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叔同影像</p> <p class="ql-block">读红偶札(廿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河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楼梦醒入莲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两首红楼诗及其红尘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p><p class="ql-block"> 1898 年的10月,李叔同带着母亲妻子一起来到上海,在当时法租界卜邻里(今金陵东路一侧)租了几间房子住下来。从此以后,他人生的大部分岁月便留在了江南。李叔同很快就融入到了上海的文艺圈内。最先接受这位北国才俊的是当地一个颇有影响的文学社团——文社。文社成立于1897年,核心成员有云间诗人许幻园,名士袁希濂、儒医蔡小香、书法家张小楼,社址即设在许幻园的寓所城南草堂。文社就是一个文学沙龙,其主旨是以文会友,成员间定期课会唱酬之外,还常以悬金征文的形式结揽各方文士。李叔同喜其雅趣,至沪不久,便以文相投,接连数次夺得征文魁首,很快就引起了文社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这年岁末,李叔同应邀第一次参加了文社会员内部的聚会,依文社惯例,聚会之时皆需赋诗为文以相酬和。诗文或即席而就,或限时以成,题目的选定由社中长者负责。当日席间诗文各出一题,文需即日完成,李叔同素来对文推仰,研习已深,这个题目对他来说正可谓轻车熟驾。即席纵墨,笔走游龙,扬眉之际,篇已立成。文思之速,已令文社才学拍案叹服,观其所论,亦甚精允。当日诸文相较,公推为首。数日后小赋呈案,李叔同再夺第一。这则轶事,一时在沪上文士间传为佳话,李叔同名字也开始流传开来。</p><p class="ql-block"> 文社的盟主许幻园,名镍江。松江(云间)人士,是当时上海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许幻园的妻子宋梦仙,名贞,才貌双绝,是有名的才女。宋梦仙不仅工诗善文,书画篆刻亦佳。18岁时嫁与许幻园为妻,两人才情相仿,意趣相投,正是良缘天合,时有“沪上双璧”之誉。许幻园家境殷实,素好交结,府上常为沪上名流才子欢会之所。李叔同初人文社,便与许幻园极为投缘,彼此相见恨晚。此后,更是时常到幻园府上文墨相与,与许氏夫妇结下深厚友谊。</p><p class="ql-block"> 文社中的三个核心成员,袁希濂、蔡小香与张小楼,才情气质都与李叔同相近,彼此之间同样是钦慕有加。随着交往渐深,情谊日浓,终于结成金兰之好,号为“天涯五友”。五友的合影留念尚存于世,宋梦仙曾题诗五首以志贺,名曰“题天涯五友图”。其中为李叔同所咏之辞最为醒目:“李也文名大如斗,等身著作脍人口;酒酣诗思涌如泉,直把杜陵呼小友”。知友相誉,从中不难看出,宋梦仙对李叔同的文才,确是钦佩欣赏之至。</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在上海的几年里,一直积极参与文社的活动,与4位过从尤甚。</p><p class="ql-block"> 金兰五友及宋梦仙之间,彼此吟诗诵文唱和相酬乃属平常,可惜这些诗词作品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惟有一些零星的小作留世。如“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和宋梦仙)“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文采风流合倾慕,闭户著书自足。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清平乐·赠许幻园)天涯五友中的蔡小香,与李叔同年纪相仿,时值青春年少生性风流而医名早著。慕名就诊者申自不恶年轻女子,望闻问切之际,常致肌肤相触,虽是医患之间,毕竟男女有别,当此情形,难免面红耳赤,别有难言滋味。李叔同一旁观之,甚觉好笑。写下四首绝句戏赠于友(选其二首):</p><p class="ql-block">云髻蓬松粉薄施,</p><p class="ql-block">看来西子捧心时。</p><p class="ql-block">自从一病恹恹后,</p><p class="ql-block">瘦了春山几道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轻减腰围比柳姿,</p><p class="ql-block">刘桢平视故迟迟。</p><p class="ql-block">佯羞半吐丁香舌,</p><p class="ql-block">一段浓芳是口脂。</p><p class="ql-block"> 温词婉语,男女情愫,似近香艳之作,实含调侃嬉戏,于中隐约可见晚唐温庭筠、韩倔等人“香奁体”之影迹"。温、韩也是李叔同喜爱的二位诗人,数十年后,已是佛门高僧的李叔同还与他有一段文字渊源,这又是后话了。</p><p class="ql-block"> 1890年春,许幻园特地在城南草堂内辟出一隅,邀请李叔同一家离开法租界内的居所,搬来与他同住。许幻园的城南草堂,位于沪城南郊金洞桥畔,在声色旋裹的华都之中,相对较为僻静。车马不喧,鸟音时闻,苔痕柳影,清幽犹在。草堂之东,黄浦江水,逶迤而过,帆樯送晚,历历可见。芳草亭堂,沪上人家,正是李叔同所喜爱的环境。城南草堂因藏有《复梦》、《补梦》《后梦》、《重梦》等八种续《红楼梦》,而得“八红楼”之雅称。李叔同来到江南,本希望能到陌生异乡来排遣心中的失望和郁闷,这里便成了他得以在浮沉乱世之中暂得栖身安心的梦中“红楼”了。草堂内留给李叔同一家使用的客厅中,悬有“醿纨阁”的匾额,后来,在客厅右边的书房,许幻园又依仿前人雅趣,特地为书“李庐”一匾相赠,这便是李叔同此间自号“醿纨阁主”“李庐主人”的来由。</p><p class="ql-block">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成为经典名曲。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p><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出世前先后也留下一些诗、词作品。其中有为题丁慕琴《黛玉葬花图》诗两首:</p><p class="ql-block">题丁慕琴绘《黛玉葬花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拾残红意自勤,</p><p class="ql-block">携锄替筑百花坟。</p><p class="ql-block">玉钩斜畔隋家冢,</p><p class="ql-block">一样千秋冷夕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飘零何事怨春归,</p><p class="ql-block">九十韶光花自飞。</p><p class="ql-block">寄语芳魂莫惆怅,</p><p class="ql-block">美人香草好相依。</p><p class="ql-block"> 表达了当时的诗人心境。丁慕琴 (1891-1972),浙江嘉善人。名悚,字慕琴,擅长中国画、漫画。 曾从师周湘学画,刻苦自修。 初从事月份牌年画,并在《申报》、《上海漫画》发表漫画,兼《上海画报》、《健 康家庭》等刊编辑,曾在上海美专、同济大学等校任教。1918年,丁慕琴出版过《丁悚百美图外集》。刘海粟在创办上海美专时,丁悚是该校第一任教务长。丁慕琴在抗战期间封笔蛰居直至1947年。建国后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72年逝世,生年81岁。有传世画集《丁悚漫画集》和《百美图集》。</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的身上,似乎能看到几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影子。他们似乎都有点“不务正业”,对求取功名之外的事物十分热衷,在感情上又十分敏感,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人生种种波折后,他们都毅然斩断世间所有羁绊,自此青灯古佛伴余生。传记影片《一轮明月》描写李叔同,有个镜头。湖之上,两只小船遥遥相向而来,一边是已经剃度出家的李叔同,另一边载着他在俗时的日籍妻子雪子,雪子含泪道:“我就要回国了。”李叔同答“好。”雪子又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说:“爱,便是慈悲。”两人静默无言,此一别,便是永远。看到这一幕,不由想到《红楼梦》高鹗续本中宝玉出家的场景:只见微微的雪影之中,一个光头赤脚、身穿大红猩猩毡的人迎面走来,对着贾政的船只俯身拜别之后,就与一僧一道飘然远去,贾政试图追寻,却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与贾宝玉,跨过现实与虚幻、时间与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互相映照的关系。但是,对于“民国版贾宝玉”李叔同来说,由于他所生活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的复杂性等原因,李叔同的人生故事呈现出另一种丰富斑斓的色彩。在《李叔同传》中,得以随着时间的线索,走近不同阶段的李叔同,看他的喜怒哀愁,读懂他悲欣交集的漫漫人生。青年时代的李叔同是个风度翩翩,才情出众的贵公子,在天津的交际圈中小有名气,人称“桐达李家三公子”。他出身巨商之家,父辈以经营钱铺、盐庄为生,积累财富丰厚,往来结交的都是社会名流,家宅搬迁时,奥地利公使及夫人不仅登门祝贺,还送来了一架价值不菲的钢琴。李叔同无疑是个家境优渥、无忧无虑的少爷,跟荣国府那位“富贵闲人”宝二爷有一拼,他在《忆儿时》中写:茅屋三橼,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深水游鱼,曾把闲情托。不过,李叔同的生活并不似表面看上去那般幸福完满。一个是鲜衣怒马少年郎,另一个是柔情似水美娇娥,坠入爱河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他们的恋情首先就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李家也不可能接纳一个“戏子”做儿媳。万般无奈之下,李叔同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娶了开茶叶庄的俞氏为妻,此后又因卷入康有为变法,匆匆与杨翠喜作别,带着妻子和母亲到上海暂避。李叔同在上海生活期间,寄住在友人许幻园的城南草堂中,许幻园夫妇醉心于研究《红楼梦》,还曾续写“八红楼”,他们的身边自然聚集了一群文人雅士,他们写诗、游玩、集社、出书,样样都风雅之至。但是,彼时的清末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动荡,前有八国联军侵华,后有义和团运动,时势的动荡也让李叔同心中多有不安。李叔同在词里写:晚风无力垂杨柳,情长忘却游丝短。……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沉。一片痴情随风而逝,纵有许多不甘,又能如何?更何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像杨翠喜这样的女子,命运似乎并没有给她太多选择。感情上的创伤尚未愈合,新的打击接踵而至:李叔同的母亲去世了,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李叔同曾说:“我有很多个母亲,我的生母很苦。”她的半生都困于生活的枷锁,哀怨愁苦无人能解。在她过世后,李叔同想要把她的棺椁从大门送进李家的要求,被兄长和族中长辈拒绝,因为她是妾室,“外丧不得入内”。性情向来叛逆的李叔同没有因循旧制,他为母亲办了一场特别的西式葬礼,流程、要求通通刊发在报纸上,所有吊唁程序一律从简,他坐在钢琴前,为母亲吟唱:“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字里词间,皆是丧母之后的深沉思念。情人远去、母亲离世,李叔同离开上海,孑然一身来到东京留学,他化名“李哀”,对外称自己出身富裕之家,无妻无子,唯有双亲尚在。1918年春节,他来到虎跑寺断食修行,身体上的苦修却让他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他写下“空空洞洞,既悲且欣”八个字,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欣。正是这次断食修行,让他起了出家的念头,好友夏丏尊来无意中说出的一句:“索性做和尚吧,多彻底,多痛快啊”,让他坚定了自己的心意。夏丏尊原本的一句气话,却在无意中成为他踏入佛门的助缘。在正式剃度出家以后,李叔同变成了弘一法师,友人、家人、同事中一片反对之声,但他义无反顾。有人问他:“忍抛骨肉乎?”答:“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大概只有这种“狠心”与决绝,才能挥别俗世种种,成为苦修的禅僧。《李叔同传》中写:李叔同用了六十三年时间,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写下一纸遗嘱,上面写着:当此诵经之际,若见予眼中流泪,此乃“悲欣交集”所感,非是他故,不可误会。他的一生底色悲凉,庶子的特殊身份、母亲的郁郁而逝、被安排的婚姻、无果的恋情、友人的四散分离……他经历过太多的不快乐,《送别》中那两句“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大概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感悟之一。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李叔同固然是位不世出的天才,但他同时又是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对妻子俞氏的长期冷落,斩断雪子的情丝,都有残酷的成分在。但是,在后半生的僧人生涯中,“苦修”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他“赎罪”的方式。这种矛盾性,或许也构成了李叔同“谜”一般的复杂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书目:</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全集(10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p><p class="ql-block">▲李叔同全集(6册)哈尔滨出版社2014年版</p><p class="ql-block">▲李叔同传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12月版</p><p class="ql-block">▲李叔同传吴可为著杭州出生版社2004年3月版</p><p class="ql-block">▲李叔同传瓦当著中国友諠出版公司2012年8月版</p><p class="ql-block">▲李叔同传苏泓月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叔同早年所绘油画</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雕像</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佛光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