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绝学无忧?古今一字之改的痛误</p><p class="ql-block"> ——简帛本《老子》与传世本《老子》对勘记(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林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绝学亡忧。</p><p class="ql-block"> ——【题记】摘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顾《四古本老子与传世本老子对照通览》,在传世本《老子》第20章处又迷惑停住了——</p><p class="ql-block">先说简单的。</p><p class="ql-block">传世本《老子》第20章开头四字“绝学无忧”与四古本《老子》大多一致,唯有最古本——郭店楚简《老子》为“绝学亡忧”。</p><p class="ql-block">这点差异,对熟悉楚简《老子》的读者来说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楚简《老子》在涉及“无”字时几乎皆以“亡”字写之。另如“道恆亡为”、“亡为亡不为”等章句,打破了人们对的“道恒无为”、“无为无不为”之常记熟读习惯,现代读者不免觉得有些憋扭。</p><p class="ql-block">须知这正是二千五百年前古人的写述习惯。反过来说,如果老子在天之灵能看到后人改换了他的原著“亡”字,可能会不解地喝一声“住手!我不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依笔者之浅见。“无”与“亡”字意相近,最大区别在于“无”含“没有”的意思,而“亡”则含“有而失去”之意。</p><p class="ql-block">记得现行小学语文课本有篇《亡羊补牢》的古代寓言,篇题就恰当地表达了“有羊跑失后再补固羊之牢栏”的意思,如果把篇题改换成“无羊补牢”,其意就大相径庭了。</p><p class="ql-block">因而再看郭店楚简本《老子》出现之后形成的三古本和传世本《老子》把已知最早本亡字改换为“无”字吋,就有所失意。虽不知是谁首开改“亡”为“无”先例,但循序看,起码从发现汉帛甲本《老子》时就开始了,后本就起到连锁反应。</p><p class="ql-block">这正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古今《老子》版本有所不同的重要意义之一。当然此例并非个案,其差异或还不算大。可有些近义之字一改换,其意不正或负面影响极大。有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至今没被指正,或被忽略不计,乃至在考证时犯更为严重的错误,误导后人研学这部伟大著作。试再举一例——</p><p class="ql-block">有的传世本《老子》第17章将古本《老子》原字“大上”改为“太上”等。此看似无关大雅,但极其严重的后果是:这种随意变更古本之字的心态影响了后人思维惯性,导致当今某些专家学者似乎耳濡目染地“抄作业”。且不说先秦时期难见“太”字,而且“大”本是老子专指的“道”名(见《老子》25章)。</p><p class="ql-block">而今在与郭店楚简《老子.丙》连编一组的《大一生水》篇,就因当时专家组将“大”字释为“太”字,后直接将本应拟定为《大一生水》的篇名直接改篡为《太一生水》首版公开发行(见国家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简》1998年5月第一版)。</p><p class="ql-block">如此一改的严重后果是:“太一”一词是《老子》著创生后才产生的特定名词,当然也具有特定含义。与《老子.丙》连编一组的一枚简开言就是“大一生水……”,没丝毫含糊或在“大”字下加点,而经专家组一改释为“太”首发后,相关研讨就连锁反应或释意:“太一”一词与老子所言时代不同而见后世,因而本与《老子.丙》连编一组的《大一生水》生生与《老子》著作割裂开来,至今未承认是老子著作。如此千古佚失、难得一见的老子“宇宙生成论”,被现代人为地排挤出老子著作,得不到应有重视与系统性研究,你说痛憾不痛憾!</p><p class="ql-block">好,本文点到即止,因笔者另有详论,不多赘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8日改定于荆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