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谱牒造假(十三)

陈年九

<p class="ql-block">也谈族谱造假</p><p class="ql-block"> (十三)</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种错误不能全怪鹅塘陈氏,不少弄不清上源的陈氏也是糊里糊涂地入了鹅塘。如在湘潭东雾山就有一支以筠府公为始祖的陈氏族人。始迁祖筠府公是1526年从江西泰和县圳上迁入湘潭的。他们在康熙时期,也糊里糊涂地合于五十七户,后合于鹅塘伯万公系下。在前些年,他们从鹅塘中退出来另修家谱。他们的理由是,既然伯万公在公元924年就携全家来到湖南,江西已无有亲人。祖筠府公是1526年才从江西泰和县圳上迁到湘潭,因此我族决不是伯万的直属血缘后人,如果有血缘关系,也在伯万公之上或许有,因为都是泰和县的陈姓宗亲。这和我族的理由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四川有一支均保公后人,他们也糊里糊涂地入了伯万世系,他们谱中记载:一世祖伯万,二世祖均保。均保公应是生于宋末,一算这两代相差近四百多年。鹅塘因为有伯万是后唐将军头衔,加上又把阆中三尧强拉入谱中,使其族光茫四射,故不少陈氏族人都向往加入。使其族世系混乱不堪。</p><p class="ql-block"> 我族六房添世公后人,同是以均保公(一兴公孙子,添世公儿子)为始祖的后裔,因上源不明,有的合于新宁和公系下,有的合于伯万公系下。而合于和公下的,有人给他们算了一下,从和公计算到其先人文贵公,只有十几年一代,而其祖文贵公墓前有一块康熙年间的古墓碑,碑上文字不少已看不清了。但有一行字还是依稀可见:“(文贵)公大祖均保游楚”之字样,后面虽难看清,但也可能是“见民风淳朴逐卜居焉”。从此文字中完全可以确定,其祖均保公绝对不是新宁人,并且不应该是湖南湖北的人,因康熙朝时,楚就是指湖南湖北。只有外省人来到楚地才说是游楚,湖南人来到湖南决不能称“游楚”的。 据资料显示:“湖广地区(今湖北、湖南)自周以后即称楚地。明代,“楚”正式成为湖广布政使司的代称。</p><p class="ql-block"> 清初,湖广省分为湖南、湖北二省,“楚”仍长期为湖南、湖北中任一省份的别称。</p><p class="ql-block"> 而其撰写碑文的人却又是文贵公的孙女婿,江西泰和人。从谱文中知,当时此族人才济济,中进士为官者很多,为什么独找一个江西的只是庠生身份的孙女婿撰写碑文呢?难道不正说明均保公上源是在江西泰和才找的此人撰写碑文吗?</p><p class="ql-block"> 有人拉我进了一个伯万公群中,正好碰上群中有一个是均保公的后人,他们是接和公的。于是我对他讲,你们接和公肯定是错误的,因你祖文贵公康熙朝的碑文中明明写有“公大祖均保游楚”,因此均保公决不是湖南湖北之人。这是一句发自内心的真话,可遭到这群中人的围攻,说我这是断章取义。并且此人说,“我想怎么认就怎么认”。这倒是一句真话,也是目前谱牒如此虚假的最大根源。</p><p class="ql-block"> 也仍是在这个群中,我问群主,伯万公族同一个辈字,却有六代祖的,有五代祖的,有四代祖的……群主却说,这是很正常的事。这还正常,还有什么是不正常的呢?只能解释:本不是一个祖先的,乱拉在一起形成的现象,才可能出现同辈字不同代的怪异现象。不少家族群打着共同探讨的牌子,但只要一讲真话,就会遭到围攻。原因是他们要的根本不是真实,而是为了守住他们的假、大、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