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关于心理教育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 杨成伟</b></p> <p class="ql-block"> 近日舆论圈有一件事让人感到震惊,沈阳大学的王某竟然用127刀将自己的大学宿友郝某捅死了,韩某的悲惨遭遇令人痛心惋惜,王某的凶残令人愤怒憎恨。</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一件小事酿成惨案的事件在生活中可以说随处可见,人们在对待事件的态度上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憎恨或者遗憾的层面上,很少有人去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可真正能引以为戒的恰恰是对事件背后逻辑的反思。就以沈阳惨案为例,凶手王某和被害者韩某原本没有深仇大恨,案件的最初起因是王某有一次因隔壁宿舍同学放音乐影响自己情绪而发生争吵,争吵后王某竟然说要杀死隔壁同学,同宿舍的韩某等四个同学听了后担心王某偏激行为便向辅导员作了反映,辅导员及时做了王某的工作同时联系了王某的母亲,王某母亲得知事件后又联系了王某,至此王某对宿友怀恨在心,便产生了杀死同宿舍的四个宿友,不久后就发生了韩某被凶残杀害的惨案。这个案件凶手王某跟韩某之间并没有厉害冲突,更没有深仇大恨,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小学同学之间的鸡毛蒜皮的矛盾毫无差别。因这样的矛盾别说杀人了,连计较都不值得,大凡接触过孩子们之间的矛盾都知道,孩子刚刚还互相打骂哭哭啼啼告老师,几分钟过后就又耍在一起了,那作为大学生心胸更应宽阔,怎么会因小事陡生杀人之心呢?原因就是王某心智不成熟,行为偏激导致的,或者说心理不健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那么咋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作为多年教育工作者我想从心理教育角度谈谈三个方面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 首先谈谈辅导员,单从辅导的工作职责来看自然没有问题,在得知王某的情况后辅导员及时找王某进行了谈话,并及时联系了王某母亲,似乎事情做的非常周到,从学校的管理到家庭的配合都做了周密的安排。这种方式也是大部分教育者或者管理者最常见的管理方式。可悲剧恰恰是在辅导员做工作后发生的!这里辅导员显然有漏洞的地方。一是王某很快知道宿友反应了问题,这说明辅导员在做王某或者王某母亲工作时根本没有回避韩某等四个学生反应问题,韩某等四个大学生向辅导员反应问题的目的是希望辅导员妥善处理问题,可辅导员的工作方式相当于把问题又踢回王某跟宿友之间了;二是辅导员在做王某工作时显然不是以关心王某的角度去了解王某的处境或者王某内心的想法从而化解矛盾,辅导员明显是把王某看做问题学生去处理这件事才导致王某对宿友怀恨在心,这样辅导员不仅失去了一次化解矛盾的机会还加剧了王某和韩某之间的矛盾,如果辅导员在做王某工作时回避韩某等宿友反应问题、回避宿友和王某的矛盾以关怀王某的方式去了解王某的处境,去了解王某的内心想法(虽然老师在很多情况下也许真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角度不一样效果会完全不一样)跟王某站在一起帮助王某解决问题估计王某根本不会对韩某那么憎恨更不会产生报复心理。很明显辅导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而言,看似合理的平常的教育但在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看来却会变成引爆邪恶的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 其次,王某的母亲在案件中起到的作用更糟糕,王某起了杀韩某等四人的邪念就是在接了母亲电话后直接产生的。多年的班主任经历给我的启示就是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上别说起到正确的、积极的作用,他们就是问题学生的直接制造者,大部分学生的不幸和悲剧归根到底就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所以说有多少问题学生就有多少问题家长。他们在生活中常年形成的错误认知观和错误教育观哪怕你在跟他们讲再浅显的家庭教育理念基本上都是对牛弹琴。他们在家纵容学生在校却埋怨老师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素质的学生;他们一方面自己不敢管孩子却要求老师严管学生;他们既要求老师严格管理学生又要求老师不能骂不能打学生;他们始终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却从来不考虑孩子与周围人的相处能力才是孩子适应环境根本保障;他们内心既看不起老师却又希望老师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王某的杀人惨案中王某的母亲在案发前不仅没有制止普通纠纷的发展,而是直接引爆了惨剧的发生。王某的母亲跟孩子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她跟孩子的沟通肯定没让孩子感觉到母亲理解自己;没让孩子懂得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友情的重要性;没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纠纷、矛盾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正常的现象;更没让孩子明白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矛盾,如何解决问题。王某的母亲跟孩子的沟通显然是加剧了王某的仇恨,加剧了王某的孤独以及和周围世界的割裂包括跟自己母亲的割裂才导致王某产生报复心理。什么样的沟通会让王某崩溃直至仇恨陡生想要杀人?那肯定是责怪、批评、甚至恐吓!当然这里不是说在教育中不能责怪、批评、恐吓、甚至打骂,在学生没有意识到错误前所有的责怪、批评、恐吓、打骂都是火上浇油,即使当时不发作,也会成为学生心里积压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像炸弹一样爆炸。因此教育首先是感化的行为,明辨是非的行为,然后才是约束,惩戒。只有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他才肯接受你的说教,管理者的责怪、批评、恐吓、打骂才能让学生引以为戒。特别是问题学生或者说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先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挽救孩子。</p> <p class="ql-block"> 最后谈谈王某以及心理教育,王某是凶手也是悲剧人物,因为一件小事他在残害了韩某的同时也毁了自己,两个都准备考研的青春年少的大学生的命运既令人痛心也令人惋惜。王某显然心理出了问题。一个人的性格扭曲或者心理不健康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扭曲的性格往往是长期的环境影响的结果。在这个案件中,事情缘由本来不复杂,厉害冲突也不尖锐,但不幸的是最后最终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惨案,这肯定与王某的扭曲的性格分不开。面对小事,王某斤斤计较,偏激,想不开,心胸狭窄,耿耿于怀,从不反思自己,一味埋怨别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给两个家庭带来了永远无法挽回的灾难。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幸福快乐。但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教育上有一句话叫先成人,再成才。成才大家自然容易理解,但对成人就未必能正确理解,成人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发育,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成长,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中大部分人只注重身体的健康成长,而忽视心理的健康成长。其实心理的健康远比身体的健康重要,一个人的身体不健康只影响自己,而心理不健康,那危害的决不仅仅是自己,还会危害到周围的环境。像王某由于性格的扭曲或者说心理的不健康他毁掉了两个家庭的幸福,也对周围的大学同学造成了终身的阴影。再比如,在社会上你会看到很多身体残疾却能生活独立甚至还能在社会上干出一番成就来的比比皆是,但身体健康却一事无成甚至连自己的生活也无法独立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就是心智不成熟导致的。所以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成一个真正健康快乐的成人,毕竟,有了健康的身心,大家才会真正拥有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那如何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心理健康除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外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孩子从小多和玩伴一起玩耍,这个方式要远比单纯的心理教育更有效,更何况心理教育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培养良好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让孩子多和更多的玩伴玩耍。为什么这种方式更有效?首先所有的问题学生都是对生活和社会认知不全造成的。绝大部分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与外界接触少,在单极世界中长大,这样就导致对人性、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存在片面的自我认知当中,他们害怕交流,害怕新的环境,一旦出生社会他们就害怕陌生环境或者由于片面的认知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为认知的片面和经历的缺乏更谈不上处理问题和驾驭生活了,最后必然导致要么自我封闭无法融入社会,无法生活;要么非常自私,性格暴戾,遇到不顺的事情绪极端,这样负面情绪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像炸弹一样做出极端行为来。其次孩子从小跟更多小伙伴玩耍从小就锻炼了孩子们与周围环境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与人打交道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像跟伙伴玩耍一样轻松自如。同时孩子们在玩耍中矛盾在时时刻刻发生,无论言语的冲突,还是做事的选择与冲突,还是对不同小朋友的喜欢和讨厌,每时每刻都在考验、锻炼孩子们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当孩子们出现矛盾家长万万不可简单粗暴护短,更不能拒绝孩子跟伙伴们玩耍,把孩子跟世界割裂开来,这样随着年龄的增大,一同玩耍的伙伴们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接触的社会也必然越来越多,心智也就会越来越成熟,适应环境的能力自然会越来越强。为什么过去落后的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心理自我调控能力都很强而先进的城市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肯定不是城市的教育观念比农村落后造成的而是因为城市把很多孩子玩耍锻炼的空间剥夺了。最后在孩子成长中家长千万别包办孩子成长中应当属于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家长可以指导,但千万别代替孩子做事,只有孩子自己做了才能体会到做事的得失,才能懂得做事经验和方法,才能认识社会和人性,才能形成理性认知能力和驾驭生活的能力。总之要形成良好的心态一定要从小让孩子接触生活接触世界,融入社会,见的多了,经历的多了孩子们自然会懂得多了,认知当然就不会片面、极端了,所谓见怪不怪就是这个道理。在成人的世界里有句话叫格局是委屈撑大的,没有人心理天生就不健康,也没有人心理天生就健康,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心胸宽广,就必须给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