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选择

庞先生

<p class="ql-block">  来了,来了,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终于来了。在盛夏的江城武汉,在美丽的东湖之畔,在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振华楼,正式启幕。</p><p class="ql-block"> 7月24日上午9点,由教育部备案批准,中国写作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课堂内外承办,复旦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文学院等20余所高校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正式开赛。近2500名经历了8个月激烈比拼、从70万初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总决赛入围选手,同时创作题为《耳朵的选择》的参赛作文,为梦想和荣誉而战。按照防疫要求,本次总决赛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十个赛区所有参赛学生均参加线上总决赛。</p><p class="ql-block"> “决定我们如何行动的,并不在于我们身旁世界的声音,而在于我们选择去听什么,你的选择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来自山东师范大学附中的李姿瑾同学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她坦言,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作文大赛,构思和写作的过程都使她非常享受,在比赛中得到的启发与帮助也远比获取名次更重要。同样是第一次参赛的江苏省姜堰中学参赛学生姚静娴表示,比起日常作文,创新作文大赛的作文命题对参赛选手的立意角度、思想深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了她尝试平时无法驾驭的题材的绝佳机会,思维可以肆意驰骋,尽情享受写作的喜悦。来自浙江省萧山中学的陈祺同学这样形容他的参赛收获:“通过几场比赛的作文题目,我越发认识到平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是很重要的,这不是那些作文书的事例可以替代的。那些名人事例只是你关照当下的桥梁,你使用最终应回归到当下社会,对这两天刚发生的事提出思考,这般作文才有人文关怀。”江苏省宿迁中学的参赛学生王知然说,一路走来创新作文大赛给了他很多自信,让他能够越来越从容地用文字塑造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与同龄人的切磋也让他认识到山外之山,也正是这种认识更加激发了他提高文学素养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连续十年指导学生参加创新作文大赛的厦门一中特级教师钟斌表示,本届比赛的题目非常具有思辨色彩,又与往年比赛题目的开放性和哲理价值一脉相承。对于《耳朵的选择》,他是这样解读的:“叙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甚至没有‘之一’。但这种发明也无法根治人类与生俱来的‘缺陷’——任凭你叙述,人们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作文以《耳朵的选择》为题,似乎在提醒考生重新回到这个严肃的人类‘缺陷’问题上,去思考是否一双耳朵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也可以遮蔽无数个别样的心灵世界,去思考一双耳朵尚且如此,那么一双双耳朵呢?”重庆南开中学高一年级备课组长孙小韵老师则表示,本次比赛题目阐释空间很大,更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颇有“佛以一音解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之妙。谈到材料作文的破题思路,她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找到并明确核心概念,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限制、概念划分等关键信息。此外,增加见闻也是很重要的,才可看苍山连绵,听波涛汹涌,在人生和社会的层面写出广度和深度。</p><p class="ql-block"> 据悉,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原名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6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益的竞赛原则,以培养和选拔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中国文字、写好中国文章、讲好中国故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以“群读共写”为理念,致力于构建读写结合的作文生态,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增强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文化自信,挖掘和培养一批具有语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本届大赛是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2021-2022学年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36项竞赛之一。</p><p class="ql-block"> 本届大赛共划分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山东、重庆、四川、广东、综合等十大赛区,有1510所学校参赛,与第十四届大赛相比,参赛学校同比增加512所,增幅达51.3%,同时参赛人数突破70万人次大关。</p> <p class="ql-block">  总决赛作文题: </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说:“听的人只记着他希望听到的东西。掌握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p><p class="ql-block"> 请以《耳朵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文体不限,字数在1200—1500字之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题取材于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中篇小说《看不见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该小说中的55个城市故事,显示了城市的秘密,城市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是柔软的,它吸纳众多,无所不包,始终是希望的体现,又是郁积负罪感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看不见的城市》小说的历史背景带出真实存在过的两座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和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这两座城市的对峙显示了城市作为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不同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用古代使者的口吻对城市进行了现代性的描述。连绵的城市无限地扩张,城市规模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感受能力,这样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控制的怪物了。这就是后工业社会中异化了的城市状态,而这种状况会一直恶性循环下去。</p><p class="ql-block"> 马可波罗与忽必烈的虚拟对话构成全书主体,而前文引用的那句话凸显了主旨。</p> <p class="ql-block">总决赛评委阵容</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举行</p> <p class="ql-block">  7月28日,由中国写作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课堂内外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文学院举行。本次颁奖典礼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师生家长进行展示。</p><p class="ql-block">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丁钰婷、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魏丫茹、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王翊雯等10名同学荣获本次比赛特等奖。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150名,二等奖600名,三等奖若干;四川省广元中学、湖北省宜昌市一中、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湖北省宜都一中、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湖北省当阳二中、湖北省枝江二中等100所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颁奖典礼仪程</p> <p class="ql-block">  颁奖典礼上,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蒋红森先生,四川省教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语文教研员段增勇先生写嘉宾参会。</p> <p class="ql-block">紧张评审中</p> <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平台处处长李霄鹍,中国写作学会会长、长江学者方长安,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中国写作学会秘书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映主持典礼。</p><p class="ql-block"> 李霄鹍介绍,创新一直都是武大的传统,写作也一直是武大的特色,武汉大学与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同向同行,一样鼓励创新,支持创新,重视写作,发展写作。“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传承资源和战略资源,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未来武汉大学将继续和创新作文大赛一起,继续为中小学教育服务,为语言文字事业服务,推动写作学科、语言文字事业做出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主办方代表,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方长安教授表示,一篇篇优秀的赛场佳作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同学们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更是时代青年对文学、文化的坚定传承和继往开来。他希望参赛选手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回望和展望上,回顾比赛历程发现自己的不完美,探索前进方向努力实现目标,看清自己、重塑自己、收获自己,一起坚持“我笔写我心”,与文字相伴,同文学齐飞。</p> <p class="ql-block">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教授认为,写作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写作立言更是一种技能,理论辨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思相济,文质彬彬,需要长期的训练、实践和磨砺。</p> <p class="ql-block">  承办方《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表示,希望参加创新作文大赛的经历可以帮助参赛学生突破日常作文模式,张扬自我才华,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加灵动、更具美感、更加发人深省的作品,也希望全国语文界的同仁能够团结起来,一起让写作课变得更有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大赛命题评审委员会专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裴亮对本届总决赛竞赛试题进行了解析。他认为,本届大赛的命题思路,延续了上一届以简短的名人名言来引出作文命题的模式,与往届大赛所秉持的不在审题上设置过高的难度障碍,便于选手们打破常规,发散思维,创新写作的旨规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宜昌市一中张靖知、李秉默、枝江一中许心愿等同学荣获总决赛一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