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延安

民盟延安市委员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申延生 </span></p> <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2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小学教员暑期训练班毕业典礼上讲话,指出:“在抗战教育中,知行合一是一件大事。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说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还缺少一部分,就是生活教育。”</p><p class="ql-block">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身体力行推动平民教育,提出的“行—知—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很好地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正确地分析和处理了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共产党产的奋斗追求高度契合,因尔倍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崇。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陶行知完成了由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周恩来称赞他“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长期在国统治区积极推行平民教育,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同样也对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1928年春,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的董纯才(1905—1990)以一位大学生的身份进入晓庄学校(由陶行知1927年3月创办,位于南京郊外,原名晓庄试验乡村师范,1938年改称晓庄学校。因师生赞成抗日,援助工人罢工斗争,于1930年被国民党政府封闭。于1951年2月复校),陶行知让他担任生活指导员杨效春的助手,一边学习,一边做教务工作。23岁的董纯才在晓庄学校深深地受到陶行知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1937年秋董纯才奔赴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在了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工作。在与徐特立老厅长朝夕相处中,常常谈论陶行知在国统区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和试验乡村教育的情况。经过董纯才的介绍,加之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陶行知的许多著作也传入延安,中共领导人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就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非常支持。1939年3月15日,董必武在生活教育12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说:“陕甘宁边区虽然没有生活教育这名词,可是基本上是和陶先生的办法相同。如小先生制……”</p> <p class="ql-block">  徐特立也说:“陶行知的教育学说几乎与我们的教育事业全部一致”。徐特立在给其他同志写信时,常常署名“师陶”,表示自己也要向陶行知学习。1940年9月,在徐特立、董必武、李维汉等领导同志的支持下,董纯才与二十多位在陕甘宁边区工作的生活教育社成员一起,成立了生活教育社延安分社。1942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又创办了新教育学会,选举徐特立为理事长,董纯才为理事。1942年3月15日在晓庄师范暨生活教育社成立15周年之际,徐特立携副理事长范文澜致书慰问陶行知,称赞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提倡乡村教育,掀起了乡村教育的大浪潮,波及全国各省,晓庄变成了乡村教育运动的大旗,先生手执这面大旗,披荆斩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开辟了一条大路。”先生的“教育主张及15年来所辛苦经营的事业,在中国教育史上,实占了光辉的一页。”17日生活社延安分社与新教育学会在延安大学礼堂联合举行纪念大会,庆祝生活教育社成立十五周年,徐特立在会上讲话,着重指出,“生活教育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中国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而陶先生的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和不断改进自己的短处尤应为我们所摹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陕甘宁边区的小学生</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延安工作的除了董纯才,还有张宗麟、宁越、丁华、徐明清、曹建培、陈一清、徐幹如、陈復君、武兆令、刘存久等陶行知的学生。丁华在1945年5月6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题为《育才学校的新教育——陶行知先生教育理想的创造》的长文,从“学生自治”“文化生活”“康乐生活”“卫生生活”“劳动生活”“服务生活”以及“实际精神、创造精神”等七个方面介绍并评价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及新教育的成效,向陕甘宁边区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生活教育思想在陕甘宁边区的广泛传播,已经对边区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明确指出,在整风运动以后,陕甘宁边区“实行‘人兴财旺’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解决了老百姓的疾病问题、生产问题,于是出现了群众自己起来办教育,使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实际上是陶行知的‘生活和教育统一’思想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解放日报》作为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关注并及时报道国统区陶行知的办学情况和社会活动。1945年11月30日登载消息《陶行知教授函杜威博士——呼吁美名流伸张正义》:“制止美国军火商、亲日派、反苏反共派军国主义者鼓动中国内战,是救中国人、救美国人的事业……”1946年2月8日头版显著位置报道:“《陶行知先生创办社会大学》——(新华社重庆七日电)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新近举办社会大学……社会大学分夜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旅行大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的教育思想是相吻合的,而且边区在普及教育和办学上的好些做法与陶行知也是不谋而合的。1939年7月边区政府决定,将边区中学与鲁迅师范合并为边区师范,由边区教育厅厅长周扬兼校长,董纯才为副校长并主持工作。成立边区师范的意义在于培养大批教育干部,普及教育,提高边区民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其性质是一个地方性的乡村师范学校,其任务是为边区、特别是为延属各县培养新的小学师资。它是个统一战线的学校,不论阶级,不问党派,不分男女,一律招收,待遇一律平等;它实行免费教育,为劳动大众敞开大门。在9月22日举行开学典礼上,周扬、董纯才分别讲话。董纯才勉励同学们要发扬“团结、紧张、艰苦、活泼”的校风,担负起全国国防教育的模范作用。周扬要求学生,作为抗战教育的基础的小学教师,应具备普通基本教学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p><p class="ql-block"> 1943年4月,延安新教育学会在延安选编、出版了由董纯才做“序”的《行知教育论文集》。延安出版这本选集就是为了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改进边区的教育工作。1944年10月11日至11月16日在延安召开了长达37天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也叫“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这次会议对边区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与实际发展相背离,与边区群众生活想脱离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检讨。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指出:“在教育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不但要有新式学校,而且要利用旧的村塾加以改造……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粒群众。”与会的文教工作者领会了毛泽东主席对教育的指示精神以及陶行知《普及大众教育》《小先生制》的内涵,会后掀起了一个文化教育新高潮。各地区展开了“十个一”活动:办好一所村学(冬学)、一个识字组、一个读报组、一个黑板报、一个秧歌队,以及每人每年种一棵树等等。这次大会对边区扫除文盲、发动群众自己办学,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这次大会被人们称为文教“群英会”,在文化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 徐特立曾经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在国内教育界才是最先进的,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普及教育、小先生制、穷国穷办法等最适合中国国情。</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坚持教育救国,献身中国民主和平事业;他更是一位民主斗士,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当看到在《新华日报》登载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陶行知兴奋地说:“中国有救了!”“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把我以前没有完全说清楚的话,讲得更明确了。”他大量购买登载毛泽东文章的报纸,并发给育才师生,作为教材使用。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陶行知作为人民代表,曾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双十协定”后,陶行知组织育才师生参加人民团体联合举行的欢送毛泽东庆祝活动。10月11日,毛泽东乘飞机返回延安时,陶行知代表民盟到机场欢送,在机场与毛泽东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11日,陶行知代表在机场与毛泽东合影</p> <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对中共领袖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中共领袖也视陶行知为亲密战友。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抱负志向、共同的责任担当、共同的精神品质,彼此心心相印。1939年后半年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不久,周恩来、邓颖超亲自到校参观,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还捐款四百元作为购置运动器材之用,支援办学。1943年的一天,得知育才学校遇到困难,周恩来、董必武派中共驻渝办事处徐冰送给育才一套南泥湾垦荒大生产照片,送给陶行知一件延安织制的粗毛线衣。周恩来还捐赠了其岳母坟地二十亩,给育才育种。陶行知很受鼓舞和教育,立即动员育才师生学习南泥湾精神,开垦荒坡地,生产自救,解决办学困难,锻炼师生革命意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一听到陶先生病逝的噩耗,正在上海的周恩来立即与邓颖超一起赶去向陶先生的遗体告别。周恩来握着陶先生尚未僵硬的手说:“陶先生你放心去吧,你已经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了。你的未了事会由朋友们、由你的后继者坚持下去,开展下去的。”</p><p class="ql-block"> 当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就给陶行知家属发去唁电,称赞陶行知先生“为人民教育家,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事业奋斗不息。忽闻逝世,实为中国人民之巨大损失。”7月27日陕甘宁边区文协和中华全国文协延安分会向陶行知家属发去慰问唁电,盛赞其伟大贡献:“……先生首创生活教育学说,并在人民大众中努力实践;发起抗日救国运动,为中国独立民主和平事业坚持奋斗,数十年如一日……”7月28日生活教育社延安分社和陶行知在延学生分别给其家属发唁电慰问。7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致电家属吊唁。陕甘宁边区政府学委会委员、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筹委会委员柳湜在7月31日的《解放日报》发表长文《记最后一夜——回忆陶行知先生》。8月8日边区政府“延安各界追悼陶行知先生大会”在《解放日报》刊登广告:“纪念陶行知先生征求题字”。《解放日报》8月11日、12日连续两天用两个整版刊登纪念陶行知的题词、诗词和文章。毛泽东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朱德题词:“学习陶行知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的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题词:“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并号召边区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要学习陶行知的“实际精神,从边区的实际出发,开展边区人民所需要的文化教育,以纪念行知先生的逝世”!徐特立发表文章《陶行知的学说》,延大校长李敷仁、诗人柯仲平,陶行知的学生宁越、曹建培、武兆令以及音乐家、曾是重庆育才学校教员的贺绿汀等十几人或写诗,或赋词,或作文悼念陶先生。</p> <p class="ql-block">  8月11日下午延安各界代表2000余人为陶行知先生举行追悼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以及各单位的题词和挽联。董必武题诗:“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方圆中规矩,教育愈陶钧。”吴玉章评价陶行知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教育家,是一个时代英雄”。追悼会上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他充分肯定了陶行知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说先生与中国共产党成为民主运动中的亲密战友,二百万中国共产党党员要把先生当作模范来学习。</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陶行知,经边区政府第九次政务会议通过,决定将陕甘宁边区延安中学自8月19日起正式易名为行知中学。9月4日下午在桥儿沟延中举行了隆重的易名典礼。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谢觉哉、李敷仁、贺连城、李卓然、柳湜等及出席当天上午举行的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座谈会的全体同志和延中全体师生,桥儿沟小学师生与附近居民800余人参加典礼大会。会上李敷仁和谢觉哉先后讲话,李敷仁着重指出:“陶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国人民教育的方向!”并介绍了行知学说的四大法宝:即生活与教育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教与学结合、先生与学生结合。并阐述了陶行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谢觉哉谆谆勉励青年在人民的世纪里,在新民主主义的大旗下,朝着行知先生的教育方向努力迈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古有孔圣人,今有陶夫子。”虽然陶行知没有到过延安,先生去世也已经76年了,但是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延安的教育工作者。今天,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以“关注心灵成长,润育一颗中国心”的办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形成“润心教育”办学实践,致力于培养富有家国情怀和创新意识、良好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润心教育”注重孩子基础学习力和认知的训练,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大志,学会做人,争做未来社会有用的人,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p><p class="ql-block"> 走进新区二小校园,放眼所及,都能感受到学校“北斗领航,群星共辉”的教育成果——阳光、热情、活泼、清新、见人问好的学生,工整、干净、书写规范的作业本,新颖而充满创意的各种小制作和手工,图文并茂的成长记录,“润心银行”的兑换台账,课间的“书法操”、“腰鼓操”、“思维体操”,“润心小老师”,还有指挥规范、疏导标准的“润心交警实践岗”……高巧玲校长告诉我:“校园内的七座单体建筑恰巧形成北斗星座的格局,我们将其规划为北斗七园,学校再设立校长工作室、学科教学中心、育人研究中心、全景评估中心、生态生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年级工坊七个机构,形成北斗七力,让孩子们在这系列的劳动实践岗位里活动、学习,将劳动实践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为一体,并放手发挥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和作用,让润心北斗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园地。学校润心小交警被市交警大队树为典范,获得全市交通示范先进学校。”“把教科书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教科书”。新区二小办学短短三年,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真应该给他们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引用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勉励广大教育工作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p><p class="ql-block"> 志丹县高级中学立足当地基础教育薄弱、生源质量差的实际,狠抓教师队伍整顿,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构建“校本课程”“生本教育”“学本课堂”“师本成长”管理体系,提高教师教育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担任志丹高级中学五年校长的路晓冰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学校开展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唤醒教师成长自觉。每年为教师征订期刊杂志和教育学专著,先后选派400余人次外出培训学习。学校培养了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学能手,3名市级教学名师,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8名市级教学能手以及30余名县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新聘优秀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127名。师资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是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坚持督促学生“一日三演讲”、“天天要练字”、“每天要读书”,采取分层教学、精准帮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行日语小语种和新概念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困生的外语竞争力;实行“分类发展”,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学业提升。2019年的陕西省春芽杯校园艺术大赛18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6人获一等奖;2021年,30余名英语学困生通过日语高考,圆了大学梦;200余名基础薄弱生通过艺体专业考试,考入985、211名校;2022年二本上线率突破80%,艺考生专业和文化课本科双上线率达到95%,较6年前翻了两番,尖子生培养取得新突破,前三名均可考上985、211名校,尤其是陈有朋同学考出理科606分的好成绩,创建校17年最高排名,也是各县区高中理科最高分。现在全校师生都在争做“最好的自我”,推动着学校教育向有质量、有内涵、有特色的方向大步迈进。</p><p class="ql-block">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陶行知的这些至理名言,都在告诫我们要在“训练认知、培养习惯、开发思维”的教育实践中,让孩子“求真理”“做真人”。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又一次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张安平校长的办学理念就是:固本培元,立德树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p><p class="ql-block"> 学校实施“五证”激励机制,定期颁发“美德行为证、学业优秀证、创新素养证、个人才艺证、体育特长证”。五年来,在新区大剧院,和延安电视台组织了5次五证颁发庆典,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学校开展“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初一腰鼓、初二秧歌、初三民歌”的陕北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已经成型,魏静雪、张玉宁、李欣怡三名同学已走进央视演播大厅,现场精彩演绎经典的陕北民歌。实施体育、美育课走班制,同时将劳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学生在劳技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配钥匙、制作U盘,手机维修等技能。校园里开辟了占地8亩的阳光农场,种植了土豆、西红柿、茄子、黄瓜、韭菜、南瓜、香菜、豆角等蔬菜;还建起了养殖园,三年级学生养蚕,四年级学生喂鸽子,五年级学生喂兔子,八年级学生喂孔雀。开设创客空间、3D打印社、机器人工作室、VR兴趣小组等,在延安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WER工程创新赛、 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以及全国3D打印比赛、全国机器人等级考试、陕西省电脑制作活动及机器人比赛等竞赛中,师生均获得喜人成绩。</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延安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断“陶”花盛开,“陶”果累累,“陶”子满高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7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