冻疮疼痛难忍,每次我都会帮大姐缠好胶布并用稚嫩的童心和话语加以安慰,织梭里的橖穗用完了我也会学着帮她绑好新的樘穗塞进梭子里,为的是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减少点大姐手伤的疼痛!</p> <p class="ql-block">  “人间几度芳草绿,明月何曾照人回”大姐的织梭始终是记忆中的心结,在心底深处一直那么明晰清澈,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四季更迭,织梭像靠在篱笆墙外晒太阳的耄耋老人,卷缩着身躯在角落里,而我的双眼不觉有些朦胧,似乎又看见那老房子里的织机,听见织机呱嗒呱嗒的穿梭声,当年夜晚的小院是多么幸福,只要听到织布纺线的声音,看见窗棂透过的微光,心里总是那么温馨,它留在我记忆中的点点滴滴,仍然如此清晰,而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岁月让我心生怅然,此时此刻织梭又潸然了我的双瞳!</p><p class="ql-block"> 人间岁月,欣赏过很多风景,今天最美的风景却是织梭睡眠的角落里,经过岁月的侵蚀在我心里依然温馨靓丽,它曾经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美好生活,承载着我童年时难忘的光阴。它穿梭于机杼、穿梭于四季、穿梭于迁移尘世的沧桑,时光不能重叠,但情怀却可以漫过岁月的长堤,放眼便能看到那片风景。织梭虽已苍老破旧但那份想念却刻在了心里,坚如磐石,历久弥新。时代进步科学发展,有多少曾经风靡、曾经风光无比的乡土农具和农人赖以生存的器具遭到淘汰或者消失,虽刻意去找寻也是踪影难觅,织梭也随着时代潮流退出历史舞台,思绪徜徉在织梭织机传统的手工里,它们曾为天下苍生的温饱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淡出,却不意味着凄惨、悲凉,更像是功成名就后的主动隐退的功臣。因为在它们身后,是现代化的替代与兴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