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繁华尽处,寻一处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安之若素。从此以后,日暮天涯……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的夙愿,许是奢求,或是幻想,凡凡驻足我的心上,成为执念。</p> <p class="ql-block">今晚夜读的《瓦尔登湖》,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代表作,他崇尚的核心是我所想,真真自然主义的绝对拥护者。他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写了这本享誉世界的作品。读梭罗的书,会强烈地感觉到那种透明的、阳光的、自然的、绚烂的风光和里面所渗透出来的对于大自然的充分热爱。正如美国作家拉夫尔.沃尔多.爱默生所说:“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梭罗活得更真实。”如今,瓦尔登湖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它象征着远离都市喧嚣,回到天地自然之间,找回人心中最本真、最悠然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突然想到一个音乐诗人,来自清华大学的才子,更是誉为“行走的吟唱者”,他叫李健,他写过一首叫《贝加尔湖畔》的歌曲,无论是词曲还是配乐,皆深得我心。这是一首我喜欢的歌,没有之一。伴奏美,旋律美,文字美,美得让人沉醉,美得让人感动,美得让人无法自拔,一经入耳,旋即入心。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手风琴前奏缓缓响起,心突然就化了,闭上眼睛,恍然间真的来到了贝加尔湖畔,银色的月光,银色的湖面,银色的雾气渐渐升腾,将整个世界笼罩成了一片银色。就这样,贝加尔湖和瓦尔登湖的美丽景色在我脑海中同时浮现,不断地交织重叠,同样的神秘而透明,恍如隔世。</p> <p class="ql-block">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读书的推荐贴:当你身处顾虑和追逐过多的东西而感到不堪重负、不知所措的情境,去感受梭罗,便是能让人解脱并接受心灵洗礼的最佳方式。在读完《瓦尔登湖》后,我的心仿佛也成为了一潭宁静而深邃的湖,耳畔有海德格尔在喃喃低语“人,当诗意地栖居”。并纯粹地因深陷梭罗的世界而沉迷:他,始终聆听着自然的声音。始终穿梭于行行亲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松土、施肥;始终光着脚投入地细数瓦尔登湖畔第一片落叶的脉络;始终戴着草帽爬到树上去找老鹰或松鼠的窝;时常夹着旧乐谱来采集植物标本而乐此不疲;时常顶着最灿烂的星空,静静观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没有叙述什么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情节。罗梭用朴实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叙说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故事,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他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几许简朴干净,几多宁静致远,如同我们熟知的油画界天才梵高,用他那印象派画技笔下那醇真点彩的笔触和线条,轻轻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副田园风光的动人画作,赏心悦目,何其美哉!</p> <p class="ql-block">读《瓦尔登湖》的初期境界是觉得有味道,在瓦尔登的春夏秋冬里时刻都感到一股清冽自然的水雾之气扑面而来,好像自己真的喝下了冰镇的梅子酒一般。再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些许同病相怜的孤寂了,但这种孤寂一点也不难过,在心底里竟然就像很享受的样子,痒痒的寂寞快感催着我继续往下读,心里开始升起一些激动,仿佛与梭罗有个私密的约定,谁也不会透露谁在世上寂寞的快感,这时候感动也掺杂进来,因为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我能寂寞的这样美,甚至这样成瘾,也从未在哪一个作品里像现在这样不孤独过。《瓦尔登湖》让我相信,那不是一个什么真正的所在,那是心灵,可以在书里共享到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共鸣共情”。</p> <p class="ql-block">“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多么透彻深刻的领悟啊,当我每次亲近有绿色植被的地方,心里总会徒生虔诚之心,看着眼前那绿汪汪的一片天地,就觉得天下间再没有什么颜色能超越绿色,果真是象征生命力的基调,无可替代!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风景,心中有美,处处皆景。每次出门,带着旅人的心去踏遍千山万水,纵横天下的时候,仿佛自己是另一个平行空间的我,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把心放到身体之外,游离在空气中,触摸大地,亲近大自然,释放天性,返璞归真,真好!与动物的寿命相比,人的一生更长久,但与植物相比,我们却发现自己的生命何其珍贵短暂。而滞留在凡尘的微生物寿命更是微乎其微,渺小到忽略不计。每个生命体虽说都有个体差异性,但只要用心的聆听和感受,我们是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回声,听到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体的对话和碰撞。呵,这是多么奇妙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在瓦尔登湖边上,梭罗远离了社会,融入了自然,不仅得以深入了解自然,更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觉察着社会。读的时候,我常常被他笔下的大自然所打动,被他对大自然的爱所打动,也被他对人类社会敏锐的洞察所折服。关于自然、自我和社会,书里的洞见太多太多,我总觉得他在讲的是如何本真地生活,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本真是指减少欲望、自在生活,后来我发现这个本真不如说是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成为自己。这个自我里有兽性,也有文明性;而文明的社会并不根基于人类建造的公路、高楼等围墙,相反,文明可能存在于围墙之外,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如果你不曾了解自己的兽性,你如何能爱上自然,如果你不爱上自然,爱上万物,你又如何能爱上同类,爱上文明。只是我们似乎毫无选择,从出生到死亡,都难以逃脱围墙,难以独立于围墙之外,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对此并无觉知,明明离自己很远,离自然很远,离文明很远,还总以为我们是身处其中并在参与构建文明的社会。</p> <p class="ql-block">梭罗看到的自然很美,但看到的社会有点绝望,而他又在一种被农业文明抛弃的野土豆上看到了希望,“它有一股甜味,像经过霜冻的土豆,我觉得煮熟了吃比烘来吃更好”,“耕耘差不多把它们全都消灭了”,可它们毕竟没有被消灭,在森林里悄悄地、顽强地生长着,梭罗说,“这种块茎似乎是大自然的一个承诺,将来会有一天它就要用这些养活自己的孩子,简单地生活”,大自然如此无所不容,真让人感动,不,或许应该是感激……大凡境界高尚者,皆有一颗虔诚感恩的心。本书写的无拘无束,没有一点迂腐和胭脂气,不为必要刻意表达什么看法,只是传达一种温馨的氛围。梭罗用质朴的声音,欢快自信的语调告诫我们,一亿人当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的诗意而神圣。如同人类迷之向往的曼妙星空,神秘莫测而遥不可及,但又会心心念念。</p> <p class="ql-block">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读者的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p><p class="ql-block">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来吧,不要犹豫,就按梭罗所说,打开内心深处的大门,开启一段美好的探险生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