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自撰格——七夕

墨奴

<p class="ql-block">上联;九天悬匹练,相分两岸,奈何难续天伦,离泪长,忍罚牛郎挑北斗</p><p class="ql-block">下联;七夕渡双星,绝恋千秋,至此长铭誓约,鹊桥现,不教织女困银河</p><p class="ql-block">联意:牛女二星河左右,幸有喜鹊筑桥,乃得七七相会。千古绝恋。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寓意: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心有眷恋,岂言空虚?恒恋又岂是世俗的将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度七夕索引:</p><p class="ql-block">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p><p class="ql-block">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p><p class="ql-block">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p><p class="ql-block">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p><p class="ql-block">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p><p class="ql-block">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p><p class="ql-block">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p><p class="ql-block">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p><p class="ql-block">在古代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p><p class="ql-block">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p><p class="ql-block">“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p><p class="ql-block">《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p><p class="ql-block">《汉书·律历志》:“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p><p class="ql-block">《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p><p class="ql-block">《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昴”。</p><p class="ql-block">《天官书》:“南斗、牵牛、须女皆为星纪,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为吴之分野也”。</p><p class="ql-block">《开元占经》卷61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邑,以主越国”。</p><p class="ql-block">按:牵牛星是吴、越之地的分野星。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p><p class="ql-block">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p><p class="ql-block">《尚书考灵曜》:“(天地开辟),七曜俱在牵牛初度”。</p><p class="ql-block">《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p><p class="ql-block">《易传》:“日、月、五星,起于牵牛。”</p><p class="ql-block">《汉书·天文志》:“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p><p class="ql-block">《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p><p class="ql-block">《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p><p class="ql-block">《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p><p class="ql-block">《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p><p class="ql-block">《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p> <p class="ql-block">笔写我心,诗词乃厚学,不可斗巧。严谨文字,不负初心,昨日的初学者、今天的初学者、一生一世的初学者、永不满足、永不放弃,探索文字的最高境界——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