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自阳明,(《文学名家追忆文苑》第八期征文:心学大师王阳明)

雨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刘安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许多品德高标、智慧绝伦的圣人。文、武、兵、医、史、诗、书、画、茶、酒,样样皆备,哪一个都是响当当振聋发聩的角色。但最为世人称道者,还当是与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齐名的心学创始人王阳明。阳明先师一生虚怀若谷,不见圭角,却给历史留下显赫声名,无边风月。</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集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于一身,精通儒家、道家、佛教,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艺术造诣。他一生仕途坎坷,然治学不倦,成就卓然。他创立的“心学”思想体系,冲破了 “理学”的藩篱,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核心要义。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行才能合一。不论先知后行,先行后知,还是边知边行、边行边知,其最根本一点是,知和行、认识和实践,互为一体,互为原因,互为结果,总是在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支撑,它们是辩证对立统一关系,而不是相互脱离、互不联系,甚至截然分割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的一生充满坎坷和传奇色彩。5岁仍不会说话,12岁才正式入学,13岁丧母,22岁后两次科举不第,28岁参加礼部会试,赐二甲进士,35岁因冒言直谏而触怒权贵,被杖四十后谪贬至贵州龙场与荒凉贫困相伴而生。</p> <p class="ql-block">  一介大儒,却能左手执剑,驰骋沙场,破十万反叛大军,力挽大明江山于狂澜;右手抚卷,文如天风浩荡、诗如直瀑飞流。继孟子之后,将儒家心法发扬光大;自幼聪慧,却一再落榜;踏足仕途,又锒铛入狱;流放他乡,竟一夜悟道;命途多舛,却又天佑其身。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贤,更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王阳明不只是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儒学符号,更是深刻影响中国儒学发展并使之走向世界的思想巨匠。完全可以说,他是中国思想史上难以抹去的标杆式人物。他的生命历程 如此之艰难,却能文武兼具,在哲政文武思教书诸多领域成就斐然,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委实令人顶礼膜拜,高山仰止。</p> <p class="ql-block">  人 生一世,草木一秋,有人衔玉而生,携香而行,但也有人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在红尘里走上一遭,仿佛亲自出演了一场话剧,时而热闹非凡,时而冷清孤寂,但最后总要大幕闭合,任凭台下的观者评述……</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寂寂无闻,还是轰轰烈烈,辉煌终究短暂,甚至充满虚伪和冲动,潮水退去才能看清更多的真相。世事变幻,无奇不有,既然有人喜欢荒诞离奇和璀璨夺目,就一定会有人追求中规中矩与低调从容。显然,王阳明属于后者。</p> <p class="ql-block">  那么,若论千古以来最励志、最“拧巴”、最委屈、最郁闷、最孤寂却又最完美的圣贤,怕是非王氏阳明莫属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从我等凡人所能理解的人类情感的历史镜头切入,来深刻认识王阳明这个复杂而伟岸的男人,倒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p> <p class="ql-block">  ——最为励志的王阳明。王氏从小胸怀博大,志向高远。一日他询问私塾老师:“何谓天下第一等事?”老师答曰:“第一等事必然是好好读书,求取功名!”王阳明却摇头道:“我看,这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 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小孩的无忌童言,但王阳明却把付之一笑留给了笑话他的人。此后他开始苦苦钻研圣贤之道——七日格竹,婚夜访道,九华寻仙……这些看似痴傻的行径,却都证明了王阳明对于成圣志向的执著。</p> <p class="ql-block">  后来被贬龙场。在这片穷山恶水的不毛之地,王阳明吃野果,住山洞,与土著为伍,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即便如此,他对于圣贤之道的思索也从未停止过。也正是因为这股倔强与坚持,王阳明最终在龙场悟道,从而在儒学的大框架下创立了心学,成为人人敬仰的王圣贤。</p> <p class="ql-block">  ——最为“拧巴”的王阳明。王氏在德行方面一直颇享声誉。在他面前,不论正派反派士官走卒都会赢得他的恭敬,盖因他从不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世人,他认为只要不是大奸大恶、心中全无善念之人,皆可教化。所以龙场悟道之后,他走到哪里,就讲学到哪里,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也常常在军营里一边给弟子上课,一边指导将士作战。当时他的学子遍布天南地北,受众之多,举世罕见。</p> <p class="ql-block">  然命运弄人,他虽仁爱天下,却无奈要披上铠甲,骑上战马,为国家平反治乱,屠戮千万。当他望着尸横遍野鲜血淋漓的沙场景象时,他也有百般纠结,万端感慨!虽是为了苍生而开杀戒,为大家而灭小家,秉持的是国家大义,但人心总是肉长的,何况是一个圣贤的仁者之心。一袭青衣布袍,却要拿着滴血长剑,大杀一方。谁能体会到他这种拧拧巴巴的纠结之苦?</p> <p class="ql-block">  ——最为委屈的王阳明。“大明军神”王阳明半生戎马倥偬,从不知败绩是何滋味,是位名副其实的“东方不败”。南赣匪患,朝廷头疼不已,王阳明任职后,组织当地兵民,智勇并施,仅用了半年时间便把大明江山的这块顽疾祛除干净;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王阳明同样是不费吹灰之力,在短短一周之内,不战而屈人之兵,把宁王蓄谋了十几年的叛乱扼杀在摇篮中。如若不是王阳明力挽狂澜,当时皇帝的龙椅是否易主?着实难说。因此,即使后来登基的嘉靖帝因王阳明功高盖主而十分讨厌他,也不得不因为这一功劳,而封他为新建伯。岂不知,在当时的明朝,王阳明只是文人被封伯爵的第三例而已。</p> <p class="ql-block">  而后王阳明重病在身,却依旧领命前去广西平乱,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复田州乱民,又用兵如神,把大藤峡与八寨的乱民剿杀干净。可以说,在建功立业方面,明朝的所有文官武将都无法望其项背。即便如此,王阳明的仕途依旧坎坷艰难,十分不顺。有功不奖,无功便罚,这百年委屈,如何能轻易消解?</p> <p class="ql-block"> ——最为郁闷的王阳明。 王阳明弟子千千万,心学之火燎遍大江南北,所著之《传习录》等著作,不仅在明朝中后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在近代乃至现在,也是影响深远。可惜的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心学在岁月的流淌中日渐式微,到了近代,内忧外患加重,心学更显没落,甚至被倾覆。王阳明虽用毕生心血开辟大学问之道,但能踏上其道者疏寡若无。如若王阳明还在世,心中的苦闷郁结不难想见。</p> <p class="ql-block"> ——最为孤寂的王阳明。王阳明一生颠沛流离,腥风血雨,凄苦无比,为正义而入牢狱,为寻真理而居石棺,为纠理学之错而被整个文化界的舆论所袭击,为苍生而从戎,最后病逝于一叶孤舟之上。</p><p class="ql-block"> 一个屡立战功之臣,在一生的仕途中,一直被当权者所构陷与迫害,其原因无外乎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甚至在他身死之后,还要给他扣上伪学邪说传播者的帽子,让这样一个有名无实的伯爵,死时格外萧疏冷清。这份孤寂,就像一个人在幽暗偪仄的长弄堂里一直前行,好不容易走到了拐角,结果拐过来一看,面前是一条更长的弄堂,象征着厄运与绝望的乌鸦扑飞在弄堂之上,黑黑的羽毛引来昏沉沉的夜。但王阳明并不惧怕黑夜,他知道黎明总会到来。孤寂的人是不是往往都站在真理这边?</p> <p class="ql-block">  ——最为完美的王阳明。如果向着中国历史大喊一声:大学问家在哪儿?肯定会跳出一大群人来;大军事家呢?同样也会跳出一大群人来;但如果对着中国历史问: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军事家、大教育家和大书法家在哪儿?恐怕能跳出来的只有王阳明了。不论从文治武功,还是从文学艺术,乃至于从德行操守来审视,王阳明都是当之无愧的德才兼备之人。</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曾在一篇赠别门人的书信中,洋洋洒洒,笔墨纵横,反复阐述“立志”是人生首要任务,即使天赋异禀之人,如不立志,也如木之无根。一个人有了远大志向,并能积极饯行,就会胸襟宽广、海纳百川,也可处世和谐、进退自如。反之,若只图一时享受和安逸,心中没有宏伟的蓝图,就仿佛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短暂的辉煌,也似昙花一现!</p> <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心学”确立了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当今社会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p> <p class="ql-block">(文字由刘安成授权雨后发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