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26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由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一场简朴而庄严的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著名作家魏巍之子魏猛将不同版本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等图书及魏巍本人的藏书、手稿、书柜等共700余件物品捐赠给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阳是英雄的城市,是众多志愿军烈士长眠的地方。” 魏猛说,捐赠物品中的书柜,由魏巍生前亲自设计,并一直使用到最后;将“子女可以寄托思念的物件”也捐赠出来,让魏巍的遗物与志愿军烈士的英灵相伴,是对父亲最好的慰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捐赠品中的魏巍手稿虽是复印件,但那竖行书写的字迹,反复修改涂抺的痕迹,依然带着战火硝烟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抗美援朝战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骨峰。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为追击敌军,一路穿插到这里,与蜂拥而来的美军激战5个多小时,阵地一片火海。志愿军战士带着满身火焰扑向敌人,视死如归。当年,从战地归来的魏巍将惨烈的松骨峰战斗写入《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今日,再次阅读原作,仍被深深震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在《人民日报》1951年4月11日的头版发表。这是魏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的一曲壮丽赞歌,至今读起来依旧荡气回肠。“最可爱的人”,从此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光荣称号。在魏猛看来,“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魏巍上前线,住坑道,一口炒面一口雪,与志愿军战士同呼吸、共命运,然后从心底感发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相信,魏巍的心与安眠在这里的烈士的心是相通的。” 与魏巍有几十年深交的军旅作家胡世宗是这次捐赠的倡议人。 “魏巍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生前曾多次来到沈阳。” 胡世宗说,当魏巍的后人对长辈遗物表达了明确的捐赠意愿后,他及时地做了一些联络、协调、推进和落实的工作,为此倍感荣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世宗记得,他曾撰写了一篇特写《属于东方的魏巍》,魏巍审阅时,划掉了标题上“东方”二字,改成“人民”,魏巍说,“作家就是为人民写文章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捐赠仪式上,一群青年学生静静伫立,魏猛和胡世宗的发言令他们深受触动。他们告诉记者:“从《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我们知道这么多可爱的战士为了和平而付出生命。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厅一侧,是一张张年轻面孔的照片和一串串滚烫的数字。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290余万名志愿军将士入朝参战,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现已确认197653名烈士牺牲……风华正茂的战士,怀着保家卫国的热血信念,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那烽火连天的时刻。“最可爱的人”,更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深处对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的评价。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跨越了70多年的时间, 《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还能拨动我们的心弦,答案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现场,魏猛深情诵读;身后,是魏巍的一幅题字:“永远不要忘记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是抗美援朝英雄烈士;他们,有名或无名;他们,早已带着热血与温度,内化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战歌与书香融合,如甘露浸润心田。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相关负责人说,一定会保管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些书籍和手稿,让广大祭扫群众、青少年在参观陵园时,更多了解这些“最可爱的人”背后的故事,感受英雄精神的伟大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源: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