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乾卦卦象:《易经》第一卦:乾下乾上</p><p class="ql-block">上九 _____ 爻辞:亢龙有悔。</p><p class="ql-block">九五 _____ 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p><p class="ql-block">九四 _____ 爻辞:或跃在渊,无咎。</p><p class="ql-block">九三 _____ 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p><p class="ql-block">九二 _____ 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p><p class="ql-block">初九 _____ 爻辞:潜龙勿用。</p> <p class="ql-block"> 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p><p class="ql-block"> 乾卦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p><p class="ql-block"> 乾卦大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非常丰富,尤其是有一句话,闲邪存其诚,就变成我用来解释儒家真诚的一个关键。下一句话下一段,修辞立其诚也是一样,因为“诚”这个字在儒家常常在用,尤其在《中庸》里面,讲诚讲得很多。你说诚就是真诚,哪一个人不认为自己真诚?所以你搞不清楚什么叫真诚,真诚需要什么条件,这边就告诉我们,我们看它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这是指具有龙的德行,而处于正中位置的人。九二在正中,注意中胜于正,九二其实位置并不正。九二是什么?阳爻在柔位。九是阳爻,二是柔位,但是中胜于正,要常常记得,中比正好,所以中的话就可以说它是正。为什么?我上下都有人挡着,我在正,正中间。</p><p class="ql-block"> 他说,平常说话都能守信,平常做事都能谨慎,这八个字也都不容易做到啊!庸就是平常,我们讲中庸之道的庸,平常说话都能守信,平常做事都能谨慎,千万不能忽略平常,你不能到关键的时候做大事立大功,我再来守信,那恐怕一时也不容易成就。</p><p class="ql-block"> 底下这句话很好,防范邪恶以保存内心的真诚,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为什么给我很大的启发呢?这句话代表什么?真诚跟邪恶势不两立,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我真诚地做坏事。</p><p class="ql-block"> 闲邪存其诚,闲就是防范,这句话对我启发非常大。为什么?因为它完全配合我所强调的人性向善。一个人真诚才能引发力量,力量叫做向,去做该做的事,我真诚的话,就不会去做那些恶事,闲邪存其诚。看到没有?你可以连起来,真诚跟邪恶势不两立。</p><p class="ql-block"> 接着,为善于世而不夸耀,德行广被而感化世人。《易经》说,龙出现在地上,适宜见到大人,这是君子的德行啊!说明什么?你虽然是九二,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九五。</p><p class="ql-block"> 这等于是说,你现在由小见大,你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作风,我们常常说一个同学,将来一定有作为。为什么?他在学校里面组织社团的时候当领导。看到没有?虽然只是二三十个人,合唱团或者其它的什么国乐社都可以,或是其它的社团,你只要当领导,当得有模有样,你将来就有领导的作风,因为你跟同代的人一起成长,这是讲九二。</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p><p class="ql-block"> 这段念起来也知道,内容文气都非常好。那么他就问了,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刚才有同学跟我说,有人把这个断句断成夕惕若厉,四个字连在一起。不能连在一起。为什么?这边就会说明,或是后面会说明。</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一下,孔子说,这是讲君子应该增进德行以树立功业。我们到现在还在说进德修业,请不要忘记,进德修业四个字,绝不是指学生在学校念书写功课,进德是增进德行,修业是树立功业。</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在社会上一定要能够有功业。功业什么意思呢?我创办事业照顾别人叫做功业。事业造成了之后,可以让很多人有工作。这不是好事吗?他不是写作业,那个格局是太小了。他要进德修业,做到忠诚而信实,由此可以增进德行,修饰言词以确保其诚意,由此可以累积功业。请特别注意,修辞立其诚,这五个字。你如果要确保真诚,必须修饰言词。什么叫修饰言词呢?说话要记得,言为心声,说话很不容易啊。</p> <p class="ql-block"> 孔子的学生分为四种科。哪四科呢?</p><p class="ql-block"> 第一科,德行。可想而知,当然是德行。</p><p class="ql-block"> 第二科,言语。这是值得我们特别留意的,因为一般人谈儒家都喜欢强调刚毅木讷,你说话最好吞吞吐吐,口才很差。</p><p class="ql-block"> 第三科,政事。政务跟事务。</p><p class="ql-block"> 第四科,文学。文学是指文献方面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言词科排第二,你就知道儒家孔子他对于言语的重视。为什么?因为人就是靠会说话,才成为一个人。人跟动物差别在哪里?有各种说法的,其中之一就是人可以说话,动物只有声,它不能够有音。</p><p class="ql-block"> 人,一般人有音,他不一定有乐,古代分声、音、乐,三个是不同的。动物也可以发声,你看鸟叫了,狗叫,叫声。人类有音,音就是我可以取它高低,我们讲四声,甚至有些话,像广东话有八声,这是把声变成音,然后我们讲音的时候,讲宫、商、角、徽、羽,那是专门的音乐了。</p><p class="ql-block"> 人还有乐,可以唱歌。所以像这个就是说明什么?人如果说话的时候,话说得好就感觉人的世界充满希望。话说得不好,就觉得没有办法沟通的。</p> <p class="ql-block"> 人跟人之间,萨特就说了,别人就是我的地狱。萨特是谁?萨特是当代法国的学者,当然已经过世了,1905到1980,萨特,法国的存在主义学者,1964年诺贝奖得主。萨特他就说别人是我的地狱(即他人是地狱)。他为什么这样讲?就不能沟通。不能沟通就是误会,每一个人都想着自己,跟别人在一起都好象要斗争,所以萨特就这样说,这说明言语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那儒家讲言语当然有条件的,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你不好好学《诗经》,说话说出来就没有什么凭借,就是说话不够水平,就很难达到效果。</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边提到修辞立其诚,你再怎么样有诚意,你说话的时候,你还是要谨慎,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否恰到好处,让他了解你的心意,恰到好处,不要多,不要少,人间的误会就在于你说话没说对,让别人产生幻想,引起别人误会,这是说话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所以接着我们再看,知道时势将会如何来到,就设法使它来到,叫做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这样才可以同他谈论几微之理。什么叫几微之理呢?你看到了下一步的变化吗?经济形势的变化,政治形势的变化,几微之理,一叶落而知秋,你从很小的地方就看到将来的发展,这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那么接着,知道时势将会如何终止,就坦然让它终止,这样才可以同他坚守正当的作为。前面是谈论几微之理,后面是坚守正当作为。</p><p class="ql-block"> 儒家或者在《易经》里面,经常出现的是什么?言跟行往往两个并进,怎么样说话,怎么样行动,这是配合起来的。因此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愁,所以能够勤奋不休,按所处的时势来警惕自己。处在底下的位置,你不要忧愁,因为总是有机会上去的。最后,这样即使危险也不会有灾难。这是讲九三,比较丰富了。我们知道九三的爻辞,也比较多几个字。</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注意到了,进德修业四个字特别出现在九三跟九四这两个爻,换句话说你要增进德行跟树立功业,这两个爻是一个重点,就在人的位置上。所以孔子说上去或下来没有一定,因为我可能往上跃升,也可能留在深渊,但不是出于邪恶的动机。</p><p class="ql-block"> 有的时候你在这个位置,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你并不是说我故意要怎么样,前进或后退也没有一定,但不会离开自己的同类。什么叫不会离开同类呢?上下都是阳爻,阳爻跟阳爻叫同类,相反的阴爻跟阴爻也是同类。然后说君子进德修业,都想要怎么样?把握时机,所以没有灾难。</p> <p class="ql-block">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讲的,我们都觉得文字很美,像声调相同就会互相呼应,气息相同就会互相吸引,这在自然界也是一样,它都是描写自然界。</p><p class="ql-block"> 你看有些鸟叫的时候,别的鸟也跟着呼应,它是同类的才会同声相应。你说这个鸟叫一叫,狗也叫了,那是两回事,它们恐怕有别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气息相同就会彼此吸引,人跟人也是一样,我们聚在一起上课,一定是同气相求,大家气息比较接近,对人生的这种想法也都比较能够沟通。</p><p class="ql-block"> 接着水会流向潮湿的地方,火会烧向干燥的区域;云随着龙而浮现,风跟着虎而飘动,又来了,龙出现了。所以我们要知道,古代真的是有龙的了,要不然这些话说出来。谁知道你在说什么呢?云从龙,风从虎,风从虎大家都知道了,你看武松打虎,这个大虫一过来的时候,一阵风跟着过来,因为体积太庞大了。</p><p class="ql-block"> 圣人兴起,引来万物瞩目。为什么?因为圣人就是配合天道的发展,让万物都有机会生存。最后以天为本的事物,就会亲近在上的天,以地为本的事物会亲近在下的地,万物都是各自随从它自己的群类。九五是一个领导,它要让所有东西各安其职,都可以安稳。</p> <p class="ql-block">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孔子就说了,地位尊贵却没有职位,因为你到上九了,已经不再有那个位置了,准备退休了。高高在上却失去百姓,因为你离底下人太远了。贤人居下位而无法前来辅佐,底下即使有九二,也帮不上你上九的忙,所以一行动就会有所懊悔。</p><p class="ql-block"> 从这边我们学到什么?当你退休之后,就尽量减少行动,你如果已经退休了,你还喜欢提出一种什么建议。那别人会觉得你为什么不放手呢?让别人做吧。新的人接上来,就让他去负责。你说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好不好有时候很主观,你说一定需要谁呢?天下需要谁不可呢?没有那回事。我们以前小时候常常听说什么?谁谁斯人不出。如苍生何?好象一个人就可以救天下,有些人是有这样的作用,所以孔子特别称赞管仲,因为历史也证明了,管仲这个人其实他的私德不太好,我们不说他很多问题了,但是孔子替他辨护,他的学生子贡跟子路,都公开批评管仲,孔子居然替管仲辩护。他的理由是什么?他的理由就是说管仲设法避免战争。</p> <p class="ql-block"> 春秋初期各国,透过外交手段缔结盟约,有很长的时间没有战争。没有战争的话,孔子就认为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赐,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管仲的恩惠,因为他让我们不打仗,很多人就不用牺牲了,所以孔子这种想法。</p><p class="ql-block"> 那他称赞管仲理由何在呢?是因为他的观念是人性向善。什么叫善?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p><p class="ql-block"> 我们讲具体一点,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他本来只负责照顾齐国的老百姓,我是齐国宰相,当然照顾齐国百姓。但是他透过外交手段,让各国都不要打仗,他照顾了各国百姓,等于就是说我是齐国宰相,我所照顾的范围,超过了齐国,到了天下,所以我可以被孔子称作行仁。</p><p class="ql-block"> 孔子在《论语》里面,不是随便称赞别人行仁,你如果仔细看《论语》,只有六个人行仁被孔子公开承认,另外五个都很惨,另外五个都是很辛苦的。</p> <p class="ql-block"> 你看《论语.微子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三个,微子,箕子,比干,三个人都是商纣王害的。所以一个坏人造就多少好人,有时候想起来也很悲惨。</p><p class="ql-block"> 微子是商纣的亲哥哥,同父同母的哥哥。那为什么他没有接王的位置?让他坏的弟弟接去了?有时候历史捉弄人,历史的这些事情很难说得清楚。微子的爸爸和妈妈,妈妈生微子的时候,还没有当王后,妈妈后来当了王后,才生了那个弟弟纣,商纣王的纣。那他们规定妈妈是王后生了才能算,结果同父同母的长子不能算,这实在是命运捉弄人。</p><p class="ql-block"> 微子德行非常好,那个纣小时候很聪明,《易经》里面将来会看到,小时候很聪明,力量很大,一看就是个人才。后来箕子发现纣喜欢象牙做的筷子。代表什么?喜欢天下的珍奇异物。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搜集东西来讨好他,他就开始腐化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商纣王的堕落,造成整个时代的一个悲剧,有三个人都是他害的了。箕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假装发疯才没有被害,他逃到朝鲜去了,所以朝鲜现在为什么好象很多观念有一点过头呢?他们的根据就是箕子的墓在我们朝鲜半岛,箕子的庙也在朝鲜半岛,你没办法,这是事实。因为古时候并没有分那么清楚,谁告诉你说是韩国,我又怎么知道韩国呢?那天下都是一个天下。比干被剖心,心都被挖出来了,这三个人被称为仁者没有问题的。</p> <p class="ql-block"> 另外两个是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也是很了不起的。他们都不要当国君,他们是一个小国的王子,孤竹国国君的王子。他不喜欢争这个位子,他们两个就跑到西边去,找了周武王。</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正好要起来革命,他劝他不要革命,他说商朝已经六百多年了,我们都习惯了,你这样是造反啊,不行!周武王说不行,老百姓都需要我来革命,我爸爸还被他们关了七年,回来之后身体很差,死掉了,非报仇不可,所以周武王革命。</p><p class="ql-block"> 革命成功之后,这两位先生就不再吃周朝的食物了,活活饿死。这五个人称为仁者,大家都没有话讲,说他们行仁,合乎这个行仁的要求,没有问题。那问题在什么地方?</p> <p class="ql-block"> 第六个叫做管仲。谁能接受?孔子的学生都不能接受,你管仲凭什么跟他们另外五个人排在一起?管仲一辈子吃喝玩乐享受不尽,但是孔子照样说管仲合乎行仁,你要思考这个问题啊!你不要把儒家当成都是要去受苦受难的,学儒家之后我只好牺牲掉,杀身成仁,没那回事。</p><p class="ql-block"> 你学儒家也可以做得很愉快,就看你怎么做。管仲的贡献就在这里,他能够一个人一个角色,齐国宰相照顾天下人。孔子甚至怎么说:微管仲,吾今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的话,我们都被那些蛮族占领了,被发左衽,头发都披散着,不用束发了,然后衣襟就开在左边,这是孔子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你既然学儒家,你就要学到地道的,你把这个道理说清楚,孔子为什么称赞管仲行仁,可以跟前面五人伟大的人放在一起?孔子的学生都不能接受,孟子也不太接受。孟子认为自己不屑于当管仲,那你就要问这个问题的,孟子是不是有时候也稍微急了一点?孟子个性是很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