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日,回老家。</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孩子们有说有笑,之前的小打小闹少了很多,我多有不适,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说变就变。</p><p class="ql-block">吃完晚饭,准备学习。糟糕,老家没网,平平常常的学习在这里成了挑战。去蹭网吧,又怕打扰了邻居休息,只好选择一处僻静的地方,搬了一些石头,搭了一个简易的学习平台。</p><p class="ql-block">嘿,这次学习真不容易,迎接我的全是挑战。</p><p class="ql-block">周围一片漆黑,手机成了唯一的光源;蚊虫饱餐了一顿,我也饱尝了一顿精神大餐。</p><p class="ql-block">今晚特训营特邀三位大咖,讲座的主题都与读写有关,我忘掉了一切,加入了他们的行列。</p><p class="ql-block">一、让读写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中国教师报》高级记者解成君紧紧围绕“读什么”“写什么”“如何提高中稿率”三个方面给我们带来她对读写的思考、实践与总结。</p><p class="ql-block">近几年,我读了一些书。说下多少功夫也倒没有,但喜欢读书是毋庸置疑的。解老师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就是单纯的认字,这话太谦虚。我对读书有一点感受,应该是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的。记得有一次被老师留下来打扫卫生,地点是图书馆。现在想来,也不能说是图书馆,就是腾出来两间教室放一些书籍,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书,我惊讶极了,赶紧打扫卫生,书随便看,算是老师给我的最大奖赏。具体看了什么书,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每每想起读书的事,总会想起那两间教室。</p><p class="ql-block">读得多了,也就想动笔写点东西。虽说我对写还没什么概念,但我愿意坚持下去。解老师的分享很接地气,也让我对投稿产生了勇气,这就是学习带来的欲望吧!</p><p class="ql-block">二、让读写成为习惯</p><p class="ql-block">人人都能读书,但不一定人人都能写作。今晚,寿光郑建业老师的读写分享,让我对读写有了重新再认识。</p><p class="ql-block">郑老师致力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数十年,笔耕不辍;发表100多篇论文,出版4部专著;同时兼任新网师专家,带领众多青年老师读写成长。</p><p class="ql-block">讲座伊始,郑老师一连串的发问,让我产生太多共鸣。很多老师参加培训热血沸腾,回到工作岗位,直面现实,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老师们虽然参加不少培训,但真正成长起来的少之又少。</p><p class="ql-block">郑老师的讲座让我豁然开朗,也解开了自身成长的困惑。学习需要行动,行动需要坚持;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不断寻求突破;还要加入相关团队,向名师专家学习,把突破点真真正正落实到行动中。</p><p class="ql-block">三、用脚步丈量美好</p><p class="ql-block">她的眼里都是美好,见到学生就想表扬;她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温暖,让700多家庭受益;德兰修女是她的偶像,更是她的信仰。她就是拥有大美大爱的泰安家访第一人李元兰老师(我觉得齐鲁家访第一人的荣誉应该颁给她)。</p><p class="ql-block">李老师是“家访迷”,我有幸成为她的家访对象。写出孩子的10个优点,让我措手不及,但也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再认识。对了,她还坚持写家访日记,笔耕不辍。</p><p class="ql-block">李老师爱读书,读书的劲头让我望尘莫及,每晚都有书相伴,坚持读写结合。她还建有读书会,引导家长、老师们每日阅读成长。</p><p class="ql-block">李老师爱美篇,生活的太多甜蜜,工作的太多美好,她都用美篇记录下来。每每打开她的美篇,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前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听到了成长的脚步声,</p><p class="ql-block">时断时续,</p><p class="ql-block">那是我在思考;</p><p class="ql-block">时急时缓,</p><p class="ql-block">那是我在摸索。</p><p class="ql-block">不管走多久,</p><p class="ql-block">总有回荡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