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佛寺——白马寺

海鲜(大陆)中泰友协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的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古代官署之称,如“大理寺“”、"鸿胪寺",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佛教寺院的一种泛称。</p> <p class="ql-block">  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p>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p> <p class="ql-block">  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  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塔院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佛教界也不例外,中国的第一佛寺受到许多国家宗教界的重视。在白马寺西院,建有泰国佛寺、缅甸佛寺和印度佛寺。</p> <p class="ql-block"> 泰国佛寺始建于1992年,1995年4月竣工。该殿坐西朝东,建于长27.3米,宽21.3米,高1.2米的台基之上。大殿南北长14.4米,东西宽7.5米,高10米,其廊柱与墙面均用大理石镶嵌,三重檐,顶饰琉璃瓦,具有鲜明的泰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佛寺大殿中的鎏金佛像是1991年泰国内务部长瓦塔纳先生和友人常媛女士到白马寺朝拜时赠送。佛像铜质鎏金,通高7.2米,重达6.68吨。</p> <h3>  </h3> <p class="ql-block">  缅甸大佛塔位于白马寺院西北侧、比邻泰国佛殿,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缅甸风格佛塔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缩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大金塔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门一道。这四道主门,以及缅甸佛塔苑的围墙,完全按照贡榜王朝的缅甸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过来,以喜庆的红色和富丽的金色为主色调。</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p><p class="ql-block"> 2004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参访白马寺,并虔诚地朝拜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白马寺的圣冢,诱发灵感,萌生在白马寺修建具有印度建筑风格佛殿的念头。后经中印双方友好协商,决定修建印度佛寺,温家宝访问印度时,还与印度共和国总理曼莫汉·辛格,共同出席了建设印度佛殿的《备忘录》签字仪式,并载入中印两国的联合声明中。</p><p class="ql-block"> 印度佛殿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布局规整,别具匠心。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说法时的雕像,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阳光从天窗透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围。大佛殿底部设计有水系,俯瞰大殿及水系,犹如盛开的莲花。可惜我们参观时,印度佛寺维修关闭,未能观看其真容,留下一点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