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泸定桥</b></p> <p class="ql-block">泸定桥(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于1961年3月4日被纳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纳入景区管理。</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所有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设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清朝康熙时期,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有时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如山珍海味、肉菜等)因无法过河而腐烂,军队频繁调动在这里形成梗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和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的梗阻,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第一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大渡河上的首座桥梁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沫水”,而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当地吐司叛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将字体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山河”。泸定桥开始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6月,泸定桥完成一次修复,大修期间采用不少新工艺,如用低碳圆钢制作铁链,代替原来手工锻打的毛铁,用鼓风机代替传统手拉风箱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7848部队340分队拉练到泸定桥上参观,底链七号(上河往下数)距东岸30米处断裂,随后由07039工程指挥部派员将断链从河中拉出,并用起重卡环接好。</p> <p class="ql-block">1972年2月4日,中国作家郭沫若题写泸定桥文物保护单位标志“泸定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3月,中国国家文物局拨款大修泸定桥,在即将完成时,上游一侧的扶手链忽然断裂,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断链三根,导致桥面倾斜,放在桥面上的修理工具掉进河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中国某部退伍军人组织参观泸定桥,数十人上桥后九根底链忽然断裂三根,桥面倾斜四十五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经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成立泸定桥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截至2016年10月,泸定桥已有310年历史,现桥铁环上铸有生产工匠所在的铁匠铺和工匠的标记,为该桥维护的监督机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桥梁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泸定桥位于今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河西街与成武路之间的大渡河上,北距上游雅康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2-18)兴康特大桥5千米,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8千米,南距下游城南大桥800米;桥西接海子山,桥东接二郎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筑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建筑结构</p><p class="ql-block">泸定桥是一座悬挂式铁索桥,全桥由桥身、桥台和桥亭三大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桥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铁链构成,桥栏直接由铁链架设,底下并排铁链铺上木板形成桥面,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各铁链环环相扣;桥台位于桥身两端处,桥台内固定铁桩,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铁桩里;桥头两岸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锚固铁链落井之上建有桥亭,飞檐翘角、古朴大方;桥西端观音阁下存有康熙立的匾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泸定桥横桥板间隔相铺,犹如窗棂,这种结构既能减轻桥重,又能减少风的阻力;扶手链与底链每隔5米相连的设计使桥身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设计参数</span></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全桥共有13根铁链,两边桥栏各有2根铁链,桥面有9根铁链;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总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两端桥台高20米,桥头东端高14.5米、西端高5.2米;全桥铁件总重40余吨,其中铁链重量21吨,平均每根铁链重1.6吨;1根横向卧龙桩和7根纵向地龙桩累计用铁量20余吨;每片木板块长3米、宽0.1米,横桥中间主走道板宽0.75米,桥两侧扶手处辅走道板宽0.2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设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技术难题</span></p><p class="ql-block">古代造桥大多数情况都因地制宜,但大渡河地处偏远山区,河宽数百米,终年水流湍急、深不可测,泸定桥工程在当时科技水平下几乎无法完成,需解决铁索供应、铁索过河以及铁索固定难题。当时,泸定县一带不生产铁,铁匠稀缺,于是桥梁建设者远赴铁矿藏量大的荥经县铸造铁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索出产后需衔接两岸,工人们曾尝试用羊皮筏子或船只运输铁索,但无法实现;最终,人们利用“索渡原理”,先将粗竹索系于河两岸,每根竹索上穿上10多个短竹筒后,再将铁链系在竹筒上,最后从对岸拉动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完成铁索输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铁索跨河后,人们在两岸利用大块条石修建坚固的桥头,然后在两端桥头内挖深井,并且在井底用生铁浇铸横向卧龙桩和纵向地龙桩;最后所有铁链与地龙桩相连,底面铁链上铺设木板形成桥面,各铁链相互环扣成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化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物保护</span></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泸定桥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旅游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泸定桥景区被评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桥东立有《御制泸定桥碑记》,记载了修桥的原因、桥的规模和维修办法等;铁索固定在两岸的铁桩上刻有“康熙四十四年岁次乙酉九月造汉中府金火匠马之常铸重一千八百斤”字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个泸定桥旅游区由泸定桥、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其公园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化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关于泸定桥的文学艺术和爱国教育作品有很多,主要有:中小学语文课文《飞夺泸定桥》、刘国枢画家创作的油画《飞夺泸定桥》、毛主席创作的七言律诗《七律·长征》,以及当代电视剧《长征》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当地依托红军飞夺泸定桥精神传承,创作了《泸定桥之歌》《情缘泸定》等双拥文化主题歌曲、小品、快板等作品;编写了《红军长征在泸定》《泸定桥三百年大事记》等红色文化主题书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历史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民国24年(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泸定桥,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战斗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泸定桥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民俗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沪定桥西有噶达庙。</p><p class="ql-block">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力竭而亡,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英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价值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泸定桥曾是大渡河上最长的铁索桥,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曾有对联题道:“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光第一桥”;从清朝以来,泸定桥为四川入藏的咽喉要道和军事要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和飞夺泸定桥战役的核心地,泸定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对研究中国革命史、边疆发展史、藏区社会史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建筑风貌独特,为世界和中国所独有。陈运和用诗《泸定桥》评价“人间从未望见这种桥一座如此简陋的桥一座十分惊险的桥一座跨越激流的桥一座飞跃峡谷的桥”、“一座用毛泽东诗词筑起万代牢固的桥一座被新中国曙光照亮千秋永存的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历史中,泸定桥是中国四川和西藏之间茶马古道的交通咽喉,是中华边陲民族和睦、国家统一的安定桥,更以中国红军长征期间胜利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壮举和英雄业绩而名扬中外,以“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飞夺泸定桥</b></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战役经过</span></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黄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艰苦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2名夺桥突击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中题词“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台湾“国史馆”“蒋中正总统文物XX号”的卷宗就是“刘文辉电蒋中正:据袁旅称俘匪共匪主力由安庆埧夹河窜康定企图由炮山经丹巴合徐及泸定桥李团与沿河之匪奋战等情报”,时间是1935年5月29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参战勇士</span></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战士报》,上面写的就是“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后来,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人们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定为22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十二位勇士</span></p><p class="ql-block">1986年,王永模在泸定县委派下,赶赴北京拜访当年红四团党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铁道兵司令部副司令员的罗华生将军。罗将军告诉王永模,当年的22勇士,是他亲自到二连挑选出来的。当时他挑人的标准是,凡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首先要挑出来。曾经是战斗英雄的,比如在渡乌江战役中立过功的,也要挑出来。平时作战勇敢的,挑出来。挑选出来的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码也要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突击队的任务是二连连长廖大珠抢下来的,就由廖大珠担任突击队的队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泸定县筹备“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庆典,王永模受县里委派赴北京邀请杨成武将军参加庆典,曾当面向杨将军询问有关二十二勇士的线索。杨将军告诉王永模,当年战事非常紧张,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二十二勇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后来在长征路上,他们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杨成武将军说到这些时,情绪十分激动,他一遍一遍地呼唤----我的22名勇士,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啊,说着说着,竟老泪横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泸定县的同志们在解放后的追访中,还找到了1位勇士的下落,那就是副班长刘梓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寻找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22名勇士中,唯一留下有下落和相片的勇士就是刘梓华,刘梓华的雕刻头像就是根据他本人的相片制作的。关于刘梓华下落和相片的获得,有一个曲折艰难的寻访过程,而我们的采访对象王永模就亲身参与了这个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75年5月到9月,近5个月的时间里,调查小组从四川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差不多绕半个中国走了一圈,搜集有关的红军长征文物,其中调查22勇士下落是他们时刻放在心头的一项重要任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意外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调查组来到江西南昌,在参观江西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时,在一个大陈列厅里,看见挂着很多相片,上面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江西籍的烈士,下面还有他们的简单生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永模一个一个认真地看,突然他眼前一亮,心中一阵狂喜。他发现了一个叫刘梓华的相片,他的生平介绍中写着,“刘梓华同志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英雄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永模连忙叫来一起去的同志,但一个同志提醒他:“你看清楚了没有?前面写的是强渡大渡河啊。”自从杨得志将军写了《强渡大渡河》、杨成武将军写了《飞夺泸定桥》两篇文章后,这两个词几乎成了专用词组,分别特指发生在安顺场和泸定桥的战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毕竟是个重大发现,他们立即去找纪念馆的管理同志,但对方告诉他们纪念馆所知的情况也只限于展览内容这么多,不过他们告诉王永模,这些材料的来源是河北省廊坊军分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26日,泸定县方面给廊坊军分区去信去函,了解有关刘梓华同志的情况。1977年1月15日,当天泸定县方面收到了回信,信中肯定刘梓华就是当年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并说明刘梓华生前系天津廊坊军分区的副参谋长,1951年患恶性淋巴肿瘤去世。</p> <p class="ql-block">就因为这场飞夺泸定桥的战役,红军彻底粉碎了敌军的围剿计划,并为将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留了非常可观的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动荡时期正是因为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在无数革命之中,最令人惊叹不已的就是中国红军所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我们知道红军战士用他们的鲜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表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直到现在也时刻鼓舞着我们。作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是红军战士们创造出的伟大奇迹,在此征途之中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当时红军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在强渡大渡河之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红军领导在考虑了渡河花费的时间以及士兵的疲惫状况下,最终做出了飞夺泸定桥的明确决定。毕竟时间花费太长不利于红军会师,连日来的赶路士兵的身体状况也已经疲惫不堪,武器也没有敌人先进,如果打滩头防卫战,实在没有胜算可言。再加之,当时对岸负责防守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将泸定桥彻底炸毁,仅是拆除了铺设在桥面的木板,红军正好凭借这一有利条件,在铁索桥上边铺木板边匍匐前进,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如七律《长征》里写到“大渡桥横铁索寒”,讲的正是长征途中,红军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勇夺泸定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资料上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当时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泸定桥两岸都是高山,但其是红军北上的转移重点,所以无论有多么困难,红军也必须要完成这次事关重大的战略转移,还必须要尽快突破国军的包围。当时,红四军团不顾下大雨的情况,在极其崎岖、陡峭且泥泞不堪的山路上飞速跑步赶往泸定桥。在这样艰险的环境之下,将士们在总距离远达240里的山路上,足足跑了一天一夜,一路上都没吃饭,最终确实比国军围剿部队更早到达。</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团军在抵达泸定桥之后,不浪费一分一秒,迅速投入到战斗之中。二连战士作为突击队,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就向前冲去。三连在后面除了带武器,额外还每人带一块木板,边铺木板边前进。红军在此期间组织了数次集群冲锋,无比英勇地与敌军进行浴血奋战,最终成功击溃敌军,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因为这场飞夺泸定桥的战役,红军彻底粉碎了敌军的围剿计划,并为将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留了非常可观的有生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战役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泸定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纪实-《泸定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飞夺泸定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纪实-《飞夺泸定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度泸定桥》-001</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度泸定桥》-002</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度泸定桥》-003</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度泸定桥》-004</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度泸定桥》-005</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度泸定桥》-006</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夺泸定桥》-007</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夺泸定桥》-008</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故事-《飞夺泸定桥》-009</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