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承德(小布达拉宫)原创

光影(赵来清)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又叫“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借译)和“布达拉”(音译)语出同源,意为“观音圣地”。始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八月竣工。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南侧,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巅,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梵塔白台随山势呈纵深式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1994年12月,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布局分三个部分:前部包括山门、碑亭、五塔门;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僧房等;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周围其他建筑,大小共60余处,被包围在雉堞衔连、依着山势起伏而环寺一周的高大围墙之内。漫步五孔石桥,进入藏式山门,便是黄琉璃瓦覆顶的碑亭。</p> <p class="ql-block">1771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首领渥巴锡一行,并将《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文,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记录下来镌刻在了石碑上永久保存。</p> <p class="ql-block">碑亭后是五塔门。五塔门满壁白色,上有三层藏式盲窗,下为三座拱门,门顶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藏传佛教有五个派别,每色代表一个教派。清代尊黄教(格鲁派)为国教,故黄色宝塔居中。门前有一对大石象,象征着吉祥和佛教大乘派的力量无边。</p> <p class="ql-block">万法归一殿是小布达拉宫的主殿,位于大红台中心,重檐攒尖顶,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屋脊饰以波状镏金瓦,上有垂脊兽和蹲脊兽。俗称:金顶。殿顶用黄金鎏制成,也被人称为“金殿”。殿中供奉的佛像是紫铜雕塑。这里也是清朝皇帝与少数民族领袖的朝拜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