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英国名将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对毛泽东说:“我拜读了您的军事著作,研究了您指挥的战役,特别是三大战役,那可是您的得意之笔,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微微一笑,摆摆手说:“不,我的得意之笔是四渡赤水。”</p><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川黔滇边境地区,蒋介石誓要彻底消灭红军,派出40万重兵,布下天罗地网,围追堵截,四面合围。血战湘江后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双方实力悬殊,兵力对比超过10:1。</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24日,红军攻占土城,川军2个旅紧追不舍。中央军委决定,集中主力打掉尾随的2个旅。战斗开始,又有4个旅急速扑来,红军损失惨重。中央军委集体讨论决定,西渡赤水河,从另一个方向入川,再寻机北渡长江。</p><p class="ql-block"> 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川军发现红军动向,以12个旅的兵力在红军前进的各个可能方向布下防线,在长江两岸布下重兵,坚决不让红军有丝毫机会入川。2月8日,红军夺取扎西,召开了扎西会议。会上,毛泽东总结了土城战斗的经验教训,主动承担了指挥和判断失误的责任,并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想法,走回头路,重新回到贵州境内,调动敌军,择机跳出包围圈。</p> <p class="ql-block"> 2月21日,红军二渡赤水。杀回黔北,再次攻击遵义。蒋介石对此十分怀疑,在2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匪向东窜乎?”黔军得知红军东渡赤水的消息后,组织娄山关一线布防,欲阻止红军东进。2月24-28日,红军发动了娄山关战役。这场战役中,红军歼灭敌军两个师共8个团,俘虏敌人3000余人,缴获枪支2000余支,子弹10万余发,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补充了大量军用物资。蒋介石在日记中形容娄山关战役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而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p><p class="ql-block"> 娄山关胜利之后,有人建议红军发动“打鼓新场战役”,认为打赢的概率很大。3月1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只有毛泽东不同意,他认为这场战役毫无战略意义,无论输赢都只是白白牺牲红军将士而已,而且打鼓新场附近敌人实力雄厚,稍有不慎,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最终,会议形成决议,发动打鼓新场战役。深夜,担忧红军前途的毛泽东,说服了周恩来和朱德,天亮后重新研究并放弃了打鼓新场战役。3月11日,前线传来最新情报,打鼓新场附近出现大量敌军。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对的,避免了红军全军覆灭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决定,成立由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组成三人军事领导小组,负责战争指挥。</p> <p class="ql-block"> 3月16日,红军在贵州茅台镇三渡赤水。这次行动把蒋介石彻底搞晕了,他在3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匪由茅台西窜。其再转南?转北?抑或东面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渡赤水后,毛泽东下令全军在赤水河二三十里附近隐蔽休息。3月20日,蒋介石电令大军追击,集重兵于赤水河西,向黔西北方向进军。当天,红军悄无声息的折返转东,四渡赤水,出现在赤水河东侧。然后,红军兵锋急转,全速向南移动。红军向南,国军向北,南辕北辙。</p> <p class="ql-block"> 4月4日,红军击溃黔军5个团,歼敌2000余人,兵临贵阳城下,毛泽东命令部队传出“攻打贵阳城,活捉蒋介石”的消息,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督战,吓得他紧急电令在滇东北镇守的孙渡部队前来救驾,孙渡主力部队三天急行军从大定赶到贵阳。可惜啊,蒋介石没有诸葛亮的胆识和气魄,不敢唱空城计。孙渡部队离开滇东北方向后,蒋介石的战略大包围圈终于出现了一个致使的缺口。毛泽东率领红军直驱滇东北,随后强渡金沙江,挥挥手扬长而去,彻底跳出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包围圈。</p> <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的辉煌胜利,红军摆脱了湘江战役以来一路被追着打的被动局面,以弱制强、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逆转了红军濒临覆灭的战略劣势,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具有决定长征胜利的突破性进展。从此,毛泽东率领红军走上了一条强盛之路。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四渡赤水是真正的神來之笔,</span> 3万多红军被40万国军围追堵截,最终红军歼灭国军3万余人,俘虏上万人,是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也是我国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声东击西、瞒天过海、金蝉脱壳,三十六计在实战中灵活应用,是毛泽东的得意之作。</p><p class="ql-block">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