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寻根之旅——魂牵梦萦的故土,我来了

智慧丛生

<p class="ql-block">  谨将此文献给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纪念日。 </p><p class="ql-block"> 在杨家五姊妹第一次赴河北母亲老家“寻根”,我和妹妹首次回出生地三周年之际,特将这次活动拍摄的照片编辑成“美篇”,与读者分享,以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河北省张北县。</p><p class="ql-block"> 那是1950年阴历腊月初五,隆冬季节,按阳历算是1951年1月12日,生肖属虎。</p><p class="ql-block"> 我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年零三个月十九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三天后诞生的。当时,志愿军刚结束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把美军赶过三八线并占领汉城……</p><p class="ql-block"> 1953年,两岁的我离开出生地,随父母南下到湖南,60多年一直没再回过张北县,但儿时记忆中仅有的场景却时常在脑海中浮现,终于,机会来了……</p> <p class="ql-block">  图为我与妹妹杨锋在出生地张北县人民政府大院内留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我们杨家五姊妹开始了策划已久的“红色寻根之旅”,由石家庄出发,经张家口市,向张北县进发。</p><p class="ql-block"> 17日,天降中雨,气温骤降,明显感到凉意,与昨天要戴遮阳帽,着防晒袖形成强烈反差。幸而我们做了准备,赶快换上长袖衣。</p><p class="ql-block"> 张北县属于张家口市管辖,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总面积41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张北县是离京津地区最近的高原地区,但以往没啥知名度,直到成为2022年张家口市成为北京冬奥会的赛地之一,张北县才略为人们关注。</p><p class="ql-block"> 此番天气再差,也阻挡不了五姊妹红色寻根之旅的决心,我们风雨兼程,由小弟志同驾车,向着我和妹妹的出生地——张北县急驶而去。</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1948年结婚,1950年10月,母亲赵立新(原名赵玉珍)从怀来县工农速成小学结业后,调张北县妇联任副主任时,正怀着我。</p><p class="ql-block"> 1951年5月,我四个月大时,母亲参军后任察北军分区司令部卫生所政治指导员。1952年5月,母亲怀着妹妹杨锋时,任察北军分区干部科助理员。</p><p class="ql-block"> 母亲于1952年11月29日生下妹妹后,1953年1月离开张北县,到华北军区干部文化学校就读,在张北县工作了二年零三个月。</p> <p class="ql-block">  父亲杨林1950年10月在位于张北县的察北军分区任副政委。1953年1月离开张北县赴北京军区待分配,1954年2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宣传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因为太小,我对1951至1953年在张北的两年间隐隐约约有三点印象,至今没忘。 </p><p class="ql-block"> 一是记牢一首歌的前几句歌词和旋律:嗨啦啦啦啦,嗨拉拉拉,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中朝人民力量大……。那时这首抗美援朝的歌曲几乎天天在部队驻地由大喇叭播放,想没印象都做不到。 </p><p class="ql-block"> 二是我刚学走路,穿开裆裤,屁股后头挂个帘子遮挡。有次生病,母亲带我去张北医院看病,我爬医院的台阶,感觉那台阶好高,好高啊。 </p><p class="ql-block"> 三是牙牙学语时,老是把“爸爸”的发音发出“大大”。</p> <p class="ql-block">  这次是我1953年离开张北66年后,第一次回出生地,也就特别想寻找父母亲当年的工作地点和我与妹妹的出生的张北县医院。</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们首先到张北县人民政府打听。遗憾的是,县政府比我们年轻的人都一问三不知,听说我们是在张北出生,来寻故地,便同意我们进入县政府大院拍照留影。县政府一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去县人民武装部打听打听。</p><p class="ql-block"> 到了县人武部,接待我们的是一位58岁的工作人员,他说目前张北县已没有任何军事单位,现在的人武部房屋都是在新址新建的。失望中,在他口中确认了张北县医院是张北最老的医院,而且现在的新楼都是在原址上修建的,我顿时喜出望外。</p><p class="ql-block"> 我们立即驱车赶到张北县医院,都来不及激动了,与妹妹先在医院金字招牌前留个影。这儿毕竟是我俩的出生地,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对我俩来说,60多年弹指一挥间,时间不能倒流,空间依然还在,能在有生之年重返故地,非常欣慰。</p> <p class="ql-block">  张北县在改革开放放后,变化巨大,旧县城的建筑基本上都推倒了重新建设。我强烈感到张北县是座干干净净的现代新城,比起湖南的一些县城的整体环境明显优美。</p><p class="ql-block">  行驶在张北县城漂亮的大街上,我忍不住要求下车,到张北县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揽胜楼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出了张北县境往东急驶,不一会,进入母亲的故乡赤城县。</p><p class="ql-block">  赤城县地处张家口市东部,白河上游,东临北京,北靠坝上草原,外长城蜿蜒境内,有“塞外明珠”之誉。外长城蜿蜒境内,独石口为长城要隘。 </p><p class="ql-block"> 赤城县人口近30万。赤城县地域广阔,南北纵95公里,东西横88公里,周边420公里,总面积5200平方公里,为河北第四大县。 </p><p class="ql-block"> 赤城县城为河北省省级园林县城,荣膺“全国绿色小康县”。</p><p class="ql-block"> 1946年12月,国民党军占领赤城县城,赤城县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国民党政府军占领区。1947年6月,解放区以县城为界,分为赤南县和赤北县。1948年4月,赤城县城解放。 </p><p class="ql-block"> 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西北,赤城县西南,距北京100公里,总面积达10000多公顷,主峰海坨山海拔2241米。母亲的故乡侯庄子村就坐落在大海坨山深处。</p><p class="ql-block">  老天爷似乎知晓我们要来祭奠英灵,雨下个不停,我们驱车直奔烈士陵园,以为会很顺利,可管理员不在,大门上一把锁。我只好站在栅栏铁门外用手机拍摄烈士纪念碑。失望之余,突然想起何不求助县委办呢,我父亲1944年曾任赤城县委书记,相信这个忙县委一定会帮助,我们便向县人民政府驶去。</p> <p class="ql-block">  图为五姊妹在赤城县政府门前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赤城县政府办公楼虽然没有张北县政府气派,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大门仿古设计建造,显得文化味颇浓,引路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赤城县位于北京之北,紧依燕山。燕山山脉中,矗立着巍峨的海陀山。海陀山主峰下,有一块横卧的巨石,上方刻有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 “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地”十个大字,下方刻着原平北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段苏权将军题写的 “大海陀”三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平北地委、军分区曾在海陀山上领导平北军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在赤城人民的心中,巍巍的海陀山就是平北革命抗日根据地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 赤城县城街道虽然也不错,但总体环境还不及张北县,细想之下,完全可以理解,赤城县作为革命老区脱贫不久,能有此新面貌已经很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县政府一方面是求助找人打开烈士陵园大门,一方面是到档案馆查阅“双拥模范”姥爷赵顺和舅舅赵尚文烈士的事迹。正好县档案馆就在县政府办公楼一楼,非常方便和顺利。</p><p class="ql-block"> 档案馆的同志们听说我们是赵顺的后人,非常热情,搬来一大堆资料让我们查找。</p><p class="ql-block"> 县委办的同志听说我们想去赤城烈士陵园祭扫而遇到大门紧锁,赶紧给管理人员打电话赶去开门,我们终于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  县档案馆的张进中同志送给我们一本他主编的《赤城英烈》,非常容易查到了姥爷和舅舅的英名。他说起姥爷赵顺的事迹,如数家珍,让我们非常感动。</p> <p class="ql-block">  姥爷的部分模范事迹和舅舅的牺牲经过在书中都有详细记载,我们默默观看,沉浸在怀念之中。</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们执意祭扫烈士的诚心又感动了老天爷,雨不知不觉停了,图为烈士陵园牌楼。</p> <p class="ql-block">  图为赤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赤城县有一万一千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占当时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为革命成功贡献巨大。</p> <p class="ql-block">  图为烈士陵园内的浮雕“首次攻占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八路军冀察(刘道生)纵队八旅二十二团(由平北军分区十团改编)在旅长詹大南的率领下将赤城县城围得水泄不通。赤城城墙高12米,底宽10米,顶宽5米,寻常炮火很难炸开。詹大南采纳了我父亲的建议,决定把地道挖到城墙下面,炸开缺口。地道口选在城西约70米远的一座大院内,干部民兵200多人,日夜奋战,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将地道挖到城墙下。接着,负责爆破的同志将300多斤炸药装在汽油桶里,连同缴获的几枚日军炸弹一齐放进城墙下面的地道。 </p><p class="ql-block"> 14日上午9时,詹大南打出旗语,下令起爆。随着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了一道20多米长的豁口。埋伏在附近的突击队战士一跃而起,踩着被炸碎的砖石迅猛扑向突破口仰攻。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由于碎石异常尖锐,而碎石之间缝隙很大,城墙中的泥土又异常松软,战士们向上攀爬非常困难。而此时守城敌人已经封锁了突破口,疯狂向战士们射击。詹大南见状,命令停止攀城,现场研究攻城对策,最后决定,仍选择从被炸开的城墙段突破;先集中火力打击城上敌人,然后突击队员举着门板掩护发起冲锋,一部分战士用门板在前面抵挡敌人子弹,一部分战士将门板放在碎石上,铺成道路,以利后续部队前进。 </p><p class="ql-block"> 父亲曾在该团任总支部书记,时任赤城县委书记,指挥县大队协助主力部队攻城,21岁的母亲时任赤城县妇联副主任,带领一批妇女组成了担架队、护理队,参加了这次攻城战。母亲说,冒着枪林弹雨抢救八路伤员,一点怕的感觉都没有,她亲眼看担架队的战友倒在血泊中,心中只有对敌人的仇恨,对战友安危的关切,那顾得上害怕。 </p><p class="ql-block"> 下午战斗更加激烈,八路军充分压制住了敌人火力。突击队在城墙豁口铺上门板,不久便攻上城头,再沿着城墙向两侧敌人猛打,扩大突破口。一直激战到晚上10点,枪声才停止。守敌被毙伤700多人、俘虏600多人,有100余人侥幸逃出城外,也被部署在城外的地方部队消灭。汉奸头子白耀珍和伪县长张星五等被八路军活捉。</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两侧有大型浮雕,记载着在赤城县境内发生的战斗与英雄事迹。青山埋忠骨,白河祭英灵,无名烈士们在墓地默默注视着红色江山。</p> <p class="ql-block"> 五姊妹心潮澎湃,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伫立在在赤城烈士陵园最高处,眺望赤城的山山水水,感慨万千,由衷感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p> <p class="ql-block">  图为后城镇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赤城县后城镇政府驻后城村。面积370多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辖38个村委会:河西村、后城村、侯庄子村等都在之列。我们的二姨妈赵玉英就从侯庄子村嫁到河西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后城镇的主街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去河西村的途中,路过一加油站,我们想买一件矿泉水,一打听,一件18瓶只要15元钱,正准备付钱,老板看到我们身着八路军军装,连忙说不要钱,送给你们了,连推了几次都不肯收。我灵机一动说,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们必须得付钱啊,老板听我这么一说,只好收下了。</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小事,感到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对八路军感情真是深啊!</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河西村鸟瞰。</span>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西村是赤城县后城镇所辖的一个自然村,二姨妈家就在此村。二姨妈1964年因病早逝,二姨父张永泰上世纪八十年代也离世了,村内还有大表哥张海和二表妹张桂兰、三表妹张桂荣、四表妹张宝清等亲戚。</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西村还非常贫穷,二姨父靠种地养活七个儿女,生活艰辛可想而知,好在我父母时常惦念老区的亲人,每个月都寄生活费贴补他们,还经常寄些我们姊妹穿不了的衣物,帮助二姨父一家度过难关。</p><p class="ql-block"> 如今好了,河西村内企业有微肥厂、农机修造厂,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洋蓟、苋菜、马铃薯、奇异果、香菜、美洲南瓜、大葱等,村内矿产资源有赤铜、沸石、钙长石 、翡翠、铜、脆银等,使得河西村成功脱贫,生活显小康。</p> <p class="ql-block">  从后城镇奔河西村有一段很长的山路,我们驱车本来6点前可抵达,可小弟志同查了地图后,灵机一动,想寻找一条离老家侯庄子最近处翻山顺便“寻根”。 </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唯一一条路水泥路驶进深山,盘山路那就不是七弯八拐喽,起码拐了一百多条弯。山路陡险,幸而大弟志明驾驶技术娴熟,将我们顺利带到大山深处的狮子坑。遗憾的是,这是条断头路,出山只有原路返回,耽误了大半天时间。 </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感慨,为了深山里的几户贫困人家,政府不知投了多少资开山劈路,这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断然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山高林密,行驶在盘山水泥路,遇到一只野鸡大摇大摆地从车行道穿过,还遇到二只野兔蹦跳着穿越公路,环境还是原生态。 </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姊妹在车内议论,难怪共产党、八路军选择这里作为抗日根据地,如此深山路难行,日伪军纵然有围剿动机也无能力来此扫荡。</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感叹:绵绵大海坨山,生养姥爷和母亲的沃土,是我们五姊妹的“根”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  傍晚19点,绕了一大圈山路,我们才抵达河西村,二姨妈的大儿子、75岁张海哥带领一帮亲戚早早就在河西村村口迎候。</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姊妹中,只有小弟志同(左一)来过河西村,其他四人都是初次来,亲人喜相见,一切都很新鲜,也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图为大弟志明(左二)与张海哥(右二)热络交谈,向亲戚们介绍五姊妹有关情况。</p> <p class="ql-block">  亲戚们纷纷来相见,我除了跟张海哥见过几次面,其他亲戚都是初次相见。但是,我曾见过,这次又特别想见的二表哥却不见身影……</p> <p class="ql-block"> 图为我75岁的二表哥张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家乡亲戚中,二表哥张瑞有着特殊身份。</p><p class="ql-block"> 1947年,我母亲时任赤城县妇联副主任,有一天,有位年轻的部队护士带来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起名张瑞,说是自己随部队行动不方便,请妇联找位可靠的人家代养,并称这是一位部队首长的小孩,一定要照顾好,待局势稳定了再来认领。那时,碰巧我二姨妈赵玉英生了个男孩刚夭折,正好在哺乳期,母亲与姥爷商量后,就把婴儿交给二姨妈喂养。</p><p class="ql-block"> 1950年,那位年轻护士赴朝参战不幸牺牲,我二姨妈将张瑞抚养成人,二表哥一直将我二姨妈和二姨父当亲妈亲爹,对其身世毫不知情。</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将这个秘密隐藏四十多年,始终把老革命家孩子挂在心上。虽然没有守在张瑞的身边,但母亲每年都要往二姨妈家寄钱,并多次嘱咐从中拿出一部分给张瑞用,张瑞原来不解,后来才明白大姨为什么会对他如此厚爱。</p><p class="ql-block"> 当时,党组织交待这件事不要对任何人说,要保守秘密。母亲便始终把这个秘密隐藏在心底,1991年,如果母亲不是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也许还不会说出来。母亲思前顾后,觉得知道此秘密的其他三人都已去世,这事不报告组织心里不安,也就主动合盘托出,这事先报告了湖南省委组织部,事关重要,组织部立即上报,惊动了中央有关部门。</p><p class="ql-block"> 随后,已是开国上将的那位首长的儿子赶紧通知张瑞两次赴北京做DNA鉴定,结果显示张瑞与那位开国上将的确是有血缘关系的父子,母亲这才安心的走了。</p><p class="ql-block"> 张瑞哥与生父相认后并没过于激动,在他的心目中,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更重要,河西村的亲人们更亲切。他没啥文化,且年事已高,不习惯都市生活,留在他熟悉的土地安享晚年更觉心安。</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的75岁二表哥张瑞还健在,每每提及此事都非常感慨。</p> <p class="ql-block">  解放前,我姥爷因为太贫穷,养不活孩子,把母亲卖到地主家当童养媳,把我四姨妈送给货郎,自己虽然养不起孩子,但是对子弟兵首长委托代养的孩子,二话不说就安排二姨妈抚养,姥爷的人格魅力和朴实的感情令后辈感动,不愧是平北地区著名的“拥军拥政”模范,老区人民与八路军鱼水之情深深教育了我们五姊妹。</p><p class="ql-block"> 二表哥张瑞不住在河西村,结婚后“倒插门”住在媳妇家,我们就专程前往探望,图为小弟志同与二表哥促膝交谈。</p> <p class="ql-block">  大表嫂和二表妹下厨,早早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五姊妹。</p><p class="ql-block">  亲人们欢聚一堂,席间气氛亲切、热烈,欢声笑语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一桌丰盛的佳肴,这在脱贫前是哭也哭不出来,拜也拜不出来的哦,河西村脱贫名副其实,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这次寻根之旅,我们特制了纪念帽和纪念衫,送给亲戚们每人 一套。我们五姊妹也身着八路军军装,与亲戚们大合影。</p><p class="ql-block"> 图为五姊妹在表哥张海家的院子里与亲戚们合影,前排左起:二表妹夫申春清、杨志存、大表嫂王春兰、大表哥张海、二表哥张瑞、杨冲、杨志明。</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杨志同、三表妹夫袁瑞、三表妹张桂荣、杨锋、四表妹张宝清、二表妹张桂兰、表侄子张玉峰。</p> <p class="ql-block">  老姨妈的小儿子张洪涛表弟说:看到照片中每个人都是和自己有血脉关系的亲人,更加怀念姥爷和我们的父亲母亲,他(她)们都是抗日英雄,他(她)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张洪涛的姐姐,我的表妹张小明道:“我饱含热泪,细细欣赏了极其珍贵的一幅幅照片。这都是大姨家的五姊妹合力完成的,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你们是播撒红色种子的先行者,你们无愧是革命的后代,是革命的后来人,你们就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红色寻根之旅,再现了当年跋涉的艰难困苦,五姊妹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把姥爷、父母、舅舅等先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树起的不朽的丰碑,永远刻在了后辈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末了,朋友们若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来美篇我的专栏做客,登录美篇,搜索智慧丛生(美篇号806427),即可详细阅读,恭候您的光临。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杨志存</p><p class="ql-block"> 题头视频制作:杨志同</p><p class="ql-block"> 摄影:杨冲、杨锋、杨志明、</p><p class="ql-block"> 杨志同</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