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的歌声:《战士第二个故乡》

陈晓平

<p class="ql-block">  1964年在我军历史上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这一年为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全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被称之为军事训练史上的“百日辉煌”。</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也在北京拉开帷幕,共计有十八个参演代表队带来一大批反映部队战斗与生活以及歌颂领袖、歌唱祖国的文艺节目,其中就包括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所选送的八场歌舞《东海前哨之歌》。</p> <p class="ql-block">《东海前哨之歌》部分演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该剧通过音乐和歌舞等艺术形式,展现了我军在解放沿海各岛屿后,驻守在东海前哨的海防战士远离家乡,在艰苦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日夜战斗在对敌斗争最前线,与海岛人民一起不断消灭和打退窜扰之敌时,所持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战士第二个故乡”是作为第四场“东海前哨幸福歌”的插曲之一, 由战士甲(顾松民饰)演唱。</p> <div><br></div>由上海广播电台1964年录制的原唱录音: <p class="ql-block">  这首反映海防战士扎根海岛、以岛为家、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歌曲,是由张焕臣作词、向彤改词,沈亚威作曲,前线文工团顾松民演唱。</p> <p class="ql-block">  歌曲共分两段,全曲音色优美,格调清新,音域跨度不大,浪漫抒情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有咱战士在山上,管教荒岛变模样,搬起那石头,修起那营房,栽上那松树,放牧着牛羊,啊,祖国!亲爱的祖国。你可知道战士的心愿,这儿就是我们第二个故乡!”</p> <p class="ql-block">  旋转跃动的歌谣式的曲风,携云水之气、乡土之情,不似家乡,胜似家乡,映衬出守岛战士对家的热爱和为国担当的责任,给人以至深的艺术感受。</p> <p class="ql-block">  心即倾之,歌而咏之:歌者,心之声;咏者,情之动。这首歌唱出了守岛战士的心声,并在无数战士心中引发强烈共鸣, 使“第二故乡”已延伸为日后对部队驻地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  这首歌的歌词源自东海海防前哨东福山一位守岛战士写在连队黑板报的短诗,当时被为创编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上岛体验生活的前线歌舞团团长沈亚威和词作家向彤发现,随即抄录在记事本上,回去便将原词稍作修改并谱曲, 定标题为“战士第二个故乡”,作为该歌舞剧的插曲和主题歌。</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国音乐创作的高峰期,在1964年第三届全军文艺会演涌现出的获奖歌曲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我爱祖国的蓝天》、《战士歌唱东方红》、《毛主席派人来》、《马儿呀,你慢些走》,以及海政文工团选送的大型歌舞剧《水兵的光荣》和《丰收舞》、《洗衣歌》等歌舞类作品。相比之下,无论是在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被大家认知的广泛性上, 《战士第二个故乡》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却有点“稍逊风骚”。</p> <p class="ql-block">  在1964-1965年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及《江姐》、《长征组歌》等气势辉宏的经典曲目也相继与观众见面, 在这些充满极强的政治色彩并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音乐洪流冲击下,偏重于浪漫抒情的歌曲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随着时间的逝去而被遗忘。</p> <p class="ql-block">  这首歌的曲作者是我军著名作曲家沈亚威,他自1939年开始音乐创作以来,共作有歌曲400余首,他为毛主席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所谱写的歌曲深受大众喜爱并按广泛流传。</p> <p class="ql-block">  间隔十几年后, 在1981年《沈亚威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战士第二个故乡》再次与观众见面,并改由李双江担任独唱。为适应他的音色需要,沈亚威在原曲的基础上又稍做修改,至此这首歌从初稿到最后定稿,历经十八年才最终完成,并得以广泛流传。</p> <p class="ql-block">  魂牵梦绕东海水,献身海岛故乡情。它不但唱出了战士对“第二故乡”的热爱,更成为一种高尚情感的寄托,特别是舟山地区的海防官兵,早已将其作为必唱歌曲,成为守备部队的岛歌。</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部队时从《人民海军》报剪裁收存的战士诗歌《云雾山中》,诗中写道:“深根扎海岛,红花开前哨,战士第二个故乡,就在这天涯海角。”</p> <p class="ql-block">  1972年中秋节,我一北京战友探家归队途中,在北京开往山东青岛的列车上,曾写下《采桑子.中秋节》:</p><p class="ql-block">  倚窗仰望中秋月,疑在家乡。不在家乡,滚滚车轮去远方。 风餐露宿迎红日,驻守边疆。热爱边疆,曲曲颂歌赞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在附后对“故乡”加以说明,专指“战士的第二个故乡”。不难看出,那时在革命战士心目中,早已将驻守的营地视作“战士第二个故乡”。</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葛军演唱的《战士第二个故乡》。</p> <p class="ql-block">  本世纪有不少名家以不同风格先后翻唱过这首歌,而我以为当年的原唱烙有时代的印记,而翻唱只能是对其的某种艺术颠覆。高仿的青花再精美终就还是仿品,远不及元青花的古朴典雅。有道是蕴情而发声,声有余韵而为音,而乐自心而来。</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郭松民的原唱其音色轻松飘逸、明亮甜美、韵味醇厚,在民乐的伴奏下, 极富艺术感染力,听之使人不觉自醉。而现代名家们所演唱的《战士第二个故乡》,其声或缺浑厚圆润而略显苍老;或虽高亢嘹亮但无真情实感;或过于轻盈;或过于厚重……很难诠释出歌曲内在之神韵,给人以更多的激励与感悟。 </p> <p class="ql-block">  云飘水绕东福岛,战士情怀万里遥。于今我们不乏激情,缺乏的是激情昂然的时代和荡气回肠的歌声。古有塞上曲,今朝故乡情,希望能有更多更美的军旅歌曲唱响军营,更多更好的跨时代作品受到战士喜爱,使我们的思想道德在音乐中受到洗礼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26日 初稿</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27日 修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谢谢观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