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生物学课堂教学案例---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

清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2015年起,“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融合创新”、“关注技术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等教育观点深入人心。本案例对传统课堂教学“花的结构”进行了创新,采用跨学科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将生物、美术、语文、信息、音乐技术等多个学科进行有效融合,整理学科教材中与“花”相关的资源,结合当地的植物资源,充分发挥“花”在社会人文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阶段,是建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内容中的重要概念“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的事实性知识。“花”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和生命意义,其很多内容与众多学科之间存在联系,是良好的跨学科教育资源,但在传统课堂教学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课堂形式单一、忽略学科之间的融合、课程资源匮乏、课堂内容多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学过程忽略探究、课后忽略知识的应用创新等,这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核心素养”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背道而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案例围绕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以及要求,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托UMU互动平台、学校微信群形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自主预习初步掌握、课中深度探讨再度加工、课后巩固反思拓展迁移三个主要的环节。在鼓励学生在亲历观察花的过程中开展学习,从而掌握“花的结构”的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并提高创新能力,最终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主要的环节包括课前初步掌握、课中深度加工和课后巩固拓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课前初步掌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发布学习任务①观看“花”字的由来视频②观察花的结构③收集关于十大名花的信息,以及发布支持的学习资源如相关微课、课件、视频、图片等。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学习资源的引导,自主探究生命的奥秘,实现学生对于本节课“花的结构”的知识建构的掌握,同时发展基于证据和逻辑的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究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课中深度加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中学结合课前学习结果的呈现,主动地参与知识点在课堂的学习,对同学展示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批判审视,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课堂中教师适当地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花的基本结构”、“花的种类”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同学生理解水平层次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方法针对性教学。对于学生参与课堂中难理解的“雄蕊、雌蕊是主要结构”的知识,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辩证认识生物学知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3.课后巩固拓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下的拓展环节中,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如制作花的标本或模型、花的摄影大赛、花的剪纸、创造改编有关“花”的音乐、绘画等等,对“花的结构”等知识深化和拓展,审视自己对“花的结构”知识的理解运用,完成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多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理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案例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达成,创新“花的结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注重自主探究、实地研学,依托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合力探究,把“过程”与“知识”相结合,并依托UMU平台建构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与实践平台,把丰富的清远植物资源转化为课程生命教育的鲜活教材,探索生命教育新模式,共历时1个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本案例采用的是基于问题的导向学习,创设学习的真实情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设置“问题串”有效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学生思维串联起来,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最终突破重要概念,形成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本案例依托UMU平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线上线下学习场景的优势集合起来,通过UMU平台发布学习任务,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活动探究--设计作品--成果交流--总结评价”的教学流程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达成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探究性学习。通过开展线下探究解剖花的结构、花卉小镇、飞来湖湿地公园等基地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地参观与现场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究方式更好的达成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效果,从而体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之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指以反映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它指出,在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基础不相同,在学习上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本案例融合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扩大学生参与互动的范围,拓展教学交互内容的广度,提升生物学习的系统性、趣味性与实效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亮点与特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本案例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形式载体,确保活动实效。利用现代新兴教育技术——UMU项目学习,依托信息系统建构学习与实践平台,探索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新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注重探究实践本项目注重情境认知,依托一个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体验。把“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把丰富的清远植物资源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鲜活教材,借助UMU平台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的系统性、趣味性与实效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跨学科融合“花”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物和生命意义,其很多内容与众多学科之间存在联系,是良好的跨学科教育资源。本案例在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了相关的内容设计,对与“花”有关的方面进行了有效融合。另外,在开头引入了还将“中国花文化”融入了课程,凸显中国特色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弘扬和继承。本案例是一次跨学科融合设计的尝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多维度评价方式本项目重视过程性评价,UMU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维度的评价方式:①自评与互评结合②线上AI与线下评价结合③学校与家庭评价结合④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结合⑤注重增值性评价,评价伴随整个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这样的组织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将集体智慧的共享最大化。</p>

学习

学生

探究

教学

融合

案例

跨学科

课堂

知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