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拍马

羊大为美

<p class="ql-block">  莎士比亚说过:“有了拍马的人,自然就有爱拍马的人。”拍马通常需要两种功夫:一曰言功,二曰行功。巧言佞色谓之言功;曲意逢迎,财货巴结,可谓之行功。</p><p class="ql-block"> 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耿耿义士在人言可畏上栽了跟头,壮志未酬身先死;有多少莘莘学子一踏上社会就窘态百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悲剧的根源就是悟不得“拍马”二字,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连拜了翰林的李太白那样的大才在大明宫里三年,在卷起铺盖走人了。</p><p class="ql-block"> 浏览历史,拍马之徒多如牛毛;拍马手段亦五花八门:甘言谄媚者有之;吮痈舐痔者有之;金钱、珍宝贿赂者有之;娇妻、美妾进献者有之……“拍坛”领袖易牙更是别出心裁,独辟蹊径;亲刃幼子,煮为肉羹让齐桓公大饱口福。</p> <p class="ql-block">  凡拍马者皆谙熟利害之道。拍马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骑马,清帝国大马屁精和绅,据说不仅人材标致,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巧言令色,手脚伶俐,整天把乾隆皇帝拍得飘飘欲仙,如痴如醉。和爱卿骑在皇帝老儿坚强无比的马背上,独享荣华富贵,凌驾于学富五车的文臣和能征善战的武将之上,好不威风。</p><p class="ql-block"> 拍马者一旦成了骑马者,便要耀武扬威,凡热闹场合,三句不离爵位高下。而被拍者一旦成了被骑者,绝不会心甘情愿地随着被骑者的马鞭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于是杀马的悲剧、闹剧便水到渠成地上演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终被易牙等“拍坛”精英幽闭而死,便是最好的明证。</p> <p class="ql-block">  从拍马到骑马到杀马,是拍马者为人处事的三部曲。这三部曲淋漓尽致展示了拍马者扭曲的人格:拍马之日,鞍前马后,寡廉鲜耻,奴气十足;骑马之时,狐假虎威,为虎作伥,洋洋自得,惟我独尊,整人害人,傲气十足(历来奸臣当道,没有不残害忠良的);杀马之刻,见利忘义,心狠手辣,孤注一掷,不计后果,杀红了眼,丧心病狂,唯我独尊,霸气十足。“拍马”是个奇怪的东西,他像在奉承你,又像是在侮辱你。</p><p class="ql-block"> 拍马现象古已有之,任何时候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寄语那些好拉山头、爱听好话,被越滚越大不切实际的绩效之梦蛊惑着的好大喜功者,借历史一双慧眼,要识破那些骈四丽六精工对仗背后的真相,审视拍马者的振振有词的四言八句和山重水重的旁门左道,跳出被骑、被杀的怪圈;也规劝那些拍马高手,以史为鉴,退避三舍,拍马虽然能获得细软、乌纱,如果拍错了地方,历史上因拍马而落马者不乏其例。</p> <p class="ql-block">  拍马其实也很不易的,因为拍马也存在着竞争,你拍我拍大家都拍,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确保自己比谁都要拍得好,笑容就要不断甜蜜,语言就要不断动听,行为就要不断卑鄙,尊严就要不断降格。人的忠诚不够了,就要有狗的忠诚;人的卖力不够了,就要有牛的卖力;人的智力不够了,就要有鬼的机灵;一张人脸不够用了,就要放下身段学会各种各样的变脸术和催眠术。同时,拍马者为了掩饰自己拍马骑马的目的,他就必须陪养亲信,结党营私,干尽瞒天过海偷天换日之能事,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以乱视听。由此,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仅仅因为嫉妒、偏信、权威和愚蠢,那些平白无故被自己打压的排挤的抹黑的妖魔的冤枉的挨整的伤害的人找他算账,他所承受的风险和压力,使他每年每月每天每时每刻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上贼船,如坐针毡,如睡在火药桶上,做贼心虚,提心吊胆,心里急得像装了无数只井桶,随时随地都在七上八下,唯恐哪个环节一不小心出了问题,就会跌得粉身碎骨,万劫不复!即便如此,有时确也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情况,拍马者对拍的期望值估计过高,用尽吃奶的力气苦苦拍了一场,可能还会悲观失望。因为拍马者虽有心计,旁观者都看得清楚;只是被拍者极易陶醉并坠入迷雾。更何况拍马者也喜欢被拍、被懵、被骑,最终也走不出木匠做枷木匠戴的杀马与被杀的陷阱与宿运!</p><p class="ql-block"> 行文至此,为了防止被拍者坠入迷雾,还是听听英国作家费欧文对拍马者的入木三分的描述吧:“这是一个随时可能转变为敲诈勒索者的下属,因为他通过高明手法屡次拍打你,甚至有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身体的起伏。拍马者比敲诈勒索者更可恶,就像骗子的勾当显然比抢劫犯的所为更令人憎恨一样,很少有抢劫兼营行骗的,而骗子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抢劫”。</p>