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读

羊大为美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不论是世家贵胄,还是贫寒人家,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弟好好读书,将来能奔个前程。为此,古代文人写下了不少劝读、劝学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那么,古代文人,是如何劝人读书的呢?</p><p class="ql-block"> 古人深知时间的宝贵,谆谆劝导人们一定不要空掷岁月,要集中精力,努力读书。晋时陶渊明反复强调:“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一诗中,激励着一代代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诗人孟郊也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易老,只有沉浸于读书的人方知时间的宝贵。</p> <p class="ql-block">  至于读书的作用,宋皇帝赵恒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人若要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可无知。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要想娶得贤妻美女,要想住高楼“开宝马”,读书就是一条绝佳出路。</p><p class="ql-block"> 当然,对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读书的目的不在寻求什么“黄金屋”“千钟粟”与“颜如玉”,读书自然不是一件需锥刺股、头悬梁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一册好书,往往浓缩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体验与思想洞见。所以,宋代诗人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明朝宰相于谦更是把读书看作“乐”事,他认为读书能使灵魂得以净化,“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书人心境,历历可见。</p> <p class="ql-block">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意思是,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正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仍然“不改其乐”;王勃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囊空不办寻春马”,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许,这就是读书的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不论什么时候,书是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时代的生命,书是致富的信息,书是人类的营养品……读书是人类的一种自救。所以,读书吧,从现在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