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正生动的诠释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如果说阅读是弓,那么写作就是箭。当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时,就说明读书滋养了你的灵魂,为你的写作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p><p class="ql-block"> 的确,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的动力之一,而写作同时也促进了阅读的深化与活用。阅读与写作犹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p> <p class="ql-block"> 7月26日晚上7:30,有幸通过全国班主任特训营培训第八次报告《我与名师面对面》,让我领略了三位神秘的读书大咖级人物的文采风流,他们分别是:中国教师报编辑解成君老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郑建业老师,心语团队核心成员李元兰老师。</p> <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爱阅读更爱写作。通过他们神采飞扬的讲述,让我顿然想起了读书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号入座,我应该处于第二种境界,“上下求索,微见曙光”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读书写作技巧很重要</b></p><p class="ql-block"> 原来,自认为读书也不少,听书也很多。但是,终究还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感觉,上学期间,看得书很杂,只要是书,看过题目或是序言,感觉有兴趣就拿来读,我读书基本都是精读,读得很慢,读得时候不由自主的就勾勾画画,感觉不错的语句就看过再重看,就和听书、听报告学习一样,反复的读,反复的思考,反复的悟。</p><p class="ql-block"> 谢老师在报告中,告诉我,有的书没必要全面读,可以寻重点去读,比如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书,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这让我找到了另外一种读书的方法。听了解老师的详细介绍,才发觉有很多很好的读书方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读书不⼆法,⼀段时间内专⼼致志地只读⼀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百家,汗⽜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 </span></p><p class="ql-block"> 波浪渐进法,⼀次读⼀本书,但不强求⼀⽓呵成,可以过⼀段时间再读。⼀部《昭明⽂选》,⽑泽东上学时读过,上世纪五⼗年代读过,上世纪六⼗年代读过,到了七⼗年代还读了好⼏次。时间不充裕,或读⼀些“难啃”的⼤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法。 </p><p class="ql-block"> ⽐较品读法,此法是说⼀次读⼏本书,⽤⽐较对照的⽅法读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侯谌听别⼈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不⼤服⽓,便找来细读,这才知道《三国志》却⽐⾃⼰《魏书》好,于是当即烧掉了⾃⼰的书稿。搞研究或者做论⽂时,⽤这种⽅法可以让你⼤受裨益。 </p><p class="ql-block"> 垂直阅读法,看书⼀⽬⼗⾏,从上往下读,像下楼梯⼀样。因为有些书含⾦量太少,只⽤浏览。更快的⽅法也称之为“跳读“,就是抓住⽂章梗概,剪除背景、补叙等内容,跳过去不读。垂直阅读的⽅法可以有效地提⾼阅读效率,⽤于读⼀般的⼩说或快速浏览资料都不错。</p><p class="ql-block"> 字斟句酌法,此法讲究读书要⼀字⼀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含⾦量⾼,⼤段速读难免消化不良,必须边读边思考。散⽂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体看⼀遍,然后是”⽜嚼“,像⽜反刍⼀样,仔细研究品味。⽤眼睛来读书只有眼见,⽤⼼去读书才有⼼得。字斟句酌法特别适合读经典。 精华提炼法,对于⼀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历史学家吴晗就特别擅长做读书卡⽚。他读书时,见到有⽤的句⼦就抄在⼀张卡⽚上。他读了⼏⼗年书,做了⼏⼗万张卡⽚。读完⼀本书,如果真能够提炼出⼏句有⽤的话来,就算没有⽩读。</p><p class="ql-block"> ⾼⼭仰⽌法,以欣赏的眼光读书,读出乐趣。如宋代诗⼈尤袤所⾔:“饥读之以当⾁,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琴瑟也。”读⼀本⾼尚的书,就是与⼀位⾼尚的⼈⼠对话,态度越虔诚,收获就越⼤。这种⽅法最适合读哲学与军事经典,如《易经》《孙⼦兵法》。</p><p class="ql-block"> 居⾼临下法,此法是说要站⾼⼀层,像⽼师审查学⽣作业⼀样去读书。报刊编辑通常都是⽤这种⽅法读那些热门的“畅销书”。如果对那些“乱花迷⼈眼”的书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会像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思想被别⼈⽤襟带牵着⾛。”</p><p class="ql-block"> 多维研读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读⼀本书。数学家华罗庚发明了“猜读法”----从猜谜的角度去读书,看了书名后先闭⽬静思,想象书中的结构与内容,然后再读。如果作者写的和⾃⼰猜的⼀样,就可以速读。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和想象⼒。</p><p class="ql-block"> 举⼀反三法,如何把书读活?“我思故我在,我⽤故我能。”“我思”的第⼀个层次是要与作者交流,与作者擦出⽕花;第⼆个层次是要讲给别⼈听、写给别⼈看,与众⼈擦出⽕花。“我⽤”的第⼀个层次是理论指导⾃⼰的实践,让⾃⼰受益;第⼆个层次是在⽤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法,创造出新理论,超越前⼈。</p><p class="ql-block"> 同时,她也告诉了我写作和投稿的技巧与方法,怎样让自己的文章成为一篇佳作,投稿的中稿率迅速提升。寻找自己“有感而发”的内容去写作,寻找“有价值”的选题去构思,寻找“独特”的观点去补白,寻找“时事热点”去思考,寻找“专题”去深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突破瓶颈,实现专业成长</b></p><p class="ql-block"> 潜心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郑建业老师开篇就以五个问题来设问,作为一名教育者,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p><p class="ql-block"> 1.对于个人的专业成长,你存在着哪些优势和明显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2.通过本次的心语暑期培训,你有哪些收获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3.如何确立你专业发展的突破点?</p><p class="ql-block">(专业阅读、专业写作、课堂教学、家庭教育还是其它?)</p><p class="ql-block"> 4.如何规划好你今后的人生成长之路?</p><p class="ql-block"> 5.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你将如何做出改变?</p><p class="ql-block"> 郑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就是首先要实现专业阅读。他说,对专业阅读的认识一直是朦胧和模糊的,直到最近几年在研究了新教育的专业阅读理论与实践之后,才对专业阅读有了一个清晰全面而准确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意义是说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没有专业阅读经历的人,可以说,就没有个人的精神成长过程,也享受不到人生成长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反观自我,关于教育的专业书籍也读了一些,比如《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最好的老师》《把班级还给学生》《龚熊飞与学本教学》等等,再加上亲身实践,我的个人理念在逐渐转变,但是还不够,像《经》《史》《子》《集》这样的传统图书,涉猎的比较少。构建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的理念,我们的专业领域中会存在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教师在特定阶段和特殊场景中,一定有一本最合适他阅读的书。通过郑老师的解读,我特别期待有一套这样的专业系统,让我们的专业成长少走弯路。</p><p class="ql-block"> 通过观看前天的问天实验舱对接实时报道,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能接收很多外界信息,更要筛选式的去了解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仅要保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而且要与时俱进,欣然接受高科技的创新变化,适当阅读,实现智能时代的共享教育。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更不能例外,要突破瓶颈,实现教育专业化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用写作和实践改变生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说起心语团队核心成员李元兰老师,我是她的一名粉丝,与她的写作神交很久。她的美篇,我时不时会翻阅看看,通过我的观察,几乎每天李老师都会在美篇中写读书感想、</span>写活动随笔、晒手抄版读书笔记等等,更让我惊讶的是,她不仅一直在读书和写作,而且一直在做家访,走遍了当地的很多家庭,还成立了家访和读书工作室,为留守子女捐书、谈心,带他们一起学习……我想这应该是《史怀哲传》《德兰修女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等,太多书籍影响了李老师非凡的人生轨迹,这些书籍就是高级生命护肤品,现在看李老师和当年来我校讲座时一模一样,一样的衣着,一样的笑容,一样的在践行着高尚的教育事业。我想,用“高尚”二字来形容心平老师一点儿都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 她一直在阅读与写作,她用阅读不仅改变了自己生命的高度,而且为周围的生命带来了激昂的乐章。她轻唱的不仅是《阅四方》,还有生命因读写而精彩的高雅,更有生命因正确教育的幸福同构,因为这一切一切缘于她读懂了雷夫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真谛,亲身实践了郑立平老师的“美美与共 和美共生 幸福同构”的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 “‘双减’下,教师最需改变的是人才观。”解成君老师优于我们思考到了。</p><p class="ql-block"> “爱,不为伟大,只为细小。从细微的小事件中体现博大的爱。”李元兰老师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致力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几十年,为全国各类学校和教育团体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推介报告数十场,并写出畅销著作《探索与创新: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解读与实践》。”郑建业老师做到了由量变实现质变。</p> <p class="ql-block"> 灵魂若有翅膀,你就能在奋斗中翱翔,触摸那不羁的梦想;灵魂若有翅膀,你就能乘风破浪,在多彩的轨迹上远航。</p><p class="ql-block">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往今来,日月更替,人类的高贵就在于那双隐形的灵魂之翼。平凡的生命因灵魂的翅膀而非凡闪亮。</p><p class="ql-block"> 翅膀于心,壮志于行,让你我热爱阅读和写作,为灵魂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自由翱翔于浩瀚的宇宙中,去探寻生命的真谛,笔触精到,激扬文字,挥斥方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