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章丘的百脉泉、墨泉、梅花泉等已被人们熟知,然而,那些隐没在山里的大大小小的山泉,才是大山的灵魂,才是世世代代生存延续的根。</p><p class="ql-block">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山,走近那些散落在崇山峻岭中的泉水,去领略水的清灵,山的妩媚。</p><p class="ql-block"> 章丘,现在是济南的一个市辖区,地形自南向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南部山区水系众多、山泉众多,丛林茂密,每到雨季来临,各条河流奔腾欢唱,泉水汇聚其中,成为了市区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清凉泉: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横河。他是章丘曹范乡的一条重要河流,起源于清港村的清港泉,河流随着周围水系的不断涌入,水量逐渐增大,汇集成河。北横河村外的横河段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水流急缓相间,深浅兼具,深处可以游泳,浅处可以趟河,吸引了不少市区的人来此消夏,如今已成为市民打卡的网红地。清凉泉就位于此。</p><p class="ql-block">几年前我们曾经来过北横河村,当时是枯水的秋季,河道见底,布满乱石,石间稀疏地流淌着一点可怜的河水。但是,河岸南侧山崖上的红叶与河对岸沐浴在阳光下的村庄相呼应,展现出乡间秋色的美丽。今年降雨量大,我们很想看看丰水期的横河什么样。于是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8点多就来到了北横河村。当我们再次来到横河边,河水已经充满了河道,水流湍急,哗哗的流水声由远及近,河水清澈,水下的一块块鹅卵石清晰可辨。河道边的乱石滩也得到整理,形成了一条可供车辆行驶石子铺就的道路,一直延伸了几百米。我们沿着水流向上游走去,河道边已经有很多人支起了帐篷,孩子们在浅滩中淌水、嬉戏,当地的村民支起了摊位,售卖着当地特产和烧烤。清凉泉在河道北岸,在一较矮的石墙下,泉水呼呼地流淌着,周围有几户摊位,就用泉水洗涮食材和炊具。据村民介绍,泉水是从附近的山崖上流淌下来,从此泉眼中流出,汇入横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横河边还有一处被村民称为“老井”的地方,当年我们来这里找横河泉时找到它,井口被一块巨石封盖,侧面留有一个小口,泉水(或称井水)从口中缓慢流出。据说这口井以前曾是村民饮用水的取水井。如今,这座老井也得到整治,井口被金属网棚盖起来,还安上了机械提水机,便于人们提水。</p> <p class="ql-block">圣水泉:我们沿着横河继续向下游走,来到了圣水泉村。村中有一座横跨横河的单孔大桥,桥上写着“盛水泉大桥”几个大字。桥头一侧有个“观音庙”,其对面临河道有一小屋,即是“圣水泉”的所在。如今的圣水泉被棚盖起来,小屋里是抽水机,用以抽取圣水泉的泉水输送到村民各户以及旱季的灌溉之用。我们进入观音庙,院落不大,侧面紧邻一崖洞,山水沿山崖流入下面的一处池塘。观音庙和山崖之间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石级小道,仅可供一人通过。小道阴凉清爽,旁边长着青苔,向下经过一个桥洞就到了大桥下的河道。这里横河水流淌,凉爽扑面,河面较宽,浅滩较多,岸边大树遮荫,是一个休闲纳凉的绝佳胜地。</p> <p class="ql-block">琴泉:遇见琴泉纯属偶然。我们沿317省道一路前行,路边一块石碑上的“琴泉竹韵”四个字吸引了我们,立刻停车探访。村口路旁有一个木制长亭,从长亭里的一副陈旧的宣传栏得知该村叫下琴子村,村里有一琴泉。我们来了兴趣,走过长亭,向下过几级石阶,便是一条河道边上的木栈道。因为刚下过几场大雨,河水丰沛,水流哗哗作响,水质清澈见底。河道两边布满了不知名的绿草和树木,栈道便在这绿植中穿行。河水不时地被几道小河坝横亘着,河坝上面蛇形排放着圆形磨盘石,以供行人横穿河道。如今河水已经没过磨盘石,行人无法通行了。几经打探和寻找,我们终于在一古老的石桥边找到了琴泉。石桥有三个孔洞,石柱经风霜吹打,颜色已经很陈旧了,真不知它经历了多少个岁月。琴泉在桥下中央河道的旁边,泉池已经棚盖起来,只在侧面向河道伸出一水管,泉水自水管中流入河道中。这里树木遮荫,流水潺潺,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胜水泉:继续沿317前行。在沿途的山间峡谷中,河水蜿蜒其中,山与水就像一对夫妻,山的雄伟与水的妩媚相依相偎,山为水增色,水为山增姿。正当我们流连于大山的壮美之中时,路边的指示牌显示黄沙埠村,让我们想起了“胜水泉”。在最近济南市公布的305处泉水中,就有一个在黄沙埠村莲华山胜水禅寺中的“胜水泉”。恰好路边就有一道牌坊,旁边的山崖顶上书写着一个大大的“佛”子,沿牌坊一眼望去,远处山下有几处古代建筑的琉璃瓦顶,想必那就是莲华山胜水禅寺。这座寺庙隐藏于大山深处,据看门人介绍,该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规模较大,游览需要2、3个小时。我们买票进寺,沿山路向山上走去,远远看见一座拱形山门立于道路中间,山门外的路边上即使“胜水泉”。“胜水泉”已经棚盖起来,泉侧边是一条排水沟,沟内溪水潺潺,杂草横生,感觉许久没有整理了。如果不是路边上有个写着“圣水泉”的石碑,还真不知道此处地下还有一处名泉。“胜水泉”就这样静静的卧于路边,在这样一个静谧的神圣之地,守望着灵魂深处的那份清净,那份超脱。</p> <p class="ql-block">这些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泉水,养育了无数的村民,是这些大山里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山魂,是命根,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繁衍生息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