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塔之一的四方楼阁式砖塔——大雁塔

静泉山

<p class="ql-block">西安大雁塔属于阁楼式塔,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称大雁塔是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相区别。大雁塔是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又因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门外的玄奘象。旋奘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他于公元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公元645年回到祖国,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洪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处翻译佛经74部,共计1335卷,是我国佛教四大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的翻译家。</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1、2两层有9间,3、4两层有7间,5、6、7、8层有五间,每层四面均有劵门。</p> <p class="ql-block">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建立慈恩寺。唐永徽三年(652),为供奉玄奘法师由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等宝物,经朝庭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唐显庆元年(656),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先后五次修茸。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大雁塔第五次修葺,这是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工程。在维持了唐代塔体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高64.5米,塔基底边长25米,占地2061平方米,这便是如今看到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雁塔底层的南门,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22年(648年)为玄奘所译诸経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西门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左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p><p class="ql-block">右为"大唐三藏圣教序论"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题名记碑。大雁塔南门在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大唐天子于杏园赐宴,于曲江聚会饮酒,慈恩塔下题名等风俗活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曲江流饮”和“雁塔题名”。进入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其中“名题雁塔,天地间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当时“雁塔”之风光写照。</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劵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古城风光。</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质鎏金的佛祖释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宝贵文物,被视为“镇塔之宝”。到此游览的游客争先礼拜瞻仰。</p> <p class="ql-block">七层的塔内,刻着纯洁的荷花藻井,中央为一硕大荷花,花朵上现有14个字,连坏为诗词,会有数十种念法。</p> <p class="ql-block">七层是大雁塔的最高点,从塔窗向四周眺望,古都四方风景一览无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