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黄岭部分汕头知青欢聚一堂,纪念奔赴海南屯垦戌边52周年

一帆在汕头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原粤海兵团六师三团(黄岭农场)的20多名汕头知青,冒着历史上罕见的高温高热烤验,从汕头主城区的四面八方来到了新老城区交汇地带的香樟美地,满怀喜悦的欢聚一堂,兴致盎然的纪念奔赴海南屯垦戌边52周年。</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相聚间,大家共诉衷肠,其乐融融;午间,来到侧旁的君潮酒店聚餐,大家觥筹交错,开怀畅饮,其乐融融,依然如故。在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老朋友中,有1969.7.24乘坐建华轮离开鮀岛的,也有1970.7.29乘坐红卫轮抵达南国宝岛的。五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当年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小伙子,如今一个个都成了爷爷奶奶。回首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大家都有太多的感言,都有太多的追忆。</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连同潮汕大地的2.8万知青,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万知青一起,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家乡,义无反顾地奔赴海南岛的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那个时候,我们这些知青,刚刚跨出校门、不谙世事,并非真的是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人,而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海南岛挥大刀砍荒凉,举银锄栽新绿的艰辛岁月,那是人生最美好阶段的一段特殊经历,是青春记忆中最为难得的一笔财富,所凝成的真诚情谊,犹如一首深情的歌。</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知青这个特殊的名称,不仅成为我们人生档案中一个关键词,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而且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已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中。数十年来,几乎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有我们的参与,都有我们的付出,都触碰到我们的利益,都需要我们的奉献;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曲折,跨过了太多的沟坎,承担了太多的责任,饱尝了太多的苦难。大半辈子的不懈拼搏中,我们已经为社会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今年事已高的我们,都已经退出了社会视线,成为赋闲一代,成为中国老年社会庞大群体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白头方知青春美,珍惜时光醉余晖;感叹岁月飞逝去,往事历历再难回。时至今日,我们已无必要再刻意的商榷是“青春无悔”还是“不堪回首”了;过去不可追,未来亟可待,我们能够把握住的,只有现在和将来。保持好心态,努力过好当下,比什么都重要。倘若还有剩余精力可以发挥,那就用闲暇的时光,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夕阳红;用平和的心态,做出纯真的人和纯粹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