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各地看看(第三册)

顾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NTEN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节p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上海——重庆自驾游记(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海——武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节p5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海——重庆自驾游记(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武汉—宜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节p5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海—重庆自驾游记(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宜昌—恩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四节p9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海——重庆自驾游记(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恩施——重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五节p12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5月10日这里成了“寡妇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东山岛游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六节p13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座阴阳合一的八卦太极古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浏览贵州镇远古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七节p15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曾经世界大学排名前50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走进南京大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八节p16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为何“半坡遗址“写成”半坡遗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半坡遗址博物馆掠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九节p17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长白山天池VS天山天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十节p 18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新冠大爆发初期一趟难忘的旅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江西赣州三城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十一节p 19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5年是谁奏请皇上废除科举考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看看保定直隶总督衙门旧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十二节p20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月光如流水一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幽深巷子里的扬州朱自清故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海——重庆自驾游记(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海——武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国庆节快到了,儿媳带2岁孙子先行飞往重庆外婆家,儿子开车,带7岁孙女和我们俩自驾行,我们是第一次愉快体验超长途自驾游的乐趣,人生有些机会难得,对此我们十分珍惜。9月27日从上海静安区出发,第一天到武汉,第二天到宜昌,第三天到恩施,第四天9月30日到重庆。10月7日离开重庆,10月10日回到上海。来回行驶里程4608公里,行车75小时,平均速度62公里,油耗10.1,来回路桥费约1,800元。虽然国庆节长假高速公路免费,我们还是提前出发,避免路上拥挤不堪的尴尬。</p><p class="ql-block"> 地球北纬30°线贯穿了四大文明古国,在这条纬线附近有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玛雅文明以及珠穆朗玛峰……这是一条能引起人们极度关注的奇特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带,上海——重庆正好沿地理北纬30°一线,我们非常期待。</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行程是上海——武汉,距离824公里。</p><p class="ql-block"> 9月27日,星期日,晴,中秋节。早晨6点从家里出发。士欣开车,我坐副驾,拍照、摄像、传水和提醒,奶奶和悦悦坐中排,儿童当然用安全座椅,后排放行李。怀着猎奇、兴奋和趣味,掺和着忐忑、紧张和冒险的心情出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秋节,紧挨着国庆长假,所以赶早启程,出江桥走沪宁高速一路畅通。</p><p class="ql-block"> 上午8点半到达第一个休息区常州滆湖服务区。滆湖是苏南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滆”是淹的意思,百度一下,原来它是1,800年前东汉时期地震形成的塌陷湖。难得见到这个高速服务区别具一格的建筑,模仿成欧洲城堡式,餐饮,购物,加油,必要功能一个不缺。悦悦爱看书,休息区里抓紧读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休息20分钟后沿着常(州)合(肥)高速进发,9点半到达句容的茅山东隧道。10点到达溧(阳)马(鞍山)高速起点,离开江苏进入安徽。花桥到马鞍山即江苏段路桥费12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过马鞍山长江大桥。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为六朝京畿金陵屏障,25公里地铁S3直通南京。桂花是市花。名闻遐迩的长江三矶中采石矶就在此地,另外两矶是南京燕子矶和湖南岳阳城陵矶。矶乃突出江边的岩石或小石山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点半,过了肥西走G42沪蓉高速过江淮运河大桥。江淮运河是一条建设中的现代运河,位于安徽省境内,将把淮河、巢湖、长江沟通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1点到安徽六安近千米长的淠东干渠大桥。淠河发源于金寨县境内的大别山北麓,淠河历史上水患频仍,1954年建成佛子岭大型水库,作为淮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拦蓄了淠河大量的洪水。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金寨县和红安县出了200多名将军被称为“将军摇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六安西桥服务区休息,接着离开安徽进入湖北。出西桥服务区就是安徽与湖北交界处的天堂寨。天堂寨是5A景区,大别山第二高峰,处于“吴头楚尾”之地。楚国人屈原翻越大别山,在途经天堂寨时,心事浩茫,写下著名诗篇《天问》,将宇宙间万物的变化以天道天理论之,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块不朽丰碑。计划第二天我们将到屈原故地湖北秭归访问。</p><p class="ql-block">即将穿过大别山隧道。</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交界处,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对民国首都南京和重镇武汉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这也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理前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沪蓉高速/G42从斑竹园出口收费站,左转进入湖北S210,即横穿安徽段收费195元。向湖北麻城前进。</p><p class="ql-block"> 麻城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就在此地,不是以讹传讹的山西。</p><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多终于到达处于地理北纬30度的长江中游城市武汉,这是武汉江夏区青龙收费站,安徽大别山鄂皖交界到武汉140公里,收费85元。青龙是新四军创始人项英的故地,青龙山公园有他的塑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傍晚6点到达今晚下榻的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p><p class="ql-block"> 与上海杏花楼门口一样,酒店门口也有贩卖月饼券的黄牛,问我们要吗?跟上海不同的是黄牛干脆把月饼堆在路边,今天是中秋,黄牛急于出货呢。</p><p class="ql-block"> 在香格里拉酒店香宫中餐馆点了咕咾肉、菌菇、八宝酱、武昌鱼汤和炒饭,有点饿有点累,开心过中秋,遥祝远方重庆的亲人中秋节快乐。</p><p class="ql-block"> 我们问士欣累不累,他说像开刀。意思是很累但喜欢,的确最辛苦的就算他了。</p><p class="ql-block"> 香宫墙上的瓷盘装饰像月饼吗?也算应景照片吧。</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小结:行程824公里,行车时间9小时30分钟,平均速度89.1,油耗9.2。</p><p class="ql-block"> 今天感觉很累,晚餐后不想出去兜兜风,早点回房休息,迎接第二天武汉—宜昌的行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海——重庆自驾游记(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武汉—宜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行程是上海——武汉,824公里,第二天行程是武汉——宜昌、三峡和秭归县,374公里。</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是9月28日,星期一,晴。上午7点在武汉香格里拉酒店用自助早餐,食物相当丰富,培根、三文鱼、烤肉、煎蛋、生素菜、水果派、起司、果酱、鲜果汁、乳制品等琳琅满目,在如此舒缓的就餐环境中自然而然地食欲倍增。早餐后先去洗车吧,靓丽启程。还来不及细细看看和轻轻抚摸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就要离开了,等悦悦长大一点再来品味黄鹤楼、东湖和汉正街。还好我来过武汉几次,2011年我和太太又到武汉,及武当山和西安游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出发,一路往西。走(武)汉宜(昌)高速,324公里。1954年建的318国道与汉宜高速相伴,318国道起点为上海人民广场,终点为西藏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记得过去市区到青浦要走318,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它为奇妙的“北纬30度”的“景观大道”,高速出现之前它是唱主角的,今天我们虽走在高速,还在怀念318。</p><p class="ql-block"> 11点到达第一个休息区潜江服务区,潜江地处汉宜高速中点。潜江是写《雷雨》、《原野》的文学巨匠曹禺的故里,那里有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我的潜江学生说,潜江小龙虾与江苏盱眙小龙虾不分伯仲,我看到高速服务区开了一家潜江龙虾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点10分到达沙市,沙市是荆州市中心区所在地。因忧伤国事,屈原在沙市江渎宫发愤而作《离骚》,开创楚辞先河。</p><p class="ql-block"> 12点20分到达荆州古城。荆州又称江陵,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也是地理北纬30度现象。</p><p class="ql-block"> 悦悦坐在汽车里画汽车过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下午1点20分到达宜昌,武汉到宜昌324公里,付费150元。</p><p class="ql-block"> 这是猇亭机场出口,为宜昌三峡机场,机场距离宜昌市中心26公里。猇亭,得名于西汉,虎啸为“猇”,也念xiao”,十里为一亭,故称“猇亭”,三国著名战役“夷陵之战”即发生于此。</p><p class="ql-block"> 这是石牌要塞路牌,残酷的石牌保卫战发生在此。宜昌石牌是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1943年国民革命军第6战区18军第11师长胡琏率部击退日军10万,粉碎了日本地面攻打重庆的阴谋,胡琏英名像关羽和张飞流传在三峡沿岸,蒋先生称石牌保卫战乃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一段插曲吧:国民政府授予抗日英雄胡琏国家级最高奖赏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后来胡琏到台湾任金门司令,身后其家人把勋章献出在金门莒光楼展览,2012年5月勋章失窃,窃贼是黑龙江76岁乔姓观光客,随即两岸联手破案,同年11月我俩到莒光楼看到失而复得的勋章真是一番感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下面这块提示牌写道:参观三峡大坝先到三角地接待站领取通行证。下午1点半车辆过检查站。行车仪显示,检查站到三峡大坝换乘中心还有26公里,估计1点53分到。一路尽享北纬30度的长江边钟灵毓秀山水,江山如画,一路隧道接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终于进入三峡大坝库区。三峡大坝2年前已经免费参观,但要在换乘中心坐库区统一大巴,每人35元,这位妇女趁红灯停车过来说话,车窗关着听不到,从手势明白她带路只要20元,真是天下无处无黄牛。在三峡工程模型前,饱览浓缩的三峡工程全貌,犹如在空中鸟瞰三峡工程,又似置身“山水相连,天人合一”的高峡平湖美景中。要乘四次电梯才能到达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最高点。在这里我们可以俯瞰整个三峡工程。这块坝址基石是在地质勘探阶段从水底下取出来的花岗岩样本,说明坝址选得非常可靠得法。三峡工程1994年开工,2006年完工,投资5000亿元。大坝上的橘红色的机械,将江水拦腰截断,自是雄伟的三峡大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登上185观景平台,这里是大坝建筑的勘测点,也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所谓185即大坝最高水位是185米,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见三峡大坝高水位面,高峡平湖尽在眼底,但是游客不是每次能看到放水的壮观景象的,很遗憾没见到,留在下次吧。驱车过三峡西陵长江大桥,再行20分钟到达湖北秭归县屈原祠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秭归县城10万人整体迁移到此。这是新秭归县城。秭归县名来源《水经注》“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p><p class="ql-block"> 一边游览一边给悦悦讲故事,小时候就听到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中学时知道一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与伟大的诗人屈原相关,想不到今天真的来到屈原祠。屈原于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他在楚国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等官位,后因奸臣排挤而被放逐江南,当楚国被秦兵攻破时,他愤而以身殉国,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留下《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篇,声贯古今,名扬中外,195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祠始建于唐820年,1970-1980年代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时,将它迁到面向三峡大坝的向家坪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门建筑风格独特,歇山重檐,三面牌楼,六柱五间,三级压顶。三面牌楼通高20米。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苍遒的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襄阳王树人所书的“孤忠”、“流芳”分嵌左右额枋;大门门储匾额上闪烁着“光争日月”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山门色彩匠心独具,立柱土红色,墙面白色,屋面绿色琉璃瓦。山门两侧配房为硬山顶,滚龙背,面墙正中有一巨大圆弧浮雕,中间装饰“龙凤呈样”图案。</p><p class="ql-block"> 屈原青铜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通高6.4米,像高4米,总重3吨。头微低,眉宇紧锁,体稍前倾,迈动右脚,提起左手,两袖生风,低头沉思,顶风徐步,表现出屈原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精神境界。</p><p class="ql-block"> 屈原祠四周栽种柑桔树、竹林、桃园,布局合理,相得益彰,幽静雅致,环境迷人,廊柱撑架,歇山大角屋顶,具有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 屈原祠面对三峡大坝,不过大坝常常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躲在一层朦朦水雾面纱的后面。</p><p class="ql-block"> 屈原祠随着秭归城整体迁移搬到长江北岸的三峡大坝低水位一边,这里看三峡大坝经常因为笼罩水汽而朦朦胧胧。每逢端午节这里都举办龙舟竞赛,届时江上彩舟如梭,岸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峡大坝和屈原祠都在地理北纬30度上,前者是人工造物的奇迹,后者是人为迁徙的奇迹,为北纬30度“景观道”增添新景观。</p><p class="ql-block"> 晚上7点来到同样处于北纬30度、长江中上游城市、距离上海1,200公里的宜昌。今晚下榻在宜昌“外滩”——长江边的宜昌万达皇冠假日酒店。万达遍地开花,这是宜昌万达广场,全国不知有多少个万达广场啊?截至2021年底,万达广场全国有418座,其中不含重装中的武汉汉正街万达广场 、90个万达酒店、790家万达影城、340家宝贝王乐园。万达集团在2021年初曾定下全年目标,即新开业万达广场50个,开业影城120家,万达酒店16家,万达宝贝王乐园50家。据此,万达广场2021年开业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其著名广告词“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令人印象深刻,而创始人王健林和少爷王思聪一举一动也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上海拥有14家居首,北京重庆均为11家排名并列第二,成都以10家位居第四,广州以9家排名第五,武汉(8家)、苏州(7家)、天津和福州(6家)排名第六至第八位。万达集团大本营大连却只有5家万达广场,和沈阳、泉州、青岛、无锡、宁波以及合肥排名并列第10位。</p><p class="ql-block"> 晚餐吃披萨后回房休息吧,准备迎接第三天宜昌—恩施的本次自驾最艰难行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自驾游小结:行车路程374公里,行车时间5小时30分,平均速度68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海—重庆自驾游记(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宜昌—恩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行程是上海——武汉,距离824公里,第二天行程是武汉——宜昌、三峡和秭归县,374公里。第三天行程是宜昌——恩施,距离252公里,要经过“魔鬼路段”。</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是2015年9月29日,星期二,晴。上午7点在宜昌万达皇冠假日酒店用自助早餐后,出酒店大门在宜昌“外滩”散步。一个城市拥有一条江就增添活力,上海有黄浦江,黄浦江是长江支流,宜昌有长江,两个城市同饮一江水。与上海外滩一样,长江边有许多本地市民或游客,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打太极拳,一派生气勃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离开酒店沿长江边开,途径曾经发生三国著名战役“夷陵之战”的猇(xiao)亭古战场遗址。然后过宜昌长江大桥,走上沪渝高速G50,今天的这段路程是本次自驾游最惊心动魄的、最迷人的路段,也是最神秘的地理北纬30度景观线,我们非常期待和担心。</p><p class="ql-block"> 出宜昌后沪蓉G42和沪渝G50汇合为G50沪渝高速鄂西段,开始进入隧道群和桥梁群,车速很慢,气候多变,一个山之后天气突变,进隧道前阳光明媚,出隧道就是浓雾弥漫大雨滂沱,被称为“魔鬼路段”,我们幸运没有碰到坏天气。</p><p class="ql-block"> 9点43分进入第一个隧道殷家岩隧道,G50从宜昌牌楼到重庆湖北交界处白羊塘 320公里。高速公路蜿蜒盘升,直入重峦叠嶂之中,穿越16座高山,跨越11道深谷,桥梁325座,桥隧比高达55%,即一半以上行车在隧道和桥梁。G50鄂西段投资204亿,是湖北投资最大、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我们以紧张的心情行驶在这段北纬30度“高颜值”景观道上。</p><p class="ql-block"> 一路1000米以上隧道有40多个,如这是章家岩隧道,1,500米,这是女娘山隧道,1,40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点到达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区出口。长阳是巴文化发祥地、土家族的摇篮,巴人首领廪(lin)君就诞生在这里。廪君何许人也?下文有说明。</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不到清江画廊景区,一路上也能欣赏到高山仰止、重峦叠嶂、千峰万仞、美不胜收的景色。这是清江画廊出口,清江是长江支流,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境内峰峦叠嶂,数百翡翠般的岛屿星罗棋布,为5A景区。</p><p class="ql-block"> G50鄂西段著名的廊桥式的高家堰服务区。</p><p class="ql-block"> 扁担垭隧道3,300米,相当于上海南京西路静安寺到西藏中路。</p><p class="ql-block"> 渔泉溪隧道5,400米,号称魔鬼隧道,全程减速带,限速60,特意把隧道路面“打毛”,专业术语叫‘铣铇’,增加摩擦系数,让司机开进特长隧道里面不断震动而不打瞌睡。</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走出20公里长距离连续下坡,接着就是2,100米的榔坪大桥。</p><p class="ql-block"> 后河特大桥,645米。接着长岭隧道接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G50最长的隧道——又一条“魔鬼隧道“,金龙隧道8653米,入口处警示牌上面写:“隧道内开始连续下坡20公里”,限速60,我们不折不扣地执行。由于没有参照物,不知不觉就可能速度越来越快,必须不断减速,而且容易犯困,看了网上的可怕文章,我们心里很不安。</p><p class="ql-block"> 1,030米的凤凰山大桥。</p><p class="ql-block"> G50最险的桥——铁罗坪特大桥是全线的重点控制工程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榔坪镇境内,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全长872米,主塔高192米,桥面凌空最大处217米,气势宏伟。大桥地处鄂西南崇山峻岭中,四周山高峻岭,道路险恶,场地狭小,施工条件极其恶劣。</p><p class="ql-block"> 970米的关口垭大桥,接下去是八字岭隧道,3,60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点20分到达G50最长最高的桥——四渡河大桥,位于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四渡河,坐落于鄂西武陵崇山峻岭中,是目前中国在深山峡谷里修建的全球最长悬索桥。大桥全长1365米,由长1100米的大桥和长265米的路基组成,主跨900米,宽25米;塔顶至峡谷谷底高差达650米,相当于200层楼高,比法国米约大桥高307米,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悬索桥。</p><p class="ql-block"> 令人惊奇的是建造四渡河大桥时居然还用上火箭弹,原来四渡河谷底距离桥面有500多米的距离,两岸又为悬崖峭壁,山势徒峭,峡谷风势难测,起初筑桥所需的先导索无法抵达峡谷对面。后来桥梁建设者们通过发射两枚火箭弹,才成功地将两根长1000多米、直径14毫米的先导索抛过900多米宽的峡谷,准确落在对岸指定地点。这一射,也成为世界建桥史上的“经典一瞬”,永远载入桥梁建设的史册。</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看不到四渡河大桥侧面的,当然是下载的,以饱眼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名的野三关隧道3,700米,进入恩施自治州地界。11点半到达野三关高速服务区。一个“野”字说明宋朝以前是蛮荒野地,北宋名相寇准在巴东任县令时,在野三关劝民弃猎务农,教唱《劝农歌》:“苍天在上,厚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界,定居稼穑,厚土归民,传之子孙”。从此这里民众改变了野蛮落后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出野三关是张家冲隧道,3380米,接着又是隧道接龙。</p><p class="ql-block"> 在G50鄂西路段有7处长距离下坡,最大坡长为金龙隧道28公里,连续下坡的高速道旁边,能看到旁边有向上斜坡的百米“避险车道”,如何避险呢?原来“刹不住”和自燃事故大多数发生在下坡车道,长距离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驾驶失控车辆走上坡道从而安全减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千难万险”终于驶出“魔鬼路段”到达恩施,宜昌到恩施216公里,缴费265元。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同样位于地理北纬30度上,所以恩施大峡谷等景观、丰富的动物和植物珍稀品种以及少数民族历史风情,深深吸引世界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来到中国和瑞士合资的恩施瑞祥大酒店,德文名称MOVENPICK,属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管理,2013年开张,这个品牌的酒店在中国有三家,另外2家分别在上海和东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去参观恩施土司城,景区于2000年依据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设计建成,票价50元,唐崖遗址2015年刚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走进恩施土司城,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高25米的土司城门楼。是显示土司威仪和功德的纪念性建筑。外观的庄重华丽,建筑内容上体现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和技术上的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 门楼前面左右两座神人牵着龙的雕像,叫作"天王送子",表现的是土家人普遍存在"望子成龙"心理 。右侧墙上三幅壁画,除中间一幅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外,右边一幅是反映土家先民生活的"毛古斯"。"毛古斯"就是称之为的稻谷神。民以食为天,稻谷便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稻谷神的崇拜,反映了土家先民在农耕初期对生命存在的强烈意识。</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他们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p><p class="ql-block"> 古代巴人是土家族先祖,荒蛮之地有五姓:巴氏、樊氏、晖氏、相氏、郑氏皆出于巫山。其山有赤黑二洞穴.巴氏在赤穴,四姓在黑穴。未有君长,俱事求鬼神。五姓俱出皆争抢当君,乃共掷剑于石,约定能掷中者奉以为君,巴氏乃独中之,四姓皆叹。又决定乘土船,雕文画之,行于清江,约定能浮者,当以为君,四姓悉沉,惟巴氏独浮。皆奉立之,是为廪(lin)君,廪君建立巴国,属地为现在的四川和湖北西部。当时统领四川除了巴国还有蜀国,所以称四川为巴山蜀水。廪君死后魂魄化为白虎,后代以奉祀,故巴人崇拜白虎,以白虎为图腾。这是土家族人为先祖廪君建的祠堂。</p><p class="ql-block"> 廪君庙为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坐西朝东,雄峙山腰,巍峨气势。紧傍庙宇,沿山壁绘有巨大长卷壁画,壁画记载了廪君一生开疆拓土的豪情壮举。</p><p class="ql-block"> 九进堂是整个土司城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3道门、数千块雕花木窗组合而成。进深99.99米,宽33米,是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p><p class="ql-block"> 土司是官名,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少数民族部族首领,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向中央纳贡纳税,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产生仇恨和战争。</p><p class="ql-block"> 九进堂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九进堂,也就是道地的一座土司王城。</p><p class="ql-block"> 两个彪形大汉,环眼突睛,虎视眈眈,像似瞄着每个过往行人,那是土家族"努里巴嘎"和"柯斗毛人",土司城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朝同治《恩施县志》:“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名,故名恩施。恩施街景一瞥。</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长叶挺将军于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捕关押恩施,后解送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恩施大峡谷位于北纬30度地理景观带,离开恩施城49公里,自驾游回程时游览的。</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的恩施大峡谷,是长江支流清江大峡谷中的一段。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一炷香是地球上稀有的单体三叠系灰岩柱,高度为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细处直径4米,风吹不倒,雨打不动,傲立群峰之中千万年,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天恩施瑞祥酒店举办东南亚美食节,自助晚餐就在那里。有越南炸鱼、柬埔寨龙蟹、鹅肝、咖哩鸡、海鲜汤、寿司、米线和炒饭,还有悦悦最爱吃的冰激凌。</p><p class="ql-block"> 回房休息,准备迎接第四天恩施—重庆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小结:行车252公里,行驶时间4.5小时,平均速度56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海——重庆自驾游记(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恩施——重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自驾游第四天,第一天行程是上海——武汉,距离824公里;第二天行程是武汉——宜昌、三峡和秭归县,374公里;第三天行程是宜昌——恩施,252公里,经过“魔鬼路段”;第四天计划恩施—重庆,384公里。</p><p class="ql-block"> 早上在恩施瑞祥大酒店自助餐厅品尝早餐后,驱车浏览一下恩施街景。</p><p class="ql-block"> 恩施土地因为富含硒元素被称为硒都。19世纪瑞典人贝采利乌斯从硫酸厂的铅室底部的红色粉状物中提炼硒。硒有抗癌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也是最好的抗衰老元素。恩施人均寿命大概比较长吧,这也是北纬30度的一个地理现象。</p><p class="ql-block"> 清江大桥穿城而过,据说每年7月份,恩施城北门外清江两岸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们都望着河坝,河边停着十几条红色橡皮舟,穿戴彩色衣帽的“清江闯滩”健儿们整装待发。一声令下,十几条橡皮舟凌波踢浪,向城东峡口冲去。一片欢腾一片惊叫,整个清江沸腾起来,恩施“清江闯滩”名号唱响荆楚渝。</p><p class="ql-block"> 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发源于湖北恩施利川齐岳山,流经利川、恩施、巴东、长阳等七个县市后汇入长江。清江全长400多公里,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这里主要是土家、汉、苗三族混居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40分驶入沪渝高速G50恩施西,继续我们的西行之旅。因为还要行驶百十公里才能进入重庆地界,所以目前仍行驶在北纬30度的G50鄂西“魔鬼路段”。这是今天遇上的第一个隧道猪草湾隧道,1023米,接下来又是隧道接龙。警示路牌:“进入隧道群,请谨慎驾驶。” 从412米薛湾1号隧道出来又驶入岩湾隧道,2773米,接着薛湾2号隧道,853米,以及把水寺隧道,1,400米。</p><p class="ql-block"> 我们仍然行驶在沪渝G50恩施地界。恩施地处武陵山脉,是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独特的原始森林风貌,使全州森林覆盖率接近70%。高速公路被连绵群山揽入怀抱,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鬼斧神工,造就的刀削般山峰直刺苍穹。驱车穿行在沪蓉西高速,宛如穿行在人间仙境。极目远望,山恋层层叠叠,幽深峡谷间夹杂着清澈见底的河流,景色十分壮观,体验北纬30度这条景观带。</p><p class="ql-block"> 看到2014年通车的沪汉蓉高铁,起于上海虹桥,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终到成都东,全长1,985公里,设计速度200-350公里,是国家高铁网“四纵四横”之一,全程行车时间14小时。</p><p class="ql-block"> 这是特长隧道云雾山隧道,6,708米,云雾山隧道是沪渝高速公路最长的隧道,于2007年5月贯通,该工程跨壁山铜梁两县交界地带,是一条曲线双线上坡隧道。</p><p class="ql-block"> 云雾山隧道地质条件特别复杂,集软弱围岩、煤窑采空、煤层、瓦斯、溶洞、突泥、涌水、塌方和地表超浅埋于一体,被称之为“隧道不良地质博物馆”,是一座典型的集高危、高风险、高技术的“三高”隧道。</p><p class="ql-block"> 云雾山隧道也是一条是搓板路,实际是减速带,特意把隧道路面“打毛”,也称“铣铇”,实际上就是增加路面的摩擦系数,让驾驶员开进特长隧道里面时时得到提醒,我们一阵紧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赞叹沿途自然风景的同时,也会感慨道路建设者的不易。行车仪显示即将到白羊塘收费站,车速60。鄂渝交界的G50白羊塘收费站也是一座廊桥式建筑。恩施到白羊塘110公里,收费85元,就是今天的湖北段结束,进入重庆段。路牌子上写:欢迎您再到湖北来!紧接着看到“重庆欢迎您”的牌楼。</p><p class="ql-block"> 进入G50沪渝高速重庆第一个收费口冷水收费站取卡片。清末年间这里只有几间木房,因旁边山中流出一股泉水,冬暖夏凉,行人喜于此地歇息,远近闻名,故取名冷水镇。石柱县冷水镇是重庆的东大门,是沪渝高速公路进川入渝的第一门户窗口,这里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和百里土家民居长廊,巴盐古道横穿全镇。</p><p class="ql-block"> 这里出了一位古代将领巴蔓子。巴蔓子生于古代巴国忠州(今重庆冷水一带),是东周末期的巴国将军。公元前4世纪,巴国发生内乱,当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百姓被残害。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座城池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遣使者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国使者。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 到了重庆石柱黄水旅游度假区出口,黄水镇是著名的“中国黄连之乡”。</p><p class="ql-block"> 国家森林公园有闻名于世的中国一号水杉母树,树龄300年以上,高34米,直径150厘米,冠幅8米,许多重庆人喜欢购买这里的房子,是环境因素使然吧。返程时去参观黄水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了竹林坪隧道1,410米,进入两截型的月耳岩隧道。接着长达25公里长距离下坡开始了,我们又一阵紧张起来。警示牌:长下坡,余长23公里,心里不能放松。到达陶家坪观景台,北纬30度的大山、深谷、农家、梯田……我不停地按动快门。吕家梁隧道6700米。刚刚驶出25公里长距离下坡道,又是5公里下坡,也有避险车道。</p><p class="ql-block"> 下午1点到达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柱是取石潼关、砫蒲关二地名首字而得名。石潼关出了一位与花木兰、穆桂英齐名的女将秦良玉。崇祯七年(1634年),屠杀十万四川人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作乱,朝廷命巴蜀总兵秦良玉平乱,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而受朝廷招安,秦良玉名声大震。</p><p class="ql-block"> 看到公路两边采取水泥封坡措施,防止泥石流发生。接下去路程是隧道群,马王庙隧道,3,400米。文家梁隧道,5,70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到重庆丰都服务区。下午1点40分到达丰都出口和丰都隧道,丰都离开重庆158公里,来说说丰都吧。</p><p class="ql-block"> 丰都鬼城作为阴曹地府所在地的丰富的鬼文化而闻明古今中外,也是北纬30度的一个奇妙景观。鬼城最早的历史渊源,恐怕要从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国幽都”说起。“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这是诗人李白游览丰都后留下的诗句,向世人昭示了一个关于生与死喻为来与去的人生哲理。</p><p class="ql-block"> 三峡大坝建成后丰都老城包括文物全部被淹,新丰都在长江南岸骄傲地站立着,然而它与那个久经沧桑的与长江号子相联系的丰都毕竟不是一回事,像一株移植进城市的大树,枝繁叶茂地活着,而地下的根却说这不是我的历史。丰都的历史沉进了大江之底,浩浩的江水成了那本神秘史书的封面,流动着却掀不开它,似乎看得见它,却再也走不回去。</p><p class="ql-block"> 等悦悦长大了才能让她看充满魑魅魍魉式恐怖的鬼城,驱车继续往西。</p><p class="ql-block"> 2013年通车的丰都到涪陵的荔枝乌江大桥。说说乌江吧,乌江是长江支流,闻名于世的乌江百里画廊被描绘成“山似斧劈、水如碧玉、虬枝盘旋、水鸟嬉翔”,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构成了乌江画廊的景观要素。特别是荔枝峡和龚滩古镇是画廊的精品,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p><p class="ql-block"> 到达涪(读fu夫)陵服务区。涪陵在春秋战国时为巴国国都,现在是重庆1小时经济圈副中心,涪陵榨菜被评为“世界三大腌菜”之一,有榨菜之乡称号。</p><p class="ql-block"> 涪陵隧道,3,300米,以及到目的地重庆前的最后一个隧道白院子隧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多终于到达重庆巴南入口,从鄂渝交界白羊塘收费站到巴南即重庆段274公里,交费195元。以成功的、轻松的心情进入重庆城区和小区。姐姐和弟弟在重庆汇合,亲人们一起迎接66周年国庆。</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小结:行车384公里,行驶时间6.5小时,平均速度59公里。</p><p class="ql-block"> 上海——重庆去程四天汇总:行车1834公里,行驶时间26小时,平均速度71公里,路桥费905元。</p><p class="ql-block"> 上海到重庆自驾游成功了一半,节后将迎来返程另一半,返程当然不是简单的重复,还会有新的体验和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五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5月10日这里成了“寡妇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东山岛游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4年和2012年,我去过东山岛两次,皆因参加厦门会议后专程前往漳州土楼和东山岛,第二次携太太同往。厦门到南靖土楼110公里,南靖到东山岛130公里,东山岛到厦门150公里,呈任意三角形。</p><p class="ql-block"> 东山岛形似蝴蝶亦称蝶岛,位于福建沿海,隶属于福建漳州,是福建第二大岛,仅次于平潭岛,中国第七大岛,介于厦门和广东汕头之间。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有两座桥通往岛上。</p><p class="ql-block"> 东山岛风光极具南国海滨特色,主岛由7个月牙形的海湾首位相连。绵延30多公里,是全国唯一长度最长,月牙形海湾最多的岛屿。</p><p class="ql-block"> 东山岛有一个地理自然奇观:风动石。那天早餐后离开宾馆来到风景名胜铜山古城看风动石。铜山古城在14世纪明朝就有古城城墙,依山起伏,条石砌成,长2公里,高7米。传说东山岛地脉是条龙,西东走向,当时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倭寇骚扰,派了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筑城建寨。他深谙风水地理,选择城址时相中这块宝地,铜山城居于龙穴,便有了生命,有了苍龙之气。并以依傍的”铜钵“、”东山“两个村名中各取一字,合为”铜山“城。一时,它与福宁的烽火、连江的小亭、兴化的南日、泉州的梧屿,联成全国捍疆的五大水寨。</p><p class="ql-block"> 铜山城和台湾有不解之缘,明郑成功曾进驻铜山,造船练兵,当他东征收复台湾时,“民乐而趋之”。《东山县志》记载:“1661 年郑成功率巨舰收复台湾,铜山五百多青壮年随往。” 清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以铜山港为启航点,出师东征,统一台湾。清政府统一台湾后设“铜山营”驻防澎湖,官兵“三年一换”。清光绪年间铜山举人马兆麟有诗曰:“重洋百里戍台湾,艋舡澎湖逆换班。二百年来人事变,征夫休唱念铜山”。</p><p class="ql-block"> 风动石全国有几十块,其中最有名的是东山岛风动石。最早记录在明代张岱的《夜航船》:“漳州有天生大盘石阁之,风来则动,名风动石。”其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故称风动石。石为花岗岩石质,长宽高差不多5米,重200吨。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顷刻化为齑粉。</p><p class="ql-block"> 1918年东山岛发生7.5级地震,山石滚落,屋倒人亡,可风动石却安然无恙。抗战时日舰“太和丸”用钢丝索系于风动石上,开足马力,可多条钢丝索被拉断了,风动石却纹丝未动,最后日军只得放弃这一企图。</p><p class="ql-block"> 从侧面看,风动石就像一只玉兔,蹲伏在磐石之上,呈三角形,上小下大,底部是圆弧形,整块石头稍稍向海的方向倾斜,圆弧的底部与下面岩石的接触面只有十多平方厘米,几乎是悬空斜立,半座半垂,不经意间还真会找不到上、下两块岩石间的接触面。在风动石左侧下岩壁上,刻着明代霞山居士题写的“东璧星辉”四个大字。风动石历经沧桑,依然斜立如故。这块奇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至今是个难解的谜。</p><p class="ql-block"> 古城东门外海边有一天然石洞,形如张开虎口,幽深清爽,石缝有清泉滴落,争琮作响,故名虎腔滴玉。古城西北面,九仙山耸立海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和民族英雄郑成功,都曾在此安营扎寨,训练水师。山顶一块镌刻“瑶台仙峤”的巨石,是当年的水操台,周围古榕遮荫,树根在石缝之间攀附盘扎,景色独特。</p><p class="ql-block"> 东山岛东门屿以其礁石奇异、洞泉甘醇、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西游记》、《海之恋》、《八仙过海》等影视剧的拍摄基地。东门屿与温州江心屿、厦门鼓浪屿、台湾兰屿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屿。</p><p class="ql-block"> 古城墙上榕树横空,俯垂飘荡着柳丝般的气须;柔韧的树腰,在墙石缝间暴突伸展,象是古城的筋络。仿佛以此来告诉人们古城的古老和不朽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铜山古城内有一座回廊曲径、玲珑雅致的关帝庙,又称武庙,建于明洪武1389年。庙门曰“太子亭”,是一间宫殿结构琉璃瓦屋顶的亭阁,庙内木雕石刻之人物造型,呼之欲出;彩瓷剪贴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东山关帝庙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东山岛地杰人灵名人辈出,明清两朝共有贡生、举人和进士超过百人。如有一名进士为历史记载,乃明朝大学士黄道周。还有台湾民进党原主席谢长廷,也是东山岛人。先讲讲黄道周,他是东山铜钵人,明末书画家、文学家、儒学大师,曾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p><p class="ql-block"> 黄道周抗清被俘获,送至南京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有诗云:“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清廷派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承)仇(畴)。” 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黄道周死刑,清廷不准。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并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东山岛既是一座抵御外侮英雄岛,也饱受战争之苦。明嘉靖和明永历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两度率浙江义乌兵,在东山岛设立“浙兵营”,击溃倭寇的侵扰。</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年间,巡抚路振飞、大帅徐一鸣,连续两次大败荷兰侵略者。南宋郑成功兴师抗清,铜山古城便是根据地之一。他在这里造船练兵、筹粮募饷,一直坚持18年之久。后来他东渡收复台湾时,铜山有500多名青壮年挺身随往。</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时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从铜山港起航东征,统一台湾。清道光英国人从虎门败退时,猛攻铜山古城,铜山军民奋起反抗,打得英舰狼狈逃窜。</p><p class="ql-block"> 东山岛地处台湾海峡,所以总是两岸局势紧张状态下的第一感受者。1949年金门战役、1958年金门炮战、1995年李登辉搞台独和2002年陈水扁搞台独而发生的台海危机,东山岛首当其冲。</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东山岛战役?惨厉悲壮的东山岛战役是指1953年台湾军队攻打东山岛,此次战斗从7月16日4时整打响至17日18时30分结束,共持续了38小时30分钟。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前,国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率12,000多国军,对东山岛突然发起了突击作战。解放军投入11000人,战斗中解放军共歼敌3379人,击落飞机2架,击沉登陆艇3艘,缴获轻重机枪109挺。解放军伤亡1324人,其中牺牲353人,负伤807人,失踪164人。东山岛战役,既是我军抗敌立体登陆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在朝鲜战争期间打退台湾军队反攻的重大胜利,使台湾当局建立“反攻大陆”的“桥头阵地”的计划成为泡影。东山岛之战后10天,板门店停战签字,不久“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也最初提上议案。</p><p class="ql-block"> 一段插曲:曾经是东山岛战役中的一名伞兵、现在生活在台湾的朱姓耄耋老人,回忆往事:他是国军中的精英,(1953年的伞兵应该很希罕)因为当年还是个大学生,以一腔热血加入了国军并成为伞兵。东山岛战役他所在营负责攻占410高地,切断东山岛和大陆的连接以防解放军的援兵。原计划伞兵空投之后就会有登陆部队一部分来接应,最少2个营兵力一起扼守410,却因为潮汐的关系,整整耽误了宝贵的4个小时才开始登陆,这时他所在的伞兵早和驻守410的解放军打得乱套了,因为降落的时候未能有效收拢部队,基本上形成了小团体各自为战的局面,无法找到指挥官,兵力分散导致伞兵损失巨大。</p><p class="ql-block"> 关于金门司令胡琏也有故事。1953年的东山岛战役海峡两边的指挥官,就是4年前的1949年金门战役的指挥官。蒋介石仍然指定金门防卫司令胡琏指挥东山岛战役。进攻前国民党空军轰炸桥梁,其中也炸断了通向东山岛的九龙江桥。胡琏估计此桥一周内无法修好,但他未料到的是连夜抢修完成。胡琏是陕西人,“国军”二级上将,长江宜昌石牌保卫战的抗日英雄,因1949年古宁头战役(大陆称金门战役)获胜,获得最高青天白日勋章。</p><p class="ql-block"> 讲讲这枚勋章的故事。我俩在游览金门时得知,2012年5月4日下午金门莒(念ju举)光楼收到游客投诉,指位于三楼的胡琏文物馆的展示台“怪怪的”,只见胡琏获颁“青天白日勋章”的证书,却不见勋章实物,馆方一看才惊觉这个被称为“镇馆之宝”的勋章不翼而飞。后来两岸警方联手破案,原来窃贼是76岁大陆黑龙江观光客乔兆庆。我是2012年11月到金门,所以看到这枚失而复得的、由胡琏家人捐献的青天白日勋章。百年来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不到百人。我俩到莒光楼看到失而复得的勋章真是一番感叹。</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最高指挥官是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1949年10月24日叶飞指挥的金门战役失败,6000人战殁,3000人被俘。1953年东山岛战役给他报了一箭之仇。</p><p class="ql-block"> 再讲一个东山岛的人文故事作为本博客的结尾,就是铜钵村“寡妇村”的故事。为什么叫铜钵村?明朝年间,有姓谢和姓黄的两个表兄弟从诏安辗转来到东山岛,他们看到岛上环境气候都适宜居住,有山有海,一片平坦的土地上有一凸起的小山丘,形似覆盖着的“钵”,“钵”是用铜铸造的器物,故把村庄取名“铜钵村”,取其“固若金汤”的意思。这是1988年电影《寡妇村》的海报。</p><p class="ql-block">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在北京宣告成立,而1950年解放军也集结到了邻近东山岛的云霄县。5月10日距离东山岛解放还有两天时间,国民党部队撤退前大抓壮丁。当时黄镇国的父亲刚刚去世,他本人还在母亲胎中,刚刚3个月。他的堂哥、表哥都没能幸免,在那个暗夜里被带上驶往金门的兵舰。铜钵村一共298户,1,334人,其中青壮男性285人,而被抓丁者多达147人,年龄最小者17岁,最长者55岁,91人已婚,即91个妇女守活寡,“寡妇村”由此产生。</p><p class="ql-block"> 1950年黄亚孝丈夫高万来被抓丁去台,临行时摘下金戒指给丈夫作盘缠,丈夫说这是定情物,应该留在她身边,不肯拿。后来黄亚孝担起扶老携幼的家庭重任,一年,儿子重病,黄亚孝忍痛卖了定情物,孩子得救了。两岸有了通讯后,在台湾已经成立家庭的高万来得悉此情,在台湾定制一枚金戒指,镌刻“高万来印”,转转托人带给黄亚孝,表示他坚贞不渝的爱情。乡亲们感叹:黄金有价情无价。</p><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即在铜钵村任文书的黄镇国常受托给“寡妇”代笔。黄镇国说,东山县早在1950年代初,就不再叫这些国民党士兵家属为“敌伪家属”,而改为具有同情意味的“兵灾家属”称谓。当时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期间,东山岛处在对台前线,经常拿个刷子在墙上书写毛主席语录的黄镇国,在敏感的涉台事务上,担心自己的代笔行为被官方知悉。</p><p class="ql-block"> 大多数去台人员后来都组建了新的家庭,留在东山岛的“寡妇”再婚很少,很多痴心等待丈夫回来;还有的老兵从台湾回到东山岛,把前妻带走到台湾。大多在台湾的男人采取在经济上帮助以前的家庭的方法来弥补这段不幸。也有部分孤老的老兵经过两岸两会的协调,变更为大陆身份证,回到了东山岛,在铜钵村,这样的老兵有19人。在台湾开放老兵返乡时,铜钵村被抓的壮丁约有三分之一已过世,他们中间只有少数几人将骨灰移回家乡。91名“寡妇”现在还有13人健在,均已是风烛残年。这是前后几十年对比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2012年初台湾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铜钵村谢姓人家较多)回到故乡铜钵村祭祖,看到“寡妇村展览馆”内的实物陈列后,他感慨:“这些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我们希望这样的历史不要再发生了” 我们看到谢氏宗祠大门,门联上写着“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六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座阴阳合一的八卦太极古城&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浏览贵州镇远古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要去镇远古镇旅行的想法,是从一张祝圣桥的照片开始的。一座7孔石头桥横跨淡绿色的舞阳河,桥上矗立着一个亭子,其实是三层穿斗式八角楼阁,背景是层层叠叠的青山,紧靠青山绿水的是吊脚楼式样的一排排三层、四层民居,整个画面赏心悦目,引人入胜。我想,如果哪一天有机会亲临现场体验一番多好啊。</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机会真的来了,我俩在成都附近游览了4天后,一早从成都东站坐3个多小时高铁到达贵阳东站,包车许师傅来接站,别克商务车沿着G320高速公路,又行驶了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镇远古镇。</p><p class="ql-block"> 我们预定的鸿源生态宾馆是一家私人旅店,6层楼,每层有3间客房,转角处有一部小巧的电梯,就像上海黄河路上那种翻造旧房子而建的饭店里的小电梯,住6楼,走廊北边对着舞阳河,房间南窗对着古镇南大街,400多元。那天下雨,已经下午5点钟,我们放下行李就撑着伞出门,小镇开车停车不方便,不如打的,才2公里路,一会儿就到了祝圣桥南堍。</p><p class="ql-block"> 祝圣桥是这座小城的一个地标,始建于朱元璋时代,名“舞溪桥”。明清皇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世袭的土司制度,土司是官名,起源于元朝,用于封授给少数民族部族首领,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向中央纳贡纳税,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产生仇恨和战争。</p><p class="ql-block"> 镇远土司奏请朝廷修建此桥,后因土司家族内部仇杀,致使改土归流,桥梁修修停停,直至明朝末年才告竣工,前后历经约250年,差不多整个明朝一直在建造中。一座不到150多米的桥梁居然花了2个半世纪才建成,它在勘察设计、材料人工、资金筹集、施工排难、水文地理等方面遇到的艰难险阻可见一斑。200多年前进行最后一次修建,正值康熙皇帝圣诞,为向圣上祝寿,于是更名为“祝圣桥”。</p><p class="ql-block"> 我俩举着伞沿着舞阳河边走到桥上,祝圣桥上第3孔和第4孔之间,耸立着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青筒瓦顶楼阁,称为“魁星阁”,又称“状元楼”,是古镇尊师重教传统的体现。楼阁建于清光绪年间,时任镇远汪姓知府在楼阁上题有三副楹联,其一是:“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搓撑头出;劈天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横副是:“河山柱石”。 其中一句“缅人骑象过桥来”,指的是,祝圣桥不仅是小城通道,也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衢,古代缅甸人骑着大象经过云南来到贵州镇远。后来抗战时作为滇缅公路的延续,大量生活及战争物资通过此桥。镇远人用一组雕塑来重现“缅人骑象过桥来” 的历史场景。</p><p class="ql-block"> 走在烟雨朦胧中的祝圣桥上,让我想起一本书上记载着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经凄凉地走过此座古桥,沿途的古藤、昏鸦、老树,无不给王阳明凄然之感。他的《镇远旅邸书札》中写道:“别时不胜凄惘,梦寐中尚在西麓,醒来却在数百里外地也。” 王阳明也许没有想到,这种绝望的心境让他在一个偏远乡野之地找到了人生的出口,在无人之境修炼顿悟“阳明心学”,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祝圣桥来到舞阳河北边,已经华灯初上,10月下旬是旅游淡季,看到街上很多饭店门可罗雀,驾驶员许师傅带我俩去的河边那家“喜来乐”饭店却人气不错,这里河两边的旅店和饭店皆挂有“河景房”和”河景餐厅“的牌子,当然名副其实。许师傅说,做餐饮行当的本事不在于旺季,旺季家家旺,只有淡季旺才显真本事。我们点了椒盐排骨、辣味土鸡块、黄瓜炒肉片和素菜汤,150元。一边吃饭,一边观景,甚是悠闲。</p><p class="ql-block"> 晚餐后雨停了,沿着舞阳河观赏夜景。镇远历史悠久,自公元前200多年秦昭王设郡开始,至今有2,200年历史。1956年设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时,镇远为州府,后来首府改迁凯里,所以镇远的故事多多。听店家讲讲那被变幻七彩霓虹灯装扮的祝圣桥的故事,说因挖桥墩基脚时淤泥太深而挖不到底,道教祖师爷张三丰路过知情后,买了几框豆腐在夜里投入坑中,第二天建桥工匠竟看到桥墩坑底都已经是青石板,于是这座青石桥才得以建成。</p><p class="ql-block"> 古镇里的乡民生活像这河水一样宁静,游人到访,水面随微风荡漾,游人的夜生活就像这古镇的夜景,五光十色热情奔放,有的在舞阳河两岸的客栈倚窗赏景,有的在酒吧纵声呐喊。举目远望,吊脚楼灯火阑珊,远处石屏山上装点的灯火像满天星,街上变换着色彩的灯光,映射在潮湿石板街面上流光溢彩,如此多娇,似乎让古老的小镇焕发出新时代青春。</p><p class="ql-block"> 我俩坐1路公交车体验古镇的公共交通,3站路,单一价2元,下车后走到五光十色的另一座石桥北堍回到鸿源宾馆休息,一路上看到,镇远人的夜生活可以与北上广媲美。</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青龙洞,第一天过了开放时间,第二天一早我俩化5元坐出租又一次来到祝圣桥南堍,边上就是售票处,票价60元,60岁以上老人免费,贵州和四川皆实行此项老人优惠政策,本次出游我俩节省了不少景点门票费用。</p><p class="ql-block"> 原来我以为青龙洞是个卡斯特溶洞,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儒道佛会聚的宗教之地,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几毁几修,古建筑群始成现在规模,庙宇、祠堂和藏经阁靠山临河,依崖傍洞,贴壁凌空,勾心斗角,错落有致。那飞岩翘角,红墙青瓦的殿阁楼台,造型独特,建筑物与悬崖、古木、藤萝、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几十米高的山上,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建筑群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沿庭院小径而漫步,登斯楼而极目,青龙洞是江南汉地建筑与西南苗族侗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青龙洞的江西会馆也称为万寿宫,是国家级文物。会馆由旅镇赣商建于明代,江西商人主要经营瓷器、茶叶、药材、刊刻图书、食糖等。会馆里的观戏楼、杨泗将军——湖南民间道教水神的大殿、许真君——晋朝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宝殿等建筑保存完好,可见万寿宫是一个道教圣地。</p><p class="ql-block">为何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呢?遍布四方的江西商人又称“江右商”,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财力,不约而同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万寿宫,如北京的江西会馆。江西是中国本土宗教道家的发源地之一,龙虎山、三清山在道教的地位显赫,历史上对江右商帮的凝聚成形起到了极为突出的作用,江右商帮属于“道商”,道以商传,商以道盛。所以无论是大富还是小康,无论是抱团还是独行,都忘不了江西人祖先的文化偶像——许真君。</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江西会馆边上看到一个祭祀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祠堂,单层砖石结构,三开五间,屋檐四角平直,8扇雕花长门整齐敞开,檐下匾额写“文公祠”三个隶书大字。江西人为何要祭祀文天祥?</p><p class="ql-block"> 原来文天祥是江西人的骄傲,他是江西吉州吉安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南宋三杰”。 文天祥被捕后,元军将其押赴厓山(今广东新会),令劝降张世杰,他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传了700多年。</p><p class="ql-block"> 远离家乡的江西人要铭记和弘扬江西文化,江西会馆的摩崖石刻,也是选用江西人写的诗。比如这块石碑上面刻写着国民党陆军上将、江西省政府主席李烈钧题诗:“牂牁江上雨如丝,彩雉分明赋载驰。薏苡满车依石室,荒藤入梦拜孤祠。三军熙勃鱼龙动,十载丹诚草木知。欲挽银河涤苍昊,长风直待发萍时。” 李烈钧是江西九江人,早期追随孙中山革命,辛亥革命时是海陆军总司令,策反北洋水师宣布起义,1912年国民党成立时被推举为参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俩在一家小吃店品尝豆腐花、锅贴和糯米糍粑后继续游览。镇远地处黔头楚尾,雄居舞阳河上游,为水陆交通重要枢纽,“南国丝绸路”之重要关隘,被称为“黔东重镇,滇楚要冲”。明清商帮涌入这里,先后筑就“八大会馆”,如除了青龙洞的江西会馆,还有福建会馆、两粤会馆、两湖会馆等,现在有的已毁,有的成为私人经营场所,如两湖会馆。</p><p class="ql-block"> 旅游中心介绍中还有贵州会馆,我想贵州商人为何会在本土上设立会馆呢?原来元明清时期,镇远曾隶属湖广管辖,故贵州商贾在镇远建会馆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 没有指示牌,一场大雨中好不容易找到福建会馆,又称天后宫或妈祖庙,会馆为闽东旅镇商人建于明朝。福建商人经营木材、纸、烟草、蓝靛、桐油等。原建筑已毁于兵乱,现保存的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会馆地处半山上,有88级石阶,三间三层歇山式牌楼山门、正殿、戏楼、膳堂、厢楼等组成。会馆建筑保护较好,是省级重点文物。</p><p class="ql-block"> 要想见识元明清古代民居,就要走进一条一条老巷子,许多古建筑深藏其中。天上下着小雨,我们撑着伞来到冲子口巷,踏着潮湿的石板,随山势蜿蜒起伏,一级一级朝上面走。狭窄深幽的巷子,视线被弯道阻挡,既看不见巷头,也看不见巷尾,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隐约摇曳出古城的生命印记和历史影像。</p><p class="ql-block"> “冲子口巷”有何故事吗?相传很久以前,有个渔民的儿子,是从上游冲下来的。渔民捡得后,取名水生并精心把他抚养成人。后来,水生考取进士当了大官。他没有忘记养父母的抚育之恩,不仅为他们养老送终,还出钱修建码头和巷道,人们就取名为“冲子口”。</p><p class="ql-block"> 走了没多少石板坡路就看到“何家大院客栈”,这里是镇远土司何家老宅,系明代建筑,前后两个院落,背依石屏山,座北面南,大门却开设在西南角上,大门处有单檐门罩,下有青石条门框,属于高封火墙四合院。</p><p class="ql-block"> 《镇远府志》记载,蛮夷长官(即土司)何惠,奏请修建舞溪桥(今祝圣桥),得到朱元璋的批准。何惠是古代建桥第一人,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世袭土司好几代的何家大院的古建筑值得一探,何氏源出安徽庐江,所以大院秉承了徽派建筑的精华,比如在大院能看到徽派的三雕,即砖雕,石雕和木雕,手法多样,题材广泛,工艺精湛。何家大院坐北朝南,不过有一点不同于徽式建筑,就是大门却开在西南角上。不仅何家大院这样,镇远的不少古宅都是“歪门邪道”,即大门都不是正开,是斜开,是旁门左道,也许是出于民间“风水”,也许是在遵循一个古老的习俗。大院分为两层,白色马头墙上看不到窗户,连在一起,视觉效果完整。还有讲究对称,由一个中轴线向四周展开,立体感强。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偏僻之地有这样一处徽式建筑,而且保存完好,确实让我感到惊奇。</p><p class="ql-block"> 何家大院大门匾额上有格外醒目的四个大字“庐江慈荫”,表明大院原主人来自安徽庐江,主人希望福祉庇荫子孙。但何氏家族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命运,民国时期何氏大院曾一度被一个国民党军旅长江荣华占有。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辟为县中医院,现在是民宿,挂牌每间798元,作家在此静静构思创作,画家来此采风,驴友可以体验少数民族深山里豪门大户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冲子口巷我还找到了“两湖会馆”,不过那里已经成为私人宅邸,开设酒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舞阳河边还保存着一些古码头,当年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购销两旺。这是天后宫码头。</p><p class="ql-block"> 这组雕塑的名称是《厘金局》,是明清时期的“大河关”,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和税务合署办公的地方,凡过往船只都要在此地报关纳税,所得关税额居贵州前茅。可见镇远既是贵州贸易重镇,也是长江支流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p><p class="ql-block"> 到各地旅行不忘参观当地三大文化标志场所:博物馆、学校和邮局。不远处的“镇远博物馆”造型具有民族风格,临街大门为石牌坊,高墙石狮护宅门。内部布局为两进天井的四合完,分前殿、后殿及两侧厢房。馆内实物陈列不多,主要以老照片为主,主题是“历史文化名城”,我浏览一下,觉得对古镇的历史沿革和人文地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p><p class="ql-block"> 1980年版的一角人民币上面左边人物王德安,是1956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王德安有六个孩子,小女儿王建英在贵州对外体育交流中心工作。王建英女儿上一年级时,老师教小朋友们认人民币。她看着一角钱上左边头像,小丫头惊讶地大声嚷嚷:“呀,这是我外公噢。” 但同学们都不当一回事。小丫头很委屈,回家便向妈妈抱怨。原来王建英兄妹从小就受到严厉父教,知道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不要炫耀。王建英的记忆中父亲很严肃,从小到大她都没有跟父亲开过一句玩笑。全家人只有在吃饭和看新闻联播时能见到爸爸,晚7点半后父亲就钻进书房,不是工作就是练字。</p><p class="ql-block"> 吉林《新文化报》记者去采访得知王德安于2006年76岁时去世,他老伴马丽通向记者介绍,王德安并不清楚他的头像怎么会被印在人民币上的。推测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他穿着苗族服装带领芦笙队表演时摄影师给他拍的,至于右边的那个人他也不认识。记者提出找一张王德安生前的照片,老人遗憾地说家里竟找不出一张丈夫生前的照片了。</p><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上世纪80年代胡锦涛任贵州省委书记时候来镇远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镇远人历来崇尚儒教文化,尊师重教,人文荟萃。历代镇远有18人中进士,146人中举人。比如,谭钧培(1828—1894),进士,历官江西监察史、漕运总督、江苏巡抚、云贵总督。任上整肃弊端,严处贪官,疏导淮河,政绩卓著。</p><p class="ql-block"> 又比如,周达文(1902--1937年),1925年受党中央委派,率150多名青年由上海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斯大林到中山大学讲话,他任翻译。1937年苏联大规模“肃反”,王明伙同康生诬告他为“托派”而遭迫害,年仅35岁。</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聂远,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先后出演《天下粮仓》、《汗血宝马》、《雪山飞狐》、《西游记》(演唐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关云长》等。</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还有一处人文景观鲜为人知,即保存着抗战遗迹“和平村”。原是晚清时期镇远总兵署的衙门,民国初年改为贵州省第二监狱,抗日战争中成为国民政府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作收容和管教日本战俘之用。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称其为“和平村”,故此名沿用至今。和平村方形围墙,宽度和进深近百米,有礼堂、医务室、监禁室、库房、厨房及监视塔等建筑10多栋,还有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哑子室,面积比足球场小一点。</p><p class="ql-block"> 第二俘虏收容所在镇远期间(1938—1944),先后关押日军俘虏600多人。为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在中共提出的“优待俘虏”政策影响下,收容所的管理人员以耐心的态度善待日俘,改善日俘的生活,如安排文娱活动,使战俘逐步从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中醒悟过来。</p><p class="ql-block"> 1941年在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副主任周恩来和军政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等人的推动下,由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组织收容所中觉悟了的日军俘虏成立“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和平村训练班”,到前线开展反战宣传,瓦解日军士气,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风水为天地之文章”,在地球上大多数地区还处在蛮荒时代,一支古老的仡佬人便在石屏山下的峡谷中濒水而居。5,000年前,蚩尤部落战败迁徙,一支苗人自河南舞阳辗转逆沅江上溯,进入湘黔边境的崇山峻岭,与土著融合,并在这一带建立部落酋长国——罗施国,石屏山下的原始村落,便是这个酋长国的都城,史称“苗疆古城”。这条生命之河就叫舞阳河,这个古城就是镇远城。</p><p class="ql-block"> 回肠荡气的舞阳河源自西部大山,自西向东穿流镇远,绕了一个巨大的“S”形太极图,将镇远古镇一分为二,形成“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的太极图城市风水,自明至清,南岸“鱼眼”称卫城,北岸“鱼眼”称府城,如此阴阳合一的八卦太极城形态,堪称得天之独厚。</p><p class="ql-block"> 一河碧水泛着柔波向人们微笑,两岸吊脚楼、马头墙上的红灯笼与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湿漉漉的石板街两边,百年会馆旧址,古码头,幽深的古巷子和一座座石板桥,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雨雾朦胧的镇远古镇了。镇远二日游,荡漾淅沥中,真正体验一番“天无三日晴”的贵州镇远,她含情脉脉地守候在黔东南这块风水宝地上,仿若待字闺中的清纯苗家少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七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她曾经世界大学排名前50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南京大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到一地一般要去看看那里的学校,到千年文化都城南京旅游,自然会来到闻名遐迩的百年老校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古都金陵,其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而后经历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堂、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深处,曾经有一所大学叫国立中央大学,1948年她在全世界大学排名进入了前50名!亚洲排名第一!比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更强。今天,大陆尚无一所大学进了世界前50名。非常可惜的是,1950年代,教育部把这所世界级的著名大学化整为零了。原来南京是民国首都,如果拥有全国排名第一的大学,那北京怎么办?另外,“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比,都差了一截呢!</p><p class="ql-block"> 1945年国立中央大学有教授325人,副教授57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分别为155人和7人;国立中央研究院分别为55人和32人。从教授人数对比上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此前我倆曾到昆明,去寻访那片圣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p><p class="ql-block"> 1950年代初世界级一流大学南京大学被葬送,在院系大调整中被肢解得“四分五裂”、“惨不忍睹”,状况如下:南京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水利系组建河海大学;航空工程系建为南京航空学院;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农学院为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组成南京林业大学;医学院为第五军医大学;经济系调至复旦大学;商学院成为上海财经学院;法律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并入复旦大学德文组、复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地理系成为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系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呜呼哀哉!以致后来半个多世纪中国一直出不来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学。</p><p class="ql-block"> 正校门是20世纪1950年代流行的传统建筑,突出的特征是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毛体书法的校名“南京大学”,加上门柱上同样是毛体草书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p><p class="ql-block"> 总算校内还保存一些老建筑、老雕塑。小礼堂建于1923年,是原金陵大学的小礼拜堂,由著名建筑师齐兆昌,美国费洛斯与汉密尔顿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的。现在是校史陈列馆。小礼堂门前的牌坊上挂铜钟一座,当时每日上下课的钟声由此敲出。再向南则是一道仿建的校门墙,北面是“金陵大学堂”,南面是“两江师范学堂”,这两座学校是南京大学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小礼堂东南角树立1950年代任南京大学校长的郭影秋塑像。校史馆收藏有江泽民在中央大学读书期间使用过的借书证等。</p><p class="ql-block"> 大礼堂原为礼拜堂,由美国芝加哥帕金斯建筑事务所设计,中国人营造,1918年竣工。建筑造型仿照中国古代的庙宇,砖木结构。外墙面覆盖爬山虎,里面是用明代城墙砖砌筑,即外墙墙砖与中华门城墙砖相同,城砖上仍留有铭文印记。以香港企业家田家炳命名的田家炳楼是艺术学院的所在地,周围的绿篱中安放着众多名人塑像,我大概能看出的有徐悲鸿、老子、苏东坡、郑和等,其中老子的塑像体内用篆字铭刻着《道德经》第一段,很有创意。</p><p class="ql-block"> 最震撼的是一座题名为“孺子牛”塑像,作者是熊秉明。他是南京人,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数学家熊庆来之子。塑像石板上刻着杨振宁的评论:“秉明塑造出20世纪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识。” 还有作者自己的一段话:“仁者看见它鞠躬尽瘁的奉献,勇者看见它倔强不屈的奋起,智者看见它低下前蹄让牧童骑上,迈向待耕的大地,称它为‘孺子牛’。它是中华民族的牛,它是忍辱负重的牛,它是任重道远的牛”。</p><p class="ql-block"> 教学楼门前广场西侧的林中平台上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鼎,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江苏省人民政府所赠。鼎下有一方铜牌,有一段文字很给力:“百年沧桑,名与时迁,呈现代教育之辉煌,开江苏人文之伟观。负民族振兴之重任,育国家建设之栋梁。校风馥郁,学统端庄,千龄弗替,万代永昌。值此百年校庆,特铸斯鼎,世世相传”。</p><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学北大楼建于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设计,砖木结构,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设计,同时又糅合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式钟楼的变体;楼体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这些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墙砖以及盘绕其上的爬山虎,让整幢建筑显得格外宁静、古朴和厚重。历经百年风雨的北大楼如今是南大人心中的圣地。在翠树掩映的校园中,高高矗立的塔楼犹如无声地言说“诚朴、雄伟、厉学、敦行”的校训。</p><p class="ql-block"> 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前后,学校汇集了一大批全国一流的大师学者。中国文学方面有黄侃、胡小石、陈中凡;西洋文学有梅光迪、吴宓;数学系有熊庆来、何鲁;化学系有张子高、孙洪芬;生物系有秉志、胡光炜;物理学有胡刚复;历史学有柳诒徵;哲学有汤用彤;教育心理学有陈鹤琴;艺术系有徐悲鸿、陈之佛;地理地质系有竺可桢。另外陶行知、杨杏佛、梁启超、泰戈尔、杜威、罗素等人都曾应邀到校讲学。</p><p class="ql-block"> 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来东南大学演讲,轰动南京城。当时由著名诗人徐志摩当翻译。前来东大体育馆内听讲的听众济济一堂,气氛热烈。泰戈尔说:“近世文明,专尚物质,并不为贵。亚洲民族,中印两国,自有最可贵之固有文明,发扬而光大之,实中印两国之大幸,亦全世界之福。”</p><p class="ql-block"> 国民政府蒋委员长任校长也有许多故事。国立中央大学30年代一直由教育家、蔡元培学生罗家伦担任校长,1941年罗辞任,受命去云南为远征军做工作。蒋介石任命北大教务长顾孟余为校长。顾与教育部长的陈立夫龃龉挂印而去。陈想自己兼任,学生闹翻了,批评陈一介党棍来当校长简直是污辱中大。</p><p class="ql-block"> 陈立夫向蒋介石求救,蒋提出亲自兼任校长,陈在回忆录中写道:“蒋这个想法我也觉得有点不靠谱”。蒋有兼职癖,他是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三军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还兼着行政院长、国民议长,甚至三民主义青年团长,这回他又对大学校长感兴趣了。他兼职生涯的最高纪录是27个职务。</p><p class="ql-block"> 世界现代历史上以最高军事统帅出任大学校长的,也仅蒋介石和艾森豪威尔两位。二战时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但艾氏是在解除军职后才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而蒋氏是在任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级上将期间出任校长,这是蒋氏的“独创”,但这个校长却并不好当。</p><p class="ql-block"> 蒋委员长穿着军装来到中央大学,在这所3,500人的大学里,蒋一路上发现没碰到什么人,一问才知大家怕碰到他行军礼,故意躲避,于是以后就换成便装。蒋校长只读过保定及日本的军校,没有在大学里做过研究,很有自知之明,基本不过问教学上的事,学校里最大的变化是门口站岗的保安换成了持枪的宪兵。他最喜欢巡视的是食堂和学生宿舍,天热几个学生在冲凉,看到蒋校长来了,抱着盆愣在那里,忘了行礼,蒋校长干笑两声说,“你们的体质还是很不错的嘛。”</p><p class="ql-block"> 因为抗战,即使中央大学伙食也急剧下降。学生们贴出大字报,抱怨吃的主食米饭因掺有沙子、稗子、稻谷、老鼠屎而号称是“八宝饭”,难以下咽。教育长和训导长向蒋校长反映情况时,却说学生们是以伙食为借口“倒孔(祥熙)”。当时孔家二小姐从香港撤退时霸占飞机舱位装洋狗被揭发,西南联大和中大同时酝酿学潮,中大已经有人贴出“拥护蒋主席,反对蒋校长”的大字报。</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学饭堂只有竹桌,没有凳子,所有人只能站着吃饭。蒋校长径自走到大饭桶前,盛了一碗“八宝饭”,取了一份菜,作立正姿势开始就餐。吃了一口被硌了下,但还是咽了下去,然后,又到大饭桶前盛了第二碗,他一面吃一面问学生:“你们每天都吃这样的饭菜吗?” 同桌的学生回答:“一年四季都是这样。” 蒋对随行官员说:“米质太差,菜里的肉太少,要设法改进。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不能亏了他们。” 三扒两扒又吃完了,还把下饭的青菜、萝卜吃了一大半。接着又到饭桶去盛了第三碗,把份菜全倒进饭碗里,全都吃光了。时年57岁的国家元首居然比学生还能吃,而且吃的是“八宝饭”,确实把人都给镇住了,学潮也平息了,学生的伙食也提高了。</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的教授都很牛气,一般只有拿到留洋学位的人才能胜任,后来在教育部长陈立夫的努力下,本国大学毕业任教多年有成绩、有著作的学者也能晋升教授,因此教授大都有名士气派,对党员、政客是看不上的。蒋校长曾拜中央大学哲学教授方东美为师,学习《易经》、王阳明哲学。两人见面,蒋执学生礼,方还蒋元首礼,二礼并行。蒋一次开会,把礼堂座椅全搬空了,又让人站着,方东美见状大怒,说:“既是校长,岂可以不敬师?我这个所长不干了。” 之后任蒋如何安抚,方坚辞去中大哲学所所长一职。</p><p class="ql-block"> 面对大学里的闹腾,教授的清高,蒋委员长作为一国领袖也只能是“戒急用忍”,还得想办法讨好教授,请有名望的大学教授吃年夜饭,就是他采取的拉近跟教授们关系的方法。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台湾,每年教师节或年初,蒋氏都会宴请各大专院校资深教授聚餐,这才有了被请教授的纠结与扭捏,想要里子,又放不下面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国知识分子与领袖及政治的关系,知识分子普遍还是具有独立人格,起码是在努力维持或追求这种独立人格。</p><p class="ql-block"> 蒋主席当校长,很多师生本来就不服气,觉得以蒋的经历、学历当个党校校长、军校校长绰绰有余,但是当大学校长,不够格。大学校长需要做得了学术,献身于研究,不问党派保持独立,这些蒋校长显然做不到,许多教授扬言要辞职。1944年8月蒋辞去校长职务,由教育部政务次长、无锡人顾毓琇继任。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毕业证上赫然签有“蒋中正”印章。这是我在校史馆里看见的、有“蒋中正”签署的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21世纪写1940年代蒋校长的故事:蒋介石兼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请中文系三位教授吃饭,确有其事,人物原型分别是胡小石、陈中凡和汪辟疆,在戏文中名字是夏小山、时任道、卞从周。与领袖吃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三人心里却有不同的盘算,放不下知识分子的清高,在“蒋公面子”与“文人面子”之间各执己见。三人中,一人痛恨蒋之独裁,却又因战乱之时珍贵藏书难保,需要蒋的帮助;另一人潜心学问不谈国事,却好美食,听闻席上会有难得的好菜便难抑激动;还有一人支持政府愿赴宴,却又放不下架子,要拉另外两人下水。吵了一下午,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令三位教授纠结、扭捏。</p><p class="ql-block"> 20多年后的红卫兵运动中,三位教授必须交代是否接受蒋宴请,三个人再次见面谈论当年到底去没去赴宴,诚惶诚恐地回忆往事,真相难觅,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是《蒋公的面子》剧照。</p><p class="ql-block"> 2012年这个段子被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的21岁本科大三女生改编成一部话剧《蒋公的面子》。这原本只是一篇戏剧专业的课堂习作,学生温方伊之前甚至不曾写过一部完整的长剧。稿子写成后,受到南京大学吕效平教授的激赏,决定亲自执导把它搬上舞台,经过五轮修改,终于在南京大学校庆时与众人见面,轰动校园。2013年这部戏在北京大学上演,一票难求。</p><p class="ql-block"> 最后,讲一个中央大学教授的故事作为结尾吧。黄侃(1886-1935),湖北蕲春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中央大学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课后天晴,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又再三道歉。</p><p class="ql-block"> 黄先生对于为学之道极为谨严,他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我;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八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何“半坡遗址“写成”半坡遗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半坡遗址博物馆掠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1年暑假到湖北旅行结束后,学生开车把我俩从十堰送到西安,第二天就来到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参观。走到正门口,止步抬头看博物馆正门上方的四个大字“半坡遗趾”,脑海里立刻产生一个大大疑问:为何“半坡遗址“写成”半坡遗趾“?难道写错了,还是另有含义?这个疑问直到我们走出遗址博物馆,才找到它的真正答案。</p><p class="ql-block"> 走进半坡遗址博物馆,挂在墙上的一块铭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这样两句话:“民不知其父,只知其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形象地描述了6,500年前一个原始村落的生活情景:男人们在河中捕鱼、在林中打猎,女人们在家中制作陶器、纺织、饲养牛羊,男男女女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其乐无穷。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和母系社会的重要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走进大厅,正面的墙壁上醒目的雕塑大字: 这里保持着一座6,500多年前的村落遗址。</p><p class="ql-block"> 半坡坐落在陕西浐河岸上,在新石器时代气温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远古先民聚落在这里。现在这地方称白鹿原,就是陈忠实小说《白鹿原》故事发生的地方,这篇小说获得“茅盾奖”,并拍成故事片。望眼一片郁郁葱葱,西面的浐河水浩浩荡荡。</p><p class="ql-block"> 半坡聚落占地约50,000平方米,由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三部分构成。一条大围沟围护着居住区。在居住区内发掘了数十座中小型房屋,其中有一座大型房屋,似为氏族成员的公共活动场所。一些储藏粮食物品的窖穴,散布在房屋的四周。围沟以外,东面是制陶区,北面是墓葬区。6,500年前,半坡人已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捕鱼、狩猎,他们采集、种植,他们制造石质和骨质的工具,并以泥土、树木、藤草为材料,营建了这个井然有序的古代农业国。</p><p class="ql-block"> 遗址是由多层建筑遗迹累积起来的,其房屋建筑早期为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另一半则露出地面并叉架木椽,盖以茅草。其实,这种房子看出是从模仿鸟兽们的巢穴发展而来的。大概也正是因为这种房屋不仅简便易建,而且又冬暖夏凉,坚实耐久,以致使得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模式是在地面打墙,再用立柱支撑屋顶,这种有立柱支撑的直立墙体并有倾斜屋面的建筑,跟我们现在的房屋非常相似,这表明远在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我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模式固定下来了。上世纪末,央视组织完成了《走进非洲》大型系列电视片,从那里可以看到非洲的不少土著至今都居住在用几根木棍斜搭起来的棚子里,说明立柱的发明和使用当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半坡,它早已被普遍应用了。我想在半坡建筑中最了不起的发明之一就是立柱结构。</p><p class="ql-block"> 1953年西安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发现彩陶,中央考古训练班——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前身,又在浐河东岸半坡村附近发现一处类似遗址的遗迹。于是,1954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半坡遗址先后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了40多座房屋遗迹,发现石斧、石铲、石磨盘等700多件,发现存有粟粒并储藏东西的窑穴及大量墓葬。</p><p class="ql-block"> 6,500多年前,在母系氏族制度下,实行较严格的族外婚,排除母系血亲及近亲的婚配。男女日间的劳作生活都在各自的氏族中,晚上男方到配偶所在的氏族去过夜。这种婚姻关系不稳定,一般保持数月或数年。子女跟随母亲,由母方氏族教养成人。在社会发展的这个阶段,由于配偶之间和子女与父亲之间不存在经济关系,所以不需要确认父子、父女的关系。这就是古史传说中所谓“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我上中学历史课时就知道“人面鱼纹盆”是几千年前古人的物件,想不到几十年后真的看到这件珍贵文物。这是半坡博物馆镇馆之宝,生动体现半坡人丰富的想象力。这件彩陶盆与众不同,内壁用黑彩描绘出由人面和鱼纹混合组成的图案。圆形的人头上有细长的眉毛,眼睛成一条直线,鼻子是倒丁字型,嘴型是漏斗状,头顶还有一个高耸的三角形发髻。令人甚感奇特之处的是,在嘴的两边有鱼形的纹饰,两耳旁边也各有一条三角形的鱼。</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绘制这样一个复杂而又奇幻的“人面鱼纹”图案呢?几十年来专家们为此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聚居,生存与渔猎密不可分,他们崇拜鱼,就把鱼作为图腾。人鱼组合画在一起,代表人与鱼密不可分。但这一说法也被一些人否定了,他们认为既然那时候的人们把鱼当保护神和祖先一样崇拜,那为何还要杀“祖先”呢?这显然与半坡遗址里出土的大量渔具相矛盾。</p><p class="ql-block"> 天文学家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发现当时的半坡气候比今天的半坡遗址更为暖和湿润,造成了鱼类繁盛,是半坡人的主要食物。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万物充满了神秘感,原始巫术盛行,有人推测人面鱼纹饰是带着鱼形帽子的巫师,鱼纹可能有一定的宗教祭祀作用。</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说此图象征着生殖崇拜,这种说法的理论依据是弗洛伊德的原欲理论,把贝壳、鱼纹都视为生殖器的象征,但是这种说法对鱼纹之间的差异性、彩饰和色彩都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提出此图案象征着天文历法的观点,学者们认为纹网既与田猎、渔猎用的网有关,也象征着星宿与雨季的关系。原始农业生产又必然受到季节规律的制约,人们长期以动植物的变化作为参照,来掌握季节的变化,也就是物候历法。除了这些说法以外,也有人说是权力象征,有人说是摸鱼图、馨儿出生图等,总之,没有一个统一的令人信服的结论,也就成了考古学术界的一大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在半坡博物馆门前有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塑造的是6,000年前一位少女在浐河之滨汲水。她用什么汲水呢?就是是尖底瓶。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中,为史前古人的脑洞感到惊奇的就是这种小口、鼓腹、尖底的器物,考古学家将之命名为“尖底瓶”。</p><p class="ql-block"> 有专家把它当做汲水器认识的:用绳拴在环耳上放进水里汲水时,尖底先接触水面,由于受浮力作用沿水平轴翻转,使水灌入瓶内,而当瓶水渐满后,由于重量加大,使瓶又在水中重新恢复垂直状态,提出水面后瓶内水不会洒出。但后来被很多实验考古所颠覆。小口尖底瓶是半坡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器物,在半坡遗址的发掘中有较多的发现。这种尖底瓶的用途是什么?古人为什么要将它们制造成尖形?这种瓶形的陶器装满水后又该如何放置?至今都还是未解之谜。</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圆形房屋的遗存,墙壁底部保留较好。屋内有门坎、门道,门道两边有隔墙,中部有长方形灶坑。灶坑以北的两个柱洞发现其内部还有明显的柱木纹理。保存最为完好的的一处方形房屋基址。房基是一个深0.7米的土坑,坑壁就作为墙壁,在坑的边缘架起屋顶。斜坡状的门道两边有柱洞,据此推断门道上建有门棚。</p><p class="ql-block">大围沟是当时大型聚落普遍采用的围护设施,是护卫村落不受外来部落侵犯,防止野兽突然袭击的防御工事。半坡聚落的这条大围沟口部宽6至8米,底部宽1至3米,深5至6米。沟口沿靠近居住区的内边,曾比外边高出1米。经钻探得知围沟的周长大约500米。据粗略估计,它的修建需要挖掘近100,000平方米土方。</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储存谷物的窖穴,一个袋状窖穴,穴壁用细腻的黄土涂抹过,穴底有一圈小浅槽,小槽的用途不明,窖穴的底部直径为1.68米,发掘时窖内堆积有谷子的朽壳,厚0.18米。</p><p class="ql-block"> 挖掘时发现“割体葬仪”,在半坡人的墓葬中,发现了一些死者被断指或被断肢,而且用断指为本人或他人随葬的现象,称为“割体葬仪”,它的含义无法确知。这种葬俗也存在于其他地区,如在美洲印第安人克洛部落中,曾把断指视为对友人的报答,或是作为祭祀中的奉献。在墓葬区发现了两座合葬墓,分别是四位青年女性的合葬墓和二位成年男性的合葬墓。但是没有发现成年人的异性合葬现象,说明当时尚不存在现实意义上的夫妻关系。</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3至4岁的女童被葬在这座土坑墓中,女童入葬时佩玉石耳坠,腰部围饰石珠串,骨架的股骨上部呈现淡红色,可能曾撒有颜料。随葬6件陶器,其中一个陶钵盛满谷子。这是半坡遗址中唯一发现了木板葬具的墓葬。这座特殊的女童墓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吗?</p><p class="ql-block"> 半坡人用兽骨、石头及陶片做成工具以进行农业生产。其中的石器多经打磨而成,或者在打制基础上将刃部稍微打磨,仍然有一些打制的石器。由打制石器发展到磨制石器是人类整体的进步,显示了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仅仅是生产工具,半坡遗址中就有600余件,且种类多样,比如锄头、铲子、斧头。先民过的“刀耕火种”的生活,就是以这些工具作为辅助的。</p><p class="ql-block"> 渔猎也是先民们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的生活方式,从遗址中发现许多的渔猎工具和残留的大量兽骨就可以推测出来。打猎使用的工具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弓箭,有不同的样式,仅箭头就有柳叶式、三棱形、扁平三角形等。弓箭的使用,也让远古人的捕猎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从而帮助他们更加安全、快速地捕到猎物。</p><p class="ql-block"> 考古学家的努力使人们看到了半坡先民的生活状态。从村落的整个规划来看,先民的生活组织性很强。同时,人们过着一种均富的生活,不存在什么贫富的差别,这从出土的墓冢的随葬品可以推得。总之,人们有着平等的关系,过着安详的集体生活。</p><p class="ql-block"> 半坡人与现代中国人比较:都属于蒙古人种。半坡人的脑容量1,350-1,450毫升,现代人1,500毫升。半坡人男性身高170厘米,现代人平均170厘米,大致相同。半坡人平均年龄30-40岁,现代人70多岁。半坡人主要食物是野生动植物,现代人则是经过驯化的。&nbsp;</p><p class="ql-block"> 关于半坡遗址,仍然存在很多的疑惑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发掘。从遗址来看,半坡人似乎突然间远离了这个生活的村落,甚至连日常所需的粮食和工具都没顾上,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离开的呢?是外族入侵杀戮爆发,还是洪水突袭?是地震,还是宗教恐怖的蔓延,又或是瘟疫的降临?这些都有可能,但却都没有证据,历史必须要有考古作为证据。</p><p class="ql-block"> “华夏第一都”到底在哪里呢?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忙碌和生活。原始社会的尧和舜是禅让方式换代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禹的儿子启第一次废除了禅让制,继承父亲的王位,从此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得以建立。但是,关于夏代的记载流传下来的极少,因为没有考古有力佐证,所以夏朝是否存在呢?考古能够证明最早的朝代就是商朝,靠的是殷墟的发现。像找到殷墟一样,要找到夏代的遗址,是摆在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p><p class="ql-block"> 有专家认为,山西运城的夏县就是曾经夏代的都城。夏县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据说正是因为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这里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更有传说称,夏县还是嫘祖养蚕、大禹建都之地,又有“禹都”之称。但是,考古学家并没有在这里找到有力的证据。</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认为,河南许昌西部的禹州是夏代当时的都城。同样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禹州也流传着美丽的传说。传说治水的大禹在这里被赐封“夏伯”,之后启继位后建立夏朝,并曾经在钧台宴请诸侯。禹州真的是夏代的都城吗?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的考古队于1959年夏投入到寻找夏朝都城的考察活动中。考古队员们从豫西起,一直找到了河南偃师的二里头,并在二里头开始了发掘活动。这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学界对夏文化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探索的标志性事件。</p><p class="ql-block"> 至今为止,虽然我们发现了许多历史遗址,比如西安的半坡遗址,是早于夏朝的新石器晚期遗址,光是仰韶文化类型的遗址都发现了5000多处,但夏朝的遗存还是在雾中,虽然很近,却总是看不清。</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出遗址博物馆,可以来回答博客开始的哪个疑问:为何“半坡遗址“写成”半坡遗趾“?</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四个字是1957年历史学家郭沫若题的。查《在线新华字典》,对”趾“的解释有四个:脚、脚指头、踪迹和古同“址”,原来是个通假字,也有遗迹、足迹的意思,或许郭沫若在题字的时候认为这个”趾“更为贴切。这座博物馆里有着许多至今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无法解释的谜团。专家们把它叫”遗趾“而不是“遗址”,这是期望子孙后代能通过自己的双脚,用更高的智慧来解释这一个个谜团,使我们华夏先民的历史能够一点一点地真正清晰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九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长白山天池VS天山天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谓天池?高山或高原上的湖泊之神话美名也。倘若高山是个玉树临风的人,那么天池就是人身上那块晶莹的玉璧。其实单纯说高山湖泊的话,我国有很多,但如果提到天池,最闻名遐迩的毫无疑问就是长白山天池和天山天池,堪称天池中的双璧。本人有幸双饱眼福,现分别记录之,让美丽的记忆留存。</p><p class="ql-block"> 我倆喜欢自由行,2015年从上海出发,往北京、唐山、北戴河、大连、长春到吉林,然后参加当地吉林国旅旅行团队2日游,每人288元。然后再到哈尔滨,飞漠河,直至北极村。我们为了节省体力,游览长白山采用跟团游,也是本次游程中唯一一次跟团游,感觉不爽。</p><p class="ql-block"> 经过4个小时行驶到达长白山下的二道白河镇用午餐。二道白河镇隶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地处长白山北坡脚下,距长白山34公里,森林资源丰富,距双目峰中朝边境65公里,6万人,素有“长白山下第一镇”和“美人松故乡”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跟团游最大的不爽就是强迫消费,团费每人288元,强迫消费每人350元,跟导游好说歹说,我倆也怕惹事,交了500元,导游还一脸不高兴,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指标。</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午餐是每桌10人团队菜,我发现无论是长白山还是雁荡山,无论是喀纳斯湖还是千岛湖,团队菜几乎千篇一律:西红柿炒蛋、白菜豆腐、土豆丝、红烧鱼块……是“标配”。</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来到“峡谷浮石林”。在公元1199年长白山发生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喷发形成碎屑流将峡谷填满,由于峡谷距火山口的距离是19公里,随着火山喷出的碎屑流的不断流动,到这条峡谷的时候,温度逐渐由1000℃降到600—700℃,碎屑流的凝固性大大下降,经过800多年的雨水冲刷,将大部分火山碎屑物冲走,留下坚硬的碎屑物就形成了峡谷浮石林奇特的浮石景观。</p><p class="ql-block"> 这是蛇柱峰,蛇神柱为满族人的图腾柱,满族信奉萨满教,他们相信在洪水泛滥期间,蛇从泥洼中钻出来,与力大无比的猛犸象各施神术,用弯弯曲曲的身躯凿沟开壑,洪水顺流而下,万物得以复苏。蛇还因机敏,无孔不入,本领高强,毒性强,而受到人们的敬畏和尊崇,被尊为蛇神。</p><p class="ql-block"> 长白山被满族视为发源地、圣山。顺治是满族人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后厌倦宫廷的生活而出家。他曾作歌一首:“天下丛林饮是山,衣钵处处任君餐,黄金白银非金贵,唯有袈裟披最难。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西归去,管他千秋与万秋。”以示后人应以谈泊名利,修身养性。</p><p class="ql-block"> 长白山地下泉水非常丰富,浮石林泉眼就有6个,起了非常好听的名字,如色音姑出(好朋友)、阿玛(父亲)、格格(女儿)、阿珲(兄)、玛法(祖父)、额默(母亲)。这是母亲泉,六个泉眼中最大的,泉眼都是相互贯通的,每当水量减少是,母亲泉眼水量也保持不变,它就象母亲一样守护着他的家人,为他们提供默默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晚上导游继续强迫游客看绝大多数游客并不喜欢看的人造景观,搞到很晚才来到小客栈,第二天才呈现主题。在导游的催促下,早早来到长白山售票广场,已经人头攒动了。</p><p class="ql-block"> 远古时期长白山是一座火山,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火山口处形成盆状,积水成湖,便成了天池。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境内,9座在中国境内。不过以面积划分,朝鲜占52%,中国占48%,据说这种划分含有50年代的政治因素。这是在长白山自然博物馆里的模型,中间绿色光线把天池一分为二。</p><p class="ql-block">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有三个原因:第一,长白山终年积雪;第二,长白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发后的火山灰成灰白或淡黄色,当冰雪消融之后,远观群峰,仍为白色;第三,在远处观望长白山,又是白云缭绕,直插云霄,故称为“长白山”。&nbsp;</p><p class="ql-block"> 从长白山下到山顶看天池,必须乘坐景区统一的三菱电动越野车上升到2,600米高度,观看湖水平面海拔2,000米的天池,电动车不少,少许排队,行驶大约半小时,这是为了保护环境。</p><p class="ql-block"> 长白山的气候变化多端,经常是多云、多雾、多雨、多雪、多冰雹,有时一日之内,甚至是一小时之内天气就有可能发生几次变化。刚刚还骄阳四射,烈日炎炎,突然间狂风大作,黑云滚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峰、湖面顷刻间淹没在风雨之中。一会儿又风和日丽,山野如洗,空气非常地清新,景色格外迷人。据说有人来了三次皆无收获,所以我倆第一次来就看到天池也算幸运。</p><p class="ql-block"> 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和朝鲜族的集居地,在清代,把长白山尊为列祖龙兴的圣地,顺治、康熙年间就已经修建了柳条边保护长白山, 1682年,康熙东巡到吉林松花江边,遥拜长白山,雍正时期,在吉林市小白山建“长白山望祭殿”,神案上立有“长白山神位”,1754年乾隆皇帝东巡,亲自祭祀长白山,并下令封禁长白山,保护发祥圣山,实行四禁制:禁渔、禁猎、禁伐和禁垦荒。这无疑在客观上延缓了对长白山的开发,所以才保持了长白山的原始自然,使生态免遭破坏。</p><p class="ql-block"> 观看天池后乘坐电动车下山,步行2公里去看温泉。温泉群的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经科学工作者测定,水温在60—82度之间,属高热温泉。这里不论冬夏,总是热气蒸腾,雾气缭绕,特别是严寒的冬季,在皑皑白雪的衬托下,温泉更是云遮雾绕,犹如神秘的仙境。温泉附近常年沉淀下来的矿物质,有红,褐,黄,青,绿等颜色,好似美丽的调色盘。一种淡淡的硫磺味在空气中漂浮,还有珍珠似的气泡冒出水面,吐出开锅似的声音。游聚龙泉,最好能品尝一下温泉煮的鸡蛋。温泉水煮熟的鸡蛋是从里向外熟,蛋黄凝固,蛋青处于半凝固状态,同时还有一种淡淡的硫磺味,就着盐面吃,另有风味。</p><p class="ql-block"> 写了长白山天池要写天山天池了。2004年暑假,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新疆团队游,天山天池在新疆阜康县境内的博格达峰下的半山腰,距乌鲁木齐100多公里,海拔2,000米,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有“天山明珠”盛誉。挺拔、苍翠的云杉和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p><p class="ql-block"> 天山天池古时叫做“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我国先秦时代《穆天子传》中记载:3000年前,周穆王久慕王母仙境,乘八匹骏马,来到西域,在瑶池受到西王母盛宴款待,席间二人赋诗歌唱,宾主极兴欢娱,天子离别时不忍离去,相约重游,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却不见穆王返回的身影,忧郁的西王母望着一潭碧水,哀怨叹息。不少文人墨客以此神话作题材,赋诗作文,将这一美丽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传说天池是西王母的沐浴池,西小天池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东小天池则是西王母的洗脸盆,这些美妙的神话传说,给优美的天池自然景观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站在湖岸,天池碧玉般美丽,山依着水,水靠着山,好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可以看到天池背景是雄伟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山顶终年积雪不化,这一景被称为“南山望雪”。天山上面有着厚厚的积雪,再下面,就是飞龙潭,又称东小天池,它的水碧绿碧绿的,好像一块镶嵌在林间的翡翠。向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白带子一样的瀑布,水花溅起,宛若从天而降的玉龙银链。这时,一棵系着许多许愿绳的老榆树耸立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有着美丽传说的“定海神针”。我们又到了一个小亭子前,四周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伴着小鸟清脆的歌声,正像是一首悦耳的乐曲。天池西岸,云杉延绵,浓郁遮日,茂密无比。天山天池水质清澈,呈现微微蓝绿色,湖面上有快艇飞驰,看不到像长白山天池上空有白色雾气漂浮或者覆盖湖面的现象,所以不存在游客看不到天池湖面的遗憾的这种状况。真不想离开,可是时间到了,只好乘上下山的缆车。在缆车上看到的天山、天池、森林、草原又是一个样:天山好像一位戴着帽子的绅士,神采奕奕;群山环抱的天池,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祖母绿,更显出了她的高贵与优雅;郁郁葱葱的森林,纵横交织,勾勒着天山的脊梁;草原仿佛是绿色的地毯,牛羊在绿茵茵的地毯上悠闲地散步。</p><p class="ql-block"> 游览天池后下山,发现了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有着点点繁星般的白色毡房,那是哈萨克牧民的房子,他们称之为“白宫”。哈萨克族世世代代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而这种房子由围杆、顶圈、毡子、天窗、门等部分组成,便于拆迁,有经验的人可以在1小时之内支起。导游说,到哈萨克人家里一定要注意:一是进门时要让年长者先进门,按主人的安排就座。二是主人双手奉上的东西一定要双手接过,单手特别是左手会被认为是极没礼貌的事;主人倒茶时应双手捧起碗,不能接过茶壶自己来倒。三是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来回走动,不能吐痰、打哈欠、擤鼻涕等,如有事要离席必须从人身后走。</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在上山看天池前买了一只羊,都让这位小李女导游办理,与饭店老板说好下山吃羊宴,共800元。我们尚未离开,他们就在溪水边开始宰杀,也不管污秽物污染了溪水,看到后我们很心疼,担心如此不爱惜自然资源,总有一天会得到报应。</p><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天池3个多小时后,回到山下白色毡房小饭店吃羊肉宴,毡房内的布置极具民族气氛,四周挂满新疆羊毛毯,每块毯子上织满漂亮的民族宗教花纹。毡房中间的矮桌子上放满羊肉食品,有白切羊肉、红烧羊肉、羊肉串、羊杂碎、羊骨汤,还有羊肉手抓饭,12个人围坐餐桌,吃得不亦乐乎。完了结账,说好800元变成了1,500元,因购买时没有讲明是否包括烹饪费用,一番口舌1,300元才算了结,明知吃亏也不多说了,因为我们懂得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应该注意的事项。</p><p class="ql-block"> 归纳一下长白山天池和天山天池的相同点、不同点。我觉得相同点只有一个,就是皆为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湖泊,周边有雪山山峰衬托,所以皆可成为稀罕景点,镶嵌在群峰之中的一面明镜。</p><p class="ql-block"> 两者不同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形成原因不同。长白山天池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而天山天池属于堰塞湖。何谓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而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天山天池是冰碛堰塞湖。二是形成的时间不同。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最近的三次喷发是1597、1668和1702年,就是说已经超过300年没有喷发了,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浩瀚水面即天池。天山天池是200万年前第四纪古代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三是水面面积不同。前者近10平方公里,后者4.9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三个区别点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观光感受觉得,虽然各有千秋,但前者更胜一筹。</p><p class="ql-block"> 最后引用一些描绘天池的诗句,作为本博文的结尾。</p><p class="ql-block"> 题长白山天池:峭拔岩壁云中伫,合围四幕一盆聚。碧水霞蔚锁深潭,氤氲迷雾晴空难。</p><p class="ql-block"> 丘处机(1148—1227),山东栖霞人,道号长春子,全真道掌教、政治家、文学家和养生学家。他以74岁高龄行程35,000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停止屠杀而闻名世界。他经过天山天池写下七绝:三峰并起插云寒,冰池耀日俗难观,岩深可避刀兵害,水众能滋稼穑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十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新冠大爆发初期一趟难忘的旅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江西赣州三城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应20多年前的江西石城吴同学和谢同学的邀请,我俩于2020年1月21日早晨,从上海虹桥乘坐D3145次动车前往瑞金。我们的旅行计划是21—23日游览瑞金和石城,24日农历除夕从瑞金到福建长汀古城,以及龙岩、永定、南靖,28日返回上海。</p><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正好是新冠病毒肺炎肆虐的非常时期,也是春运的特殊时期,所以让我非常难忘。记得出发时病毒已经从武汉扩散到全国许多省市,我俩一上火车就带好口罩,但见戴口罩的乘客不到三分之一。在火车上我不敢与人攀谈,怕感染,别人也是这么想的。几乎每半小时停靠一个车站,我总是下车在站台上站1、2分钟透透空气也好。经过胆战心惊的10个小时,下午5多钟终于到达瑞金。</p><p class="ql-block"> 瑞金火车站前广场的一尊火炬雕塑格外醒目,这一抹热烈的火红,燃烧在蓝天白云之下,映照着这座红色故都。我们预约的出租车谢师傅来接站,把我们送到预定的位于红都大道的瑞金国际大酒店,下车我付了车费,顺便送给司机一包中华烟,谢师傅赶紧推脱不收,说需要用车随时打手机,我们到瑞金给我第一个印象是那么美好啊。刚到酒店房间,石城吴同学、谢同学来电问安,说好第二天早上9点开车来酒店接我俩,让我好感动。</p><p class="ql-block"> 在酒店晚餐后我俩散步到历史博物馆广场,也称纪念广场,这是瑞金市中心地标建筑,是纪念1931年11月7日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撤退并进行长征而告终。广场上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背后是花岗岩镶嵌的巨型浮雕墙面,墙面上方有10个红色霓虹灯大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仿毛体。主题浮雕上,是一段段血与火的记忆,红旗漫卷,军歌嘹亮,过去和现在,在红旗下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离2020年春节还有4天,瑞金是“客家人”集聚地,他们祖先大多来自河南、山西,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广场正在搞“迎春客家彩灯展”和商品展销抽奖活动,夜市热闹非凡。我看到一个摊位卖豆制品,还以为上面盖着纱布,一问原来是一层厚厚霉菌,实乃当地特色美食“乳豆腐”,听说味道非常鲜美,但我不敢品尝,毕竟当时全国确诊新冠病毒肺炎已达好几百例了,但广场上没有人戴口罩。我还看到一位老太在吃丸子汤,真担心她是否会感染。</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是1月22日,上午石城吴同学和谢同学驾车到瑞金国际酒店接我俩,先到5公里外的叶坪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p><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7日,叶坪村张灯结彩,欢声如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谢氏宗祠举行,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国家的雏形,麻雀虽小,肝胆齐全。” 谢氏宗祠内的陈设仍按当年的样子摆放,不大的地方,被木板隔成15个房间,作为大会上成立的“九部一局”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苏维埃”是俄文“代表会议”的音译,借用而已。中华苏维埃的国徽的左边麦穗、右边稻穗,共同组成圆环,圆环的上方有个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尽管国徽图案较为简单,但其基本元素和含义都对1949年的国徽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庆日是11月7日,即苏联“十月革命”日,那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所以国歌采用《国际歌》,也是早期苏联的国歌。人口3,000万,面积40余万平方公里,中央银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是毛泽民,后来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杀害,他与夫人朱丹华的儿子毛远新的儿子现在还生活在上海。迷你“共和国”发行中华苏维埃纸币,还有宪法。诸位朋友回家翻翻老式樟木箱底,看看是否藏有那时候的货币呢?</p><p class="ql-block"> 当年仅有20多万人口的瑞金,有10多万人参加革命,5万人捐躯,其中留下姓名的烈士不到2万人。“国中之国”寿命4年,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撤退开始长征。1935年红军抵达陕北,1937年成立“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参加对日作战。</p><p class="ql-block"> 其实1934年敌“围剿”总司令兼18军长、浙江青田人陈诚,骑着快马来到叶坪时,在建筑物群之间转悠了几圈,让摄影师将这些建筑一个一个拍摄下来,尔后下令全部炸毁,所谓“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烧”。另外,陈诚还下过一道命令:“任何从这里得到的文字资料,哪怕是只字片言,也要上缴。”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陈诚的这一举措倒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一份“大礼”,现在我们在叶坪看到的“五大建筑”,就是依照“陈诚资料文库”的图片和文字重建的。看来陈诚来不及把资料带到台湾,他在岛上曾任“行政院长”。那天参观者寥若晨星,没有人戴口罩。</p><p class="ql-block"> 接着驱车8公里参观沙洲坝红井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我读小学时有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想不到70多岁真的看到,木牌子换成水泥做的,小朋友穿上红军服装拍照。</p><p class="ql-block"> 叶坪并不是文物,而“二苏大”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建筑物呈八角形,如同一顶红军帽,设计者是钱壮飞,他打入南京情报局长徐恩曾身边,获得顾顺章叛变的信息后及时让女婿告知上海周恩来,避免一场灭顶之灾。他后来到了苏区,参加长征不久失踪了,成为一段历史之谜。</p><p class="ql-block"> 在瑞金参观了2个多小时后,学生驾车来到70公里外的石城县屏山镇,在吴同学姐姐家午餐,菜肴自己种、自己养、自己烧,吃得津津有味,而且十分安全,姐姐一家人热情招待让我俩很感动,深深体验一番客家人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下午在两位石城学生的陪同下,参观屏山镇望族陈氏祠堂和赖氏祠堂。石城是客家人聚居区,他们祖先来自中原河南、山西一带,因逃避战争和人口平衡,元末明初政府组织共有8批移民往南方迁徙。</p><p class="ql-block"> 祠堂除了祭祀祖先功能,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以同姓关系为纽带,形成宗族之间的亲和凝聚力,让身处异乡宗亲记住乡愁,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成为多维的、网络的祠堂文化空间,石城人做得非常出色。比如,石城人在祠堂举办红白家宴,能够做到“请客不收礼”,这种良好习俗在全国并不多见,移风易俗,得文明风气之先也。</p><p class="ql-block"> 屏山镇陈姓和赖姓在历史上,走出了许多进士、举人、良臣、将军、博士,比如民国政务局长和蒋先生贴身秘书,与陈布雷号称“民国两支笔”的陈方,就是屏山人。</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晚餐是品尝石城草鸡和琴江鱼,在石城琴江中学任教物理课程的黄同学也来了,师生相聚,叙旧情深,后来吴同学和谢同学的家人孩子都来了,我们难得欢聚,一起照相留念。照片中左1位置的是吴同学儿子吴锦,他9岁时爸爸带他到上海踢足球,拍照时16岁,已经是上海海港俱乐部外围组织成员,踢中前锋,2021年他代表陕西队获得全运会U18组(18岁以下)冠军,2022年他18岁时与上海海港俱乐部正式签约成为正式队员,我衷心祝愿这位从偏僻乡野山村走出来的吴锦同学,再接再厉,为祖国足球事业发展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游览石城夜景。石城在武夷山下的赣江源头,赣江是长江主要支流,章水和贡水两河合流变成赣江。赣江另一小支流琴江流经石城县城琴江镇。兴隆斜拉大桥连接琴江两岸,2018年建成的150米双层琴江廊桥堪称全国县级市首屈一指,为石城刷新颜值。</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石城璀璨靓丽,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勾勒出建筑物和大桥的美丽轮廓,一派生机勃勃、安居乐业、市场繁荣的景象。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石城县于2019年刚刚脱贫,“脱贫不脱帽”,县政府尚欠债10多亿。衷心祝愿石城人砥砺前行,不断提高民众幸福指数。</p><p class="ql-block"> 石城是红色基因之城,但不乏自然和人文景观,比如大畲(读she舍)村。仰视苍穹的马头墙,古色古香的木雕门窗,遮天蔽日的庭院古木,一个一个长方形的荷莲池塘,可以想象夏天荷花盛开的场景。石条牌匾、石磨盘、跑马场、古戏台、古井,在这里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p><p class="ql-block"> 穿过荷莲池塘,气势浑宏的黄声远家“南庐屋”展现在眼前。它是一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天井式”客家人古民居,没有钢筋水泥,没有螺丝铁钉,却间间相通,廊廊相连,回环曲折,雕刻精美,经历了近三百年的风雨,99间半房间仍巍然屹立。 中间的正厅显得尤为气派宽大,可以摆100多席宴。屋前开挖一口半月形水塘,水面宽阔,水平如镜,大屋、屋后山峦、石笋倒映其中,好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院内屹立着7棵自房屋修造时便植下的柏树,古木虬枝,绿意尚浓。南庐屋的身后,通天石直插云霄,千佛石横空出世,龟寿石安然静立,石马石昂首天外,引人驻足遐思。在南庐屋就是我们几个人,不会感染,比较放心。</p><p class="ql-block"> 我俩非常时期的旅行第三天(2020年1月23日)。我俩在石城“赣江源国际酒店”自助早餐,尽管食品非常丰富,但是似乎食之无味。那天武汉开始封城,全国启动一级响应,我俩一直在思考下一步旅行如何打算?深思熟虑后决定停止旅行,腰斩游程。在学生的帮助下,手机购买了24日晚上从赣州飞上海的机票,同时在手机上“铁路12306”退掉了去福建长汀、长汀回上海的火车票,也在“携程”上退掉了长汀古城太平桥八喜馆民宿,心里顿时觉得安定许多。其实,退火车票和退民宿都是免手续费,运输部门和旅游酒店餐饮行业,皆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做贡献,众志成城,人民必胜。</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上午驱车去石城国家地质公园看丹霞地貌,那里游客也是寥寥无几。公园的通天寨景区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各景,虽然山高只有几百米,但山石险峻,峰峦璀巍,通天岩、试剑石、石笋干霄、仙人犁田、菩萨坐禅等景点,以及完全不经人工雕琢的千佛丹霞,全国罕见的岩面龟裂地貌等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我俩非常时期的旅行最后一天(2020年1月24日除夕),上午戴口罩游览全国少见的千年前宋朝古城墙。那里游人屈指可数。城墙上八镜台建于千年前北宋,台下章、贡二水汇入赣江,向北奔流。宋代古城有藏兵洞十余孔,颇似南京中华门。</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唐代的郁孤台在赣州贺兰山顶,100多米高,与宁夏贺兰山同名。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等名人留下诗词。这是辛弃疾铜像,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学生精心安排我俩坐2小时轿车,送到赣州“香江湾国际酒店”。房间整洁安静,眺望章江。已经归心似箭。</p><p class="ql-block"> 23日下午到酒店,服务员尚未戴口罩,第二天除夕,自助早餐时看到所有服务员都戴口罩了,可见疫情越发严重了,民众防控意识加强了。</p><p class="ql-block"> 古城墙下有蒋经国1937-1945年在赣州的旧居,是两小栋两层楼房,整个旧居游客仅有我俩。这位女士叫章亚若,九江人,蒋的培训班学员,师生恋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孩,产后几个月母亲章氏被蒋的下属王升(王后来到台湾任情报部门首领)毒死,差一点双胞胎也遭殃。孩子由桂林外婆抚养并到台湾,他们就是赫赫有名的章孝严和章孝慈。爷爷蒋介石给一队双胞胎孙子起名,但是不认,不过从不为难,还借公接见,彼此从不说穿,接见时他们不会叫他“爷爷”。他们经过千辛万苦和自我奋斗,双双成长为社会栋梁,直到2000年才归宗姓蒋。蒋孝严是美国乔治城大学硕士,在台湾国民党副主席任上退休的。蒋孝慈是杜兰大学法学博士,台湾东吴大学校长,在北京大学讲学时病倒,不久去世。</p><p class="ql-block"> 蒋孝严2003年到赣州,写下“千丝万缕情,海枯石烂坚”条幅,2005年又写下“怀古思今望远”,书法了得。馆名“蒋经国先生旧居”也是他写的。他写的《蒋家门外的孩子》一书讲述了双胞胎的故事,非常感人。</p><p class="ql-block"> 晚上正当人们阖家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俩戴口罩出发去机场,看到预约的出租车副驾驶位上坐着一位老太,驾驶员说是他母亲,她想看看赣州飞机场,我说好啊,并向老人问好。驾驶员说,送到机场后再要回到香江湾酒店,因为他在酒店预订了年夜饭,一桌1699元,还送2间房,我祝愿他阖家幸福,新春快乐。</p><p class="ql-block"> 不到半小时就到机场,办票、安检、候机的乘客门可罗雀,关上机舱门发现乘客不到10人。</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已经晚上10点多,在小区门口全家小超市买了盒饭,权当年夜饭吧。非常时期的4天旅行结束了,但一定会给我俩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接下来我俩在家里要进行14天自我隔离,众志成城,防控战役必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十一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05年是谁奏请皇上停止科举考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看看保定直隶总督署旧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定我仅去过几次就爱上她,读中学时就知道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在此拍摄。保定名字始于元朝,取义于“保卫元朝大都安定”之意。直隶是指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明朝初建都南京,南直隶含苏皖;后迁都北京,北直隶含京津冀豫鲁。清朝取消南直隶,北直隶称直隶省,直隶总督名列全国八督之首,另外七督是:两江、两广、东三省、湖广、陕甘、四川和云贵总督。所以2008年我到保定,一定要去看看直隶总督署旧址。</p><p class="ql-block"> 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朝,1730年(清雍正)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之称。直隶总督共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民国时为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后是日伪和民国省政府所在地,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所以唯一得以保存完好的古代省级衙署。</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直隶总督署,首先看到的是衙门前一左一右的两根大旗杆拔地而起,像两柄利剑,直刺青天。可以想象,古代城内多是平房,大旗杆以20米高度傲视四野,气度不凡,象征着直隶总督的权威显赫。高20米的大旗杆最早是木质的,1920年曹锟任巡阅使时,特意从国外进口钢筋水泥,改成高30多米的水泥柱;后被红卫兵拆除;1994年大旗杆终又耸立起来。</p><p class="ql-block"> 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歇山式三间一启门建筑。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直隶总督部院”六个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挂有歌颂总督业绩的对联,黑底金字,十分威严。</p><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进入督署大门,沿甬路往北即是仪门。仪门,即礼仪之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中间的门只供高官贵族进出,其他官阶低或普通人只能走侧门。封建时代不同品级的官员相见,有着繁杂的礼仪程式,通常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总督要到仪门外相迎,宾主从仪门而入,共进大堂,品级低下的官员来拜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便门。我当然走仪门啦。</p><p class="ql-block"> 自仪门沿甬路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体建筑,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大堂外东西厢房各9间为科房,是按清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规制下的办事机构,用以接待地方公务事宜。</p><p class="ql-block"> 大堂外月台下几十余米处,有横跨甬道的木质“公生明”牌坊一座,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乃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是也。此坊又叫“戒石坊”,各级衙署均设有牌坊,大多为四柱无斗拱的简易结构。直隶总督若坐堂理事,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便可告诫自己必当公正廉明。教育各级官员廉洁奉公,是每个朝代都要做的大事情。</p><p class="ql-block"> 总督署的二堂是总督复审民刑案件,会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三堂是总督的书房和签押房。官邸及上房为督署的内宅,所以为掩人耳目,前有花墙与二堂相隔,两侧各有一门沟通东西更道,仅靠中间带顶的直廊和内宅门相连,成为入内宅的必由之路。四堂,正房面阔5间,左右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建筑小巧,院落幽雅,与大堂、二堂院相比,犹如两个天地。</p><p class="ql-block"> 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总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见此箴,以示儆戒。</p><p class="ql-block"> 二堂院是总督的办公处,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庑廊相通。托檩、廊檐、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其木结构还留有宋、元风格。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p><p class="ql-block"> 一起来看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几位直隶总督大人。</p><p class="ql-block"> 李鸿章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25年,是任期最长的一位。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扩建天津机器局制造军事武器;创办中国第一条铁路;派留学生出国等。然而,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他的声誉一落千丈,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签订辛丑条约时他已是80高龄,被迫签订后又气又恨的李鸿章回到住所后大量吐血,不久后去世,身边仅极少数亲人,十分凄凉。</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总督署门前写有“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曾国藩任上,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曾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治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他右眼失明依然尽心政务,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 袁世凯上任后,认为直隶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所以他筹集资金、仿德国制度筹练北洋新军。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后来争权夺利的重要筹码。袁世凯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袁世凯早年不爱读书,两次乡试均落第,举人也中不了,所以只能进入军队谋发展。他做了直隶总督后,却十分注意发展教育,在保定等地兴办新式学堂。办学过程中,他深感科举制对新式教育的阻碍作用。1905年由他起草并联络张之洞等人上奏折,请求停止科举。清廷批准了这一奏折,下旨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从隋炀帝杨广开始,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这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决策。</p><p class="ql-block"> 孙嘉淦是雍正年间任职,享有正直名声。他敢于直言争辩,扶正祛邪,至诚待人,始终保持忠言直谏的品质。孙嘉淦居官为八约,曰:“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收。”意思是:对国君忠诚而不自我炫耀;对同僚尊重而不自高自大;不争权夺势;不追逐功名;办事务求实事求是和善始善终;说话务求简明扼要;不结党营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保持清政廉明。这八条与当今“八条”,本质何其相似乃尔,治腐败倡廉洁,实乃一个古老的课题是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十二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月光如流水一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幽深巷子里的扬州朱自清故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p><p class="ql-block"> 我是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长大的,真想看看他的故居。旅行中参观名人故居,可充实历史知识并陶冶情操。机会来了,2017年9月我倆应邀赴江都参加吴学生女儿大婚典礼,婚礼是在晚上,白天就打的来到扬州文昌中路。打开百度地图,输入“朱自清故居”,按手机指路步行。经过建于光绪年间的百年老校东关小学,走入水乡的小巷,名字很好听,叫安乐巷。</p><p class="ql-block"> 扬州的老城小巷没有留下小汽车的路,只能走一辆人力三轮车,长长而狭窄的巷道里,有人骑着自行车和电动轻骑在巷道里穿梭,朝巷子里两边人家望去,可看到院里的老人在修剪盆景,妇人在收拾,这种日常的生活细节镜头,把我带到了朱自清的美好文章意境中,又从意境中回到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 故居三间两厢一对照,另客座两间,大门过道一间,天井一方,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民间住宅。三间两厢一对照。步入天井,左有柴屋,右有厨房,门边还有一口腌菜缸。正室三间,一明两暗,中堂挂有一副康有为题的对联:“开张天高马,奇逸人中龙”。</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原籍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因其祖父与父亲定居扬州,本人又毕业于江苏第八中学,即今扬州中学,北大毕业后又在扬州中学做教师,故自称“扬州人”。</p><p class="ql-block">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出自《楚辞》“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保持清白。其字佩弦,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以自警策。</p><p class="ql-block"> 天宁门街,城楼门边,是朱先生儿童时期住所,在这里读“三字经”、“百家姓”,受到良好的教育。弥陀巷城墙根,跟一位老先生读夜塾,做文言文,考入淮扬中学。皮市街一座小楼,藏书甚多,先生得意洋洋地钻进了古籍的海洋。琼花观东头大院,先生获品学兼优奖状,考入北京大学,著名散文《背影》就是写父子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寒假中与扬州名医之女武仲谦完婚。</p><p class="ql-block"> 朱先生毕业后回江苏八中,先生满怀激情为母校写了校歌:“浩浩乎长江之涛,蜀岗之云,佳气蔚八中。人格齐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手试豪雄,体育需兼重。人才教育今发煌,努力我八中”。看到这里的一所初中,把中考录取扬州中学(今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照片挂在墙上,重教风气浓浓。</p><p class="ql-block"> 扬州的民宅让人能想象出生活的细腻与平淡,跨入朱自清的故居,同样的感觉让人心里多了一种安祥,灵魂有了一种着落。院子里是清洁干净的,保持着完好的古代建筑风格和基本的房屋结构。这里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由政府来管理。据故居管理人员介绍,朱先生的后代没有在这里居住,在美国或者北京。朱先生的书房和卧室,桌椅床具保存完好,院落布局清秀,四方的庭院里种有一棵小树,整洁干净中透着一种悠闲与恬静。</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在扬州与武中谦完婚,夫妻感情甚笃,他写了小说《笑的历史》来证明自己婚姻的价值。妻患肺病亡后他写了《给亡妇》,1932年续弦陈竹隐。1927年夏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朱先生感到苦闷忧愁,一天晚上,他独自来到月下荷塘思考寻觅自我的人格理想,写下了传世佳作《荷塘月色》。1928年他的第一本纯散文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他在序里提出了“意在表现自己”的现代散文观念。</p><p class="ql-block"> 他长期在清华任教,1932年在旅欧时写了《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两本游记。1924年游览温州,写下了《绿》收入诗文集《踪迹》里。1925年,他接到父亲的来信,忆想起了父亲的感情,写下了散文《背影》这部感情之作。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7月7日夜,他挥笔疾书“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署名右边加了一句“时远处有炮声”后,跋山涉水到西南联大文学院任教。这是我在参观西南联大旧址时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1948年朱先生经受了颠沛流离的苦难,目睹了民不聊生、政府腐败的现实,在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时,仍然拒绝美国援助。有诗曰“执手相看太瘦生,少年意气比烟轻,教鞭画笔为糊口,能值几钱世上名”。他得知闻一多被害,义愤填膺,写诗“你是一团火,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了新中国”。他回到北平后宁愿挨饿,拒绝美援面粉,在声明中这样写到:“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特此声明。民国三十七年。” 1948年他在弥留之际留给妻子一句话仍然是:“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的文章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爽,绝少瑰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余,总是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善于利用琐碎的时间来读书。每天晨洗的时候,他都是一面刷牙洗脸,一面默诵一两首诗篇。他在题为《匆匆》的散文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太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这实际是他珍惜时间,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在读书方法上,朱自清主张通读。在《论朗读》一文中,他推崇清人姚鼐“放声疾读,久之自悟”和曾国藩“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大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的观点。读古文如此,读白话文也是;诗词需要吟诵,经典着作也需要反复熟读。对此,他说:“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朱先生读书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怕得罪人,在同事之间一向为别人考虑。他辞去清华图书馆馆长之前,特地把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掉,以免给后任带来麻烦。当时清华学生“不拿他这个图书馆馆长当回事儿”,一位学生因在图书馆找不到所要借的书,竟将电话打到朱自清家里,让他到图书馆帮着找,想不到朱自清还真答应了他。他的认真劲还体现在教学上,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是散文大家,他的名字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名篇,一直被公认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他的一些写实性很强的记叙性散文,突破了个人生活、一己抒怀的局限,把笔触角伸向社会,直面人生的创作思想。</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的第一位夫人叫武仲谦(1898—1929),杭州人,在扬州长大,其父中医,与朱先生生活了12年。武氏为家庭操劳,31岁时患肺病去世。生育儿女5个,长子朱迈先是早年中共,广西桂北专署秘书,后策反起义,1950年在镇反中以“匪特罪”判死刑,已平反。长女朱采芷是上海松江二中教师。朱先生的《给亡妇》就是一曲爱情颂歌。</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的第二位夫人叫陈竹隐(1904—1990),成都人,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为齐白石的弟子。1932年在上海杏花楼酒家举行婚宴,28岁的陈氏,一下子就成了五个孩子的妈妈。陈氏育有二子一女。 朱自清去世后,为照顾她在清华图书馆工作,每月工资60元。武氏长子朱迈先被错杀,陈氏即拿出一半工资给儿媳和两个孩子维持生计,自己用另一半来维持自己和她的三个孩子的生计。她将人生中最难扮演的角色——继母,做得非常出色,她的生命之河中流淌着一首大爱之歌。</p><p class="ql-block"> 是扬州的秀山丽水和文化土壤孕育了朱自清,是朱自清的文学成就和高风亮节,给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增光添彩。几年前扬州就掀起了一个“学朱自清文,做朱自清人,献出爱国情,铸就民族魂”的活动热潮。1978年清华大学纪念朱自清逝世30周年时,重建了荷塘月色亭和朱自清雕像,这是我在清华时拍的雕塑《荷塘月色》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重读一下朱先生的《背影》吧。 《背影》是1925年写的,叙述的是他离开南京到北大,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人。</p><p class="ql-block">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的弟弟朱国华回忆:“1928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象猛然放射出光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