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磨嘴子汉简简介

常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是《仪礼》简部分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图是《医药简》部分图)</p> <p class="ql-block">  1959年7月,甘肃武威县磨嘴子6号汉墓出土了480枚竹木简,除了11枚日忌杂占简外,其余469枚简均为《仪礼》简,《仪礼》简共计27298字,分为甲、乙、丙三本,9篇文章,抄写于西汉末年到王莽时期。甲本木简有7篇,其中《士相见》16简、《服传》57简、《特牲》49简、《少牢》45简、《有司》74简、《燕礼》51简、《泰射》106简,共398简。乙本木简只有一篇《服传》37简,丙本竹简也只有一篇《丧服》34简。</p> <p class="ql-block">  与今天所见的郑玄注本和贾公彦疏本不同,《仪礼》汉简很可能是西汉后仓氏本。从篇次上看不同于戴德本、戴圣本的家法,可能是庆普氏之学。根据沈文倬的研究,汉简甲、乙本《服传》是两汉时代与《礼经》全经别行、又与《丧服》单经并行的《丧服》单传本。汉简《仪礼》是目前所见《仪礼》最古老的写本。《仪礼》简经过考古学方法复原,基本上恢复了汉代编册书写的格式。</p> <p class="ql-block">  另外,1959年在武威磨嘴子18号汉墓中也出土了木简10枚,出土时简牍还缠绕在鸠杖上,木牍上的文字被命名为《王杖十书》,内容是汉代皇帝赐给墓主人年高的优待文书,对于研究汉代的“尊老”、“养老”制度及其具体措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  1972年11月,甘肃武威距离磨嘴子不远的旱滩坡东汉墓又出土了《医药简》(木简)92枚,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等,保存较完整的医药方有30多个,例如“治伤寒遂风方”、“治金创止痛方”、“治妇人膏药方”、“治百病膏药方”等,有些药方还详细记载了病名、病状、药物、剂量、制药方法、服药时间、用药方式、针灸穴位以及注意事项,是研究汉代临床医学、针灸学和药物学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参考了《中国出土文献与传统学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