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路上的那些陈年往事

红尘过客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条道路。长400米,南起吴淞路,北至海伦路。</p> <p class="ql-block">民国2年(1913)筑,以外籍人名命名汤恩路(Thorne Road)。民国32年,以黑龙江哈尔滨改今名。</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吴淞路口,最有名的建筑物应该就是虹口消防救援站了。</p> <p class="ql-block">虹口消防救援站作为全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消防站,始建于1866年,距今已有155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现队站营区为1917年竣工,距今104年历史,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虹口消防救援站是虹口救火会旧址,1917年建成,略呈文艺复兴风格,立面为仿石墙面与清水红砖的组合。</p> <p class="ql-block">顶部36米高瞭望塔以观察片区火情。一百年前,在通讯没有那么发达,周遭也没有那么多高楼的年代,瞭望塔应该是当时的最高点,八十年代随着火警电话的普及,瞭望塔逐渐停止使用。</p> <p class="ql-block">一百年来,消防服、各种消防设备还有救援车更新换代,这座救火会的老楼依然在履行着最初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1号,原是一幢钢筋混凝土的五层大楼(现今上面又搭建了二层),三楼和四楼的拐角上,各有一个阳台,悬空伸出,居高临下,煞是风光。</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上的这幢建筑物已发有点年代了,楼下的为四川北路街道南克俭居委会。</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这一带建筑物二楼的阳台特别有特色,有点异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一带已经被列入了动迁范围 ,估计再过一段时间 ,这里的建筑物将不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九龙路的这幢建筑原为虹口中学的教室,主楼始建于1929年,目前已改建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政楼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上有二座桥,通常把第一座桥为头道桥、第二座为二道桥;它们分别越过虹口港和沙泾港,这两条河流最终汇入黄浦江。</p> <p class="ql-block">一号桥建于民国初年,至今已有百年。</p> <p class="ql-block">现在桥下的河水经过整治,成了景观河,桥面也经修葺拓宽,尽现都市里的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前面就是哈尔滨大楼了,</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大楼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哈尔滨路溧阳路口,为公共租界北区与华界的闸北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1942年以前,这一带是上海是公共租界最复杂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大楼大部分是两层结构,小部分是三层,东面靠马路,西面靠近沙泾河,有小半有地下室。</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是美国商人开设的汇芳锯木公司,一向生意红火。1937年8月,大楼遭到日军炮火袭击,楼顶大部分被掀掉,美国老板丢下工厂溜之大吉。</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130多万难民涌入上海,更加重了上海的住房困难。哈尔滨大楼及其附近地盘很快就成为难民、灾民及无业游民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日子一天天过去,哈尔滨大楼内居住的人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几十个人逐渐增加到了三千多人。</p> <p class="ql-block">整个哈尔滨“社区”的“居民”估计有六七千之多,成为当地最为热闹也最为著名的新社区。</p> <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园在哈尔滨大楼内</span>开园,该园以时尚文化产业为发展导向,吸引具有科技创新,多媒体技术,信息交流,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p> <p class="ql-block">使之成为商业、文化、旅游、科技为一体的多媒体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上了德必·老洋行1913,是德必旗下第六个文化创意园区,地处国家音乐产业发展基地核心位置,是规划中的“音乐谷”重点项目。</p> <p class="ql-block">德必所设计的所有园区都遵循着以人为本、舒放式办公、贴近自然的设计理念,是在创造一种适合文化创意产业人群的工作方式。</p> <p class="ql-block">“老洋行1913”的前身,最早是英商“和记洋行”。从1843年,上海滩出现第一家洋行,到20世纪三十年代,洋行林立。</p> <p class="ql-block">外商云集,洋行,创造并掌握着这座城市的金融、贸易等所有重要行业,也自此缔造了上海“远东第一”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老洋行1913”,延续了建筑本身的欧洲风尚与英伦格调,广阔的公共休闲区域释放创意的灵感。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五重临水平台,从河岸层叠到建筑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沿着各层平台进入建筑内部,推门而入便是宽敞的空间,悉心保留百年前风格迥异的英式钢柱,素简的水泥立柱和地面。</p> <p class="ql-block">透过现代气息的大幅玻璃窗门穿越历史,找寻古老印记,品味时光流转。</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上的第二座桥,也就是二道桥,位于沙泾港南岸东侧,1913年筑起,桥畔上有镶嵌着大时钟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2019年的时候,这里还是VasileiosXiros编剧的影片《一日有朝》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影片描述了一位即将远行的上海少女和一个初来乍到的希腊型男相遇在上海街头,偷得浮生一日,换取相知一世。</p> <p class="ql-block">却唯恐对方不爱自己,才在最后一刻说出,不希望就此分开,永不再见的浪漫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FRANK’S STORE服装店 咖啡馆 位于哈尔滨路229号,这是一家充满复古风格的服装店,同时是一家充满探索性质的咖啡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的前身是一家浴室。</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这个锈迹斑斑的复古信箱 ,特别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糖博府&amp;秋香佳(上海哈尔滨路店),白浆意面奶香味很足,酱汁裹满面条且并不发胀,口味不逊色于所谓专业西餐厅。</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上的星梦剧场原来是嘉兴电影院,1921年6月由英商地产公司投资兴建,初建时名为天堂大戏院,1924年改名“天韵大戏院”。</p> <p class="ql-block">1931年,被日本人强行收去经营,改名日进剧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季固周先生赎回经营,才挂上嘉兴大戏院的招牌。</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路290号房屋始建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6月,公共租界警务处最早在此设捕房,曾称“汤恩路捕房”和“哈尔滨路捕房”。</p> <p class="ql-block">1932年更名为“嘉兴路巡捕房”,抗战胜利后,这里一度改为“北四川路警局分驻所”。上海解放后,这里是北四川路公安分局下属派出所;1956年3月开始,隶属于新建的虹口公安分局,以后又作为嘉兴路派出所分部。如今,这里的部分建筑为嘉兴路街道办事处使用。</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立面以清水砖墙为主的外廊样式,水平向和垂直向韵律感强,房屋内结构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