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盐在水 润物无声

花花袭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如盐在水 润物无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陇东学院课程思政的“春夏秋冬”</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项传递仁心、弘扬人道的事业。把这种仁心和人道融进学生的心田,变成学生的骨肉血脉,凝成学生的精神气质,聚成学生的思想灵魂,不可能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中实现,一定是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化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课程思政最好的方式是如盐在水,最高的境界是如盐在水,最大的成效也是如盐在水。陇东学院以如盐在水为统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设计课程思政方略,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努力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不闻其音,却如春风浩荡:目标引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把其归结为三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核心要义就是要解决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这也是课程思政的首要问题,破解这一问题的突破点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好的人才培养目标犹如春风浩荡,大地萌动,万物复苏,草木生发,花团锦簇,可以贯通教学,引领教学,为教学注入灵魂和动力,使教学同样充满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2014年,在同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的目标要求。2021年,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来临之际考察学校时又提出了爱国爱民、锤炼品质、勇于创新、实学实干的目标要求。陇东学院首先把功夫下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用目标统领所有专业和课程协同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确立培养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陇东学院从应用型办学定位出发,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在学校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经过反复酝酿讨论,提出了“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人文情怀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人文素质,核心是价值观塑造,科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方法和专业的科研能力,核心是科学精神的塑造;工匠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益的职业能力和专注的职业品质,核心是专业技能的塑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架构课程体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按照“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目标来架构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人文情怀主要通过通识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来实现;科学素养主要通过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来实现;工匠精神主要通过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来实现。把这些课程综合起来,架构形成每个专业的课程思政的整体合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融入培养方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照新的培养目标修订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意见中提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四个特征:一是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性;二是体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性;三是突出本学科专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性;四是突出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同时,要求各专业以“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为统领,认真研究和取舍每一门课程,最终修订完成的人才培养必须画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矩阵表”及“课程体系拓扑图”,前者说明每一门课程与“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培养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后者说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贯通和引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不见其貌,却如夏日繁盛:制度驱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就是让每位教师要有高度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意识,使每门课程都能够发挥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作用,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陇东学院以制度为抓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引导、驱动、加温,形成如夏日般的热度效应,使各位教师、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重视课程思政、聚焦课程思政、推进课程思政,努力开创比较繁盛的勃发生机的课程思政育人新局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主阵地发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制定《陇东学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重点在思政课程群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上下功夫。开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引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马克思之历史理论》《中国道路》《创新中国》《新时代新思想前沿热点》等优质在线课程,打造《南梁精神概论》《甘肃地方党史研究》《红色文化与大学生修养》《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分析》等校本特色课程,发挥课程群聚效应。扎实开展思政课“12311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即成立1个学习小组、研读2本经典著作、收集3篇学术论文,完成1篇课程论文、举行1次学习交流会,发挥课程教学效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主渠道给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制定《陇东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意见》《陇东学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全力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研究、培育、评价和工作6大体系,着力推进通识选修课建设、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特色实用的校本课程开发、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举办多维多点校园大讲堂、课程思政金牌教师的选树、课程思政研究与经验交流等7大行动,重点建设《先秦文学》《中国近代史》《英语写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方法》《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法律史》等21门示范课程,开创“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主力军用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充分发挥教师主力军的作用,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鼓励支持相关人员做思政课兼职教师,行政领导、辅导员28人成为马克思主学院思政课兼职教师。落实教育部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鼓励支持优秀教师做优质课程示范者,10名教师进入课堂示范,线上线下观摩。落实学校《关于大力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的实施意见》,鼓励支持相关专家做红色基因传承人,20名教师开设“走进落脚点、奔赴出发点”南梁精神专题讲座。落实《陇东学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做课程思政建设者,21个团队100多名教师率先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落实《陇东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条例》,鼓励支持全体教师积极做大学新生引路人,所有教师与学生结对,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引导规划人生,进行专业辅导,帮助学生成为做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不识其色,却如秋景绚烂:多维生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无目的指向,便没有教育。教育的一切策略措施都必须显现在目的效果上,显现不出目的效果,或目的效果不佳,便不是教育,或者说是失败的教育。课程思政本身是对教育目的性的唤醒,也是实现教育目的性的策略。“课程”是教育的手段,“思政”是教育的目的,一切“课程”都要显现出“思政”的育人效果。突出课程思政工作,实际上就是强化课程的育人效果,改变过去课程育人意识不浓、效果不明显的状况。陇东学院从教育的目的效果出发,统筹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使课程思政工作犹如秋景般绚烂多彩,多维生花,产生令人欣喜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五育并举有特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效果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擦亮“五育”品牌,打造“五育”特色。高举“南梁精神”红色旗帜,用南梁精神铸魂育人,《南梁精神概论》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学校被列为甘肃省第一个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提出“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创新创业”的培养理念,专项建设200多门专业核心课程,配备最优秀的教师,保证足够的课时。遵循健康第一的理念,实施体育专项选修教学改革,提供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太极运动、安塞腰鼓、体育舞蹈、保健体育等10多门课程。出台《陇东学院师范专业学生艺术技能课程实施方案》,提供器乐、声乐、舞蹈、绘画、手工五大类30门左右的课程菜单。制定《陇东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构建起了理论教育、专业训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公益劳动六大劳动教育和实践体系。五育并举特色鲜明,效果突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课程建设显活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目的效果出发,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目的效果出发。结合专业要求,以“思政”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显现出强劲的活力。精心打造专业特色课程,蕴含红色和传统文化基因、带有地方特色的《南梁精神概论》《陇东徒手秧歌》《环县道情皮影》《安塞腰鼓》《陇东民间艺术》已经成为专业课程思政靓丽的名片。积极引进优质在线课程,通过超星尔雅和智慧树平台引进240门通识课程和38门专业课程,以优质课程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建设一批一流课程,已经建成一门国家一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以课程品牌树立育人品牌,突出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第一批立项建设2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导全校“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课堂教学呈异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每个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目的效果出发,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打造有高度、有温度、有亮度的优质课堂。2019年举办第十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赛,32名教师精心打造“课程思政”课堂,其中16名教师获得优胜奖。2020年举办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大赛,其中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把技能大赛的主题确定为“课程思政”,马克思主义学院把主题确定为“理论宣讲”,53名教师的课程思政课堂实践受到学生欢迎。2021年举办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十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赛,20名教师以“课程思政”作为教学创新点参加决赛,其中10名教师以精湛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获得奖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不谙其味,劫如冬气深藏:长久发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一定是指向未来的事业,教育的力量不仅显现在当下,更显现在未来。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提出过“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鲜明观点,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哥顿·布朗也说:“你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要为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做学生的“引路人”,都把教育更多地放在了未来。陇东学院从教育的这种“未来性”出发,使课程思政都变成有“根”的教育,让今天的教育能够埋下深藏的根,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犹如冬气深藏,久久酝酿,当春天来临时,万物竞发,百花齐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从方向上植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凡事只有方向正确,努力才有价值,否则就会南辕北辙或出现严重偏差。陇东学院始终在五个“把准”上深植课程思政的根基,引导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一是把准思想引领方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方向,铸魂育人;二是把准政治建设方向,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三是把准办学服务方向,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保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四是把准教师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营造师德高尚的教育生态;五是把准人才培养方向,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从研究上培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凡事只有尊重规律,才能取得成效,否则空耗人们的时间和精力。陇东学院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置于先导地位,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培植教育教学成果生长发展的根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申报2021年甘肃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课题,“南梁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和宝贵经验研究”申报202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陇东道情皮影剧本整理与研究”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党史教育融入秘书学学科教学路径研究”申报全国教育科学2021年度课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四史’教育有机融合研究”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研究”申报高校新型智库2021年研究项目,“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申报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自主评价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的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通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改革研究”申报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焦点,而且形成持续的热度效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从方法上育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凡事只有方法对了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或无效。陇东学院充分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和“六个下功夫”的方法,努力培育课程思政的根脉。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在知识传授中奠定价值观基石;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课程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做踏踏实实的奋斗者;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共同打造活力充沛的高效课堂;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培养矢志不渝、勇担使命的信仰者;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培养忠于国家、融入人民的爱国者;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培养品行高洁、道德高尚的德馨者;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培养博古通今、见多识广的博学者;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培养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的实干者;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博学多才、全面发展的才能者。</p> <p class="ql-block">摄影:石 波</p><p class="ql-block">文字:吕朝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