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出发前就想,这次出行,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应该记录下来。一来,时间上它是我搬到Edmonton八年来最长的一次旅行(返乡不算);二来,空间上它跨国了。怎么说呢,疫情两年多来,插翅难飞,拿着护照出境过海关的期待胜过旅途本身,信不信由你。八年前,举家迁徙借道美国,还记得当时入境的海关留住我近半个小时调查我的背景,因为一个他们难以相信的借道理由,加上所谓的博士在读的敏感身份。虽然倍觉繁琐,倒有一种受到特殊待遇的变态心理,于是在心里埋下一粒种子。。八年后,按下若干心理活动不表,这条通关的路的确有如自家的阳关大道!</p><p class="ql-block"> 为期十天的旅行,早几个月前就定下了,还在朋友圈立了军令状。旅行的变数太多了,在众人面前立个小目标,似乎就可以在众人监督下鞭策自己说到做到,虽然这纯属想多了的行为,但对自己还是有用的😜。</p><p class="ql-block"> Waterton Lakes National Park算是故地重游,然而2017年的一场森林大火几乎燃烧了公园90%的面积,此番重游应该是叫做崭新的重游,因为原有的植被都已重生,树林全是几年前大火肆虐留下的焦木矗立着,别有一番野趣;而原来的visitor centre也经过重建,设计感显然远胜于前。</p> <p class="ql-block"> Visitor Centre里展示的2017年火势蔓延3D动态模型</p> <p class="ql-block"> Visitor Centre里的内景</p> <p class="ql-block"> 连日来,Waterton park里几乎走过的所有trail四周都遍布这样大朵大朵的不知名野花,它们突兀地在你四面八方招摇,仿佛一脚踏进了蜘蛛精的老窝,又或是什么盘丝洞,从凡尘进了妖孽丛生的山林,越过它们便到了西天极乐世界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让我们开始记流水账。</p> <p class="ql-block">【七月二号,Day1】</p><p class="ql-block"> 午后,启程出发去往我们此行临时的家——和朋友一起安营扎寨的位于Waterton National Park的Townsite营地。后半程途经阿省庞大的风电场所在地Lethbridge。职业病,看到没转的风机就脑补失效故障诊断和预测一堆乱七八糟。</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八点,终于和朋友汇合在了这处依山傍水的营地,它坐落在Waterton Village里,位于Waterton Lakes的沿岸。车子驶入村口就能见到上百年历史的Prince of Wales Hotel,在17年的森林大火中因为风向酒店得以完好无损的保全下来,不得不感叹自然界时而闪现的取舍智慧,万物有灵。</p> <p class="ql-block">临时的家。</p> <p class="ql-block">【七月三号,Day2】</p><p class="ql-block"> 昨夜的雨在帐篷顶上滴滴答答的敲了一整夜,睡眠质量出奇的好。清晨,山谷没有收雨的架势,营地和远处的大山被洗成一片空灵清新的模样,水墨一般慢慢地在四周晕染。我们决定去vistor centre逛逛,看看是否能有临时起意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visitor centre里看到一个非常友好的地图沙盘,还遇到一位走遍Waterton park和美国境内Glacier park的资深徒步爱好者,向我们推荐Waterton最值得走的四条路线(Trail #18,#19,#26,#27)。有兴趣的读者做好小笔记了(点击图片放大可以看清上面的字)。事实上,我们看了每条Trail的往返全长,在心里默默地否决了两条线路#26、#27,妈呀,走断腿!当然,你也可以只是坐一坐cruise游船去Crypt Lake Trail(#26)打个卡,但请记住一定要留意返程别错过了最后一班船,不然就准备夜宿空谷和随处的Bear warning警告牌做伴吧。</p> <p class="ql-block"> 几个人心下盘算了一翻,这下雨天,选一条风景怡人也不长的步道走走好了,Trail #7 红石谷(Red Rock Canyon Loop)单程只有0.7km。红石谷因为遍布红色的泥质岩而得名,呈现一片令人惊叹的红色地貌,已经成为来Waterton Park旅游者必去的景点。而走在这条trail上更像是walk而不是hike,你会觉得它不仅短而且易走,做为登山徒步的预热是个很好的选择。潺潺而过的溪流,在迷蒙细雨的配合下更是相映成趣,烈日的炙烤中它是少了许多生气的。</p> <p class="ql-block">【七月四号,Day3】</p><p class="ql-block"> 雨,没有一直下。</p><p class="ql-block"> 今天去Cameron Lake,和Lake Louise有几分相似,湖面面积稍小,远处山上多有积雪,更多出一份清凉肃杀。</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了沿着湖岸的5号trail,往返3km。由于刚下过连续几天的雨,路面有很多地方积水十分泥泞,无数的蚊子一路在身边不离不弃,走至尽头失望地发现没有任何viewpoint。一两块景点说明板孤零零地架在木制deck上,成群的蚊子嗡嗡地在耳边大声喧哗,宣示着它们的领地主权和大批食物投喂的兴奋,我们匆忙地留下一张合影落荒而逃。</p> <p class="ql-block"> 三公里的路走得意兴阑珊,我们决定驱车弯一脚去不远处的Trail #14,Akamina Pass,接着往后走有一处瀑布Forum falls,单程全长2.6km。Akamina Pass上路遇AB和BC省的界牌,我们一群人饶有兴致地玩起了drama,大致剧情是在两省之间任性穿梭,说着满口胡言的台词。</p> <p class="ql-block"> 这便是背包客们一路追寻而来的Forum Falls。“路遇先于我们看过Falls的登山客一脸欢乐的告诉我们”it’s pretty nice!”,你们觉得如何呢?</p> <p class="ql-block"> 经过Forum Falls,继续行进2.2km可以去到Forum Lake,此时我们的队伍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前行,一路打道回府。继续前行的我,在前进到大约500米处被拖了后腿,仔细分析了一下形势,此时夜色已晚,后续的路途的确陡峭,短短几百米路程,海拔落差陡升到回望腿软的地步。前方灌木丛生,被熊当野餐的危险不是没有,何况还有花季少女的未来,于是我们麻溜儿地向后转折返了。当日掐指一算,行军总长度近10km。</p> <p class="ql-block">几乎45度的爬升角度。</p> <p class="ql-block">【七月五号,Day4】</p><p class="ql-block"> Lower Bertha Falls是一条往返5.2km、难度系数中等(标蓝)的路线,编号#11,起始点在营地步行距离以内。中午时分,火热的骄阳当空,我们出发了。大热的天儿,竟然先后两次误入歧途,其中一条就是被之前提到的经典路线Trail #27,它是一条连通Cameron Lake和村中营地Townsite单程全长20km的林中步道。名不虚传,#27号标黑是有其缘由的,一路上坡,在不知错的情况下我们埋头急行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在得知走错后凭着一身错付的力气无奈折返,倒也百闻不如一见地领教了27号的滋味。这一天,算上走错的路程,全程又是近10公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途经一位正在自家庭院前浇花的老者身旁,满院繁花似锦,不由得驻足摆弄她家的花许久。老人的狗十分友好,像极了当年特别喜欢的一只卡通狗——史努比,留个纪念吧,脑袋记不住的交给照片来记。多年以后,你不记得我,我却仍然记得你!</p> <p class="ql-block"> 去往Bertha Falls的trail一路在半山腰上,一侧便是俯瞰下去平静广阔的Waterton Lake湖面,两岸山峦叠嶂,走起来心旷神怡。远处那幢山顶的房子就是威尔士王子酒店,它前方那一片绿树掩映的平地上依稀可见许多房车,那里就是我们的营地。</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如果一直沿着湖边往前走十几公里就到美国了,在地图上它标号#21。而我们行到此处才真正拐上Trail #11往林中穿去,去探寻此行的目的地Bertha Falls。</p> <p class="ql-block"> 采撷了一组路边的野花,这些大山深处倔强的精灵不管不顾地在属于它们的季节肆意绽放着,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p> <p class="ql-block"> 回到营地,在小town里四处悠闲地转转,奖励孩子连日来不叫苦不叫累,在一家生意极好的名叫The Big Scoop的冰淇淋店里开包连日来第一次消费(后来好像吃上了瘾天天去)。徜徉小镇随拍下临街一景,目光所及颇有些恍惚,“心如浮云常自在,意似流水任东西” ,当时的心情大抵如此。</p> <p class="ql-block">【七月六号,Day 5】</p><p class="ql-block"> 修整一天,今天就走王子酒店旁的Bear’s Hump Trail, #12,往返2.4km。虽说路程不长,但Trail的爬升速度不慢,所以地图上标蓝了。登至尽头,便是几乎每一位来Waterton Park的游客必定打卡之地 Bear's Hump Lookout,经典的角度将小城、 waterton lake以及群山环抱的壮阔尽收眼底。这条Trail记忆中在2017年以前是一条行至高处颇为凶险的窄窄的小路,重修以后非常亲民。</p> <p class="ql-block">途中。</p> <p class="ql-block">和几位小姑娘在途中一起出个镜。</p> <p class="ql-block"> 所站之处就是经典的Bear’s Hump Lookout,在这里看日出日落都是绝佳的地方。右下侧可以看到我们的camping site,而在营地等到夜幕完全拉开看上来,可以看到驻留在山顶的游客点点照明的光亮,我想那应该是日出破晓的守候吧。</p> <p class="ql-block">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下山车拐上威尔士王子酒店,交了十元钱停车费(半小时免费的停车位已满)进去打个卡。百年历史的老店维护得相当好,在几次大火中都得已幸存,风水宝地说的就是这样吧?!</p><p class="ql-block"> 伫立在窗前,不禁感慨,窗外百年风云变幻,依然是天地铺展的大山大河模样;窗内宁静的一梁木一茶几,在迎来送往新人旧客的喁喁私语中书写着岁月的流转…极目不见故土,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今夜,繁星璀璨。</p> <p class="ql-block">【七月七号,Day 6】</p><p class="ql-block"> 朋友一家的孩子太小,这一天我们独自去了Trial #18、#19,也就是开篇提及的四条经典路线之其二,lower Rowe lake 和 upper Rowe lake,全程往返12.6km,应该是此行最挑战的长度了。果然没有失望,沿途目光所及皆是壮阔、豪迈的绵延山脉,以及隐于群山里静谧的高低两湖,低有低的清丽,高有高的高冷,不负这一程的疲累。林间相遇的人们,都心照不宣的互相鼓劲,“是的,不远了就在前面,there is no one else, but it’s so lovely”。走上Upper Rowe lake果真人迹罕至,这里已是海拔2200米。人们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湖边那一刻,风光它已经幻化成一种眼界,我知道那是山无遮海无拦的万物光辉。</p> <p class="ql-block">行至4公里处的lower Rowe Lake。</p> <p class="ql-block">Lower Lake 和Upper Lake的半中间,群山巍峨,尚未消融的大小冰原开始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行至尽头6.3km处的Upper Rowe Lake。</p> <p class="ql-block"> 下山喽!来时细雨去时晴,至此,连日来,并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突破的全程近14km的高山徒步宣告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七月八号,Day 7】</p><p class="ql-block"> 由于次日即将离开营地去美国一侧的Glacier National Park,这一天我们便选在来时经过的Lower Waterton Lake 一带轻松兜兜风。此行不虚,在一处极好的瞭望台上,看到一句对Waterton Lakes National Park特别好的概括:Where the mountains meet the prairies。这里是落基山脉和平原相逢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当你进入这片景区,你会深深赞叹它不同于Banff之处,这里辽阔、空旷、喷薄着大山大河的磅礴气势,没有足够宽广的胸怀又怎能与广袤的平原完美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瞭望台看过去,可以看到整个waterton国家公园的四分之一面积。Waterton还是加拿大西部第一个开采油井的地方。加美边境两侧的waterton national park和Glacier national park在1932年合并称为世界上第一个International Peace Park,意在激励不同种族国别的人们追求和平与携手合作。</p> <p class="ql-block"> 前方信马驰去的地方就是由于人少正处于关闭的美国Chief Mountain海关,远望那座山就是美国境内Glacier National Park著名的Chief Mountain, 我们今天就去人家门前晃一晃。海关加拿大这一侧树立着一块醒目的“Welcome to Alberta, Wild Rose Country”欢迎牌,我们在马路另一边的“Waterton 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 地界前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 而因为它的关闭,本来从营地去美国只要20分钟,我们要绕行一大圈开车1个小时拐到另一个美国海关入境,它叫Carway。</p> <p class="ql-block">返程惊喜地发现一只棕熊在路边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Waterton Park吃的最后一顿晚餐,黑鸭味拌面,几个孩子吃得很满足。连日来每天的晚餐,就是各式方便面😆。。。野营尤其爱喝热乎乎的汤汤水水,压箱底屯的各式中日韩系方便面都带出来了(螺蛳粉吃的最带劲儿),它们还有一个好处,油盐调料都不用带。对于我这种可以风餐露宿的人,瓶瓶罐罐带在身上很是觉得累赘。我希望做餐饮的华人朋友尽快在这个地方开家中餐馆,这么热点的旅游区竟然没有华人做生意,算是小小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七月九号,Day 8】</p><p class="ql-block"> 现在来交代去美国的前期工作。Glacier National Park著名的向阳大道(going-to-the-sun road)因为正在修路,今年从5月27号到9月11号期间 游客需要提前在官网recreation.gov上预订车辆通行证(有效期3天),USD$2/vehicle。官方只会在前一天早上 8点准时开放次日151个车辆通行预订。我们本打算去美国当天往返,连续守候了三天颗粒无收,毫不夸张的说基本秒针一跳就没了。后来改变策略,看到官网上说如果 有指定的公园营地、酒店、骑马等等的service reservation就可以不需要车辆通行证,于是赶紧下手找了一个还幸存的位于St.Mary campground 的营地订了一晚,顺利解决了能不能去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另外,返回加拿大还需要在返回时间72小时内用手机app“ArriveCan”填报旅行身份信息和疫苗注射记录,填好后会生成一个QR code。官方说明是返加时要向海关关员出示这个填报二维码,然而,当我们返回时只是亮了一下护照而已,不知道是否因为前面一辆从美国加州来的车被她遣返给气忘了。。。</p><p class="ql-block"> 好了,交代完毕即刻上路。</p><p class="ql-block"> 清晨7点,因为担心海关人多排队浪费时间,我们一家早早卷铺盖走人了。再看一眼临行前这个住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营地。客观地说,townsite campground风景秀美,设施齐全,整洁卫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极好,管理也十分到位,我给的综合评分高于任何一个我住过的营地,五星好评!(上图左侧是我们的蜗居)</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名为carway的美国海关。</p> <p class="ql-block"> 入境美国半小时后到了第一个叫Babb的小镇,路边仅有一个motel和一个general store。进去买了点干粮:四个西红柿,一袋三明治面包和一份夹三明治的salami,共计美金$13.29,记录一下这个战争之年的美国物价一瞥,油价已是一加仑$6.39。上一次去美国是六年前的黄石公园,当时油价是$2.24一加仑。也就是说,六年时间,你手里的钞票购买力跌至三分之一! 而当时阿省的油价也是每升八毛多,如今怎样?!</p> <p class="ql-block"> 很快就到了位于st.mary小镇的visitor centre,美国已为前一天遇刺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降了半旗。</p> <p class="ql-block"> 这离营地最近的小镇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为了裹腹勉强去买了两个三明治,17美刀没了,贼难吃。</p> <p class="ql-block">去第一个景点Two Medicine Lake途经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Running Eagle Falls。</p> <p class="ql-block">Two Medicine Lake。</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著名的going-to-the-sun Road,美不胜收!这条路引领着我们去下一个景点st.mary lake。</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going-to-the-sun Road一直开到风景路段的尽头,St. Mary Lake浩渺的湖面在公路的左侧延展。一路上物色好几个靠湖面一侧的观景点,走到尽头U turn回来的时候再挨个下车停靠。</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个停靠点我们决定去走一走trail。向左走向右走,先去sunpoint再去baring falls,路程都不长。(事实上,如果你来到st. Mary valley景区,这个停靠点是你必须不能错过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Sun Point是一处岩石堆积而成的探至湖面中间绝佳的观景点,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垒制不得而知。两面景致各有不同,下游天高水长,上游群山环抱,高台上风很大,帽子必须用手捂住不然立刻就被卷走了。</p> <p class="ql-block"> 从原点出发反方向走1km是Baring falls。好吧,过程胜于结果!</p> <p class="ql-block">再上两张going-to-the-sun road上观景点拍的大片。</p> <p class="ql-block"> 一日游结束时分已是下午6点多,还惦着点事儿,于是去vistior centre蹭了半小时wifi,此时已经下班关门了,我们坐在门外的石阶上。看上去我不是独自在蹭网,旁边还有一位大哥端着laptop在键字如飞。莫名就很嗨皮,因为有陌生人和我不约而同,跨越多少平方公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会意相视一笑,此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但那个场景于是留在了我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不知怎么鬼使神差没有直接回营地,转而去st.mary的town里一家冰淇淋店吃起了冰淇淋。吃到一半下起了直径1厘米的冰雹,噼里啪啦的砸在停在店门前的车上,甚为壮观,我看热闹先生在看车皮,说是担心砸出坑。。店里紧接着停电了一片漆黑,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几分钟之后太阳☀️就换岗上班了!</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么一处campground,营区没有大树全是新生的灌木,那么大的冰雹落下来躲都没地儿躲;营地的风很大,偌大的地方地图上标注只有一个shower room,并没有找到;附近的washroom没有热水。这也许是旺季我们提前一天还能订到位置的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July 10, Day 9】</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的第二天,本次出行的最后一天,我们驱车去景区的Many Glacier。</p> <p class="ql-block">Many Glacier的一处著名景点Grinnell Glacier停车场的路边写生。</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一瞥。</p> <p class="ql-block"> 从停车场到Grinnell Lake和Glacier viewpoint的trail单程分别是3.6mile 和5.3mile,后者的海拔提升高度将近2596ft,只好放弃,时间不多留着下一次吧。</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风光。</p><p class="ql-block"> 此时,论语中的一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蹦到嘴边,子还曰:知(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当山水相逢,你能分清你是智者还是仁者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此,为期十天的旅行收兵回朝了,最后,让加拿大口境路边可爱的土拨鼠扮演一下谢幕精灵。</p> <p class="ql-block"> 回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返回入关时接过海关官员递回来的护照伴随着一句“Drive safe!” 那一刻心头一热,对加拿大这个我们共同生活的国家的热爱真真切切地涌动在此去归家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一帘幽梦</p><p class="ql-block"> 欲诉愿你能懂!</p><p class="ql-block"> 流水,飞鸟,旅途,我们计算着千年万里,计算着一年一月,让我们相约,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相见在旅途的文字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