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整理书橱时,偶尔见到《雷锋之歌》一书。贺敬之著,1963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封面已发黄,我端详了许久,情感涌起,贺敬之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涌现;尘封的记忆一下子被打开,一幅幅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这首抒情长诗,以不可遏止的革命激情和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歌颂了我们伟大的时代。作品歌颂雷锋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并把雷锋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之间,揭示出学习雷锋的重大意义。诗作气势磅礴,融议论与抒情于一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贺敬之同志(左)。 1986年,我大学毕业后,在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那年的7月中旬,中宣部组织华东地区七省市的宣传部长,文艺处长来到吉林市,检查两个文明建设,听取文化艺术工作的情况。我主要做一些接待服务工作。贺敬之同志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与作家,他那充满激情,哲理的诗篇已载入我国文学史册,给人以激励,鼓舞和奋发向上的力量。<br><br> 贺敬之同志到达吉林市的当天下午,不顾旅途劳顿,首先听取了市委负责同志的汇报,之后来到吉林造纸厂,当他得知造纸厂供应着《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全国主要报刊的纸张时,非常高兴,为该厂题写了“创蔡伦新业,展四化宏图”十个大字。他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该厂的群众文化设施,书法美术展览和职工文艺演出,亲切地与工人们攀谈,热情赞扬造纸工人,题赠了“我厂我手造我纸,我心我意写我文”充满诗意的条幅。 贺敬之同志现场为吉林造纸厂题写“创蔡伦新业,展四化宏图”的情景。 当年,吉林市的儿童画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小画家们用那天真,浪漫的彩画笔,绘出一幅幅情趣盎然,富有生气的图画,贺敬之同志以极大的兴趣观看着,不时地与老师和孩子们交谈,他对一位女老师说:“看见孩子们画得这么好,指导老师一定很高兴吧”。当小画家的笔一落,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出现在眼前,贺敬之同志笑着说:“让我给你题上字吧!”随后,便在画的左上角写下了“闻鸡起舞”四个字。勉励孩子们继续勤学苦练,攀登新的高峰。 儿童画“闻鸡起舞”,现场展示。 贺敬之同志登上北山,极目远眺,只见松花江宛若玉带流经吉林市。眼前郁郁葱葱,凝青聚翠,诗人的激情又被触发了,回到宾馆之后,为“北山画院”题赠了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对吉林北山的赞美。之后,又来到了吉林丰满发电厂,参观了发电设备之后,登上坝上眺望松花湖的风光,然后,坐上游艇,这时下起了绵绵细雨,远山近水在一片雨雾之中,展现着迷人的风姿。诗人去过山峡,到过西子湖,而眼前的松花湖,更使诗人动情。贺敬之同志在游艇上铺纸挥毫,为电厂题赠了“光来丰满,热源松花,水电之母,青春焕发”的条幅之后,又为风光秀丽的松花湖写下了“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的诗篇。此首诗大气磅礴,用典自然,在诗人的眼里,三峡的水固然清澈,西湖的景固然秀丽,可眼前的松花湖,则胜过了三峡和西湖。诗人热烈赞颂松花湖,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的大千世界之中。我一边看着贺敬之清秀的字迹,一边默念着诗人瑰丽的诗句,心潮澎拜,不禁为“松花湖”和吉林市人民感到自豪。 贺敬之同志手迹:“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 八十年代中叶,文艺界冲破了禁锢,各文艺思潮不断涌来。贺敬之同志在吉林市期间观看了探索性话剧《爱情变奏曲》并同编导,演员进行座谈。谈到当时的文艺工作时,贺敬之同志指出,文艺界要继续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造团结,和谐,宽松的气氛,进一步促进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文艺创作的繁荣。 观看探索性话剧前。贺敬之同志与吉林市文化局的领导亲切交谈。 演出结束,贺敬之同志,梁光弟同志上台,亲切会见演员,祝贺演出成功。 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同志,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梁光弟同志,文艺评论家李准同志,以及七省市分管文艺的宣传部长上台与演职员工们合影留念。 在吉林期间,聆听了贺敬之同志的教诲,有幸与贺敬之同志合影留念并珍藏着。 贺敬之是山东峄县人,平易近人,保持着山东人的那种质朴、直率、爽朗的性格。他曾说:“诗人要有诗人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遇到挫折而低头,逃避现实,郁郁寡欢,甚至一蹶不振,而是豁达与宽容,诗人的胸襟应该像大海一样宽阔、博大、浩瀚,他能经受住任何惊涛骇浪”。 与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梁光弟同志(右三),文艺评论家李准同志(右一)等合影留念。老前辈老领导的音容笑貌一直鼓舞自己前进的方向。 与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锡满同志在松花湖游艇上合影留念。丁锡满同志后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曾写过大量的散文,杂文,诗歌,笔名:萧丁。 吉林市委宣传部的主要领导在松花湖上与贺敬之同志合影。这时下起了绵绵细雨,远山近水在一片雨雾之中,展现着迷人的风姿。 贺敬之同志与七省市宣传部长在丰满发电厂考察合影。(左11贺敬之同志)(左三丁锡满同志)。 贺敬之同志在丰满发电厂考察,与厂领导交谈。 贺敬之同志与七省市宣传部长在吉林造纸厂观看职工文艺演出。左四贺敬之同志,左一丁锡满同志。 贺敬之同志,1924年生。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平易近人的为人风范,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爱戴,被称之为“时代的歌手、人民的诗人”,在家乡山东枣庄已为他建立了贺敬之文学馆。 贺敬之同志在吉林市文艺座谈会上。他认为,政治抒情诗抒写的是政治之情,然而政治不等于口号,口号也不能成为诗。政治抒情诗之所以有着巨大艺术感染力,是因为赋予了抽象的政治性命题而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体现,变成可观可感的东西,从而造成了既动人心弦又给人美感的诗的境界。 进入晚年,贺敬之同志以变通的古体诗形式来写新的生活内容,评论家称之为“新古体诗”。1996年,他的新古体诗加上书法,出版了《贺敬之诗书集》。是啊,贺敬之同志的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实与朴素的字句,却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这正是人们喜爱他诗歌的秘密所在。 这一段往事虽已过去了三十多年了,但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亲切。贺敬之同志,以及其他的一些老首长,老领导的形象在脑海中还是栩栩如生。那些年啊!那是热情奔放的年头,如同朝阳初升一般的生活,那时才三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期。经历了东北的插队落户,大学时代的生活,投身到当时火热的生活中来,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br><br>文/摄影 国强<br><br>2022年7月27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