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向高处闲坐地

胡马

<p class="ql-block">  空调坏了,室内酷热难当,晚饭后一改旧习,不上网上骊山。夏季天黑得迟,骊山又离得近,出得大门折身向南,三几百米便到山脚。这骊山北坡虽突兀陡峻,但上升高度却快,干地质的登山不是问题,没费多大劲就爬上了半山腰。绕着山腰的梯田鳞次栉比,全是石榴园,翠绿一片中星散点缀着晚开的石榴花,像是给骊山穿上了一条绿底红花的百褶裙。石榴园上方有一片杨槐林,槐花早已开过,但似乎清香犹存,树下绿草茵茵,零零落落开着一些不知名的蓝花黄花,小巧玲珑,煞是可爱。</p><p class="ql-block"> 本来只是坐下歇歇气,但一看此地风景难得地如此宜人,且晚风送爽,微汗已干,四下无人,草柔花香,于是惬意得人连动都不想动了。独自一人,在静默中与自然无障碍沟通,与历史跨时空交流。哈哈! 这才叫做与大自然零距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美哉!善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山下是熟悉的风景。暮霭四合,远望已是朦胧一片,只留下了可供想象的空间;近看依旧是阡陌纵横,村镇错落,人工景观的最大变化就是附近的陕鼓集团新修了个花园,远远望去,绿树环绕着个袖珍的人工湖,落日的最后一丝光亮在湖面上反射出了个小镜子的模样。其实自然景观大抵如此,难得有大的变化,春夏秋冬,无非变化个花开花落,草枯草荣。但即便如此,也足可左右观赏者敏感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骊山的自然景观算不上很美。虽然东西逶迤,面积百余平方公里,仿佛一匹骏马驻足于八百里秦川中部。但南有高大的秦岭近近地挡着,锋面雨什么的都没得份,降雨量不大,加之山体主要由坚硬的花岗岩体和古老变质岩组成,地形陡峻,土层浅薄,于是也不蓄水,植被本身难能丰茂。亘古以来的树木也许早在秦始皇修陵墓时就砍得万劫不复了,不但根本谈不上山青水秀,连山上居民饮水都成问题。因此,虽然西安号称十三朝故都,而近在"京畿"的骊山,山上却白描一般的素净,楼台亭阁等,历朝历代都毫无建树,只是唐代在西绣岭下依托温泉修建了个皇家园林华清行宫,颇算得上是个风景名胜。</p> <p class="ql-block">  但骊山毕竟在古都长安的跑马圈子里,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上下数千年,往事并不都如烟。西绣岭上,周幽王一把烽火,博得美人一笑,葬送了半壁江山,把个烽火台留在了今日的夕阳残照里;秦时的阿房宫,据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其规模辉煌乎!只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如今是荡然无存了。但不时发现的秦砖、秦瓦当让谁都不会认为杜牧纯粹是在吹牛皮;生前曾经威加四海的始皇帝,在骊山脚下大兴土木,动众七十二万,耗时三十八年,修了个规模宏大,外带拱卫,神秘莫测的陵墓。虽然架不住项羽一把火,把地面的享殿之类烧了个干净,但还是留下了个大土堆。随着兵马俑坑的发现,好奇的人们都想象着这土堆下肯定埋着个第九大奇迹。始皇帝还能睡多长时间安稳觉,其实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后来曾经志得意满地高唱着“大风歌”的汉高祖,早年也曾在此不远处赴了个鸿门宴,笑脸赔上好话,让项羽把个三魂六魄都吓得丢了一大半。虽然他此后不愿多提起,但执着的后人还是半考证半推测地重建了个鸿门宴遗迹,搞笑的是连他老人家当年借口入厕乘机逃跑的厕所也重建了一个;又后来,在骊山脚下唐代的华清宫长生殿里,唐玄宗与杨贵妃卿卿我我,缠缠绵绵,又许下了一个天长地久但却转眼就变的愿。君王伤了一阵子脑筋,绝代佳人却丢了性命,直让人不知到底是红颜薄命还是君王薄情。现如今华清池夜夜都在上演着大型实地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悲惨的"爱情"史实已演绎成堪为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了,而且票价不菲,人们即使抹着眼泪看,估计也不全是感动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纵然历史如烟云一样飘过,骊山依然屹立如故。待到距今693年前的1329年,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以陕西行台中丞之职,赴关中赈灾,登临骊山时,感慨万端,用《山坡羊》曲牌写了两首《骊山怀古》,其一:“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其二:“骊山屏翠,汤泉鼎沸,说琼楼玉宇今俱废。汉唐碑,半为灰,荆榛长满繁华地,尧舜土阶君莫鄙。生,人赞美;亡,人赞美。这老先生散曲做得好,尤好填曲牌《山坡羊》,三言两语的小令,思想深刻的耐人寻味。《山坡羊·潼关怀古》因为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而尽人皆知,《骊山怀古》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实在他赴任陕西途中,伤古吊今,仅用《山坡羊》曲牌就写了一组七题九首小令,《骊山怀古》、《潼关怀古》只是其中的两首,与陕西有关的还有《未央怀古》,本文题目就是拾老先生《未央怀古》牙慧拟就的。</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敬佩和怀念的是老先生的为官为人,从他众多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不爱做官的,晚年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官在家闲居。蒙元朝廷对这位“博学硕德,声名显赫”的儒臣,却时时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间,曾六下诏书启用,他均高卧不起。但当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为由召他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时,他却不顾年老体弱,星夜赴任。在陕赈灾期间,“四月之内未尝家居,不遑寝处”,终因劳累过度而死在陕西任所。消息传开,“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这都是记载在《元史》中的史实。光凭这一点,就该让老先生的作品万古流传,作为临潼人,更应该让他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与骊山齐名,让骊山成为记载老人恩德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东拉西扯了这么多,也没有描绘出多少骊山美景,有关人文景观其实也可能是人尽皆知的。这文章难写之处就在于你不能只图自己心旷神怡,总得让别人看了多少有点收获,不至于觉得浪费了时间。万般无奈,找了个没有广泛流传的与骊山有关的历史典故,诚恳希望列位看官既没听说过又颇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在这骊山东部,距临潼城区15公里处,戏河之西,临马道北,有座占地6600平方米,高15米,呈方形隆顶的古冢,据说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上卿蔺相如之墓。关于蔺相如墓,历史上众说纷纭,现就有在临汾的古县一说。但据清·康熙《临潼县志》载:“相如墓在马崖道上”。清代著名考古学家,陕西巡抚毕沅亦为之树碑曰:“赵大夫蔺相如之墓”(1952年,戏河人在戏河桥下捞出此碑,后一直保存在戏河小学,“文革”期间被毁坏)。</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陕西关中一带就流传着蔺相如尸葬临潼的生动故事。相传,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王以蔺相如出使强秦而不辱使命,遂列为上大夫。“渑池之会”蔺相如使秦王击缶,立大功,又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后秦出兵攻赵,赵王以太子郚入秦做为人质。赵王怜太子孤单,派相如侍太子。相如告太子曰:“骊山乃天下绝胜”。民谚云:“要吃粮,有个面张岭;要吃油,(尤)河川;要用钱,还有大小俩金山”。太子听罢欣然前往。相如偕太子游骊山,不料太子突然得急症而亡。相如因此获罪,被处极刑,割头挖心,葬于骊山戏河之滨。赵太子郚尸体也埋在骊山阴坡,名“赵太子墓”,当地人叫“龙骨堆”,至今犹在。蔺氏的家族因此受其株连,为了逃避这场灾难,将蔺字去(艹)头,挖(“佳”)心,改姓为门,祖祖辈辈居住在墓之西北,守墓祭奠,历史沿革,村名一直为门家村。</p><p class="ql-block"> 这门家村就在我坐的地方不远处的半山上,可见传说并非完全无根无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