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学趣味 : 散文】</p><p class="ql-block">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976年——984年)。《辞海》注释 : 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来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p><p class="ql-block"> 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包括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现代散文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p><p class="ql-block">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或者说“形散神不散”。所谓“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所谓“神聚”(“神不散”)既指中心集中,又指贯穿全文的线索。它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主题。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的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p><p class="ql-block"> “意境深邃”是散文重要特征之一。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大多要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语言优美、凝练”是散文又一重要特征。所谓优美,就是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散文的“线索”,是指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者“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时间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需要注意的是,线索的类型及其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在文章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和过渡段的段首、段尾等处。而把握文章的气势、整体脉络和倾向,则是把握线索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文学中,散文包括古文、骈文和辞赋。骈文和辞赋基本属于韵文的范畴,但在行文体制上更接近散文。</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对现代散文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它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是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p><p class="ql-block">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来反映人物或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叙事散文从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选取材料,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它又可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p><p class="ql-block"> 记事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于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散文叙事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写人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散文与小说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既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也赋予它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它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p><p class="ql-block">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多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特征,按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更好地表现主题。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p><p class="ql-block"> 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世界,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美文。</p><p class="ql-block">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示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风景谈》、朱自清的《匆匆》、沈从文的《生命》等。</p><p class="ql-block"> 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摈弃的是浅薄,而达到的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感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撼,超越一般情感的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p><p class="ql-block"> 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p><p class="ql-block"> 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作者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散文的鉴赏,重点要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 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散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主旨的,画龙点睛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p><p class="ql-block">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这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散文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p><p class="ql-block">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散文,尤其是哲理散文,往往都有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到作者更深的道理。联想的方式有 : (1)、串联式,如《猎户》;(2)、辐射式,如《土地》;(3)、假托式,如《白杨礼赞》;(4)、屏风式,如《风景谈》。</p><p class="ql-block"> 4、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散文语言精巧,等等。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的更加深刻。</p><p class="ql-block"> 5、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补充文中的结构空间。</p><p class="ql-block"> 散文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历史散文,如《左传》。</p><p class="ql-block"> 两汉散文 : 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以及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p><p class="ql-block">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唐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性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明清散文 :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清代桐城派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等。它们都是明清时期有名的散文。另外,姚鼐还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了总结,将散文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散文:近现代的散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